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阳泉特产简笔画 山西特产美食简笔画图片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阳泉特产简笔画 山西特产美食简笔画图片大全更新时间:2022-06-04 15:50:33

一. 山西省 阳泉 矿区 阳泉漂抿曲

阳泉漂抿曲

    飘抿曲,亦称小河捞,大约从明朝开始风行于阳泉。它是以绿豆掺少量精白面粉和面,经特制抿曲床压制而成。煮熟后捞入各种调料配制成的汤汁中即可飘起。它长如挂面,细如毛粉,清香利口,鲜味扑鼻,富有营养,风味别致,还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明末清初,傅山先生曾在《小河捞记》中赞美它的美味,至今抿曲仍香飘山城。

二. 山西省 阳泉 平定县 平定黄瓜

平定黄瓜

平定黄瓜干主要产于平定县后沟、河头两村。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开始生产。以清脆、爽口、香醇味厚、食用方便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清朝被定为进贡皇室的物品,享有“龙筋”之誉。黄瓜干系选用优质无剌无籽幼瓜制成,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钾盐、氨基酸、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能促进肠胃蠕动,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平定黄瓜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销往京、津等地。平定的黄瓜干和砂货、铁货饮誉中外,古有“黄瓜干上贡品,龙字砂锅悦帝心”的美称。

三. 山西省 阳泉 盂县 炒不烂

用料:

土豆,面粉适量。

调料:

鸡蛋(肉),辣椒,芝麻,葱,姜,蒜等调料适量。

炒不烂做法:

1、土豆去皮切丝。淘洗后晾干。

2、面粉中洒入少许食用油,土豆丝拌入,使面粉均匀的裹在土豆丝上面。

3、如上入蒸锅,蒸熟(约15分钟)。摊在面板上,待凉。

4、配料切丝。根据口味可以选择肉炒或蛋炒,(也可以加入青椒丝,火腿丝、萝卜丝……)。

5、可根据口味用花椒%26辣椒炝锅,先把配料中的菜(肉、蛋)炒熟,后加入晾好的土豆丝。翻炒均匀,加入盐和芝麻等。一道可菜可饭的粗粮食品就好了。

温馨提示:

1、土豆可以切丝也可以切小片(类指甲盖那么大)

2、土豆淘洗后需要控水,否则带水入面粉会成一团,很难蒸熟,样子也不好看。

3、面粉中拌油是为了防止粘在一起。上锅蒸的时候也可以拌一些油。蒸到一半时间可以用筷子翻翻,如果有成团的就挑散,否则蒸不熟。

蒸完一定要凉了再炒,否则很是容易糊锅或成为一团。

四. 山西省 阳泉 平定县 馍片

馍片又叫馍干(香馍片),是以面粉、酵母、水为主要原料,辅以奶粉、盐、糖、棕榈油、鸡蛋等原料,经发酵、蒸制、烤制(油炸)而成的,营养丰富、口感香酥、色泽诱人、风味独特、老少皆益的大众休闲食品。
馍片可以加入不同的辅料和配比制作,可生产淡、咸、甜风味不同的产品。其中咸味可为:鸡味、虾味、五香、麻辣、孜然、椒盐等。并且可以加入各种五谷杂粮制成一系列具有保健功能的营养馍片。馍片的品种多样,营养丰富,色、香、味诱人,酥脆可口,方便实惠,迎合了现代人的消费时尚。
馍片的生产工艺是结合了馒头生产工艺和饼干生产工艺,既保留了蒸制面制品的特色,又突出了烤制面制品的特色,具有自己独特的分味。
馍片细密多孔、膳食纤维丰富、进入人体内能充分吸收唾液和胃液,使得消化酶功效显著,胃肠的蠕动加快,胆固醇、热能的吸收减少。长期食用对于胃肠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好、食后涨腹的消费者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馍片偏碱性,可以中和人体内的酸,缓解疲劳。

五. 山西省 阳泉 盂县 盂县卤土豆

主料:土豆。

配料:花椒、八角、姜、糖、盐、味精、老葱、蒜瓣、可乐、芝麻、孜然、酱油等。

卤土豆的做法:

1、洗净新鲜的小土豆,不去皮。

2、锅中加水,放入土豆,大火煮开,再中火煮10分钟,然后捞出,控干水分。

3、锅中油适量,炸煮好的土豆,等到表皮微皱的时候捞出来控干油份,待用。在这个时候内,另外拿一只锅,做卤水,把配料中所有调料通通放入。卤汁中放入炸好的土豆,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煮20分钟至土豆软烂。鸡蛋是要剥皮后放的,10分钟后就要拿出来的。

