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嘉兴的家乡特产视频 嘉兴必买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嘉兴的家乡特产视频 嘉兴必买的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7-10 11:27:35

一. 浙江省 嘉兴 海宁 硖石灯彩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硖石灯彩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硖石灯彩”是海宁民间艺术的奇葩,源于秦代,盛于唐宋。与“硖石灯彩”相随的“灯会”、“灯展”自南宋以来,在民间历代相沿,蔚然成风。

“九陌联灯影,前门共月华海”。海宁硖石镇的民间元宵灯会,素以灯彩之针工精细,良宵迎灯盛况,享有“江南第一灯会”的誉称。正是农历三月十三。

“硖石灯彩”工艺独特,其制作主要以拗、扎、结、裱、刻、画、针、糊“八字技法”见长,尤以针刺花纹精巧细美取胜,制作精巧,细腻秀丽,玲珑剔透,经千百年的锤炼,成为融声、光、电、建筑、书、篆、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传统工艺品。

海宁硖石灯彩早在宋代就被列为贡品,在宣统2年“南洋劝业会”和1934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大奖,1955年,周恩来总理将一对硖石灯彩作为国礼赠送给斯里兰卡贵宾,1992年全国花灯邀请赛,参赛的14盏硖石灯彩全部获得一等奖,轰动全国灯彩界。1994年海宁市人民将两对硖石灯彩分别赠送给新加坡内阁资政和新加坡中华总商会。2001年2月,硖石灯彩在新西兰展出,海宁市人民将两对灯彩分别赠送给奥克兰市政府和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再一次在异国他乡引起轰动。

硖石灯彩,是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又是海宁三大文化(灯文化、潮文化、名人文化)之一,以针刺工艺独树一帜,堪称“江南一绝”,誉满海内外。1959年版《辞海》灯彩:“浙江的灯彩,则以针刺花纹著名。”它的起源甚早,“相传源于秦,始于汉,盛于南宋,绵延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南宋朝时,金兵已入寇中原,高宗赵构迁都临安(今杭州),偏安于半壁江山,为了-,元宵放灯已发展到新的高峰,扎灯、赛灯、赏灯蔚然成风,据《武林旧事》和《乾淳岁时记》等记载,当时,进京朝贡的灯品,有福州的白玉灯、安徽新安琉璃灯、江苏南京夹纱灯、常州料丝灯、苏州罗锦灯、杭州羊皮灯和硖石万眼罗灯等。正是各具特色,争奇斗妍。灯品中尤以针工细密的“万眼罗”最奇,南宋诗人范成大《灯市行》中有“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诗句,点出了它比用轻罗、织锦剪裁结扎的罗锦灯更加精细、美观,当年硖石灯彩进京朝贡,被选为“灯彩精品”而悬挂在临安(杭州)东华门外凤楼前,故许葆翰(1866—1942)《硖川灯市》诗有“东华门外凤楼前,博得虚名非一年”句。

硖石,古时曾先后是长水、由拳、嘉兴、盐官等县的县城,自唐永徽六年县治南迁后,遂以“双山夹水”改名“硖石”,是浙北诸郡市镇之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们自秦汉以来,一直以制作灯彩为乐,出精品为荣,何论它的造型或样式,绝非他乡的灯品可以媲美!自古以来,在硖石从未有过以买卖为目的之“灯市”,也无靠扎灯为生的专业艺人,这些“灯彩艺术家”都来自丝绸、土布、药材、米业、袜业等商号的老板、店伙,也有医生、画师、教师和手工艺者,还有家居老人,民妇等,其中,不乏“灯彩世家”,都是世代相传,兴之所至。硖石灯彩赛会,历来不重元宵节。许葆翰《硖川灯市》诗云:“紫硖灯夕无定时,十年一度春三月。三月清明谷雨间……”。近代著名学者、里人张宗祥(1882—1965)在其遗著《铁如意馆碎录――硖琐记》中有《纪灯》一文也说:“硖以灯名。灯不在灯节,在正二月、二三月之交。不悬于市,不架为山。小者持之手,悬诸竿,大者数人肩之,周一市,故俗名之曰:‘迎灯’。灯不年年有,即有,不年年盛;即盛,不年年同。”故硖石灯会,自古以来,多数在清明节前后举行,是为了祭奠社稷之神――大禹、秦始皇二神,与全国各地盛行的“元宵灯会”毫不相干,所以说,硖石灯彩决非起源于宫廷,而是来自民间,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对全国乃至世界产生这样大的影响这是可以想见的。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海宁市的陈伟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三.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严和尚的烧猪头

严和尚的烧猪头:严和尚,城关西街人。曾在今红旗商场附近开夜市馆。他的烧猪头最为出名。他切的猪头肉薄如纸而不腻,味道鲜美,成为汉川小吃一绝。他的卤兔子,素火腿(豆棍)、鲜豆丝也很受顾客欢迎,他的面条是现撵现卖,人们晚上消夜,总爱到他那里去“尝新”。

