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德宏特产包装袋 德宏特产大全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德宏特产包装袋 德宏特产大全图片更新时间:2022-06-18 05:12:21

一.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陇川枇杷

陇川枇杷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的。陇川枇杷是2001年从福建福清市融城镇引进发展起来的,引进的品种主要有“长红3号”、“解放钟6号”和“早钟6号”,陇川县的枇杷品种优质,果大、味甜、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到四川、重庆、贵州等周边省市,为广大果农带来滚滚财源。

陇川县坝区旱地土壤属于赤红壤,土层深达2米以上,有机质2.52%,全氮0.13%、P2O50.06%、K2O 1.97%,pH 5.3~6.5,坝区海拔940米,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太阳总辐射590.34Kj/cm2,年日照时数2 334小时,年平均气温18.9℃,年积温6 777℃,最热与最冷月平均气温差12.2℃,最冷月平均气温11.7℃,极端最低气温-2.9℃,最热月平均气温23.4℃,年平均日较差13.2℃,年平均降雨量1 750m m (冬春季16%、夏季64%、秋季20%),历年平均降雨日165d,年平均相对湿度约79%,风速为1.5m/s,霜期短,年无霜期长达300d。

陇川冬无严寒,枇杷不存在幼果滞长期,长红3号在春节前后成熟,成熟期相对福建提前约25天,有利于提前上市;冬春季少雨(降雨量约280mm),光照充足,特别是在枇杷果实成熟期的2~5月,日较差达15℃以上,有利于果实着色和碳水化合物积累,品质好;夏无酷暑,有利于树体营养生长。陇川坝区气候、土壤条件很适宜枇杷的生长、发育。

陇川县于2001年6月,先在陇把镇户岛村的旱地种植连片示范种植枇杷450亩,约2.9万余株,栽培品种主要是解放钟、长红3号和早钟6号;到2003年4~5月,解放钟、长红3号品种有部分初花挂果,据测定解放钟最大单果重达104g,其中可溶性固形物11.7%,长红3号最大单果重达52g,可溶性固形物13.8%,可食率约70%。示范种植成功后,2003年陇川国营农场连片种植枇杷约2310亩。截止2004年12月全县枇杷种植面积约3510亩。陇川大规模种植枇杷是按商品生产来定位的,因此实行区域化布局、集中连片种植、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开发思路;大面积枇杷园布局在以陇川农场(陇把镇)为中心,海拔940~l050m、历年耕种的平地和缓坡高产旱地上,其中户岛村450亩示范基地修建了水利设施;种植品种为红肉类的解放钟、长红3号、早钟6号;技术及苗木来源于福建省福清市融城镇幸福果林场,场长林紫钦长住陇川指导枇杷种植开发。

2005年管理最好的约105亩枇杷挂果,春节前后早熟品种长红3号陆续成熟上市,最大单果重75g,充分成熟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6.8%;中晚熟品种解放钟4~5月成熟上市,最大单果重157g,充分成熟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5.7%。枇杷果在陇川售价高达20元/kg,陇川枇杷吸引了省、州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内外水果经销商前来参观。2005年4月浙江省金华市果树研究所金根清所长参观后认为,陇川枇杷果大、味甜,品质远远超过福建、浙江的枇杷。种植户杨春刚种植枇杷约2.55亩,收人达1万多元,为带动广大农户发展枇杷生产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

目前陇川户岛枇杷已经注册商标,农户制定章程建立了枇杷协会。2006年是户岛枇杷种植整整4年,同时,4~5月份也是户岛枇杷集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预计2006年户岛枇杷产量约为40吨左右。

二. 云南省 德宏州 盈江县 盈江大青枣

大青枣又称甜枣,学名为毛叶枣,为常绿小乔木,果大肉厚核细,外形美观、营养丰富。

据测定,每100克鲜果肉含碳水化合物18-23克,粗蛋白0.86克,维生素C50-85毫克,维生素A1、B1、B2、K等含量也相当丰富。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达11-16%,可溶性固形物达14-20%。此外,还含有磷、钙、铁、钾、锌等微量元素。

