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海口站附近有特产店么 海口最实惠的特产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海口站附近有特产店么 海口最实惠的特产店更新时间:2022-06-06 22:52:50

一. 海南省 海口 琼山 姜奶

又称姜汁奶。以鲜嫩生姜汁及沙湾水牛奶制成。其鲜嫩胜于豆腐脑,奶味清香,辛辣浓香,有暖胃、止咳等功效,尤宜老人食用。

二. 海南省 海口 琼山 天然椰子汁

   椰子树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在我国,只有在海南岛才能生长、结果。这种生长的地域性,使得椰果更显珍贵。海南岛四季常绿,有着椰子树生产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椰子树在海南岛四处可见,高大威猛而又婀娜多姿的椰子树已经成为海南的象征。
椰子树生产期较长,种植后经过八年风雨锤炼,才开始结果,这在普通水果中并不多见。开始结果后,椰子树每年结一次果,每株每年结果50至60个,多的可达100多个。由于生长期较长,为了保护这种来之不易的珍果,上帝造就了世界上最厚最硬的"水果皮"棗椰子壳,把营养和美味神秘留给人类。
      当你踏上海南这座海岛,就会发现椰子在这里无处不在。小杂货店门前总是堆着一大堆青青的椰子、冷饮店里也有现榨的椰汁、连知名的大型超市也有冰冻的鲜椰子出售。如果你酷暑难当,花上两元钱买一个冰冻椰子就解决问题了!天然的椰子汁生酸熟甜,根据自己的喜好你也可以让卖椰子的阿姨帮你选择一个适合自已的。手抱椰子,走在海南的烈日下,你就会觉得椰子才是最好的饮料。 

三. 海南省 海口 美兰区 美兰三角宁地瓜

海南种植地瓜的历史最早见于《琼州府志》,在明末清初时传入海南,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美兰三角宁地瓜便是由最早传入海南的一批地瓜逐渐变种而来。

美兰三角宁地瓜精选优质环境种植,主产区位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后。松软的咸沙地特别适宜地瓜的生长,且因为沙地中含有的海盐成分,美兰三角宁地瓜也将咸味吸收,形成独特的甜中带咸的口感,十分诱人。

美兰三角宁地瓜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形式进行规模化生产。合作社在当地政府引导下,为农户统一购买优质种苗,邀请专家培训标准化栽培技术,深化“公司+合作社+基地”的专业化生产经营模式。普及种植户生产技术水平,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实现专业化、产业化、集团化生产和管理,产品质量有保障。

三角宁地瓜特色:

皮嫩薄:紫色的外皮熟后轻轻一碰就会裂开,就像一层薄纱轻轻包裹住地瓜的美味。

肉晶莹:白色的地瓜肉在阳光下闪耀着点点晶莹的光,闪耀璀璨,诱人如水晶。

味咸甜:不似一般地瓜的味道寡淡或甜腻,而是将甜与咸的味道中和地恰到好处。

吃粉糯:地瓜入口的感觉粉而不腻,糯而不粘,可口的滋味值得细细品尝。

四. 海南省 海口 秀英区 石山黑豆

石山黑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石山黑豆

海口市秀英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黑豆,作为传统农产品,在石山镇的种植历史已经延续千年。近年来,随着海口推动农业发展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步伐,石山镇依托本地的富硒、长寿、绿色资源,打造火山健康农产品品牌,从品种、质量、供销到配送等农业生产的各环节对黑豆进行包装设计,使石山黑豆焕发前所未有的产业活力。

海口,这座位于北纬19度的热带滨海城市,拥有充足光热、湿润气候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位于海口西部的石山镇包揽全岛独特的火山带,经历万年风霜雨露,火山土壤在此沉积,富含数十种天然矿物质,是一座天然的硒土宝库。

海口市农业局局长李世高说,海口将依托火山地区富硒的特点,重点在这一板块打造永兴荔枝、永兴黄皮、火山石斛和石山黑豆四个农业品牌。

石山黑豆便是这片土地上十分典型的农作物。石山人世世代代与火山土壤打交道,千年来延续种植黑豆的传统。出于对火山土壤的热爱和黑豆的了解,他们创造了自成一脉的古法种植。

人工开垦除草,不使用化学药剂,种子代代筛选……当地农民选择用最原始最笨拙的方法栽培火山黑豆,却最大程度地保存土壤的天然营养和肥力,保证了黑豆的天然无公害的优良品质。

“黑豆收获后,将在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植物医院进行统一检测。” 石山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大江介绍,石山镇严格做好黑豆的品控工作,严格确保种植、除虫、包装、运输、销售中每一环节都符合标准后,黑豆方能上市。

五. 海南省 海口 美兰区 荔枝花蜂蜜

荔枝花蜂蜜

荔枝花蜂蜜的功效:“益智健气;补中缓急,能安五脏”;补脾益肝、生津止渴,适用身体虚弱病后津液不足”——李时珍《本草纲目》

荔枝蜜(果中之王)之美誉:

1、产地:荔枝盛产于海南。海南被誉为东方的夏威夷,这里常年四季花开空气清爽伊人因此得名。来过海南的人都应该感受的到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纯天然氧吧”。