四.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桐乡湖羊

桐乡湖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桐乡湖羊是浙江省嘉兴桐乡的。

桐乡湖羊饲养历史悠久,其祖先是北方的蒙古羊。据记载始于宋朝,《嘉泰吴兴志》记载,宋时,“嘉属一带盛产吴羊”。在明清时期,桐乡湖羊养殖就已成为农民的重要副业。明末清初《农书》记载,崇德、桐乡两县“湖羊为当地主要家畜”。

桐乡湖羊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与桐乡栽桑养蚕密切相关,湖羊春秋季爱嚼青草桑叶,冬季喜啃枯桑叶,吃食几乎与蚕宝宝一样,所以产出的小羔羊毛质有着蚕丝一样的光泽,柔软而富有弹性。

得天独厚的“桑山叶海”使桐乡的湖羊业迅速发展。据调查统计显示,桐乡的湖羊饲养量一直以来占全国饲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稳居全国县级市首位。去年,桐乡湖羊存栏数达到22.38万头,出栏数达到30万头。

桐乡湖羊

桐乡市畜牧兽医局

13449613

湖羊(活的)

五. 浙江省 嘉兴 南湖区 蜗牛

蜗牛

南湖区余新镇地处嘉兴市南部,自1987年开始从事白玉蜗牛养殖,经过15年来对养殖技术和营销渠道的开拓,目前拥有蜗牛养殖户1200多户,大田面积200亩,温室8000平方米,年产量达2000吨,是全国最大的白玉蜗牛养殖基地,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2001年在全省特色乡镇评选中被授予“蜗牛之乡”称号。

白玉蜗牛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属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保健食品,据测定,含蛋白质42.9%,各类氨基酸31.2%,其营养价值与野生龟鳖丸相媲美,并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誉为世界四大名菜之一。

白玉蜗牛养殖,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农业产业,一般大田产量在2000—2500斤/亩左右,按目前市场平均价5元/斤订标,亩产值可达10000—12500元,净收益8000—10000元/亩。为使这一高效特色农产品得以加速发展,秀城区余新镇与浙江省科技厅合作,建立了余新镇白玉蜗牛繁育中心,实行蜗牛统一繁育,开发蜗牛成品,提升蜗牛价值,进一步推动蜗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力争使余新镇白玉蜗牛打入国际大市场。

六. 浙江省 嘉兴 秀洲区 嘉兴黑猪

嘉兴黑猪是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属太湖猪的一个主要类群,素以产仔多、性成熟早、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杂交效果明显而著称。中心产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各县(市、区),并已遍布浙江全省各地,毗邻的上海、福建、安徽等省(市)亦有分布,是浙江省的重点保护品种。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赠给法国5头嘉兴黑猪,该国的育种专家如获至宝,利用嘉兴黑猪繁殖力特强的优点,经过二十多年的培育,对提高法国猪种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嘉兴黑猪对当地的饲养和环境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当地夏季最高温度可达40℃、最低温度可达-12℃,农村养猪大部分采用闭舍圈养,母猪终年见不到阳光,日粮中蛋白质水平低,粗纤维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母猪仍能保持较高的繁殖性能。通过对猪场、规模养猪大户和散养户饲养该品种猪的健康调查和血清学监测,猪场和规模养猪户在饲养密度较大、营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对气喘病易感,但无一类传染病感染情况。

2、品种来源及发展

2.1、来源

嘉兴黑猪是太湖猪的一个地方类群,产区养猪历史约有7000年左右,到明朝就有母猪一胎14头的论述。在长期驯养过程中,群众积累了丰富的选种和饲养经验,加之产区地处太湖流域,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饲料资源等优良的生态环境作用下,逐步形成了以产仔多为主要特性的嘉兴黑猪优良地方品种。

2.2、群体数量

2.2.1、母猪数量:2006年底,我市存栏嘉兴黑母猪7.48万头左右,其中双桥农场核心群能繁母猪140头左右。 2.2.2、公猪本交配种能力:每头公猪本交每年可配母猪500—600头次。 2.2.3、公猪人工授精情况:受与配母猪数量的影响,公猪极少部分用于人工授精,每头公猪每年的人工授精公母比可1:2500--4000头。 2.2.4、公母猪初配年龄和利用年限:公猪适宜初配年龄不应小于6月龄,可利用4--5年,一般利用3年左右;母猪适宜初配年龄不应小于5月龄,可利用6--7年,一般利用4--5年。

2.3种猪销售情况

嘉兴市双桥农场(原种场)年提供嘉兴黑种猪500头,嘉兴黑二元杂交母猪1500头左右;嘉善县桑苗良种繁育场(省一级种猪场)年可提供种猪300头。我市年出栏嘉兴黑猪二元杂交商品猪150万头,二洋一土三元商品猪267.36万头左右。

