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南特产方便携带的 湖南正宗的十大特产物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南特产方便携带的 湖南正宗的十大特产物品更新时间:2022-06-12 09:28:30

一.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二.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三. 湖南省 怀化 芷江 酸辣湖南粉

原料/调料

瘦猪肉200克,冬菇3朵,笋1条,青菜6棵,葱花2汤匙,胡椒粉1/2茶匙,醋3汤匙,辣豆瓣酱1茶匙,淡色酱油2汤匙,上汤6杯,香油1茶匙,沙河粉(或面条)3大张。

制作流程

①将猪肉整块煮熟后切成细丝。冬菇泡软切丝,笋切细丝,青菜剖开煮熟泡凉备用。沙河粉每张各别叠成5厘米宽后切成1厘米宽条状。

②起油锅炒辣豆瓣酱及葱花后,淋下酱油注入上汤煮滚,加盐调味,放进肉丝、冬菇丝及笋丝青菜等,待滚后即将沙河粉放下大火煮滚便熄火。

③淋下醋及香油迅速盛到大碗中,洒下胡椒粉即可。

四.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五. 湖南省 怀化 洪江 鸭血粑

原料:嫩仔鸭一只,糯米,红椒,色拉油,盐,味精,白酒,甜酱,红油,香油,仔姜片,干椒节,葱花。

制法:①将糯米洗净,温水浸泡1~2小时,红椒切块待用。 ②鸭宰杀:将

鸭血淋在沥干水的糯米上,净鸭斩成块待用。 ③拌匀鸭血的糯米,上笼蒸熟,压成条下入五成热油锅中炸黄沥出,放凉后,切厚片。 ④锅中放油,下鸭块煸炒至肉将离骨时,烹白酒,加入盐,甜酱,仔姜片,红椒块,干椒节以及水,放入鸭血粑焖至入味,淋红油、香油盛入碗内,撒葱花即成。

六.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贵州织金的特产-血豆腐

贵州织金的-血豆腐等系列腊味食品系清代兵部尚书总督太子少保丁宝桢家乡对皇宫的贡品。每年腊月间,将山区农家的肥猪屠宰、切块成片加以秘方香料腌制而成,将猪血与酸汤豆腐揉捏成丸; 然后皆以独特的方法熏制,食之肥瘦相宜不腻,味美异香爽口,是享誉全国的地方之一。
贵州织金风味土制烟熏血豆腐忠于传统,用料考究,加工精细,质量上乘。是山外赤子倍加珍视的家乡美味,亲友之间馈赠表意的上佳礼品。备受前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一织金洞旅游观光的中外来客普遍赞赏。

七. 湖南省 怀化 通道 侗布

侗布

侗族妇女擅长纺纱、织布。建国前侗族家家户户都有木制纺纱机和织布机。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侗布结实耐用,染色青蓝鲜艳。其印染工序繁多,一是用蓝靛(采用自种的蓼蓝草叶加石灰泡制而成的染料)染三、四道(每道染后清洗晒干),方变蓝色;二是将蓝色布再用柿子皮、猴粟皮、朱砂根块等,捣烂挤汁染成青色;三是又用蓝靛继续加染多次,使布景出青而带红的颜色;四是用牛皮赘胶又浆染一遍。使布质硬挣不退色。青年妇女喜欢穿既柔软又为青底带红的布衣,还有用薯根块作料蒸布匹二小时许即成。

侗毯、侗帕、花带

侗毯、侗帕在木制织布机上用竹片针挑引梭手织而成,工艺十分复杂。有飞禽走兽,昆虫及各种花草图案,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朴素美观大方。花带不用机织,其经纬线编配后,一端套在腰带上,一端勾住脚拇指,手持竹片挑织而成。除自家用外,过去侗家姑娘多以花带作定情信物。

八. 湖南省 怀化 中方 桐木葡萄

桐木镇位于湖南省中方县的最南边,与芷江、洪江相邻,距怀化市区35公里。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20007人。全镇七山一水二分田,有水田1.6万亩,旱地1800亩。境内有湘珍珠葡萄、桐木土鸡、桐木河鱼等,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桐木镇的1万亩湘珍珠葡萄已扬名三湘,全镇有种植葡萄大户3855户。

湘珍珠葡萄是桐木镇地方特色品种,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亲品此果,啧啧称羡并誉之为“湘之珍珠”,湘珍珠葡萄由此而得名。 湘珍珠葡萄果形椭圆,果皮黑色,有果粉、灰白色,肉质细嫩,多汁浓香,风味独特。

