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我爱定西特产300字 我爱家乡的特产30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我爱定西特产300字 我爱家乡的特产300字更新时间:2022-06-05 21:17:45

一.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宴席

传统的陇西宴席有水八碗、八碗、全十道、十二体、十四体、十八体、二十四体之分。以西北风味为主,酸、辣突出,甜、咸、麻、鲜各异,具有色香味形俱佳之特点。他有荤有素,荤素搭配;有蒸有炒,蒸炒结合;有热有凉,热凉交错;有浓有淡,浓淡相间。纯朴丰盛,雅俗共赏,四季皆宜。 "陇原三绝系列宴"丰富了宴席菜肴,此宴以"陇西火腿腊肉"、"陇西金钱肉"、"陇西腊羊肉"为主要原料烹饪而成,制作工艺精细、配料考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如宴席内的"八卦拼盘"、"金钱鱼翘"、"青龙散金钱"、"鲜党鸳鸯乳鸽"等都造型逼真,使人赏心悦目。"羊十道",用一只羊的不同部位肉做一桌宴席,即十道菜、十种花样、十种风味,名曰"羊十道"。

二. 甘肃省 定西 渭源县 渭源粉条

粉条是以豆类、薯类和杂粮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丝状或条状干燥淀粉制品。粉条加工在我国有千余年的历史,各地均有生产,呈灰白色,黄色或黄褐色,为干制品粉条按形状又可分成圆粉条和宽粉条两种。

特点:红薯粉条,灰色、黄色,有宽有细,营养丰富,和红薯一样,是抗癌食品。适于熬、炒和凉拌。

马铃薯粉条,色白,条细,养分多。适于熬菜,烹炒和凉拌菜用。

粉条的加工方法

手工工艺流程:选料提粉→配料打芡→加矾和面→沸水漏条→冷浴晾条→打捆包装。

机械化加工方法:

涂布工艺流程:精制淀粉原料--调浆--涂布--糊化脱布--预干--时效--切丝成型--干燥--包装--成品粉条,从鲜粉到成品加工时间只需2小时,实现时效可控化,大幅恢复鲜红薯核心功能。

漏瓢式工艺流程:淀粉原料→制芡糊→合粉揣揉→抽气泡→漏丝成型→煮粉糊化→冷却捞粉→切断上挂→冷凝→冷冻→解冻干燥→(压块)包装→成品粉丝。

挤出式加工工艺流程:配料与打芡--合浆--下料--加热成熟并挤出--冷却--干燥--定长切割--包装。

三. 甘肃省 定西 漳县 烤小猪

又称烤乳猪。这道美味佳肴相传始于北魏,历史悠久,名扬天下。烤小猪最适宜的是3-4个月的小猪娃,宰杀去毛、除内脏后,以开水将猪皮烫硬,揩去水份,在热猪皮上涂抹蜂蜜,用铁叉叉平,放在木炭火上烤约50-60分钟即成。甘肃的烤小猪色红亮,皮酥脆,肉嫩香,曾获得美好的赞誉。

四.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黄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西黄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黄芪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西黄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已成为西北地产中药材生产、销售、种苗繁育和信息服务中心。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先后吸引了三九集团、千金药业、恒利药厂等企业在我县建基地、办企业、搞合作,药乡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黄芪是甘肃陇西县著名之一,其生长气候高寒阴湿,土地肥沃疏松,具有黄芪生长独特优越的地理条件。黄芪由陇西栽培的历史悠久,独享其名。其性微温,味甘,属无污染产品,馈赠亲朋之珍品。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已成为西北地产中药材生产、销售、种苗繁育和信息服务中心。

