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金华文化特产 金华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金华文化特产 金华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6-30 17:30:46

一. 浙江省 金华 东阳 东阳青枣

东阳青枣是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的。东阳青枣品种有大枣、马枣和少量天生大枣、团枣、牛奶枣以及算盘枣等。青枣多加工成东阳南枣或东阳蜜枣出售。

东阳是南方重点产枣区之一,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明隆庆《东阳县志》载:“果之属:枣、栗、榧……等”;“枣,茶场(现巍屏茶场村)产者大而甘”。明万历《金华府志》果之属载:“南枣,出东阳茶场最有名”。清康熙《新修东阳县志》载:“南枣,浙东诸郡远至京师皆珍之犹,仍茶场之名,其次谓之魁枣,又次名通新枣,茶场所出为佳,相传其大如拳,其核尖细如忝,决之即脱,其甜如蜜,香而且脆,以此盛传”。民国时期,枣销兰、杭,约银万元;榧、栗销绍、鄞、杭,约银二万元。民国22年(1933)《中国实业志》记述:“南枣之名,驰于全国。南枣者,即浙江金属各县所产之枣也……。浙省枣子,以东阳为最多,计产26000担,天台次之,计18096担,全省共产50151担,价值662570元。金华2000担,兰溪2000担,义乌500担。”

青枣主产区在南溪、槐堂、罗屏、白云、巍屏、歌山、红旗、象岗、佐村9个乡村。南溪石盆村吴能相户一棵“太公枣”,树龄100多年,1983年实产青枣120千克,最高年份收过250多千克。一般的成林枣树,棵产10~20千克。

品种有大枣、马枣和少量天生大枣、团枣、牛奶枣以及算盘枣等。品质以大枣最好,具有适应性强、树势直立、生长旺盛、产量高、质量好的特点,枣质特色是果大核小、两头平正、皮薄肉厚、质松味甜、水分较少,是加工南枣的最佳品种。大枣自花结果率较低,种植时要配置一定数量适应性较强、自花结果率较高的马枣为授粉品种,以促进大枣丰产。

枣树繁殖,传统用根蘖苗嫁接,砧木取二、三年生根蘖作实生苗,嫁接时间限于清明前后。70年代用平地覆土撬皮接,取一年生接穗三季嫁接,加快了繁殖速度。80年代多用酸枣籽播种,培育砧木,嫁接成大枣苗。

栽植密度,老式枣园每亩仅20株,行间套种旱粮,现亩栽40株左右,土壤多为富含钙质的紫砂土,一般栽植于坡度15度左右的低丘山坡上,有的栽在地坎边。

青枣多加工成南枣或蜜枣出售。南枣加工,一种是对果皮已经透白的鲜枣,经烫红后制成南枣,称“作红法”;另一种是选成熟鲜枣制作,无需经过烫红即加工成南枣,称“原红法”。蜜枣的加工工序是:选枣分级、切丝、水洗、糖煮、烘焙、捏枣、再烘培、分级包装。

历史上,东阳南枣是有名的贡品,有“京果”之盛誉,也运销港澳、东南亚及北美诸国。东阳蜜枣有“形状扁圆、缕纹如丝、色似琥珀、通透明亮、表面起霜、质地松脆、鲜甜可口”等特色,素称珍品。

二. 云南省 楚雄 大姚县民俗文化 八宝印泥

彝族梅葛是云南彝族的一个主要曲种,流传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姚安、永仁等县的彝族聚居区。梅葛,意为口头说唱的古老故事,是一部古老的长篇说唱史诗,无文字记载,主要靠口耳相传、沿袭演唱而保存下来。内容是彝族人对开天辟地、万物起源的理解以及生产劳动、婚丧嫁娶、风情习俗的记述,它被视为彝族人民的“根谱”,并被誉为彝族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新中国成立后,梅葛得到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并逐步为更多人所认识。1958年10月,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出席亚洲作家会议,在其报告中说:“中国彝族1万1千行的长诗《梅葛》也是口头流传的关于人类历史及对大自然斗争的史诗。”