古人有“日食三枣、长生不老”之说。大青枣果实营养丰富,果实鲜食,营养丰富,具有净化血液,帮助消化,养颜美容等保健作用;此外,台湾青枣不寒不热,具有清凉、解毒、镇静等功效,尤其适合小孩、老人食用。鲜食肉质脆嫩多汁,甜度高,口感佳,风味独特,单果可重100-400克,因而有“热带小苹果”、“维生素丸”之美称。

三.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潞西遮放米

遮放米产于潞西市遮放镇遮放盆地,色泽白润如玉,米饭清香可口,软滑适中,粘而不稠,泠不回生,营养丰富。自元朝始,被历代王朝指定为潞西土司进贡之物,年有定量。一九五九年被国务院定为接待外宾宴会用米。本品采用传统稻种传统方式耕作,经最新加工设备和工艺精制而成,清洁卫生,是家居自用和馈赠亲友之佳品。

遮放米是积传统稻谷的精华,取天地之灵气在特殊的气候生态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珍贵软香型食用米。遮放米的名称都以“毫”字开头,有毫安公、毫安秀等,均为晚熟高杆低产稻种,“毫”傣语为祖宗流传下来的米饭。产区傣族以种传统水稻,吃传统米
饭为荣,连耕作也保持了牛犁人薅的传统方式,即使在“大锅饭”追求高产量的年代,也从不间断种植。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物质短缺年代的结束,人们的生活追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吃“遮放米”成为时尚,随着需求的增加,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潞西市的传统品牌商品。

具有遮放米品质特性的,仅为遮放盆地东南三台山峡谷、龙江峡谷、莫里峡谷“三峡”交汇的海拔840米处10万亩水田区域, 最高年产量3000万公斤。这里,土层肥厚,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流动快,有多处温泉、暗河出露,多股林泉流入,不施化肥农药,少有瘟、虫、病害,形成遮放米特性的气候生态环境。若干年来,有不少农业专家实地考察后引种作异地试验种植,均不成功。

四.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橡木

橡木产品是采用一种采鲜橡胶树材,经截割后,应用化学药物经过高温高热作脱胶脱糖处理而形成的优质高档家具及家居 装饰装璜木材。这种木材具有质地坚实细密,木纹及颜色光滑照人,不虫蛀,不变形,不断裂,不受腐蚀的特点。应用这种木材制作的家具,装饰装璜的居室,色泽淡雅,美观大方,不退色,经久耐用。 橡胶木是一种热带亚热带人工栽培落叶乔木,其胶汁是橡胶产品的主要原料。50年代,大批军队成建制转业到潞西及周边县市从事橡胶种植及生产加工,其后又有当地农民批量种植,现有橡木园林10万余亩,年批量更新采伐橡木成品15000立方米,产品主要销往江浙、上海、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 潞西)

五.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梁河回龙茶

梁河回龙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梁河回龙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回龙茶具有条索壮实紧密,色泽墨绿,汤色清亮,香色浓郁,回味耐泡等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竹叶青”。