2、荔枝盛产南方,海南无核荔枝远销国内外。每100克荔枝果肉中含有水份84克,含碳水化合物14克,产生热量64千卡,维生素C36豪克,蛋白质0.7克等

3、荔枝通常在3月底,4月初开花。很多荔枝园都有蜂农给荔枝授粉,这个时候去荔枝园,很容易买到新鲜的蜜。香味也很明显。

六. 海南省 海口 秀英区 苗家三色饭

苗家三色饭:

海南中部山区苗族人民的传统小吃。具有节日性,在“三月三”(黎、苗族人民传统喜庆节日)期间普遍制作和食用五指山市,旅游山庄制作有售。极具苗族风味色彩。黄、黑、红3种天然颜色相映成趣,有药味甘香,饭团甜滑,形态美观。

七. 海南省 海口 秀英区 海南菠萝蜜

菠萝蜜又名木菠萝,树菠萝,是一种桑科乔木。原产于印度、东南亚一带,在热带潮湿地区广泛栽培。隋唐时从印度传入中国,目前在海南普遍栽培,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也有栽培,但是主要产地还是在海南,现在已成为海南水果中的一大。

菠萝蜜一般是在春节前后开始开花,基本上都是长在枝干上,有些树会结很多个果实,为了不让多余的果实分走营养,我们常常在果实很小的时候就把那些长得不好看的小菠萝蜜摘掉,一般只留下七八个,这样就更利于它生长发育,更容易结出又大又甜的菠萝蜜。

菠萝蜜可以分为干苞菠萝蜜和湿苞菠萝蜜两种,干苞菠萝蜜果汁少、肉瓤肥厚、甜滑、甘美,香气很足;湿苞菠萝蜜多汁、味甜,香气特殊而浓。市场上卖的一般都是干苞菠萝蜜。

吃菠萝蜜的技巧:

判断菠萝蜜是否成熟,可以先闻一下看看有没有香味,再用手按几下看看能否压下去,压得下去又又很浓的香味的话就说明熟了。吃菠萝蜜也很有讲究,有“会吃滑溜溜,不会吃汗流流”的风趣说法。湿苞菠萝蜜因为外皮比较软,可以直接用手撕开来吃,干苞菠萝蜜就要用刀来切开才行。切的时候最好是先在刀子上涂上一些食用油,戴上手套或者用塑料袋套住手部,因为菠萝蜜里面会分泌一种粘液,粘在刀上或者手上都不容易洗掉,如果不小心粘到手上了,可以用塑料袋来擦几下,那些粘液就会粘在塑料袋上了,这个方法比用洗手液、洗衣粉来洗更容易去掉。

切开后里面一苞苞的是菠萝蜜的果肉,取下来后就可以吃了,里面一根根白色的筋切下来后可以拿来炒,是一道很开胃的海南美食,小时候经常吃。果肉里面还有一颗果核,有鸡心般大小,洗干净后加点水放到锅里煮,等外面的那层白皮裂开后再放点盐,很好吃,味道跟板栗有得一拼!

菠萝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碳水化合物、糖分、蛋白质、淀粉、维生素、氨基酸、钙、铁、钾, 并含有一定量的植物脂肪以及对人体有用的各种矿物质,是一种美容益气的果品。其果肉含有糖分、脂肪、蛋白质;在果汁中,还含有一种跟胃液相类似的酵素,可以分解蛋白质,具有帮助消化的作用。因此,饭后食用很有益处。值得注意的是,菠萝蜜性热,皮肤不好的人多吃易长疮。

吃菠萝蜜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不能跟蜂蜜一起吃,因为蜂蜜与菠萝蜜掺合在一起后,分子结构就发生了变化,并会不断地膨胀。而人的胃根本承受不了这样的膨胀,严重者可导致腹胀至死。

菠萝蜜核含有丰富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煮熟可食用,可治妇女产后乳汁缺乏症。菠萝蜜心,像椰子肉一样松软,通常可用来煮甜汤。

菠萝蜜树是一种很好的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细致,颜色金黄,经常被用来制作乐器和高档家具,其木屑还可以用来制作上等的黄色染料,可以说菠萝蜜全身都是宝!

八. 海南省 海口 琼山 海南贝雕

    海南贝雕工艺在明代就有很高水平,并且逐渐和古老的椰雕工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大凡精制的海南贝雕,都与椰雕拼合、镶嵌而成,或者用椰雕作座架。明丽的贝壳雕与古朴的椰雕对比强烈,迷人眼目。近年,以椰林风光、天涯海角、五公祠、马鞍岭火山口等海南名胜古迹为题制成的各种小件贝雕画,很受旅游者欢迎。