梅葛曲本主要由“创世”、“造物”、“婚配”、“丧葬”4个部分组成,虽然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它的每一章互相不可分割,通篇或分章演唱均可。梅葛曲调分为“正调”和“慢调”两种;根据演唱内容不同,又分为赤梅葛、辅梅葛、赤梅拉梅和娃娃梅葛四类,其中赤梅葛和辅梅葛属于比较古老的曲调,又叫“古腔调”。赤梅葛一般是悲调(又叫哀调),忧伤低沉,多用于丧葬、祭祀;辅梅葛一般是喜调,婉转抒情,多用于婚嫁、节庆、起房盖屋、生产放牧等;赤梅拉梅是在上述两种古腔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叫杂调,如大姚县昙华乡流行的“过山调”、“玛嫫诺调”、“马樱花调”等和婚礼时唱的“请客调”、“讨亲调”、“青棚调”、“进门调”、“迎客调”和“送客调”等。

梅葛演唱有单人、双人和集体3种形式,前二者一般为坐唱和站唱,多人演出为走唱,与舞蹈结合,生动活泼,富有民族特色。伴奏乐器主要有葫芦笙、口弦、笛子、月琴等。用彝汉两种语言演唱,唱词以七字句、五字句为常见,其中以五字句居多,讲求彝语声韵,诙谐风趣,深受彝族群众喜爱。

过去,演唱梅葛的歌手主要是毕摩,他们既是彝族祭师,又是彝族民间口头文学的保存、加工和传播者,是彝族的知识分子。近年来涌现出许多青年歌手,创作的曲目超出了传统的史诗范畴,多用于反映彝族人民的新生活,如《民兵队长阿利若》、《昙华山上不老松》、《彝家山寨新事多》、《红军长征过楚雄》、《美上加美》等,先后参加了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汇演等活动并获得各种奖励。

三. 河南省 三门峡市 渑池民俗文化 aaa

非物质文化遗产九莲灯为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渑池天池乡杨村和陶村,是渑池县唯一的花灯舞。每逢节日随社火队伍进行表演,表演人数为20人。花灯是自己制作的莲花灯、鱼灯、五星灯、一对马灯等。花灯用木料、竹篾、彩纸制作,灯内装有用牛油炼成的蜡,风吹不灭,可燃烧3个小时,表演者身穿戏剧服装,动作表演在原来简单的圆场步基础上,编入了云步、三和步、前进后退步,队形有莲花盘、龙摆尾、翻大弓、蛇脱皮、绞麻花、过灯等,用莲花灯组成的造型有灯山、灯坡、红五星字型等。曾参加河南省民间艺术汇演,获创作奖、演出奖。

四. 浙江省 金华 永康 方岩纸花

产品名称:方岩纸花

产品产地:浙江金华

产品特点:方岩纸花历史悠久,做工考究,品种繁多,艳丽非凡。

产品简介:通常有牡丹,芍药,玫瑰,药花,紫罗兰等数十种,卖花姑娘们在花廊里摆上各式各样的纸花,尽情展示精工细作的花束,纸花争妍斗艳,汇成花的世界,美不胜收,不论是仰慕方岩丹霞美景而来的旅游者,还是朝拜胡公大帝的善男信女,在下山途中都要在花廊前停留一下,买上几束。带回家中插入花瓶,为作方岩旅游纪念品摆放。

五. 浙江省 金华 兰溪 凤凰蛋

凤凰蛋在兰溪人的心目中占有一定地位,据说凤凰蛋营养好,还是治头痛的偏方,因此,爱吃这一口的人不在少数

据说,金华、兰溪民间吃凤凰蛋的习俗和乾隆皇帝有关。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金华、兰溪一带和随从走散了,他一个人走得又饿又乏,在路旁一个农家歇脚讨东西充饥。农妇家贫得没别的东西,就把鸡窝里正在孵的几个鸡蛋拿出来煮给他吃了。没想到,乾隆越吃越觉好吃,并为之取名“凤凰蛋”

