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扬武镇的特产 新平县者竜乡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扬武镇的特产 新平县者竜乡特产更新时间:2022-06-08 12:49:13

一. 云南省 玉溪 峨山县 彝族套肠

彝族套肠是当地土著彝人传统特色食品。该产品以优质小肠为主料,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制作时,将一只猪的所有肠子由细到粗层层相套,每层中夹以香料灌制而成,内含多种人体所需营养成份。食用时,模刀切成薄片,呈环状叠于盘中,上茏蒸透即可食,嚼来油而不腻、香酥味美,风味独特,堪称食品一绝,是馈赠亲友、宾宴之上乘佳品。

二. 云南省 玉溪 新平县 茨头菜

茨头菜,生长在哀牢山主蜂地段的灌木林间,茨头菜属木本植物,长约三寸,颜色呈紫红,因遍身长刺而得名。据《新平县志》记载:"茨头菜,形如万年青芽苞。可供食用,味苦可口"。早春二月,山野返绿,茨头树吐芽。这一带的彝族、哈尼族和苦聪群众便采摘上市出售。用小刀削去茨头菜遍身的刺后,放于滚水中烫七、八分钟,捞起来切短随豆鼓炒三、五分钟便可食。清香异常,还有除火开胃的功效。羊奶菜,藤类植物,因体内有似羊奶一样的浆汁而得名。开春后,万森争荣。哀牢山上,羊奶菜蔓青叶绿。人们用镰刀把它连蔓带叶割回家来,摘下叶及果,洗净,将叶捣细,拌上用糯米制作的甜白酒,加盐少许,置于罐内,半月后可食。食之"略酸微甘",异香扑鼻,在哀牢山"春三珍"中别具一格。

三. 云南省 玉溪 易门县 南蛮酒

传说“南蛮酒”名出自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他为完成先帝北伐曹魏,匡扶汉室。为除北伐后顾之忧,遂亲统大军南征,七擒孟获后,使蛮地归服。在会盟宴上,孟获献府内珍藏多年美酒于蜀相,孔明畅饮后感慨道:“亮遍品中原名酒,皆不如此,南蛮酒,隆中无,蜀亦无……”,从此“南蛮酒”便成为向朝廷进贡之品。

易门云之南食品有限公司根据府内秘方和地方史料,经多年挖掘整理,研究酿制出的“南蛮酒”,其酒体丰满,晶莹剔透,味淳且甘,回味绵长。

四. 云南省 玉溪 澄江县 树蝴蝶

树蝴蝶是云南原始森林中附生在岩石和树皮上的一种苔藓,因为长相酷似青蛙皮而得名。口感清脆,有清热败火、抗癌的功效。

树蝴蝶味淡,性平,口感初尝时略苦,越嚼越香,像木耳但比木耳要硬脆,也有点像炒熟的鱼皮,与鲜肉爆炒,爽脆而有嚼头。树蝴蝶食用时,应该是先清洗好,再在沸水中滚上片刻,然后捞出,漂洗,就可以炒、炖、凉拌了,做出来的菜鲜美清爽,山野味十足。

做菜的时候先用开水过一下后,用云南小米辣椒和云南特色调料调拌。乍看起来是一大盘青蛙皮状的东西,上面是翠绿色的花纹,吃起来又酸又辣,第一次品尝的人可能有点不习惯,但它的口感非常特别,是一种非常舒展的香脆,有股很特别的香味,嚼得越久,香味越持久。

五. 云南省 玉溪 红塔区 玉溪芝麻片

玉溪市传统名特食品,1922年首创。采用上等白芝麻、优质白糖、葡萄糖、精炼油等为原料,以独特工艺精制而成。具有色泽光润、迎光透明、片薄均匀、酥脆爽口等特点。

六. 云南省 玉溪 华宁县 阿贝楚柿子

阿贝楚柿子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盘溪镇龙潭营村委会是全县柿子的一个集中种植区,云南省著名绿色食品商标“阿贝楚”就出自于龙潭营村委会阿贝楚村。

近年来,华宁县高度重视柿子产业的发展,于2006年成立了“华宁县柿子产业办公室”,组建了华宁县柿子协会。把柿子列为全县重点培育的“三棵树”来抓,不断加大适宜区的推广种植力度。截至2012年底,全县累计种植柿子36000亩,其中涩柿26000亩,甜柿10000亩,产量达14093吨,产值4045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广东、福建、深圳,平均价格2.8元/公斤。

