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驻马店上蔡县朱里镇特产 驻马店土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驻马店上蔡县朱里镇特产 驻马店土特产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2-06-09 11:54:12

一.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白云翁”毛笔

孔老夫子为恢复《周礼》,带领着他的弟子们由陈蔡而厄于台,居然引发出了杨集这个“毛笔之乡”的一段千古佳话来。

杨集,自古以来,就有制笔的传统,“无麻不成笔”这个孔老夫子留下的“经典”直流转到宋明才被一位来自浙江的白姓笔工所改写。由此,杨集“麻笔之乡”才渐渐地成了“毛笔之乡”。

民国时期,在豫南乃至苏皖、湖广,文人视书案上的“小大由之”相来如珍,“白云翁”这个名子在黉学蒙馆几乎成了毛笔的金字招牌。

白家毛笔自明朝到白山林先生,迄今已传十八代。现年73岁的白山林先生的父亲白云翁(白山林父亲的号)在清末民国,名满天中,饮誉大河上下,长江南北。

“白云翁”毛笔独门独艺。秘不外传。现今,“白云翁”毛笔约有80个系列,四个类型。分羊毫、狼毫、鼠须、貂毛、香锂、马毛等。其中,尤以羊毫、狼毫混合者为上品。笔头园润、饱满、坚挺而富弹性。从原料到成品须经浸、落、梳、拔、整、配锋等百余道工序。

“白云翁”毛笔制品在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颇为书画大家视为珍品,被书画大家们誉为 “如锥画沙”、“如意神笔”。清探花程元璋对“白云翁”笔情有独钟,曾回县邑专程拜访,誉白家为制笔大师,清代著名理学家张沐对“白云翁”毛笔推崇备至,县邑李景梅在知赵县时曾以“白云翁”之笔书写“赵州桥”三字而轰动京师。

建国以来,以白山林先生为代表的白家毛笔第十七代传人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促使笔锋与牛角、塑料,有机透明玻璃进行了新的组合,具有实用耐久性和观赏性。中国书画院,河南省书画界及北京、西安、太原的书画大家欣然题写赞笔墨宝:“纵览云飞”、“青山白云”等,全国著名书法大家陈天然欣然题写“柔胜刚”。1991年9月,河南省委书记杨析综亲临杨集视察白家毛笔制作,并亲题“妙笔生花”四个字。上蔡县杨集镇“白云翁”牌毛笔现已成为书画家和海外侨胞的案头之宝。2007年被评为“百年老字号”。

二. 河北省 沧州 肃宁县 万里镇蔬菜

万里镇有多年的种菜历史,棚室设施蔬菜是万里镇一大农业支柱产业。万里镇设施蔬菜复播面积达3万亩,露地菜面积0.5万亩,年产蔬菜30万吨,有西辛庄、张大、代刘庄三个蔬菜批发市场,年成交额达3亿元。绿苑科技示范园区作为万里的一个农业品牌,引领和带动着全镇,乃至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万里镇绿苑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在万里镇代刘庄村,占地240亩,总投资500万元。一期工程建设已投入生产,建成春秋大棚42个,引进示范种植荷兰、以色列、美国、瑞士等国家的30多个出口型蔬菜新品种,并在棚内推广了雄蜂授粉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二期工程已建设冬暖式育苗温室8个、育苗联栋温室1个和交易大厅1座,每年为菜农培育优质种苗1000万株。区成为了一个示范、种植、推广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示范园区。

在绿苑科技园区的带动下,万里镇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和普及,使万里向外向型、开放型农业发展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在园区的带动下万里镇以百利番茄为主的出口蔬菜面积已达10000亩,蔬菜出口俄罗斯和东南亚一带国家,和国内十几个大中城市。注册的"玉怀"牌无公害绿色蔬菜品牌已经打向国际市场,实现直接出口创汇。

三.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上蔡县油菜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南北广为栽培,四季均有供产。油菜中含多种营养素,所含的维生素C丰富。

油菜按其叶柄颜色不同有白梗菜和青梗菜两种。白梗菜,叶绿色,叶柄白色,直立,质地脆嫩,苦味小而略带甜味。青梗菜,叶绿色,叶柄淡绿色,扁平微凹,肥壮直立,植株矮小,叶片肥厚。质地脆嫩,略有苦味。

油菜的招牌营养素含量及其食疗价值可称得上诸种蔬菜中的佼佼者。每100克可食部分含水分93克,蛋白质2.6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2.0克,维生素0.5克,钙140毫克,磷30毫克,铁l.4毫克,维生素A3.15毫克,B10.08毫克,B20.11毫克,维生素C51毫克,尼克酸0.9毫克,胡萝卜素3.15毫克。所含的矿物质能够促进骨骼的发育,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增强机体的造血功能,胡萝卜素、烟酸等营养成分,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四.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上蔡县生姜

生姜指姜属植物的块根茎。本品为姜属植物的新鲜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有嫩生姜与老生姜,做酱菜都用嫩姜,药用以老姜为佳。

性味: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成分:含有辛辣和芳香成分。辛辣成分为一种芳香性挥发油脂中的“姜油酮”。其中主要为姜油萜、水茴香、樟脑萜、姜酚、桉叶油精、淀粉、粘液等。