美食街上,刚刚开锅的凤凰蛋香味扑鼻,立刻招来不少顾客。经营凤凰蛋的老板叫郑建华,今年31岁,以前卖过卤味,每年春天凤凰蛋大量上市时,兼卖凤凰蛋。因他有做卤味的技术,他煮出的凤凰蛋特别鲜美,生意很红火。( 兰溪)

六. 浙江省 金华 武义 灰鹅

产品名称:灰鹅

产品地址:浙江金华

产品特性:成熟早、育肥快、肉质嫩、味鲜美,为佐餐佳肴

产品功能:羽毛可制绒

产品历史:民国《宣平县志》载:“本地有苍鹅,无纯白者”,灰鹅为县内传统,农家普遍饲养,尤以武义江、熟溪、宣平溪(柳城)等溪流两侧为多。

产品简介:一般饲养70-80天即可上市。过去仅在县内销售,商品鹅较少。80年代以后,每年出县灰鹅达16-17万只,大多销往温州、福建等地。 根据成年灰鹅不同的上市季节,分为过年鹅、清明鹅、端午鹅、夏鹅。清明前出壳的幼鹅,体质强壮,饲养条件较好,肥育快,大都留作种鹅。

七.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河西乡箐花村普米族传统文化

箐花村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西北面,全村334户,1595人,由5 个自然村组成。人均收入748元,人均有粮389公斤(2003年)。

村寨地处“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腹地的高寒山区,依山傍水,附近有罗古箐、大羊场等著名自然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民居建筑中井干式木楞房占82%,保持了普米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村寨格局保持传统风貌。箐花村历史悠久,传统农牧业、服装服饰、饮食、民间歌舞、麻毛纺织工艺等保存情况良好,文化传承人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该区域传统村规民约与新的村规民约相结合,对村寨日常生产、生活,共同起着管理约束作用。

箐花普米族妇女服饰庄重艳丽,美观大方。穿麻布大襟衣,着毛线长裙,背披羊皮,胸前佩戴银链。各个年龄段的穿着有所不同,喜用宽大的红、绿、蓝、黄等各色彩带束腰,手戴镯圈和戒指,耳戴银环或玉坠,用五光十色的串珠作头饰和项链。包大头帕,喜用牦牛尾及丝线编入发辫中,盘于头顶,以发辫粗大为美。男子一般穿对襟麻布衣,着宽大长裤,披羊皮领褂,左衽像藏族穿戴。富有人家的男子穿氆氇和毛质大衣,膝下用布或毛毡裹腿,有的穿自制的半筒猪皮、牛皮鞋。

特色工艺主要有皮制品及毛制品。皮制品主要指羊皮披风,多用于探亲访友、婚丧年节时穿用,有装饰、御寒和作为姑娘嫁妆等功用。毛制品经过各道加工工序后即形成毛料,根据不同需要分别制作氆氇、毡、帽、鞋等。

普米族信奉自然神灵,祭祀活动较频繁,主要有祭天地、祭龙潭、祭山神、祭铁三脚、祭祖先、祭中柱等。主要传统节日为吾时节,要举行打枪、射弩比赛。每逢节日、婚庆和重大祭祀活动,本村人及周边亲友聚集在一起,唱古歌、跳舞蹈“搓蹉”。

普米族民歌多为前人传下的传统曲目,即兴创作较少。在形式上比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婚俗类主要有求亲歌、迎客调、接亲歌、拦门歌、果碟调、聚谈调、顶梁柱调等;情歌主要有“铁打链环扣一生”、“除非秤砣水面漂”等;祭祀类民歌主要有祭三脚调、拜龙调、祭中柱等;丧礼中主要演唱指路歌;传统古歌类主要有吉典、马鹿调、黎明调、巴扎贤赞等。曲调多用五声音阶,旋律与语调密切相关,朗诵性与歌唱性紧密结合,旋律质朴清新,优美流畅。部分民歌音域较宽,可达到或接近两个八度。节奏平稳匀称,长短交错,明快活跃。歌词一般为奇数,三、五、七、九个音节不等。

