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平延平区闽源特产店 南平市延平区十大名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平延平区闽源特产店 南平市延平区十大名小吃更新时间:2022-06-03 11:47:50

一. 河北省 唐山市 开平区 开平甜玉米

甜玉米(Sweetcorn)是玉米的一个种,又称蔬菜玉米,禾本科,玉米属。甜玉米是欧美、韩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主要蔬菜之一。因其具有丰富的营养、甜、鲜、脆、嫩的特色而深受各阶层消费者青睐。超甜玉米由于含糖量高、适宜采收期长而得到广泛种植。中国是糯玉米的世界起源中心,栽培历史悠久。糯玉米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被当今世界广泛用作营养食物。

它是由于一个或几个基因的存在而不同于其他玉米的一种类型。甜玉米是菜用玉米的一个类型。

甜玉米被消费的植株部分是未成熟的籽粒,主要由胚乳和子房壁(未成熟的颖果皮)组成。其食用品质由胚乳的味道、结构以及果皮的柔软度等所决定,都受基因的影响。

二.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建泽泻

建泽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泽泻:又名水泻、芒芋、泽芝等。以个大、质坚、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味甘,性寒。具利水、渗湿、泄热之功效,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汇泻,淋浊等症。主产于建瓯、建阳、浦城等市县。

福建省建瓯县是我国著名的“泽泻之乡”,久负盛名,当地是中药材泽泻的传统产地,所产的泽称为“建泽泻”。

福建所产的建泽泻质量名列全国各地泽泻之首,被称为“建泻”,远销海内外。建瓯泽泻,栽培得法,由于土质、气候适宜,加工精良,相传在清代干隆年间(1736—1795年),为历代贡品,建泽泻乃福建省地道药材,其商品以建瓯市吉阳所产之品质最佳,《本草纲目》中“建泽泻”被列为正品。以泽泻之乡誉满海外。建瓯的吉阳、城关一带,已有泽泻种植。清光绪年间是其建泽泻的鼎盛时期,清光绪年间,各地商埠的泽泻标价,年产泽泻达1500—2000吨,都要等建泻开价后才能标出其泽泻价格。这一名产,在1中几乎绝种,但到1982年又喜逢生机,产量远销杭州、上海、香港及东南亚各地。1985年全县泽泻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100多亩。

泽泻主要分为“建泽泻”和“川泽泻”,历史名医曾极力推荐建瓯泽泻,福建泽泻将其冠以产地名,称为“建泽泻”。

三. 福建省 南平 延平区 延平百合

延平百合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合属植物自然分布中心,全世界百合属植物约100种,其中我国原产有43种以上。百合花是世界名花卉,延平区是我国百合花许多品种的产地。1983年,茫荡山风景区内开辟出一个天然百合花培育基地,培植百合花4万多株,品种达26种,花色除紫、绿外,粉红、绛红、奶黄、橙黄、乳白等应有尽有。( 南平)

延平百合

延平区林木种苗站

12877266

百合花(自然花)

四.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小湖水仙

小湖水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小憩偷闲细品茶,湖光潋滟映云霞。水源地脉光天阔,仙洞岩叉宝物华。飘逸提神兴百业,香醇可口乐千家。四方共享芬芳韵,海外驰名翘指夸。”这首七律诗描写的是福建建阳的小湖水仙茶。在福建素有“香不过肉桂,韵不过红袍,醇不过水仙”的说法。水仙茶名列48个“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之首,是全国41个半乔木大叶型茶树良种的第一个,堪称福建乌龙茶中的一颗明珠。

福建建阳被称为水仙茶的发源地。这里既有田园自然的风光,又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于是,“宋韵中国 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茶叶路特别报道组一行将问茶之旅的脚步选在这里。9月12日,在建阳区委报道组组长王柳珍、建阳区小湖镇三农服务中心主任全祖和以及《闽北日报》编委叶国宝、新闻采访中心记者徐陆锋的带领下,来到建阳小湖镇,探寻水仙茶的醇香。

小湖镇地处建阳东部,南浦溪畔,距城区22公里,205国道线纵穿小湖镇,素有 “水仙茶故乡”之称。目前,全镇共有茶田5300 亩,年产毛茶近万担。初入小湖镇,在205国道路口处便看到茶界泰斗、百岁老人张天福为小湖镇题写的“水仙茶发源地”六个大字。