3、体型外貌

3.1、被毛颜色、鬃毛及肤色

毛色全黑,稀而短软;成年种猪鬐甲部鬃毛长而硬;在皮色上有紫红皮、浅灰皮、黑皮之分,皮较厚。

3.2、体型外貌

3.2.1、体型特征:嘉兴黑猪体型中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 3.2.2、头部特征:嘉兴黑猪头大额宽,嘴筒长且微凹,额部有明显皱褶,分寿字头、马面头、翁字头三种。两耳大、软而下垂。 3.2.3、躯干特征:嘉兴黑猪背腰较长,腹微下垂但较紧,臀斜。乳头较多,一般8~10对,形状分“蓑衣奶”和“丁香奶”二类。 3.2.4、四肢特征:四肢稍高,后腿瘦削、有皱褶,部分卧系撒蹄。 3.2.5、骨骼及肌肉发育情况:骨骼粗壮结实,臀部肌肉欠丰满。

4、体尺、体重

4.1、成年公猪(21头):体高77.08cm,体长139.80cm,胸围118.10cm,体重128.28kg。 4.2、成年母猪(50头):体高69.41cm,体长124.30cm,胸围111.16cm,体重102.90kg。

5、生产性能

5.1肥育性能

嘉兴黑猪从25—75千克肥育,在日粮含消化能11.75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3.5%的条件下,平均日增重425克,每增重1千克耗料3.96千克;

5.2屠宰性能

嘉兴黑猪75千克体重屠宰,胴体直长86.3 cm , 胴体斜长72.0 cm,背膘厚3.8 cm ,屠宰率67.9%,皮厚0.5 cm,眼肌面16.3 cm, 脂率30.8%,皮率16.5%,骨率10.7%,胴体瘦肉率42.0%,后腿比例28.3%。

5.3肉质特性

肌肉PH值(45min内)6.1,肌肉颜色3分,失水率11.26%,熟肉率64.4%,肌肉大理石纹3分,肌肉主要化学成分:水分74.35%,干物质25.65%,粗蛋白质23.05%,粗脂肪1.37%,灰分1.19%。

6、繁殖性能

6.1、性成熟年龄:公猪120日龄左右,母猪120.57日龄。 6.2、配种年龄:在农村,公母猪多于5—6月龄开始配种,在规模农牧场,公母猪多在8月龄、体重60—70千克配种。 6.3、发情季节:常年发情。 6.4、发情周期:经产母猪发情周期约为21.9天,发情持续天数2.5天。 6.5、妊娠期(229胎):平均为114.6天,其中114天者占25.18%,115天者占22.55%。 6.6、泌乳力:初产母猪(20日龄窝重)31.8千克,经产母猪60天哺乳期的泌乳总量,在较好营养水平下为458.44千克,日泌乳量7.97千克。 6.6、窝产仔数: 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5.02头(n=293胎),头胎母猪平均10.93头(n=238胎)。 6.7、仔猪(60日龄断奶)成活数: 经产母猪平均:11.30头(n=275胎),育成率86.53%(n=271胎);头胎母猪平均:8.48头(n=232胎),育成率84.73%(n=227胎)。

7、饲养管理

产区群众对嘉兴黑猪的选种和饲养管理有丰富的经验,当地素有:“稀毛白壳紫红皮,高脚阔背长身体,额宽面秀粉红鼻,耳朵要与嘴筒齐,竹尾巴丁香奶,吃食如虎一口气”、“母猪好坏看三代,母猪本身性能看三胎”、“好种出好猪、劣种出劣仔”等选种谚语。产区十分重视选择乳头多,后躯大的高繁殖性能的表型,长期运用定向选育的方法,使嘉兴黑猪高产性能的遗传性能十分稳定。在饲养管理方面:原种场的生产公、母猪舍采用单列、半敞开式,设有外运动场;采用空怀母猪小群饲养、生产母猪和公猪单圈饲养方式;饲料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搭配青绿饲料;料型为干湿料,日饲喂三次。农户采用单圈饲养方式,饲料以玉米、大麦、糠麸等能量饲料为主,很少采用全价配合饲料,生产母猪的青绿饲料使用量较大,料型一般为汤料,日饲喂三次。该品种生产公、母猪都性情温和、懒动,易调教三定位,较易管理。

七.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精美的竹编工艺

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富阳)

八.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姚庄黄桃

姚庄黄桃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的。姚庄镇位于嘉善县东北部,盛产的黄桃以口感松脆,味道甜美而有着良好的口碑。

姚庄的"绿色食品"锦绣黄桃的皮与果均显金黄色,甜多酸少,味道独特,每天吃二只可以起到通便、降血糖、血脂,抗自由基,祛除黑斑、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也能促进食欲,堪称保健水果、养生之桃。

2005年,姚庄“锦雪”黄桃摆上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宴席,成为继西湖龙井茶之后的第二个进入国宾馆的浙江农产品;2006年,“锦雪”牌锦绣黄桃首次打入香港市场,深受香港市民喜爱,每年姚庄黄桃“空运香港”,销量逐年增加。数据显示,嘉善县姚庄镇黄桃果树面积已达到1万亩,是全国最大的鲜食黄桃生产基地之一。

九.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十.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