回龙茶主要因原产于梁河县大厂回龙寨而得名,梁河县人文历史渊源流长,关于梁河民族茶文化的史话传说很多,回龙茶凝聚了梁河县历代先民及其茶叶仁人志士智慧传承的结晶。 梁河县自古以来人居环境比较适宜,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久远。根据相关史书史料以及《景泰云南图经志》、《白夷校注》、《乾隆东华录》、《永昌府志》、《南甸司谱》和《梁河县志》等记载,“梁河境内世居民族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越(傣族先民)、百濮(佤族、德昂族先民)的部落群体居住在这里,元代境内为百夷(傣族)、金齿(德昂族)、峨昌(阿昌族)等所居,明代开始有汉、景颇、傈僳迁入”。梁河,古名南宋,又名南甸,是古代南甸丝绸贸易通道之一,西汉时地属益州不韦县,东汉时地属永昌郡哀牢县,从元置南路军民总管府起,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区,明代设南甸宣抚司,清袭明制,明国时期土流并设,至1950年5月全县全面解放为止,南甸土司统治历史达661年。 伴随着梁河县悠久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加之,梁河县境内宜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又十分优异,因此梁河茶史也基本上与本地区的人类发展史同步。根据多次有关部门和专家组织开展的茶树资源调查考证结果显示,至今在梁河县境内的山区、半山区(回龙茶区)依然保存有10000多株树龄达几百年或上千年,零星分布或小区域成片成林的古茶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茶树相传是属于德昂族先民所栽,2004年省州政府创新办调查在梁河大厂乡赵老地荷花村有一株树围为4.11米,树龄为1000年人工栽培大理茶种。有关梁河县各世居民族的茶文化史话传说比较多,如:许多史书记载——濮人后裔“崩龙”(德昂族)男女皆好茶,是“古老茶农”之一,在德昂族古歌《达古达楞格莱标》中,也详实记载和反应了德昂族的古代社会生产生活及其“古老茶农”之称的渊源,同时记述了在德昂族婚礼中“槟榔、烟、茶”必不可少;据明代《景泰云南图经志》书中的“南甸宣抚司”部分记载“南甸百夷,俗与木帮同,其结亲同谷茶二长筒,鸡卵五七笼为聘”、“客至,则以谷茶供奉,手拈食之”……;另外,还有阿昌族《遮帕麻和遮米麻》中茶翁茶婆传说,德昂族的“雷响茶”、“腌菜茶”、“竹筒茶”传说,傣族的“土司二道茶”、“竹筒茶”、“笋叶茶”传说等等。自梁河县人类有史以来,茶叶一直就是梁河各族人民从事婚丧、贺房、祭祀节日庆典或串亲访友等,必不可少的礼数之一。 梁河“回龙茶”伴随梁河县的人文历史孕育而生,它是梁河各族先民及其茶叶仁人志士智慧的结晶,是梁河县优异的宜茶地理和自然生态资源的产物,梁河悠久的茶史其实也就是梁河“回龙茶”史。回龙茶主要因原产地而得名,其创世的具体年代现已无法考证。解放前,回龙茶基本上仅供本地“土豪劣绅”享用,至解放前夕即:1941年大厂街先进青年农民孙朝钦参加李根源在腾冲举办的种茶培训班,带回一箩大叶良种茶籽在大厂境内种植茶地2亩;1945年,原国民党大厂设治局局长封维德提倡禁烟种茶,颁布了《梁河设治局为禁绝鸦片改种茶林告民众书》和亲自编撰《种茶浅说》500本分发给各地保甲长,同时先后从其家乡选运茶籽18驮分发到梁河境内各地栽种,并在大厂回龙寨附近购置土地8亩,建立了梁河第一个连片的大叶种良种茶叶母本园,从而,揭开了梁河“禁烟种茶”的历史始篇,并开始掀起了梁河县禁烟种茶的热潮。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指引及其一系列扶持措施的大力推动下,梁河回龙茶产业不断飞速发展,一度成为了梁河县山区、半山区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顶梁柱。而且回龙茶自创世以来,就以其独特、优异的内在品质和让人迷恋的地域风味,而一度深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高度赞誉,成为了云南省著名的十大名优绿茶之一。目前,梁河已列为云南省优势农产品茶叶基地县、优质茶叶原料基地县、优质茶叶苗木基地县、茶叶生产重点县之一。产品驰名省内外,先后在1994年国际园艺博览会和云南省历届春交会名优评比中多次获得了金奖、银奖和优质奖,并一度被评为了“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称号,2005年“回思”牌回龙茶还荣获了云南省著名商标,时至今日,回龙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化规模和生产基础,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一整套生产加工工艺,其中:有8000亩基地及其回龙春茗、回龙春曲、回龙春雪、回龙特级、回龙一级等五个系列产品已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中心A级认证;还有1050亩“回思”牌回龙茶基地及其产品获得了有机茶认证,4800亩“弘梁牌”茶园基地及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回龙茶一直以其优异的特色和优势,畅销云南省内外,特别是每年春茶上市都曾一度出现各地客商争相抢购的景象,目前回龙茶已基本开创了一定的市场网络氛围和占有力,年均售价为:高档精品茶1000—2000元/㎏,上品茶200—500元/㎏,普通中档茶50—100元/㎏。