水仙茶是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之一。以其为原料制成的乌龙茶更是香气极高、滋味甘醇,其形似青蛙,头相卷曲;其色似蛙皮,叶底明亮,金边银底;汤色金黄,闻之有兰花香,喝之有回甘味。因而成为福建省茶叶之名优产品,属于乌龙茶类的佼佼者。小湖水仙茶生产历史已近200年,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生产加工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好的市场声誉。早在1910年,小湖水仙茶就获南洋劝业会金质奖;1914年又获巴拿马展览品赛会一等奖;1926年大湖著名茶艺大师、茶业巨子黄秉镛先生所精制“金凤岩水仙”,在福建省闽北产茶区域茶叶赛会上获唯一的茶树良种优等奖。时任福建省省长萨镇冰亲书“武彝0”金匾赠送,小湖水仙名扬天下。

“小湖水仙”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产品的生产地域范围: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行政区域内(北纬27°06’-27°43’,东经117°31’-118°38’之间), 共8镇3乡2个街道办事处,即水吉镇、漳墩镇、小湖镇、将口镇、徐市镇、莒口镇、麻沙镇、黄坑镇;书坊乡、崇雒乡、回龙乡;潭城街道、童游街道。

该区域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南麓,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8.1℃,全年雨日达176天,雾日105天。冬短夏长,秋冬多雾。产区土壤以红壤、红黄壤为主,土层平均厚度达1.1米以上,有机质含量为2.91%,PH值在4.6-6.5之间。正是这些独特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小湖水仙”独特优异的品质特征。

五.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脚跟慈

脚跟慈状如脚跟,色金黄,味香,是邵武人十分喜欢的小吃。

具体做法是:选上好的粳米与籼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浸泡后磨成米浆放入热锅内搅拌成半熟状起锅。在搅拌过程中要边搅拌边倒入适量的天然咸水。当地人将富含碱的植物烧成灰,放水浸泡,过滤出天然碱水,供做脚跟糍之用。接着将半熟的米浆团搓成条,用刀切成半厘米厚的圆饼状,捏成周边上翘,中间凹的椭圆薄片,如同用脚跟挤压而成一般。再将5至6片薄片叠起来,放入笼屉用旺火蒸。蒸时脚跟糍上面要放上用五花肉做的米粉肉。出笼时的脚跟糍油光发亮,远远就能问道一股清香,令人陡生食欲。

吃时,一碗脚跟糍上要放一块米粉肉,蘸辣酱食之。米粉肉鲜美,油而不腻,一口下去满嘴生香;脚跟糍与辣香交融,令人满口生津。

六. 福建省 南平 政和 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政和工夫:为福建三大工夫茶之一。原产于福建北部,以政和县为主产区。成品茶系以政和大白茶品种为主体,适当拼配由小叶种茶树群体中选制的具有浓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红茶。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之间颇似紫罗兰香气;汤色红艳;滋味醇厚,既宜清饮,又宜掺和砂糖、牛奶调饮。

地域范围

福建政和工夫红茶产于福建东北部,界于东经118.33′至119.17′,北纬27.05′至27.23′之间,境内山岭丘陵起伏,河流交错,森林密布,土壤肥沃,海拔二百至一千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气温约18.5℃,年无霜期260天左右,年降雨量1600毫升以上,茶园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迹地,土层深厚,酸度适宜,唯此类茶树采摘茶叶才适宜制作“政和工夫”红茶 ,为闽红三大工夫茶(另有坦洋、白琳)之首。

特定品质

福建政和工夫红茶成品茶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之间颇似紫罗兰香气;汤色红艳,滋味醇厚。

文化典故

政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政和在宋朝盛产名贵的芽茶茶叶,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芽茶选作贡茶,喜动龙颜,徽宗皇帝乃将政和年号赐作县名,政和由此而来。同治十三年(1874年),江西茶商来政和倡制工夫红茶,轰动一时。光绪十五年(1896年),用大白茶所制的“政和工夫”红茶,成为闽红三大功夫茶之首,留洋苏联、欧美……享誉海外! 政和工夫,起源有近千年历史,民间传说,南宋以前,茶为何物,当地群众并不知道。有一仙人看到此处茶树生长茂盛,茶叶可制成茶中佳品,因而化为乞丐入村讨茶水喝,一村妇拿出一碗白开水,乞丐认为这村妇太过吝啬,连一杯茶水也不给,但当他进一步问清,当地人竟连茶为何物都不知道,自家也是喝白开水之后,乞丐就带村民至茶树前,教其辨认茶叶,并教他们采摘和初制,村民泡饮之后,感到芳香扑鼻,入口回甘,饮后神清气爽,于是茶叶的制法从此流传了下来。

