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成都十二月特产 四川十大知名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成都十二月特产 四川十大知名特产更新时间:2022-11-26 20:40:50

一. 四川省 成都 新都 家常海参

·原料:水发海参300克。 猪肥瘦肉50克、黄豆芽100克。青蒜苗20克、郸县豆瓣20克、猪油65克、料酒20克、盐卫克、鲜汤300克、红酱油10克、味精0。5克、麻油10克、豆粉10克。 ·制作过程海参片成上厚下薄的斧楞片,用好汤喂两次捞起。猪肉剁细。青蒜苗切成大粗花。黄豆芽去净根脚。豆瓣剁细 。炒锅置火上,下猪油烧至四成热时下猪肉,放料酒、盐肥散,盛盘。再将锅洗净入下猪油烧至六成热时,下 豆瓣炒出香味呈红色时,加入鲜汤烧沸,将豆瓣渣捞出,放入海参及肥好的猪肉、红酱油、料酒推转,将锅移 至小火上煨,待煨至亮油时,勾薄芡,下蒜苗、味精、麻油推转。另用一锅烧猪油,将黄豆芽炒熟,装入盘中 垫底,然后将海参连汁淋于豆芽上即成。 ·特点:汁色棕红,咸鲜微辣,海参火巴糯,肉馅软酥。( 成都)

二. 四川省 成都 温江 温江酱油

温江酱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清光绪年间,由郑全盛开办的“全盛号”酱园所创。产品具有色鲜味美、香气浓郁、开胃健身的特点。抗日战争时期,经入川的外省人士食用后广为介绍而名传四方。1985年“温泉牌”精酿温江酱油产量达29.56万斤。独具一格的“温泉牌”窝油,又名“温江白酱油”,系选用上等黄豆、小麦为原料,经过天然发酵,日晒夜露5至8个月后,制成酱胚,装入木桶内,成熟酱胚遇冷回润产生的汁液,顺缝滴入窝内,故称窝油或滴窝油。酿造工艺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具有质浓色鲜,芳香味醇,久储不变质的特色,并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糖份和B种维生素等17种营养成份,是面食和烹调的优质佐料,畅销省内各县、市。

温江酱油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现辖行政区域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关于温江酱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图的报告》,温府发〔2013〕69号

成都市温江区农产品加工业协会技术规范:Q/WLJ001-2013《温江酱油生产技术规范》

三. 四川省 成都 温江 麻辣肉片

麻辣肉片是1963年,为温江饭店厨师罗全义、陈明德接见自贡市水煮牛肉片的技艺创制,被录入四川菜谱》、《温江烹饪》。选用猪里脊肉,切成薄片,配以鲜菜心、鸡蛋、姜米、熟芝麻、花椒、胡椒、酱油、醋、化猪油、红油、郫县豆瓣、水豆粉等。烹制时将肉片用蛋清豆粉码好,余下调料加鲜汤、水豆粉调成滋汁待用;炒锅放旺火上,用少量油润锅,先放菜心入锅煸炒至断生入盘,再将锅置旺火上,倒如猪油,到七成熟时,将肉片下锅翻炒,加入花椒、豆瓣,炒出红色入滋汁,再入红油辣椒、芝麻,炒转起锅,具有色泽鲜亮,香嫩可口和鲜、麻、辣、烫等地方风味。

四.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三溪脐橙

1996年金堂三溪镇被中国柑桔研究所誉为“中国脐橙第一乡”,经过近10多年的选育改良,三溪脐橙更是味鲜色明。目前,该镇已发展脐橙2万余亩,年产量5000万公斤,脐橙收入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40%。

个大、汁多、皮薄、脆甜的三溪脐橙在本次展销会众多脐橙中份外吸引人,记者看到前来购买的市民提着大盒小袋的脐橙离开展位。其中,张先生告诉记者:“我买来主要是过年送礼,这个拿得出手也实惠!”

五. 四川省 成都 简阳 简阳丹参

丹参为常用中药材,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干燥根。性微寒,味苦,具有活血化瘀、凉血、宁心等功效。 四川种植有近百年历史,种植范围达40余县,简阳是主要产地之一。

六. 四川省 成都 邛崃 成都竹丝瓷胎

成都竹丝瓷胎是以“景德镇”名瓷作内胎,用丝细如发,轻薄如绸的竹丝,精巧编织,依胎成型,紧扣瓷胎。编好的成品不论是竹丝本色,还是增饰的别色花纹,或者是编 织上的蛟龙戏珠,色泽雅致,清新自然。成都竹丝瓷胎选择成都平原西部邛崃山一带 盛产的慈竹为原料,选竹有严格要求;专门择取生长2至3年、节距2尺左右,无划伤斑迹的壮竹,要经过几道工序处理,每100斤原竹只能抽丝8两,其价值同银子相当。编制技艺采用疏密相间,疏中有细,细中有粗的密编;其图案花色既有丰富多彩的几 何图案,又有千姿百态的自然图样。竹丝瓷胎工艺品不松不裂,不受虫蛀,只要注意 防潮,经久耐用。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工艺品一直作为中国对外贸易商品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展品,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老艺人张国正编制的饭碗、餐具、竹丝帐子曾于1915年参加巴拿马赛会,荣获银质奖章;1979年,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