梁河县城遮岛东面18公里的大厂乡回龙寨出产的“回龙茶”,在云南省茶叶产品中小有名气。1940年,大厂街青年农民孙朝欣到腾冲县李根源办的茶叶训练所学习,次年带回茶籽在回龙寨试种成功。

解放后,县委和县政府十分重视回龙茶的发展,财政、农业、商业、外贸、金融等部门给予大力扶持。自1955年从昌宁县调进大叶茶苗进行扩种以来,至今回龙寨的茶树已发展到300多亩。随着科学种茶技术的提高,最高亩产达400斤,一般亩产在300斤左右。回龙茶在省、州内一直是-货。回龙茶之所以闻名遐迩,倍受青睐,一是因大厂山高而不寒,这里海拔1580米,年雨量l648毫米,年均温15°C,多雾而又向阳,日照水分充足,土质为偏酸性红壤,耕作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不仅适宜茶树生长,而且能使茶梢内的芳香物质、蛋白质的含量更加丰富。二是制作工艺考究、精湛。制作主要靠手工。制作高手是回龙寨茶农翟文宽老人。其制作方法概括起来是: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热揉条索紧,冷揉香气高,低温长炒,猛火促香。

因此,回龙茶具有条索壮实紧密,色泽墨绿,汤色清亮,香气浓郁,回味耐泡等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竹叶青”。为让回龙茶更好地为振兴梁河经济服务,近几年来,大厂茶厂和县茶厂都到回龙寨收购原料,将其精加工成商标为“梁河回龙茶”和“回龙绿玉”两种精致盒装的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地域范围

回龙茶产地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境内,产地区域范围涉及梁河县的大厂乡、小厂乡、平山乡、囊宋乡、九保乡、河西乡、芒东镇、勐养镇和遮岛镇九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8°06′—98°34′,北纬24°31′—24°58′,南北纵距49km,东西横距45km,种植总面积6667公顷,年产量8000吨。

六. 云南省 德宏州 瑞丽市 羊奶果

【别名】牛虱子果、羊山咪树、长匍茎胡颓子

【来源】胡颓子科羊奶果Elaeagnus sarmentosa Rehd.,以根、果、叶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归经】酸,平。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收敛止泻。主治哮喘,虚咳,慢性支气管炎,肠炎,腹泻,跌打肿痛,风湿疼痛,黄疸。还可治吐血,咯血,咽喉肿痛,感冒,小儿惊风,疮癣等症。

每年3、4月份,早熟的羊奶果匆匆地扑入人们的眼帘:椭圆形,色红如血,略大于鸽卵。如拈一粒送入口中,轻轻一咬,酸甜的果汁便喷涌而出,但酸味过重,令人牙酥,如以糖水浸之则味甚佳美。

羊奶果学名密花胡颓子,为胡颓子科多年生常绿攀缘灌木,产亚洲热带,越南、马来亚、印度及我国云南、广西南部均有分布,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3—4月,果实营养丰富,可食率为73.3—91%,每100克鲜果含水90.6%,粗蛋白质2.45%,粗脂肪2.8%,总糖5.1%,总酸1.45%等。果实多汁无毒,可鲜食也可加工成果汁、汽水、罐头、蜜饯等食品。由于其果实成熟较早,可作水果淡季市场和食品工业原料的新品种。其根、叶、果均可入药,用于治消化不良、咳嗽气喘、咳血、腰部扭伤、痔疮、疝气等。

