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密县金银花的特产礼品 密县金银花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密县金银花的特产礼品 密县金银花图片更新时间:2022-06-08 01:45:29

一. 四川省 乐山 沐川 沐川金银花

金银花是国家卫生部批准的药食两用中药,现被国家定为重点发展的中药材之一。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中药抗生素”“绿色抗生素”。在现代人追求绿色,健康,时尚的世界暖流中大受青睐。据统计,全国的中成药中有1/3含有金银花。目前,金银花不但用于药品,保健品的领域,而且越来越多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生活卫生用品等领域。

金银花是集药用、食用、退耕还林,园林绿化、盆景花卉,观赏于一身的生态型、经济型植物。一是具有很高的种植效益。一年生种苗种植后,第二年开花,每亩产干花200公斤以上,产值4000元以上。二是扦插育苗效益显著。三是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金银花的花蕾、茎叶都可入药,今年的金银花安国药材市场价格25元/公斤左右。四是有显著的生态效益,是园林绿化的新秀。它不仅抗寒、抗旱、抗涝、耐高温、耐盐碱、耐贫瘠,而且固本保水、防风、固沙性能优越,非常适合西部的退耕还林和城市的园林绿化

金银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非凡的抗逆性。2002年,该品种在新疆有着“旱极、热极、干极”的吐鲁番地区种植成功,就证明了这一点。目前,金银花在山区、平原、黏攘、沙土、微酸、偏碱地带都做过实验都能良好的生长。所以它适宜在全国各个地区种植,当然也可以在沐川县种植,关键是如何管理。

永福镇有机金银花1000多亩,预计明年将开花(今年已开了一小部分),但这些金银花都是刚刚去年种植,缺乏指导和管理。现在正在进行2000亩金银花基地扩建。

二. 宁夏 吴忠 利通区 金银滩李子

金银滩李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金银滩李子宁夏吴忠林场吴忠林场一、二分场,金银滩镇、金银滩农场、团庄村、银新村、西滩村、杨马湖村、灵白村、沟台村、东沟湾村、四支渠村、新渠村、金川办、良繁办,1个镇,11个行政村,1个国有林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5′00″~106°22′00″,北纬37°00′00″~38°08′00″。

金银滩李子宁夏吴忠林场吴忠林场一、二分场,金银滩镇、金银滩农场、团庄村、银新村、西滩村、杨马湖村、灵白村、沟台村、东沟湾村、四支渠村、新渠村、金川办、良繁办,1个镇,11个行政村,1个国有林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5′00″~106°22′00″,北纬37°00′00″~38°08′00″。

三. 浙江省 绍兴 越城区 金银箔

产品名称:金银箔

产品产地:浙江省绍兴市

产品特性:薄胜蝉翼,无风自飘,指触入纹,金属光泽,豪华气派、尊贵典雅。

产品成分:金、银、箔。

产品简介:金银箔,是绍兴特种传统工艺品,经手工千锤百打而成。清康熙年鉴所刊《物理小识》载:“隔碎金以药纸(乌金纸),挥巨斧捶之”即成。绍兴县嘉会阳嘉龙,清代设有金银箔作坊,多父子相传。1克黄金,可打成9.33×9.33厘米金箔50张。薄胜蝉翼,无风自飘,指触入纹。其品用于会堂宾馆、宫殿庙宇、柱梁匾牌以及文物、字画、纸扇的装饰。割成丝线,用于戏袍、高级服装和少数民族服装缀绣。1988年,上虞蔡东恢复金银箔生产,1989年,产金银箔409万张,产品畅销香港、台湾。

产品历史:金银箔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南朝,当时的文献中已有生产金银箔及设置锦署的记载。元朝时,开始大量生产金箔,到了明清,更有进出一步的发展。1975年在太平门外徐达五世孙徐傅墓中出土的金丝补服,即为400多年前金银箔金丝的物证。南京东郊龙潭镇及江宁县花园乡等一带是金陵金箔、金线生产的集散地,农户均有“打箔”、“制线”的手艺,且世代相传。金陵金箔生产工艺独特,技术要求很高,从古到今,一直为手工捶制,是我国特种传统工艺。加工金箔有十多道工序,将黄金经过化条、拍叶、落开子、炕炕、做捻子、打箔、出具、切箔等精细加工,使金条捶打成薄如蝉翼的金箔,南京金银箔因质量高而享誉四方。

产品典故:将“剪桐封弟”作为剪纸的源起其实只是一种猜想,现在我国能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1959年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有学者认为,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也可算作剪纸的雏形

四. 山东省 临沂 平邑县 郑城金银花

郑城金银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金银花素有中药里的青霉素之称,现代中药方剂中有1/3以上的配方中使用金银花,目前该镇年产优质金银花干化600万公斤占全国药用金银花总量的70%以上,因而郑城金银花价格的细微变动都将影响到整个国药行情。该镇实行0引导,协会带动,行业自律等有效举措,做良心企业确保稳定国家消炎,降热,祛瘟类用药及国家降火饮料用原料提供高品质金银花。该镇现有国家级绿色产品金银花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散植金银花2.6亿墩,苗木基地5000亩,年出圃金银花苗木3.4亿株惠及华北、西北亿万农户。