五. 甘肃省 定西 渭源县 黄香沟鸡

黄香沟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渭源县因地处黄河最大支流——古老渭河的发源地而得名。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发现大量仰韶文化、马家窖文化、齐家文化遗址,是三大古文化的融汇之地。它是中国古丝绸南路的必经之地。 丝绸南路由汉代长安出发,沿渭河西行,经渭源,最终入河西走廊。县内有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的全国独一无二的悬臂式纯木拱桥灞陵桥、葬有孤竹国二圣伯夷和叔齐的首阳山、鸟鼠同穴渭水源、秦长城遗址等渭河流域丰厚的文化积淀。历代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诸多手迹。 渭源县有着悠久的养鸡历史。据《渭源畜牧志》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本地群众就有饲养土鸡的习惯;清代乾隆年间举人吴镇诗云:“坡前草壮禽满园”,足以说明300年以前当地就有养鸡的传统,并有放养的习惯。直至今日,当地尚流传着:“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羊为赶毡,养鸡下蛋为换油盐钱”的民间谚语。 当地相传 ,在很久以前,这里的农牧民有饲养斗鸡的历史,在五百年以前,当地养鸡供肉用和蛋用现象以相当普遍。在清代当地所养的土鸡,鸡肉味道独特,纯正鲜美,供当地衙门和贵族食用。 黄香沟鸡产区具有优越的饲草料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为黄香沟鸡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世界养鸡业的蓬勃发展,也促使当地人们对当地传统的优良进行品种选育,从而培育出了肉质鲜美细嫩、营养丰富、味道纯正的地方优良品种—黄香沟鸡。黄香沟鸡在草地丛林中自由运动、栖息,主要觅食嫩草、砂粒、小虫、植物茎、叶、籽等,适当 补充一些原粮,由于生长在独特的自然环境、独特的饲养方式和独特的饲料来源,形成了黄香沟鸡典型的品质特性:体质结实、抗病力强,肉质好、营养丰富、风味鲜美的纯天然营养食品。 黄香沟鸡生产规模及经济效益:黄香沟鸡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16 个乡镇的217个行政村,年饲养量达到500多万只,出栏量350多万只,黄香沟鸡肉产量达到5200吨,实现产值近1亿元,给农民带来经济纯收入1700多万元,产品销往国内外。

黄香沟鸡是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黄香沟牧场的。黄香沟放养鸡可自由在山坡上采食中药材茎叶、 嫩草、小虫,故鸡的毛色鲜亮、肉质细嫩、鸡肉味鲜、味纯、口感好、营养高,是地道的绿色食品,也是物美价廉的高营养滋补品,市场前景广阔。清水粉壳蛋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渭源县具有发展南山放养鸡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不仅天然草场面积大,而且经过几年的退耕还林(草),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已达到12万多亩。全县有孵化场两个,年孵化小鸡100万只,育雏户40多户,贩运户50多户。现正在组建南山放养鸡协会,通过“协会”的示范、引导、带动,使南山放养鸡饲养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饲养模式。

黄香沟牧区有优质天然草场20多万亩,观己围栏改良5000多亩。黄香沟社有农户16户,基本上以养殖为主,今年结合天然草场恢复与建设项目实施,每户除留两三亩耕地种植蔬菜、洋芋等外,其余耕地全部种植牧草和饲料。全社种植紫花苜蓿和红豆草等多年生牧草232亩,种植豆类、大麦等饲料70亩,改建牛、羊圈20栋, 851平方米。养鸡100只以上的有5卢,全部是放养。该点科技人员直接进入项目区积极参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黄香沟南山放养鸡示范点现放养鸡群4000只,正在育雏2000只,四月份投放的鸡群开始出栏,单鸡重达4—5斤,售价20—25元/只,成本为14元/只左右(包括鸡苗、饲料、疫苗、人工、折损等)。由于放养鸡可自由在山坡上采食中药材茎叶、 嫩草、小虫,故鸡的毛色鲜亮、肉质细嫩、鸡肉味鲜、味纯、口感好、营养高,是地道的绿色食品,也是物美价廉的高营养滋补品,市场前景广阔。该示范点打响了南山放养鸡的品牌;唱响了畜牧强县的主旋律。

该县不断加大技术支撑,畜牧部门打造骨干团队,全力以赴为畜草产业大发展、大跨越提供技术支撑。“借船出海”,坚持招商引资与激活民资并举,先后引进金宁科技养殖公司、高远牧业公司等企业27家,投资总规模3亿元;引导和扶持养殖大户、致富能人兴办养殖企业、领办养殖小区。今年,新发展养殖企业和养殖小区128家,新注册养殖专业合作社38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1707户;建成南山放养虫草鸡规模养殖点43个、孵化场3个;引进金宁科技养殖公司和神农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建设两家屠宰加工厂,填补了县域畜产品加工领域的空白。品牌打造实现新突破。继该县南山放养虫草鸡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A级绿色食品认证”、“秀峰牌”商标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之后,“秀峰牌”南山放养虫草鸡在去年省农产品交易会上被评为“金奖农产品”、在上海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被评为“畅销产品”。