九. 海南省 海口 琼山 椰雕

用椰子壳、椰棕、椰树木等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如今已有300年的悠久历史。
   椰雕工艺分为三类:
   一是椰壳雕。用椰子壳的天然形态,把椰壳和贝壳嵌镶结合,按设计造型拼接成工艺品。产品有椰碗、茶叶盒、牙签筒、烟灰缸、花瓶、二胡、拼贴工艺画等。
   二是椰棕雕。用椰棕自然肌理效果,采用切、割、烫等方法加工成椰猴、椰猪、椰妹等各种人物、动物造型的工艺品。
   三是椰木雕。椰木向来是海南民间用来加工成木梁盖房子。20世纪80年代后,工艺厂开始用椰木加工成筷子、发夹等产品。至1996年,椰雕工艺品种已由30多个发展到400多个。
   椰雕工艺品曾在1984年获全国旅游优秀作品奖。1987年,椰棕雕四件套参加全国第二十界旅游产品内销工艺品交易会,获优秀旅游纪念品一等奖。1990年,椰棕系列工艺品获中国旅游产品购物节旅游商品天马银奖。1990年,五件套茶叶瓶、烟灰缸等获全国工艺旅游产品奖。 1994年,椰雕嵌贝《舞蹈》花瓶,获国家旅游局、国内贸易部、轻工总会、纺织总会颁发的天马银奖。目前,椰雕产品已出口到美国、以色列等许多国家。 

十. 海南省 海口 秀英区 海南黄牛

海南黄牛又称高峰黄牛,据1976年出版的《广东省畜禽资源汇编》记载:海南黄牛的主要特征是肩峰隆起,外表略似印度瘤牛(zebu),其次是头长、额短、耳大、角短小、十字部高、体幅较广、四肢坚细、皮肤柔软而富有弹性、被毛短密、尾长。海南黄牛于2003年列入《中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海南黄牛属役、肉兼用型牛。

海南黄牛密集区为海口市秀英区的羊山地区,主要分布在石山、永兴、遵谭、十字路、龙塘、旧州等镇。

主产区为东方、乐东、儋州、澄迈、定安等五个市县,其他各市县有少量饲养。

海南黄牛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记载,它长期以来在海南丰富草原的自然条件下,在劳动人民的辛勤培育和严格选育下,形成了耐热、耐旱、耐劳、耐粗饲和抗病力强等优点,深受当地劳动人民所喜爱,尤其是在火山岩缺水地带分布密集。

海南黄牛在海南西部地区农家饲养极普及,据海南省统计局2005年统计产区黄牛饲养量达43.56万头,占全省饲养量的62%,可繁殖母牛达10.7万头,占全省的56%,当年产仔7.15万头,占全省的63%。2008年饲养量47.87万头,其中存栏37.31万头,出栏10.56万头。

海南黄牛公牛肩峰甚发达,一般高达7—19厘米。4—5岁的公牛峰高平均为15厘米(12—19厘米),阉牛峰高平均为11厘米(6—14厘米),其大小与去势年龄有关;2—3岁公牛峰平均7厘米(6—12厘米)。母牛的肩峰较低或不明显。当地群众认为肩峰分为两种,一种是峰顶较宽而厚,称为“盘型”峰;另一种是峰顶较夹而薄,称为“鸡冠型”峰。

海南黄牛成年公牛平均体重达293—384公斤,最重达419公斤;成年母牛平均重达260公斤,最重达408公斤;阉牛平均体重312—331公斤。

海南黄牛属中度体型。体斜长指数为107%--117%;胸围指数为132%--139%;管围指为14%--15%。

海南产肉性能:据海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2007年测定屠宰率平均为50.43%,净肉率I(净内重/胴体重)为76.85。皮厚为0.32cm,脂肪厚:腰脂厚0.23 cm;背脂厚0.47cm。肌肉厚为:大腿内厚为5.33cm;腰部内厚为1.78cm。

海南黄牛繁殖性能:母牛出生后一般为19—21月龄开始发情,发情周期为15—20天,(未经产的母牛发情周期长些,约在25--30天)。发情持续期为1—2天,母牛初配年龄为21—24个月。多数母牛为一年一胎,也有三年二胎。若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母牛在产后经50—60天便可发情配种。母牛一般在14—15岁后丧失繁殖力,若饲养条件好,可延长其繁殖年限。受胎率达81%,小牛犊成活率在85%以上(海南省畜牧管理站资料)。小牛患病较少,成活率高达95%以上。据材料记录,小牛在10月至次年8月份出生最多。

对海南黄牛的品种的评估:二千多年来,海南黄牛在海南丰富草原的自然条件下,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严格选育下,形成了耐热、耐旱、耐劳、耐粗饲、抗病力强、遗传性能稳定、皮薄、产肉率高、肉质细嫩等优点。为更好地整理品种资源和发掘品种的生产潜力,必需将海南黄牛的提纯和加大人工草原建设,制订科学饲养管理标准,列入海南省农业科技项目。建立省级纯种核心群,建立起不同方式的保种体系。大力扶持专业户,实行本专业场选育和开展群众性选育相结合。在做好品种保护的同时,面向市场开发合理利用,逐步实现资源社会化,逐步形成以保护促进开发,开发促保护的良性循环。在草原建设上,推广种植优质高产的禾本科牧草—坚尼草、皇草、九尾草等;豆科牧草—苜蓿属的拉花草、新银合欢。将海南黄牛在现有的基础上从役用向肉用转变,从数量到质量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开辟国际市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