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芜湖馈赠亲朋好友的特产 芜湖特产送人一览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芜湖馈赠亲朋好友的特产 芜湖特产送人一览表更新时间:2022-06-08 18:49:35

一.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奎湖鳙鱼

奎湖鳙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奎湖鳙鱼

水产动物

地域范围

奎湖鳙鱼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地域范围为南陵县许镇镇28个行政村。地域范围:东经117°57′~118°30′,北纬30°38′~31°10′,平均海拔100-200米。东部芜湖县为邻,西部与繁昌县交界,南部与籍山镇、弋江镇接壤,北部与弋江区毗邻。地域面积17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640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奎湖鳙鱼肉质雪白细嫩,头长约为体长的1/3。口亦宽大,稍上翘。眼位低。鳃孔较大,鳃盖膜很发达。鳞细而密。背部黑色,体侧深褐带有黑色或黄色花斑。腹部灰白。各鳍浅灰。从腹鳍基部至-之间具有角质腹棱。胸鳍较长,其后缘超过腹鳍基部。肠长为体长的5-7倍。2、内在品质指标:奎湖鳙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为18%18.2%,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重高达48.24%,高于其他地区鳙鱼所占比重。脂肪含量为0.4%,远低于普通鳙鱼所含脂肪。3、安全要求:奎湖鳙鱼养殖、销售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草鲢鳙鲤鲫鲂生产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规范、法律、法规进行操作。

二.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纱灯

[无为纱灯]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绘上人物、山水、龙凤、花卉等图案,借以与民同乐。光绪年间,清王朝为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派出统官专程到无为征选无为纱灯,悬于皇宫内苑。无为纱灯将木工、雕工、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体,制作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剔墨等项工艺。框架取料檀木或红椿,上雕龙凤头状,下刻象鼻虎脚,灯壁四周镶罩纱绢,绘以山水、人物等形象。经过剔墨工艺和点眼手法,画面人物眼晴,在烛光穿射下频频闪眨,栩栩如生。( 无为县)

又名宫灯。有300余年历史,为皖地八大之一。无为纱灯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篾扎、纸糊、染色"彩灯"的基础上。形状一般为六角形和四方形。多选用紫檀、红木、槠树、红椿等高档坚硬木材制成框架,框架可折叠,灯架外缘雕立体龙头凤身,中配卷草图状花牙,下刻象鼻或虎角,底部缀以金黄或大红色须穗,整体造型别致,比例匀称,雕刻精美,结构牢固,用榫槽连接,可自如拆卸,便于收藏和携带。无为州人放灯赏灯相传米芾知无为军时即留下习俗。清康熙年间,无为县艺人蔡静首创剔墨纱灯。清乾隆年间,郡中知名画师蔡竹田、许石隐、卞自环等结社研习画艺,最终摒弃了色纸和玻璃,选用在丝质绢纱上作画,改进了“剔墨”技法,即在绢纱画框上先以笔蘸墨勾出拟画的轮廓,把轮廓以外部分用淡墨涂抹,而后剔除焦墨,再将预留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晾干后再在胶面勾线、着色、晕染,以工笔绘制。内容常选取人物、花鸟、飞禽、走兽、神话传奇或青山绿水田园风光,上乘者还绘以水浒、三国、红楼梦、西厢记等耳熟能详的故事。所绘层次分明、形神兼备,点明灯烛后通体透亮,礼觉效果极佳。剔墨工艺成熟于嘉庆年代,鼎盛时制灯作坊有30多家,年产万余对。1894年,光绪为慈禧太后操办60寿辰,曾特派统领官来无为征选。“万寿庆典”的宫殿内外,处处可见纱灯高悬,又被誉为“宫灯”。1911年,无为纱灯参加南京博物院展览,获二等奖状,外国驻华使节和商人争相购买收藏。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民间工艺,寻访到健在的民间工匠卞仲英等,旋即组织纱灯生产。自1953年始,选送的纱灯参加安徽省历届工农业产品展览会,誉满江南塞北。1956年,兴办无为纱灯社。1958年,无为工艺美术厂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又创制10多种新产品。在国庆10周年期间,无为纱灯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工艺品展览会,并作为名优牌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

三. 安徽省 芜湖 三山区 芜湖腐乳

品种:有红方、青方、糟方等,各具风味。红方腐乳加入红曲,色泽红艳,咸辣醇香;糟方腐乳加 入黄酒精,色泽乳白,有浓厚的糟香和氨基酸的复合香味;青方腐乳色泽青白,臭中有奇香, 非常鲜美。新创制的桂花腐乳、芝麻腐乳和多味腐乳都有特异风味。