七.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蓝烘糕

蓝烘糕

蓝烘糕是金堂县名小吃之一,其实他的制作过程很好看,圆形的黑平锅,很小的那种,把鸡蛋和面粉揉在一起,倒进锅里,在火上烤,里面放白糖和芝麻,要不了几分钟就好了,省时便捷便宜,路边上有很多卖的,1元钱一个,就像北京的煎饼一样普遍,而且路边的蛋烘糕里面可以放任何东西,有咸的有甜的,可以放榨菜,放果酱。

八. 四川省 成都 成华 成华猪

【主产区及分布】 产于四川省成都市的金牛、双流、郫县、温江等区县。分布于新都、金堂、广汉、什邡、彭县、灌县、崇庆、大邑、新津以及德阳、绵竹、龙泉等县。

产区农业基础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产品和青绿饲料丰富,为养猪提供了良好的饲料条件。产区选种除注意母猪的繁殖性能外,还猪种体型外貌的选择。产区因市场需求因素,要求缩短猪的肥育期,多喜欢养体型较小的猪,并惯用大米、细糠、和豆科绿肥等饲料喂养。

成华猪品种形成历史

成华猪饲养历史悠久,据考古研究,成都平原多处东汉墓葬中发掘出陶猪、石猪。据扬雄《蜀都赋》“蜀人籴米肥猪”的记载推算,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产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条件好,粮食丰盛,又位于大中城市附近,商品猪需求量较大。当地群众为缩短肥育期、提高商品率,喜养体型较小的猪种。除注意母猪繁殖性能外,还十分注重体型外貌的选择,喜欢颜面皱纹少、耳较小(俗称“金钱耳”)、头部较轻的猪,多选择背腰宽、平直,腹圆而略下垂(俗称“船底肚”),全身被毛黑色的猪种。在养殖方法上,采取直线育肥的方式,习惯用大米、细糠等精料催肥,促进了成华猪品种的形成和发展。是成都平原地区的主要地方品种。

成华猪外貌特征

成华猪体型中等偏小,头方正,额面皱纹少而浅,耳较小、下垂,嘴筒长短适中。颈粗短,背腰较宽、微凹,腹圆、稍下垂,臀部较丰满。四肢较短,结实、直立。被毛黑色。06~7对,排列均匀。

成华猪品种特点

成华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48.9公斤,体长138.0厘米,胸围127.1厘米,体高74.3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28.9公斤,135.4厘米,121.1厘米,66.0厘米;母猪平均产仔猪10.74头,个体重0.87公斤;仔猪20日龄窝重33.9公斤,成华猪还具有早熟易肥、屠宰率较高和肉质细嫩的特点。

成华猪生产性能

生长发育:在中等营养水平下,成华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44.4公斤,母猪6月龄体重47.0公斤。据国营农牧场测定,成年公猪(22头)体重148.9公斤,体长138.0厘米,胸围127.1厘米;成年母猪(209头)相应为:128.9公斤,135.4厘米,121.1厘米。

繁殖性能:性成熟较早。小公猪59日龄能产生正常精子,农村饲养的公猪多在3~4月龄、体重25公斤开始配种,国营农牧场饲养的公猪多在8月龄、体重60公斤左右时配种。小母猪初次发情期为88日龄。农村饲养的母猪一般于6~8月龄、体重70公斤左右初配。经产母猪(398窝)平均产仔数10.74头,初生个体重0.87公斤,60日龄断乳成活数9.13头、窝重104.1公斤。

肥育性能:在混合精料不限量条件,饲养14l天,7.5月龄体重达93.1公斤,日增重535克,每公斤增重耗消化能11.3兆卡、可消化粗蛋白质525克。体重65.8~87.0公斤的肥猪,屠宰率70%左右,胴体瘦肉率41.2~46.1%。

九. 四川省 成都 新津 黄辣丁

黄辣丁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辣丁,新津名菜,川菜奇葩。黄辣丁是一种生活在湍急清澈溪流中的鱼类,产于岷江上游,学名中华倒刺耙,外形有些象泥鳅,但是肉质鲜美,非泥鳅所能媲美,黄辣丁以麻而不木、辣而不燥、味道鲜美而闻名四方。( 新津县)

新津黄辣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四川省新津县五津镇、花桥镇、兴义镇、普兴镇、邓双镇、方兴镇、安西镇、永商镇、金华镇、新平镇、文井乡等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十. 四川省 成都 邛崃 周蹄花

周蹄花肥而不腻、嫩而不烂,其与众不同的美味秘密,是在汤里加了八种药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