郑城镇是全国最大的金银花主产区,种植面积11万亩,年产干花600万公斤,有“中国金银花第一镇”称号。近几年始终把金银花产业作为全镇核心支柱产业来抓,坚持“团结、奉献、求实、创新,做大金银花产业,打造特色强镇”为目标。先后完成了农业部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6千亩有机食品基地和“郑城金银花”地理标志认证,注册国家工商总局“平邑金银花”地理标志商标,建设国家药监总局1万亩GAP基地,被评为为临沂市十佳优质农产品、临沂市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和临沂市特色产业镇。在2010年度临沂市县域经济总结表彰大会上,郑城镇被市委市府授予“乡镇经济发社会展一等奖”,今年3月被市委市0授予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先进乡镇。今年还要完成“平邑金银花”山东省著名商标创建,通过“全国一乡一品示范镇”、“国家级生态镇”、“山东金银花生产基地”等验收。目前全镇注册公司56家、合作社32家,个体工商户1000家,其中达到GSP标准的17家,已认证9家,认证GMP企业1家,GAP基地一处,工业园区3处,去年完成税收1386万元,镇财政进一步壮大。为适应市场发展,于2009年,启动总占地400亩总投资2.18亿元的“中国金银花物流港”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吸引全国10多个省市120多家客商入驻物流港经营,正在启动电子交易平台、交易大厅和二期60套交易门面楼,该市场年交易量达1000万公斤,成交额达20亿多元。

地域范围

郑城金银花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境内。地理坐标为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6′12″~117°42′25″,北纬35°09′35″~35°13′23″,南北长12.9㎞、东西宽5.8㎞,主要涉及平邑县郑城镇1个乡镇,共计38个行政村。

五. 河南省 郑州市 登封 润嗓极品金银花

生长于海拔1300多米的浮戏山中、生长环境无任何污染,金银花药用价值极高, 医药保健功能奇特, 系列名贵中药材。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其它医药名著均有记载、清朝《御香飘渺录》一书中记载清皇太后慈禧饮全银花茶保养肌肤。养颜美容。

一九五八年, 当时的巩县县委派专人乘飞机去北京请毛泽东主席品尝浮戏金银茶, 毛泽东主席品尝后, 称赞道: “金银花、胖大海这两样中药对人的噪子很有好处。 ”

本品精选浮戏山纯天然植物金银花干制而成, 气味芳香、清心润肺、清热解毒、防暑降温,是茶中饮用极品。

六. 河北省 邢台 巨鹿县 巨鹿金银花

巨鹿金银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银花,又名金银花、双花、二宝花等,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叶对生,卵型,有柔毛,花唇形对生于叶腋,初白后黄,黄白相间,故名“金银花”。

银花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其主要用途有四:一是经加工制成中成药和针剂,供临床使用;二是加工制成银花珍、银花露、银花汁、银花茶等保健饮品;三是出口创汇;四是多年生银花制成盆景,风格独特。

河北巨鹿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很适合优质银花生长,已有30多年的栽培历史。多年来,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栽培、提纯、复壮,巨鹿银花因其独有的经济和药用价值自成一派,被命名为“巨花一号”,具有叶片大、叶毛多而长、色浓绿、徒长枝少、植株直立、花枝粗壮、花蕾紧凑、现蕾早且时间长、干花产量高、抗病力强、药用成分含量高(氯氨酸含量达4.27%,超过国家规定的3.87%标准)等特点。 巨鹿银花种植集中、产量高。现已发展到1万亩,亩产干花200公斤以上,多者达300公斤。

七. 四川省 宜宾 宜宾县 蕨溪金银花

蕨溪金银花,是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蕨溪镇的著名,该品产值高、适应能力强,具备良好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蕨溪人创收的主要作物之一。

宜宾县蕨溪镇有悠久的种植金银花历史,该镇从1990年开始大面积种植金银花,集中分布在万寿、正化、石坪、聚和及后坝村,种植农户有3000余户。蕨溪金银花于2001年获得省级无公害产品证书。目前该镇种有7个金银花品种,种植面积约7000亩,总产约400吨。根据当地最新规划,蕨溪金银花的种植面积将达10000亩以上、年产值1500万元。RXU

金银花又名双花、忍冬花、鸳鸯花、二宝花,是一种藤本植物,可盆栽,是我国古老而常用的药物,其原植物为忍冬,药用部位主要为花蕾和初开的花,其藤茎也可药用(为忍冬藤)。金银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流行迷人冒、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大叶性肺炎、细菌性疾病、痈疖脓肿、丹毒、外伤感染以及子宫糜烂等。RXU

八.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九.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十. 广西 南宁 马山县 马山金银花

马山金银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马山县金银花以自然生长为主,主要生长于丘陵山区和山谷灌木丛中,部分人工种植,其叶和花都可入药,具有抗暑去淤、消除疲劳等功效,目前全县有金银花面积3.4万亩,年产干花300吨以上,产品供不应求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