2013年,渭源县南山放养虫草鸡协会申报的“黄香沟鸡”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黄香沟鸡产地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南部的渭源县,渭源县东连陇西,南接漳县、卓尼,东北与安定接壤,西北和临洮毗邻,西南与康乐、临潭隔洮河相望。属陇西台地黄土高原边缘与西秦岭北坡地带。全境山岭纵横,形成山多川少的地形,地势东北低、西南高,最高峰露骨山海拔3941米,最低渭河谷地的三河口1930米。黄香沟鸡产地范围以甘肃省渭源县黄香沟为主,涉及渭源县16个乡镇,所辖217个行政村。东径103°44′-104°20′,北纬34°53′-35°25′,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56公里,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海拔1930-3941米,区域内有广阔的天然草场,无工业污染。黄香沟鸡年总生产规模500万只,出栏量350多万只,鸡肉产量达到5200吨。

六. 河北省 承德 围场 万字扣肉

这是一道宫廷菜,现在成了寿辰名菜,作法是将红烧猪肉切成3.3厘米见方小块,用小刀逐个将肉块由外及内,依方形绕圈向肉块中心呈“万”字型,不可使之分离,然后皮朝下,摆在蒸碗内,加高汤、佐料,上笼蒸2小时,取出扣盘,浇上高汤,肥头勾芡即成。-

七.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炒蚕豆

炒蚕豆

岷州气候适于蚕豆生长,所产蚕,岷人有吃炒豆子的风俗,久而久之,炒豆子成为岷县的一大。

八. 甘肃省 定西 安定区 定西酿皮子

定西酿皮子是一种用面粉做的凉食佳品,流行于甘肃各地。在定西以安家酿皮最为著名。先把优质面粉加少许食碱调水和成面团,在清水中揉搓,分离出蛋白质和淀粉。在淀粉中倒入清水,放一点食碱,调成面浆,舀入平底镔铁盘中蒸熟。晾凉后,切成细条,即成酿皮。蛋白质蒸熟后,成为柔韧多孔的面筋,切片待食。把酿皮子放在盘子中,配上凉粉丝、面筋、晶莹黄亮、雪白如玉,调上辣椒油、浸过草果的香醋、蒜汁、芥末、麻酱汁、酱油、精盐,则其味酸辣清凉,软韧筋柔,成为夏季解热清暑的美味佳肴。清末自陕西传到甘肃的"高担酿皮"别具风味。直接把面粉调成浆,不用分离面筋、蒸制成酿皮,调料多用麻酱,并配以沸水炝熟的绿豆芽,则清爽可口,营养丰富,风味殊佳。

九. 河北省 邯郸 鸡泽县 织字土布

鸡泽民间土布是纯棉手工提花纺织品,通称之为“粗布”。它是用古老织染法(即从黄道婆时代流传至今的一种织染术)纺织而成(俗成老土布)。土布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在《战国策》中,有曾子的母亲织布的记载。元明时期,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的大量种植,使用棉花作原料纺线织布越来越普遍。人们将传统的葛、麻、丝织工艺揉于棉纺工艺。当时的工艺比较粗糙,花色单调,品种较少。随着明清两代纺织工具的改进,民间土布的织造和印染技术都有了很大提高,种棉、纺纱、织布逐渐形成规模。

鸡泽民间土布的花纹种类有二匹缯、四匹缯、提花抖纹、核桃纹子、洋鬼子钻山、一条大路通北京、五架山、七架山、大斜纹、小斜纹、石榴大开花、枣花儿、土布图案、土布对联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鸡泽农村家庭纺织业达到了兴盛时期,全县拥有土布织布机3万余台,在农闲时节从事纺织的农村妇女达5万余人。村庄里几乎每家就有一台织布机,每户就有两三架纺棉车,每家每户都能独立进行纺、浆、经、涮、织、染等全套工序。这时,人们在纺织工艺上进行了研究、改革和发展,生产出许多织染工艺精细的产品,其中有土布词语、土布对联、豆面花布、印染花布等产品,多为农家女结婚自用。随着商品化、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土布工艺受到现代纺织的冲击趋于沉寂。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土布又有了新的认识,土布制作各类产品,用起来健康、舒适,价位较高,所以农村又有一批妇女在农闲时进行纺纱、织布,继承和发展我国这一流传千年的土布工艺。

十. 甘肃省 定西 通渭县 红黄芪

主产于我区岷县、漳县、渭源等地。是我区主要外贸出口商品。功能:补气固表,利尿托疮。主治:表虚自汗,脾虚泄泻,脱肛,中气下陷,消渴,痈疽久不收口等症。( 定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