特点:芜湖腐乳块形整齐,色泽艳丽,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回味悠长。

功效:桂花腐乳芳香馥郁,具有化痰散瘀、暖胃止痛的功效;芝麻腐乳香浓味鲜,能补中健身,抗 病延寿;多味腐乳由于加入多种香料,具有咸、甜、酸、辣、麻、香等多种味感,颇为消费 者喜欢。

工艺:先将豆腐切成小方块,压去一些水分,置于室内竹笼中,撒上经过人工培植提纯的毛霉菌种,加盖保温,让其发酵。当豆腐块发霉,腐面上的白绒毛长至二、三厘米厚时,装入坛中,配 以辅料,倒入配制好的盐水(每一百毫升水加食盐二十克)浸渍,盐水以淹没最上层豆腐块 一、 二厘米为适度。再用湿泥密封坛口,让其融去菌毛,继续发酵,促使大豆蛋白进一步分 解为氨基酸,使辅料的鲜香味汁渗透进腐乳坯块中。数月之后,即成熟为腐乳。发酵期越长,质量越好,味道越美。装坛时,加入不同辅料,又制成了多种风味的腐乳。

四. 安徽省 芜湖 镜湖区 芜湖蟹黄汤包

 蟹黄汤包(地方小吃)

金秋菊黄,正直螃蟹蟹肉蟹黄肥美的时季,鲜为人知的芜湖蟹黄汤包也应时上市了。
早在20年代初期,芜湖“同庆楼”、“醉春”、“一品轩”等大餐馆供应的蟹黄汤包就享有盛名。著名的白案点心师傅刘厚富、黄家治制作的汤包尤为考究,成为商家大户洽谈生意,招待亲朋的必备名点。至今,“芜湖酒家”、“丰富酒家”等名馆仍应时有售。传统的技艺得到发展,风味特色更为考究。刘厚富老师傅的高徒、芜湖酒家的“省级三级点心师”刘扣锁制作的成品尤受欢迎。
蟹黄汤包是用螃蟹、鲜肉皮、五花肉、精白富强粉作原料,佐以白糖、味精、酱油、葱花、姜末、细盐等配料制作而成。芜湖蟹黄汤包用料精细,制作考究。需经过制作皮汤、芯馅、擀皮掐制多种工序。
蟹黄包皮汤制作是:1先将鲜肉皮洗净加水煮烂,撇去皮沫后把肉皮绞碎,加入适量的酱油、虾籽、料酒,烧开后冷却成皮冻待用。2把鲜蟹煮熟,剔出蟹肉。五花猪肉洗净搅成肉泥。取适量猪皮冻绞碎,与肉泥混合放在缽内。加入适量的蟹肉、蟹油、酱油、味精、细盐、姜末、葱花和清水,顺着同一方向搅拌均匀,即成蟹黄汤包芯馅。3皮面选用精白富强粉擀制,包上芯馅后掐制成型。包子的封口上有20道花纹匀称的折子,包口似鲫鱼嘴状、逐个排列在小笼内,每笼8只,起旺火熏蒸15分钟左右即可成熟。
蟹黄汤包具有面细洁白,皮薄馅大,汤多肉嫩,油黄味鲜的风味特色。蒸熟的包子呈半透明状,用筷子夹起晃动时,里面的汤汁隐约可见。吃时先咬开一个小口子,再慢慢吸出汤汁,蟹黄滋味美醇,配上香醋、姜丝食用,更是味美爽口,是秋季应时的上等佳品。


五.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熏鸭

无为熏鸭(又称板鸭),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就闻名于世,距今已近200年历史。建国以来,无为熏鸭的选料及制作工艺更臻完美,无为熏鸭的正宗传人林大洪师傅制作的熏鸭最为著称。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养鸭青年,外出卖鸭,在回程路上,遇上几个放牛孩子,在野外用柴草烧烤鸭子,这青年便好奇地站在一旁观看,等鸭子烤到外皮金黄时,孩子们将鸭子撕开分食,此刻一股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青年 人受到启发,回家后便试着在盐水鸭的基础上,加了一道 熏制过程,鸭子的色香味,果然胜于盐水鸭,于是他一边养鸭一边改进加工工艺 ,使熏鸭一举成名。目前,林大洪的第五代传人、年近古稀的林启全师傅仍在参与和指导无为熏鸭的制作,进一步继承发扬了无为熏鸭的传统特色,使之名扬外,盛销不衰。( 无为县)

六. 陕西省 渭南 韩城 馈赠蒸食

馈赠蒸食

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娘家母亲给刚出嫁的女儿定期“送馍”,另一种是家庭内部的节日馈赠。

