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土特产北京专卖店 河南特产哪里买正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土特产北京专卖店 河南特产哪里买正宗更新时间:2022-05-28 22:51:35

一. 北京市 房山区 北京白凤丸

北京白凤丸,产于北京同仁堂。先将选好的药材进行蒸、炒、炙、煅处理,同时把乌鸡屠宰好;然后将宰好的乌鸡配上经过处理的人参等贵重药材密封蒸制;待蒸制好的药物脱水后,再碾为粉状,然后用精选的蜂蜜炼制成丸,最后打上蜡皮就算完成了。色泽乌黑,质地细腻,入口无渣,香味醇厚。补气养血、健身益智、滋阴润颜。对于妇女经血不调、腹痛肚胀、腰酸腿软、阴虚盗汗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二. 北京市 怀柔 怀柔核桃

北京—怀柔核桃,是北京怀柔地区的著名。怀柔核桃,是落叶乔木,雌雄同株,果实球形,富含营养。核桃仁榨油后,剩渣可作核桃酱;干炒或油炸核桃仁更是特色小吃;不仅可以食用、榨油、还可入药。怀柔核桃每个在10克以上,出油率在45-65%。每百克核桃仁含蛋白质15.4克,脂肪63克,碳水化合物10.7克,钙108毫克,磷329毫克,铁3.2毫克,胡萝卜素0.17毫克,维生素B10.32毫克,B20.11毫克,尼克酸1毫克。

文化:核桃,曾称“胡桃”或“羌桃”。原产地是西亚,南欧一带。汉武帝时使臣张骞出使西域,回国后将核桃引进了我国。晋人张华的《博物志》载:“张骞使西域还,得胡桃种,故以胡桃为名。”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如下记述:“核桃,此果木出胡羌。汉时张骞使西域得种还,种之秦中,渐及东土。”据传,公元319年,大将胡人石勒占据中原,建立后赵,因忌讳“胡”字改“胡桃”为“核桃”,沿袭至今。

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核桃中的磷脂,对脑神经有良好保健作用。核桃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防治动脉硬化的功效。核桃仁中含有锌、锰、铬等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体在衰老过程中锌、锰含量日渐降低,铬有促进葡萄糖利用、胆固醇代谢和保护心血管的功能。核桃仁的镇咳平喘作用也十分明显,冬季,对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病患者疗效极佳。可见经常食用核桃,既能健身体,又能抗衰老。有些人往往吃补药,其实每天早晚各吃几枚核桃,实在大有裨益,往往比吃补药还好。

核桃是食疗佳品。无论是配药用,还是单独生吃、水煮、作糖蘸、烧菜,都有补血养气、补肾填精、止咳平喘、润燥通便等良好功效。核桃的食法很多,将核桃加适量盐水煮,喝水吃渣可治肾虚腰痛、遗精、阳痿、健忘、耳鸣、尿频等症。核桃与薏仁、栗子等同煮作粥吃,能治尿频、遗精、大便溏泻、五更泻等病症。核桃与芝麻、莲子同做糖蘸,能补心健脑,还能治盗汗。生吃核桃与桂圆肉、山楂,能改善心脏功能。核桃还广泛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胃痛等症。

三. 北京市 东城区 老北京马蹄烧饼

老北京的一款著名小吃“马蹄烧饼”最早是由山东济南传至北京的,到目前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现在基本已绝迹了,因为它是用吊炉烤制的,炉里还需要有模具。记得,当年小的时候舅舅带着我去买烧饼,见到满头大汗的师傅们把制作好的烧饼坯料用手伸进炙热的炉里一个个的贴在模具里进行烘烤,十分辛苦!烤好后把烧饼掰开成为两层皮但内心里是松软的,吃起来外酥里嫩,可以用它夹肉,还可以夹老北京的焦圈来吃,入口后酥酥脆脆的特香!

四. 北京市 昌平 北京莲花白酒

莲花白酒属于高级滋补酒,是北京地区历史最悠久的著名佳酿之一,酒性柔和,芳香宜人。该酒始于明朝万历年间, 据近人徐珂编《清稗类钞》中记载:“瀛台种荷万柄,青盘翠盖,一望无涯。孝钦后每令小阉采其蕊,加药料,制为佳酿,名莲花白。注于瓷器,上盖黄云缎袱,以赏亲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琼浆,不能过也。”到了清代,莲花白酒的酿造采用万寿山昆明湖所产白莲花,用它的蕊入酒,酿成名符其实的“莲花白酒”,配制方法为封建王朝的御用秘方。1790年,京都商人获此秘方,经京西海淀镇“仁和酒店”精心配制,首次供应民间饮用。1959年,北京葡萄酒厂搜集到失传多年的莲花白酒御制秘方,按照古老工艺方法,精心酿制 成功。莲花白酒以昌平酒厂生产的优质高梁酒为基酒,加入当归、熟地、黄芪、砂仁、何首乌、广木香、、丁香、川芎、牛膝等20多种名贵中药材,进行蒸、炼、调配,入瓷坛密封, 陈酿而成。