七. 云南省 玉溪 华宁县 烧饵块

饵块这一米类制品,走遍全国各地,唯带云南是有。据古籍记载,麦类制作的食品古时约统称为"饼",米类制作的为"饵"。云南是古人类的发祥地,水稻栽种历史悠久,民间到了农历岁末,家家户户都要挑选最好的大米,洗净浸泡后蒸熟,放在碓中舂细如泥,案板上用蜂蜡抹好,再搓揉为长方、椭圆、扁圆等形状,用作馈赠的食品,称为"饵馈",时间一久,老百姓就把它谐称为饵块了。( 昆明)

八. 云南省 玉溪 华宁县 华宁柿子

华宁柿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华宁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抚仙湖东岸生息繁衍。华宁建置,有文字可考者,可上溯至战国时期。战国后期,人们把行将统一的中国划分为九州,华宁在梁州范围之内。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毋单县。于现在的盘溪。楚倾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左右,庄跻在滇称王后乃至秦代,华宁为滇国属地。晋成帝时(326~334)梁水县。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设黎州。天宝七年(748),梁水县地为南诏步雄部,称宁部。元宪宗五年(公元1255年)设宁州万户,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设宁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设县,改称宁县,因与甘肃省宁县同名,遂于次年10月改称黎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取华盖山、宁寿寺首字,始称华宁县。1950年1月解放,成立华宁县人政府至今。华宁县山青水秀,人才辈出,历史人物较为出名的有张西铭、王元翰、刘大绅、朱家宝。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也系华宁人。 华宁柿子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大部分地方气候条件完全符合柿子的种植条件,是柿子的理想生存环境。华宁的柿子具有浓郁历史、文化、发展民族特色,华宁县龙潭营的一个村寨“阿贝楚”在当地彝族语中即是“柿花干”的意思,另一村寨“阿白咪”是“柿花地”的意思,彝族是云南的土著民族,阿贝楚、阿白咪是华宁古老的彝族村寨,也有几百年的历史,说明我县有悠久的柿子栽种历史。光绪年间,华宁县已经规模化种植柿子。 华宁是有名的“中国泉乡”,有630个潭泉,优良的环境条件,规范的生产技术,生产出了早熟、质脆味甜的柿子,产品主销广东、福建、深圳、香港、江西、湖南、越南,形成了对外、开放型的市场,华宁的柿子在广东、福建、河口市场上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价格高于其他地方,且批发快。为促进柿子产业的发展,华宁县组建了华宁县阿贝楚公司,2004年,注册了“阿贝楚”柿子商标,认证了“阿贝楚”柿子绿色食品,是云南省第一个柿子绿色食品,柿子价格在全省也最高的,最高价格到5元/kg,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地域范围

华宁柿子产于华宁县境内,涉及盘溪镇、华溪镇、青龙镇、通红甸乡、宁州街道办事处,四个乡镇一街道办事处;东经102°49′~103°09′、北纬23°59′~24°34′之间,南北长64公里,东西宽34公里,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在海拔1100-2100米地区,种植面积3334公顷,年产量1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 华宁柿子“次郎”品种,果实扁方形,果顶微凹,纵沟清晰,果皮光滑、细腻有光泽,成熟时呈橙红色。 “阿贝楚”柿子品种,果实椭圆形,果顶凸出,纵沟不清晰,果顶突起,果皮光滑、细腻,色泽光洁,脱涩后呈橙红色。 2、内在的品质指标:华宁柿子果肉呈黄红色,果实肉质细腻、无核、质脆、甘甜,具有清香味,营养价值丰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总糖(以还原糖计)≥10%,硬度≥4kgf/平方厘米 。 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多种营物质。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华宁柿子产品质量安全执行《NY 5241-2004无公害食品 柿》质量安全标准,果实农药残留标准,符合中国水果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进入市场遵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九. 云南省 玉溪 峨山县 化念烤鹅

化念烤鹅是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化念镇的。化念烤鹅鹅体饱满,腹含汤汁,滋味醇厚,具有皮脆、肉嫩、骨香、肥而不腻的特点。

坐落在峨山县西南部的化念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山水秀美,素有“火凤凰”的雅称,又有“天然温室”的美誉。这里水草丰厚、林木茂盛,有被绿水青山环绕的天然牧场,当地人饲养的家禽就以大鹅为主。鹅食青草,四野为生,因此这里出产的大鹅体态肥硕、肉质丰厚细腻、口感醇厚鲜香。生活在化念的彝族、哈尼族、傣族,祖祖辈辈都爱吃烤鹅,家家户户都有烤鹅用的土灶,每到节庆或办喜事,烤鹅就成了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