4、用筷子试一下土豆,轻轻一戳就透就是好了,将土豆鸡蛋捞出放入另外一个干净容器里。将卤水中的杂料捞出不要,把卤水倒入土豆容器中静置2小时以上即可。

六. 山西省 阳泉 郊区 山西河捞面

人们一提到山西不禁会想起那里的刀削面,但是山西还有一种比刀削面的来历更早的面食,那就是河捞面。

河捞是一种古老的面食品种,大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多在北方人家尤其山西民间和陕北流行,在不同的地方名称有些不大一样,有叫河捞面的,有0子面的,有叫饸饹面的,还有叫压河捞或叫轧河捞的。制作河捞时,有专门压河捞的工具,称为“河捞床”,床身用粗壮而弯曲的木料制成,现在也有用铁制机械做的,中间有一木芯象活塞一样可上下穿动。老的木头制的河捞床是在一根木头上挖个杯口粗细的圆坑,坑上下通透,在坑底下钉一块扎满小孔均匀分布大小适中的铁皮或铜板。在河捞床上方有一根圆柱体上面连接在一个轴上,将河捞床架于锅上,把和好的面搓成长圆形,在水里沾一下,将面添满圆洞,放入河捞床坑内,木芯置于洞口,然后按住河捞床的床把,手板木杠用力下压(挤压),将面从小孔中压入开水锅中,把面压尽后,用刀将河捞床底的面丝割断,煮熟后从锅里捞出来即可,再浇上不同口味的臊子(也就是吃面条的时候在面条上浇的卤儿。山西人一般都说臊子),就可以吃了。大的河捞床,要用两三个人的力量才能操作。 但家庭也有用小河捞床的,形如大河捞床,只是尺寸小的多。

口味:河捞面比拨鱼面硬,比刀削面要软,食感滑溜柔软,自有妙处。河捞面结构紧密、粗细均匀、长度适宜、筋柔利口。是美味的面食。

七. 山西省 阳泉 城区 不烂子

不烂子--多用土豆和着炒成主食。将蒸熟的土豆与擦成细条的面条在锅里翻炒而成。入口不觉油腻,带一股绵糯的质感。

八. 山西省 阳泉 平定县 平定砂货

晋中平定所产砂货,造型优美,表里光洁,壁薄体轻,耐酸、耐碱、耐热、耐用。

平定砂货品种繁多,有砂锅、砂罐、砂壶、砂坛、砂盆、砂笼、砂瓢、砂勺等近百种。用砂锅熬小米稀饭,水米交融,色泽金黄,香味浓郁;砂锅炖肉,无腥膻气;砂锅炖豆腐,色正味醇;砂壶煎药,药性不变;砂漏锅生豆芽,长得快,不霉烂;砂笼屉蒸馒头,上气匀,热得快;砂盆栽花,通风透气,不烂花根。此外,平定砂货还以价格低廉取胜。

据说平定生产砂货始于唐代。宋代时,平定窑的砂货已经很有名气,有阳泉市北的牵牛镇石碑记载为证。到了明代,平定窑的砂货可以和江苏宜兴、福建德化、广东石湾等地的产品媲美。据说清朝康熙皇帝患病时,曾派使臣专程到平定采买煎药的砂壶,并赐名为“龙字壶”。这样一来,平定砂货名声大振。“龙字壶”尤被传为煎药的神器。建国后,平定砂货曾在北京轻工业展览馆展出,并参加了广交会,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市场。

平定生产砂货,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县城周围有丰富的铝矾土和白土资源,色纯、杂质少,绵软、可塑性强,还有运输方便、价格低廉、适宜烧制砂货的无烟煤。平定人民充分利用这些物质条件和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工艺技巧,经过选土、调泥、成型、上液、晾干、窑烧、烟熏等工序生产出来的各种砂货,无沙眼、无裂纹、不夹生、不变形。现在平定县的北庄、长家沟、张庄、东小麻、西小麻以及柳树峪等地,都是砂货的集中产地。全县每年大约可以生产各种砂货一百万件。

九. 山西省 阳泉 盂县 莜面烤栳栳

“莜面”的原粮叫“悠麦”,又叫“燕麦”。是盂县西烟的之一。它不仅有耐饥抗寒,保肝养肾,造血及增强免役等作用,而且还有强体、健脑、清目、美容之功能。

“莜面烤栳栳”是盂县极具地方特色的名菜,该制法关键有三:一和面,二搭卷,三火侯。和面必须沸滚开水,稍凉揉成光滑面团,趁热搓条、揪块,放在光净的石板上,用手推出又薄又匀的长片,再用手指往起一挑搭成园桶形,一个挨一个整齐地排列在蒸笼上,象蜂窝一样蒸10分钟即熟。蒸时要注意火侯,火候不到,窝窝不熟,过火“栳栳”软摊,食之无筋,味欠色减。

十. 山西省 阳泉 盂县 盂桔梗

盂桔梗:驰名全国。

作为盂县历史悠久的地道中药材,盂桔梗这种具有乡土气息的草本药材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

桔梗,别名白药、和尚头、铃铛花、土人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于山坡及草丛中,既是一种中药材,又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作为盂县的十大之一,如今,盂桔梗已逐渐走出深山,成为促进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一种经济作物。

药出深山 品质优良

我国中医药历史悠久,民间以桔梗入药的历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桔梗主含桔梗皂苷、桦皮醇、桔梗聚果糖、桔梗糖等,主治咳嗽痰多、胸膈脾闷、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咳吐脓血。历史上关于桔梗的药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有甜苦两种,故名桔梗。”

虽然桔梗在我国不少地方均有种植,但由于各地的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都不完全相同,药材本身的质量与其治疗作用有着显著的差异。盂县山地面积广,海拔高,空气清新,土壤中富含磷钾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桔梗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当地生长的野生桔梗品质上乘,药用、养生价值极大,被百姓称之为“小人参”,成为盂县闻名的十大之一。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盂县的不少山区农民在采集山上的野桔梗作为药材出售的同时,也开始尝试着桔梗种植,来自河北、河南等地的中药商贩也一直把盂县作为桔梗的主要收购基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