①送馍旧时的婚礼,多在秋收冬藏后进行。因为此时,已无重大农事活动,乡民便有充裕的时间去料理儿女的婚姻大事。

女儿出嫁后,从来年正月开始,娘家便约定重要亲戚,借节日,带上一些精致而又有寓意的蒸食去看望女儿,农村人称之为“送节”或“送馍”。

正月节送的蒸食名曰“佑花子”,形如仰面而睡的孕妇,半斤水面做一个,各家依关系远近送12~16个不等。清明节送“糕子”,圆形,一层面、一层红枣相叠制成;另给女儿、女婿又各送一“子福馍”,给女婿的,馍上除枣之外,再镶嵌个鸡蛋,给女儿的,则将鸡蛋包入馍中。端午节送“花馄饨”(与普通馄饨形状略异),除此而外还要送粽子和“串串子”。“串串子”是一种布制工艺品,以细竹篾编成六角形架子,以红绸条裹扎,下是十二条五色丝线,每条线上缀以精工制作的香包、鸡心、棉疙瘩及各种小动物造型,正中丝线上悬个胖小子,这才是核心内容,所以,乡民通常把送端午节也叫“送串串子”。送完端午节,除了有的地方还要在六月六给女儿送“鱼儿馍”之外,大的送节活动就算结束。

以后的送馍,便是在女儿临产之时,在临产前十天或半月,当娘的还要再去看望一次,名曰“送爵子”。“爵子”实为包子,因形状似“爵”的上部而得名,韩城方言将“爵”读“脚”,可见此种蒸食起源也很久远。这时的“爵子”与平时的“爵子”不同,不能捏严,中间要留个口。另外,给女儿还专门特制了两个“爵子”,一包桃核,一包红枣,裹于手帕之中,当娘的进门后,先将这两个“爵子”由窗掷于女儿的炕上,女儿先掰开的那个如包核桃,则预兆生男孩,如为红枣,则生女孩。

女儿生孩子后要去娘家“熬满月”,回家时,外婆要给小外孙蒸“串串馍”,即把馍做成手指状,用线绳串起来,让外孙带回家吃。

②其他馈赠

每年春节,各家都要给前来拜年的小孩子赠送一个半月形的名叫“顾jua”的蒸食(“jua”是韩城方言对“口”的称谓,“顾jua”者,就是只顾吃的意思。)观其形而解其义,这种蒸食的名字起得极为贴切。因为过年对小孩子来说,就是吃、穿、玩,所以每到一家,主人便赠其一个特制的蒸食,以示关爱。

每年农历七月七,人称“乞巧节”,除了蒸娘娘馍敬献娘娘神外,各家还给年轻媳妇、女儿蒸“壳儿馍”,“壳儿”是当地人对“笸箩”的方言称谓。壳儿馍是用面制成笸箩形,内置用面制做的尺、剪刀、针、钱、顶针等物,传说七月七这天女人吃了壳儿馍就能心灵手巧,精于女红。给年轻男人和男孩,则蒸“砚台馍”,即用面做成砚台状,上置用面制做的笔架、毛笔、墨水瓶、墨锭、纸、镇尺等,据说男人这天吃了砚台馍,可增长灵性,读书有成。

七. 安徽省 芜湖 弋江区 芜湖虾子面

芜湖虾子面是安徽省芜湖市的特色小吃。芜湖虾子面是采用长江中青虾的籽,配以多种佐料,制成膏汤,再加手工揉制的小刀面,煮制而成。面有韧性,味极鲜美,营养价值高。

芜湖人最爱吃虾子面,以前在困难时期,能吃上一碗虾子面绝对是真正的奢侈享受,常有人在生病或生日时慨叹一句:“要是有碗虾子面吃就好了。”而现在虾子面成了人人能吃得起的平价小吃,但质量和细节一如既往的讲究,因此成为江城老百姓心中的代表美食,并且还入选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碗地道的虾子面,只能选用长江流域的青虾子作为材料。而面汤是纯骨头熬制,味道虽然没有加了添加剂的高汤香,但是喝完之后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润”;面条要用质量上乘的优质面粉压制三次,就连撒在面上的葱花,也必须要用细小的香葱末,绝对不能用大葱、蒜或金葱代替。

八. 内蒙古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切块烧烤了。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事。而侍从却天天向给他端一盘烤羊腿让他吃。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青睐。到鄂尔多斯草原观光游览,畅饮马奶酒,饱饱吃上几顿烤羊腿,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九.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芝山紫苏

紫苏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既可家种,也有野生,各地皆产,但历来公推无为芝山紫苏最佳。它的叶、茎、果均可人药,药名分别为苏叶、苏梗、苏子。苏叶性温味辛,功能散寒理气,主治外感风寒、头痛发热、鼻塞咳嗽等症;苏梗功能顺气安胎,T治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症;苏子功能降气平喘,主治气喘痰多等症。此外,还有解鱼蟹毒等功效。( 无为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