化念以前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在家烤鹅,到现在,还用最传统的方法烤鹅。相比蒸、煮、炒、炸,烤味始终是人们孜孜以求的最高享受,因为烤法能烤出多余的油脂,激发肉类的美味。鹅要选8斤以上的,大了太肥,烤出来不香,小了太嫩,肉质不好。既要保证味道,也要保证口感。

十. 云南省 玉溪 新平县 漠沙炒田螺

漠沙,这个哀牢山脉东麓的小镇,素有“花腰傣之乡”的美誉,也是聂耳母亲彭寂宽的故乡,坝区的年均温度高达23.38℃。在这个以热带景观和傣族风情闻名的小镇上,如果还有什么是它地标的一种,那一定就是夜市摊上的麻辣炒田螺了。

漠沙镇位于红河中上游,连绵雄壮的哀牢山与清澈柔情的红河水不仅孕育了高贵、质朴的花腰傣人,在灵秀山川间成长的田螺也饱食泥土中营养丰富的微生物与幼嫩的水生植物而成长为“红河第一螺”。人们都说,到了漠沙必须要吃到漠沙田螺方不虚此行。很多人先是冲着漠沙田螺的名气前来一尝究竟,吃过后大多念念不忘,于是很多人一来再来,被美食蛊惑的味蕾不断挠动着吃货的神经,如同被美女迷惑的男子,始终魂牵梦萦。

入夜,燥热的漠沙小镇终于清凉下来,被热气蒸腾了一天的人们从家里走出来,趁着如水的夜色与难得的清凉去寻找生活的味道。漠沙的夜市也开始热闹起来,晚归的劳作者、三五成群的好友、窃窃私语的情侣……他们来到这里都放慢了脚步,要一份田螺,点几个小菜,喝数杯小酒,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就算到了凌晨,这里夜市烧烤摊上的食客依然爆满。夜里的这餐可不单是为了果腹,夜凉如水、岁月静好,人们并不急着回家休息,而是在促膝倾谈与荤荤素素的说笑中品味田螺的鲜香麻辣。人们不急不慢地拿一根牙签,将螺肉从曲卷的壳里掏出来,放入口中,细细品味肉质的柔滑与细嫩。在大碗田螺吃尽之后,再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用麻辣田螺里的汤料拌着吃,别有一番滋味。如此这般,酒足饭饱,这一天的夜生活才算完美,才是漠沙花腰傣人舒缓又精致的日子。

漠沙田螺只在漠沙的夜市里出现,夜市上家家都卖田螺,最有名的一家是“老三烧烤”。“老三烧烤”的男、女当家30多岁,都是炒田螺的高手。女店家杨卫琴告诉记者,小店已经开了14年,单在夜市城里经营就有10年之久,无论什么季节,天黑即开张。由于漠沙本地的田螺已经供不应求,他们只能购买附近地域的田螺或是元江河谷与秧田里的田螺,都是在红河水的滋养下长成的。她家每天要购买10到20公斤的田螺,泡上两三天,让田螺充分吐掉壳内的沙土与排泄物。炒成麻辣田螺后,小点的一碗有50来个,大点的有30来个,平均每天能卖掉10多公斤,一天的毛收入有一千四五。每天下午5点,杨卫琴夫妇和小工就要配好各种作料,开始忙活了。天黑下来,客人陆续到来,炒田螺的香味便开始在空气中弥漫。只见杨卫琴掌勺,放油热锅,加入草果、八角、姜、蒜、干小米辣、昭通酱、花椒等作料翻炒,再放入洗净的螺丝爆炒,让所有调料的味道与田螺的肉香充分融合,再加水煮上半小时,充分杀菌,然后放入傣味香料木姜子、大芫荽等,增加田螺的香味,还能去腥开胃。出锅之前,还要放入味精、薄荷。这时,田螺的肉香已经和所有作料的香味合为一体。新鲜出锅的麻辣田螺,肉质鲜美嫩滑、麻辣爽口、回味无穷,细致而有层次的香味在舌苔上滚动,能品出几成,全看你舌头的功力了。

四面八方的来客在夜市里饱餐一顿后,还不忘打包个三四碗漠沙炒田螺带走。30岁的施先生是在漠沙工作的外地人,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道美食,常常约上友人到夜市摊上一人端着一碗麻辣田螺,喝着啤酒,将小镇之夜的时光过得无比尽兴。他说,这麻辣田螺已是他无法戒掉的瘾。是啊,对这样的人间美味,有谁能不上瘾呢?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