功用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五.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上蔡饸饹面

饸饹面是一种面食,制作者用饸饹床子(做饸饹面的工具,有漏孔)把和好的荞麦面、高粱面(现多用小麦面)放在饸饹床子里,并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在锅里煮着吃,这种传-特的饮食制作方式,一直延续至今。

特色:滑溜柔软,味香利口。

制作材料:精面粉500克,肥瘦猪肉500克,水300克,油100克,黑酱10克,八角、花椒各少许,葱、蒜、姜各10克,食碱1克。

做法:1、把精面粉倒入盆内,放入食碱用水和成面团,饧好后,搓成10厘米长的圆条,在水里蘸一下,投入饸饹床筛孔,将面压入开水锅内,煮熟后捞出,过清凉水,再拌点食油备用。2、用热油把酱炒出香味,放入葱、蒜、姜稍炒一下,再下肉丁炒熟备用(俗称“臊子”)。3、把炒好的臊子装入锅内,用文火慢慢煮透。4、猪肉汤放点黑酱上色,汤开后,少放点韭菜或菠菜,把压好的团捞到笊篱里,在锅内稍带点汤盛入碗内,浇两勺臊子,再少放点醋即时食用。

制作要领:饸饹和面时,水温随着季节变化,一般要求冬热夏凉春秋温,水量冬多点夏少些。

六. 四川省 遂宁 安居区 西眉镇油酥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眉镇油酥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眉镇油酥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早在三百多年前,一次大移民,湖广麻城县孝感乡移民到潼川府(现遂宁市),在西眉镇插占落户圈地自耕自食,移民中带来了此小食,俗名狼颈子砣砣,以麦粉为主料,植物油倒入平锅底内,炸制而成,熟后吃起来很有韵味,后被传入饮食业,命名为今天的“油酥”。此民间工艺只有西眉独有,上到成都,下至重庆城,及周边地区都无人做得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西眉就是它的原生地。油酥形如蘑菇云,吃起来外皮酥脆芳香,又绵扎,不粘牙,不粘天膛,酥松可口,撕开类似藕孔眼,由底端直通顶端,非常独特。解放前后,人民群众最喜爱吃此食,它可摆盘下酒作为佐餐,切成片炒回锅肉更是独具风味,也可川汤煮肉。在2007年首届安居区饮食文化节上,由西眉镇西黄村人蒋明喜制作的油酥获特等奖。

七.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章镇茶叶

茶属双子叶植物,我们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

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

章镇的“龙浦仙毫”牌翠茗茶,外形翠绿呈盘花状,香气浓郁清高,叶定碧绿见纯,芽叶鲜嫩呈朵,口味甘醇润爽,色香味持久,今年以来荣获浙江农业博览会农产品金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准日本大赏”、第三节国际茗茶金奖。

信息来源:长塘镇人民政府

八. 山西省 临汾 尧都区 金殿镇莲菜

金殿镇:莲菜

九.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正阳 正阳生猪

【优良生猪】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正阳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呈快速发展之势,2004年被省畜牧局评为全省畜牧20强县之一,200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40个畜牧业发展重点县之一,2008年,全县生猪存出栏量360万头,肉类以年产量16万吨位居全国百强县第75位,是全国第二生猪调出大县,连续11年成为河南省优良生猪生产第一大县。正阳生猪在河南不仅具有量的代表性,还有质和品牌的代表性。量的方面,正阳是远近闻名的优良种猪、仔猪和商品猪生产基地,并是豫南最大的仔猪交易集散地。品质方面,始建于1955年的河南省正阳种猪场,是国家级重点种猪繁育和研发基地。目前辖区内共有国家级和省一、二级种猪场7个,商品猪良种率达到100%,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被确定为全省供港活大猪生产基地县和国家“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正阳生猪”于2007年通过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品牌方面,先后注册有“诸美”、“正龙”、“正良”等种猪和商品猪商标,其中“诸美”牌种猪被评为河南省名牌产品,诸美商标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目前,生猪生产已成为正阳的一大支柱产业,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养猪业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十.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新蔡 新蔡县红薯

新蔡县有60多万亩的砂礓黑土地,盛产红薯。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建基地、育龙头、树支柱、强服务”的指导思想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确定红薯“三粉”生产基地、全县红薯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0万亩,亩单产(折粮)335公斤,年产“三粉”2500万公斤,主要分布在棠村、化庄、韩集、龙口、栎城、涧头、杨庄户等乡镇,为综合利用科技新成果,充分挖掘红薯增产潜力,新蔡县已着手在全县推广红薯“六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即改劣、杂退化品种为高产优质、脱毒种薯;改夏薯栽秧剪春秧为建立采苗圃育苗;改晚栽为早栽;改稀插为合理密植;改不施肥为科学配方施肥;改粗放管理为科学管理。

品种改良后,该县把红薯推向市场,进行“三粉”(粉丝、粉条、粉皮)加工增值。该县在棠村镇成立了谷河薯业有限公司和“三粉”经销公司,组成了10多个“公司+农户”一体化经营实体,在城关、棠村建起两处大型功能齐全的“三粉”批发交易市场,“三粉”产品俏销全国10多个省市。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