2004年7月,湘珍珠葡萄取得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

2007年5月,湘珍珠葡萄获得怀化市名牌产品称号,并获得湖南省第二届西部农博会优质农产品金奖。

九. 湖南省 怀化 靖州 靖州杨梅

靖州杨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靖州杨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一提起靖州,人们第一印象就是杨梅。靖州杨梅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史。它以色泽呈乌、酸甜适度、果大核小、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而著称。《靖州乡土志》诗云:"木洞杨梅尤擅名,申园梨栗亦争鸣,百钱且得论摊买,恨不移根植上京。"清代,靖州杨梅是朝圣的贡品。每当"夏至"前,杨梅雨来得神奇,也来得急骤。一阵杨梅雨,一阵热烘烘的太阳,便把满山满坡的杨梅催红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只有万木葱茏的靖州,才真正领略这千古名句的无穷韵味。木洞杨梅,是由四个基本变种及十二个主栽品种组成的杨梅良种群体。果大色鲜、风味优良、营养丰富、天然性好、丰产力大、经济价值高、生态功能强,构成了其出类拔萃的优良性状因子,成为全省唯一、国内著名的资源。一九九八、一九九九年连续荣获湖南省优质水果评比金质奖。果大色鲜--平均果重≥11.6g,最大果重≥28.78g,成熟的果实分别呈现出紫红、鲜红、粉红和洁白的色泽。风味优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铁、磷、钙等元素的含量均高于福建、浙江的商品。天然性好--由于具备特有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病虫害极少。果农至今沿袭不施农药、化肥的百年习惯。因此:其天然性是其它人工栽培水果不可比拟的,为当今工业时代不可多得的无公害"绿色食品"。经济价值高--产地鲜果常年销价高达8-30元/kg,约是梨子、苹果、柑桔等的8-30倍。丰产力大--处一般管理状态的单株,定植4年可始果,8-10年进入盛果期(50年以上,株产量≥30kg),若改善枝梢、肥水管理,丰产力更显著。生态功能强--杨梅属多年生常绿乔木果树,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发挥出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经环境、减灾防灾等功能。迎着新世纪的晨曦,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大好机遇,靖州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审时度势,把木洞杨梅资源开发作为县域经济的优势领域和重点项目,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加速发展。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属性和比较优势、充满生机的"绿色产业",正在这一神奇而富饶的大山深处中蓬勃兴起:规模性栽培格局初步形成--随着苗木繁育、早实丰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县内栽培面积2.01万亩,盛果期鲜果的年产量将在603万公斤以上增长。保鲜贮运技术攻关初战告捷--县科技信息研究所和县排牙山国有林场在县政府及主管部门有关领导的支持、参与下进行的杨梅全天然保鲜技术正交试验,大部分因子水平组合达到或超过国内信息报导水平。随着保鲜贮运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这一特种时鲜水果将超越传统的时空极限,让北国南疆的有心人分享到其滋其味。系列食品技术开发初见成效--县科技局与湖南老爹农业有限公司、吉首大学合作进行的杨梅加工高新技术研究第一项成果(鲜杨梅汁饮料生产技术)于二○○一年四月十四日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产品酸甜、清香、爽口,工厂化实施后的年产值可达1.1亿元;原县酒厂开发的杨梅原汁发酵酒曾荣获湖南省优秀食品芙蓉奖;原县食品工业公司生产的杨梅蜜饯先后荣获湖南省优秀新产品奖、国家"星火计划"产品展销会金奖、亚太国际食品博览会银奖等。旅游文化应运而生--每逢芒种时节的炎炎夏日,风景这里独好:成熟的杨梅硕果含笑枝头,以其特有的姿色和风格迎接人们的挑选。慕名而来的远客骆驿不绝,不是迷恋于万绿丛中点点红的梅林景色,便是陶醉于杨梅鲜果的独有韵味,尽享这片沃土赐予的"口福"、"眼福",不仅深深体验到"望梅止渴"的意境,而且大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之感!

靖州杨梅

地域范围

“靖州杨梅”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靖州县坳上、甘棠、大堡子、三秋、艮山口、飞山、铺口、藕团、平茶、新厂、横江桥、江东、寨牙、文溪、渠阳等16个乡镇(管委会)的52个村,东抵绥宁,西邻贵州锦屏,北抵会同县,南与通道县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4′14″至109°56′36″,北纬26°15′25″至26°47′35″。总面积2800公顷,年产量86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实较大,平均单产重11.6克,最大单果可达30克,果实肉质多,果核小,果实球形,果顶有放射状沟,直达果实中部,肉柱园钝,有油浸似光泽,其色由红转乌,味甜酸可口。 2、内在品质指标:色艳、肉厚多汁、品质优秀,含可溶性固形物10%-14%,总酸度0.9%-1.5%,蔗糖≥8.3%,维生素C≥25mg/Kg。不仅营养丰富,还有提神开胃功能。 3、质量安全规定:靖州杨梅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规定执行,具体标准如下: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符合《无公害食品 柑果类果品》(NY5014-2005)标准的安全要求。

十.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丁土楼的“笨”西瓜

丁土楼的“笨”西瓜

在双涧镇沿涡河的丁土楼一带,盛产一种大个西瓜,大的约有五十斤左右,人们叫它“笨”西瓜。

“笨”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是甜沙瓤,细分起来,还有如下不同品种:第一种是三异瓜,白皮、红瓤、黑籽;第二种是柳叶青皮瓜或核桃皮瓜,黄瓤、红籽;第三种为三白瓜,白皮、白瓤、白籽。

这种“笨”西瓜,最适宜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种植,粘土稍次。瓜种为瓜农们自选、自存。点种时,把瓜籽头朝下尾朝上种下,出苗以后,匀苗定苗、培土断头,留鸡爪形的蔓,追肥,压秧、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要施足底肥,以饼肥为主,沤透发酵,与土杂肥一起上到地里,长出的瓜甜美无比。

据考,西瓜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五代时,胡峤居契丹,始食西瓜,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多的药用功效。吴朝《日用本草》载;西瓜为葫芦科植物,瓜瓤甘、寒,入心、胃、膀胱经;清热解暑,止渴利尿;含瓜胺酸、呲唑丙酸、甜菜碱、维生素C及多种挥发性成份,具有降压作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