七.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建阳白莲

建阳通心白莲粒大、圆润、汁甜,曾在清代为贡莲。

白莲的种植和加工历史非常悠久,品质突出,具有色白、粒大、味甘清香、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炖煮易烂、汤清肉绵等特点,是药食共用的优良保健食品。历来被称为“贡莲”,为“莲中珍品”,一直畅销海内外。

白莲产品颗大粒圆,皮薄肉厚,兼有清香甜润、微甘而鲜的风味,既可作糕点配料,也可拌银耳、薏米加冰糖,清炖成色白味甘的莲子汤。莲的种子和果实――莲子,当荷花凋谢了后,花梗上便结出一个个莲蓬,呈漏斗状,又似倒圆锥形。蓬内有许多蜂窝似的小孔,莲子就长在小孔中。精心加工后的莲子呈椭圆性,粒大饱满,洁白圆润,味美鲜甘,香醇爽心。莲子的营养价值高,即是一种人人喜爱的高级滋补食品,又是馈赠亲友的名品。久食可强身健神,延年益寿。通常用作炖煮“白糖莲子汤”、做“八宝饭”等食用。莲子除煮食外,还可以做罐头、点心、清凉饮料等,也是制作葡萄糖不可缺少的原料,并能入药。白莲远销国内外,在东南亚地区倍受青睐。

八.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莲子

莲子县内称为建莲。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开始种植,主产于建瓯市吉阳、芝城百口塘等地
( 建瓯)

九.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建阳绿茶

建阳绿茶——特制贡品龙团春

建阳绿茶,为闽北建阳市传统名茶。唐代称建茶、建州茶、蒸青散茶,后改称烘青绿茶。此茶外形“片大极硬,须汤浸之,方可展”。南唐后主李煜派官吏到建州监制贡茶,创建“北苑龙焙”。宋朝时,建阳绿茶有片茶、散茶、贡茶等。宋徽宗年间,建阳人熊蕃著《宣和北苑贡绿茶》一书,将贡绿茶分为研膏、蜡面、京铤、石乳、的乳、白乳、龙团、胜雪等10多个品种。宋绍兴十年(1140)朱松在《谢民表茶》中提到的“建溪春”,就是当时优质绿茶的一种。元成宗大德年间(约1300),建阳蒸青绿茶有先春、探春、次春、旗枪、石乳等花色。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绿茶花色保持探春、先春、次春品种外,增加的品种有紫笋春等。其蒸青散茶占多数,团饼茶次之。这一时期建阳崇政里特制贡品有“龙团春茶”,也称蒸青绿茶,当地人俗称“特粗茶”,同属蒸青散茶类。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因时兴富有香气的绿茶,出现炒青绿茶。清以后至民国时期,绿茶一般为炒青或烘青两种。新中国大力发展“烘青绿茶”。1955年产量达30吨。1978年产量近100吨。1982~1983年,小湖、童游东泽烘青绿茶分别获得全省绿茶评比第二名。1988~1990年期间,建阳全县烘青绿茶产量达1000吨左右。90年代后,建阳绿茶产量下滑。至2000年,建阳绿茶生产将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进行。(根据林今团文稿整编)

信息来源:建阳区人民政府

十.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和平豆腐

勤劳的和平人民在长期的生产耕作中还保留着稻田养鱼、田埂种豆的习俗,不但充分利用了土地,还产生了闻名遐迩的:和平豆腐。因为田埂种豆的传统,和平盛产优质黄豆,又因昔日繁华的集市,和平豆腐远近闻名。和平豆腐制作据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而独特的制作工艺却是世代相传,许多人以此为生。和平的游浆豆腐最具特色,其味自然纯正,鲜嫩可口,因而闻名遐迩。和平因豆腐也衍生出一系列的地方菜肴,如泥鳅豆腐汤、油豆腐、"烊豆腐"(方音)等。吃豆腐能养人,虽然现在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朴实的和平人还是天天要吃豆腐。但是现在镇上做豆腐的人却越来越少,更多爱打拼的和平人带上世代相传的手艺出外闯荡,开和平饭馆,做豆腐宴。据说和平豆腐的金字招牌一出,生意保证红火。( 邵武)

豆腐、碎铜茶和摆果台被称为福建 邵武和平的三绝,第一绝就是和平豆腐。和平人为充分利用土地,历来有稻田养鱼、田埂种豆的习惯,盛产优质黄豆,因而和平豆腐也有了悠久的制作史,远近闻 名。和平豆腐也被称为游浆豆腐,采用独特的酵母凝聚豆腐的制作工艺,世代相传。和平豆腐味极纯正,软嫩爽滑,鲜美可口,久负盛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