四弦是普米族民间乐器,也是四弦舞的主要伴奏乐器。曲目较多,除舞步的12调外,还有部分古老的曲目,如四弦母调、雀上树等。四弦弹奏不受性别和年龄限制,在普米族地区传承和保护情况良好。“搓蹉”舞流传广泛,群众基础好,是节庆场合的主要民间舞,用羊皮、木碗、木筷、夹板为伴奏,领舞者右手拍击羊皮,伴舞者左手持碗,右手用数双筷子敲击,夹板系在舞者腰间,左右撞胯时发出声响。

普米族无文字,民间文学为口头传承,村民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互相交流,或在晚上围坐火塘,听老人讲述或演唱,更多的则是在新房落成、求亲结婚、节日庆典、丧葬、祭祀等场合进行讲述演唱。近年,普米族流传较广的民间文学被翻译成汉文,收录于《兰坪民间文学选集》、《普米族故事集成》、《普米族歌谣集成》、《兰坪民间故事集成》、《兰坪歌谣集成》等出版物中。

花村是普米族聚居大村,历史悠久,传统农业、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传承较好,有一批传承人,并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

八. 浙江省 金华 东阳 浙白芍

浙白芍又称杭白芍,以质坚味香地道药材而闻名。在五、六十年代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但由于七十年代(1969�1976年)全国白芍的严重产大于销积累了近10万吨的库存,导致三十一年来白芍供不应求。浙白芍从七十年代中后期就大力度调减生产,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生产更趋萎缩。现在浙江在地面积五、六百亩,每年下种200亩左右。浙江用带芽的根条繁殖,一般3�4整年收获,因多年价低农民失去种植信心。虽然1996年有过统货15元的价格,但几年来连续四次二季度就落价。农民生产积极性低,生产呈萎缩状态。浙白芍大的规格1�4等价格高于亳芍几倍,但低档货同亳芍价差不多,不值钱,农民觉得不合算,东阳只有少数几个村子种植,大多地区不种。全市在地面积400亩左右,每年起土百亩上下,种三周年的亩产在400公斤上下(相当于亳州用芍芽种4周年的),总产量在50吨上下。

九. 浙江省 金华 武义 宣莲羹

宣莲羹

宣莲是浙江省的名优,是全国三大名莲之一,产于武义宣平一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宣莲以色白芬芳、颗大粒圆、肉厚易酥、营养丰富而畅销国内外市场。

特点:清香甜酥,可热吃可冷饮。营养丰富,清热解毒。

十. 河北省 保定 莲池区民俗文化 保定槐茂酱菜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槐茂酱菜制作技艺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保定槐茂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中路1431号,是保定市槐茂酱菜厂改制的规范性股份制公司,为河北省中档一型企业。“槐茂”商标多次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2006年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槐茂品牌作为老字号始于1671年(清康熙十年),当年由北京金鱼胡同迁来保定的赵氏夫妇,用几口大缸在西大街从事酱业,专营酱菜和面酱。因店旁有一株古槐而取名“槐茂”,借喻买卖象古槐一样枝叶茂盛,买卖兴隆。生产工艺独特,产品酱香浓郁,风味独特,所产面酱和春不老为保定三宝中的两宝,慈禧太后曾赐槐茂酱菜为太平菜。

槐茂产品采用独特的酿制工艺,酱香浓郁,风味独特,据有悠久的生产历史。槐茂面酱入口甜绵、味道鲜美、酱香浓郁,主要指还原糖标超出国家标准5-10%,为保定菜系的重要原料。槐茂酱菜酱香浓郁、脆嫩爽口,是保定市民逢年过节,串亲访友时的首选地方。

面酱制品有甜面酱、豆香酱等,产品包装精致,形式多样。酱菜制品有宫廷酱菜、什锦酱菜、酱果仁、酱地露、酱包瓜、酱紫萝、酱黄瓜、黄金丝、糖蒜、五香菜等五十余品种,产品包装多为高档的礼品盒套装,如:大红盒、小黑盒、三宝礼盒、脸谱礼盒、篓装酱菜等,是人们逢年过节,串亲访友时用的馈赠佳品。

槐茂产品是保定历史和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定菜系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至今仍是保定菜系制作菜品的重要原料。保定有“三宝两宝在槐茂”之说流传至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