胡颓子通常生长于山地杂木林内或向阳沟谷旁,有时生长在三角枫或麻栎等树上,形成树上生树的奇特景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胡颓子也经常被作为观叶或观果盆景请入大雅之堂。

七. 云南省 德宏州 瑞丽市 傣家撒苤

傣家撒苤

撒苤有两种:一种是苦撒,另一种是柠檬撒。最好吃的做法是将用棒子敲得一丝筋也不留的精瘦生牛肉捏拌上特殊的野香菜和韭菜,这捏拌,一定要将两者弄得几乎合为一体才算合格;而且这牛肉,必须敲击到口中也感觉不出肉粒来那种程度;这是整道菜的精髓所在,一点儿也马虎不得。如果是苦撒,就将牛肉生菜放到傣家秘制的苦水中搅拌均匀,用米线、肝片等蘸了吃。不过这菜有点怪,不是有特别接受能力的美食家,估计不能尝出它的好来。有点苦苦的,可以熟吃,也可以生吃,因个人嗜好而定。柠檬撒的蘸水采用当地产的柠檬榨汁兑成,特别开胃。

八.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芒市石斛

芒市石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芒市石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芒市石斛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齿瓣石斛(D. devonianum Paxt.),兜唇石斛(D. aphyllum (Roxb.) C.E.Fisch.)。

二、栽培环境

产地范围内海拔900m至1900m,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0%,年平均气温19.5℃,无霜期≥300天,年日照时数≥1900小时。

三、栽培管理

1.基质:基质成份为树皮、锯木屑等有机材质,pH值6.5至7.0,有机质含量≥10%,水分含量30%至40%,

2.育苗:采用扦插无性繁殖或采集石斛硕果经组培进行有性繁殖育苗。

3.移栽:3月下旬至6月下旬,温度≥12℃,进行组培苗或扦插苗移栽。种植为株距8cm至10cm、行距15cm至20cm。

4.田间管理:

(1)遮荫:荫蔽度65%至85%。

(2)施肥:每667m2(亩)施腐熟有机肥500kg至700kg。

(3)水分:生长期基质湿度在30%至40%、空气相对湿度在60%至80%,收获前15d停止喷水。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加工

1.采收:11月至翌年3月采收。采收分采摘当年生白条和全草采收两种。

2.加工:

(1)鲜品:白条采收后,除去杂质,减去须根。

(2)干品:白条或全草通过除杂、清洗后,切段,60℃以下低温烘干或采取传统方法加工成枫斗产品。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鲜品:

①铁皮石斛:节明显,有黑环。叶鞘包裹的鲜条多呈叶鞘的颜色,拨开叶鞘,茎多呈绿色或呈紫色,节间色较深。外表无气味或带青草气味。味道淡或微甜,嚼之初有滑腻感及粘稠感,无渣。

②齿瓣石斛:表面黄绿色带紫斑点或条纹,老熟时叶鞘呈银灰色,节间裸露部分呈紫色,具有青草香气,味道淡或微甜,嚼之初有滑腻感及粘稠感,嚼后有少量纤维。

③兜唇石斛:表面绿色或黄绿色,略具青草香气,味淡或微酸、苦,嚼之初有粘滑感,嚼后有纤维。

(2)干品:

①铁皮石斛:表面暗黄绿色或金黄绿色,有细纵皱纹,节明显。质坚实,略韧,不易折断。气微,味淡,嚼之初有滑腻感及粘稠感,无渣或渣少。

②齿瓣石斛:表面有细纵皱纹,质坚实,易折断,断面平坦,嚼之初有黏滞感,无渣或渣少。

③兜唇石斛:绕紧密,颗粒均匀整齐,多数可见3至5个旋环。

2.理化指标:

(1)铁皮石斛:鲜品水分≤85%,干品水分≤12%。干品或鲜品烘干后粗多糖含量≥25%(以葡萄糖计)。

(2)齿瓣石斛:鲜品水分≤85%,干品水分≤12%。干品或鲜品烘干后粗多糖含量≥12%(以葡萄糖计)。

(3)兜唇石斛:鲜品水分≤88%,干品水分≤14%。干品或鲜品烘干后粗多糖含量≥8%(以葡萄糖计)。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芒市石斛 云南省芒市现辖行政区域 《芒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芒市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批复》,芒政复〔2012〕52号 芒市林业局 芒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芒市石斛标准(试行草案)》

九. 云南省 德宏州 盈江县 德宏傣味

德宏傣味自成体系,很早以来就是“滇菜”中最惹人注目的一支。傣族菜肴的原料丰富,尤其以大量使用丰富的香料为特色,“香茅草鸡”、“咖喱土豆”、“撒撇”(一道清热解暑的凉菜)是其中代表。傣族菜肴的烹饪方法多用煮、烤和凉拌。菜肴的口味有酸、辣、甜、苦、生五大特点,酸菜首推“酸扒菜”、“酸笋鱼”。傣家人因炎热气候下需要增加食欲而善烹调酸菜,多食酸菜既开胃,又助消化;辣菜主要是加入亚热带的其辣无比的“涮涮辣”、“小米辣”及优质胡椒而制,一般煮菜的蘸水和烤制的菜都是辣的,如酸笋的蘸水、“烤鱼”、“火烧干巴”等,可开胃排毒;甜菜如“炸香蕉”、“菠萝饭”等,主要是用热带水果烹制的水果菜,营养均衡又丰富;苦菜主要是凉菜和煮菜,食苦味是为解燥祛热,也是亚热带的特色;生菜主要是凉菜,依仗着丰富而新鲜的菜肴原料,傣族的生菜味鲜、卫生而口感好。

吃傣味的经历,会是一次全身感觉器官都可以参与享受的美妙过程。傣家餐馆一般都座落于婆娑的竹林中,或郁郁的榕树下,一座纤巧的竹亭只置一张餐桌,竹亭与竹亭之间有着足够的空间,向傣族女孩点菜,你会发现他并不用笔记录菜名,而是手执一个碟子,你点一个菜,她就把这个菜的原料各取一点,放在碟子一边,你点完菜,这个碟子也就密密的有了一小撮一小撮的生菜,上菜和结帐不会弄错。各色菜上桌后,你可闻到菜肴香气卷裹在淡淡竹叶香里随微风徐徐飘来,连身体里的每一个毛孔和舌尖上的每一个细胞都能够感觉到这清雅的音乐。

十.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景颇“绿叶宴”

绿叶宴是云南德宏景颇山寨中既古朴又带点野性的名宴。以当地极为丰富的山菜和野味为主,采用传统的烤、煮、炸、腌等手法烹制,用肥大的树叶或芭蕉叶包盛饭菜,用树叶叠成勺、盆盛汤,因满席翠绿、全不用碗筷而得名。

逐一打开"绿包":有喷香的糯米饭,有鲜美的鱼腥草,有蜂蛹荷包蛋,还有飞蚂蚁煎饼、舂烤绿斑鸠、帕滚酸菜鱼等,真不知先吃什么好。面对整桌碧色、满席佳肴,再加上醇香的米酒、水酒和景颇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吃过景颇族“绿叶宴”,你对目前最流行的“纯天然绿色食品”的说法就会有全新的认识。坐在“绿叶宴”边,没有碗、没有勺、没有铁制的酒具,饭是竹筒烧的,菜是竹筒舂的,盛菜的是青翠的芭蕉叶,喝汤的勺是树叶折叠成的,就连酒杯也是竹节做成的,吃的是山茅野菜、纯香的土鸡,从内容到形式,从视觉到味觉,都远离了现代饮食的概念,仿佛所面对的是一席少数民族“智慧的盛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