五. 北京市 昌平 炸糕

炸糕是北京人爱吃的面食之一,也常做早点。炸糕分 奶油炸糕、黄米面炸糕、江米面炸糕和烫面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它由元朝蒙族人的饮食习惯沿袭下来。蒙古人建元朝后,将一些奶制食品带入中原,溶进北京人的饮食之中。
制作做法: 面粉为原料,先烧开水,水开后改用小火,将面粉倒入锅内,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白变成灰白色,不粘手时,取出 稍晾成烫面。用水将白糖和香草粉用水化开,将鸡蛋液在碗内搅匀,分几次倒入烫面中,最后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匀。 锅内倒油,不宜用芝麻油,旺火烧至冒烟后,改用小火,将揉匀搅拌好的面团分成小球,小球用手摁成圆饼,逐个下入油中,待饼膨起如球状,并呈金黄色时捞出,滚上白糖即成。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黄米面炸糕和江米面炸糕的制作方法:用水磨米面为原料。面要加水和好后发酵,面和得不要太硬,要适当揉进一点硷。制作时抓一块面约50-60克,用手指在中间按一个坑儿,包进豆沙馅,将口封严,随包随入温油锅中炸至金黄色即可。这种炸糕外焦里嫩,香甜可口。 还有一种烫面炸糕,先把水烧开后,倒入面粉搅拌均匀,面烫好后出锅分成大块,摊开晾凉,对上发面和适量硷面,揉匀揪成小剂,摁扁,包上红糖、桂花、面干拌匀制成的馅儿,用温油炸。这种炸糕外焦酥、内软嫩,易消化。

六. 北京市 西城区 老北京茶汤

茶汤是京津地区常食的一种甜食。将盛有冲熟的茶汤的碗翻扣过来而不洒,因此有"扣碗茶汤"之称。所谓"八宝茶汤"就是再加上八种不同的果料。茶汤用大铜壶沸水冲开,大铜壶俗称茶汤壶,是茶汤业的幌子。壶高60厘米,直径50厘米,壶嘴细长。壶内四周贮水,中间空如炉膛,用以燃煤烧水。壶顶可装个铜汽笛,水沸汽笛就响。被擦得耀眼生辉的大铜壶加上那奇妙的铜笛声,颇有乡土情趣,十分诱人食欲。

北京茶汤因用龙头嘴的壶冲治,又叫龙茶。北京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过去北京街头卖茶汤的小贩,他们用大铜壶现场冲出的各种味道的茶汤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是休闲小食,也可做早餐之用。老天桥附近的“茶汤李”较为著称。

——茶汤的历史典故——

要说,茶汤究竟属于哪朝哪代的发明,这大概谁也难说清,不过,多少年来,甭管是哪朝哪代,逢年过节,这茶汤便总是在庙会上一显身手,惹得一群群大人孩子睁圆了一双惊奇的眼。您看,那卖茶汤的桌子上,放着把锃光瓦亮的大号铜壶,壶嘴、壶把、上口、底足都镶着用黄铜雕刻的花纹,壶体两侧各镶着一条金鱼在小草中游动……等到炉火烧旺的时候,只见壶中开水翻滚,热气腾腾。更有意思的是,您再看眼前这卖茶汤的大师傅,两脚分开,双臂摆平架势,一手拿碗,另一只手搬壶倒水,碗口距壶嘴儿足有一二尺远,眼见那冒着热气的开水由壶嘴儿喷射而出,不偏不倚正好“砸”在碗中,且点滴不漏,动作准确优美。其实,要冲好它,真得需要很高的技巧,首先,得一次完成,绝不能拖泥带水滴滴答答地往碗里对,否则茶汤准是生的,那卖主可就亏了本了。再有,出水虽猛,但绝不能浇在手上,要不,手也烫了,碗也砸了,赔本赚吆喝,那就更不合算了。所以,卖茶汤的老师傅都练有一手绝活,别瞧全部动作总共才有几秒钟的时间,可练好这一手,恐怕得花上几年的工夫。

北京天桥茶汤李历史悠久,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 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位于北京天桥的李记茶汤绵软细腻,香气夺人,他们的茶汤有十几个品种,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茶汤制作是将糜子面洗净,用凉水浸泡两小时,沥净水,碾成面,再过细箩,即成糜子面;茶汤壶内灌满凉水,烧沸,取碗一个,倒入开水和适量凉水搅和一下,加入十分之一的糜子面调成面糊,再用开水将面糊冲熟;在茶汤上面撒上红糖、白糖和糖桂花即可食用。现在茶汤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发展出了鲜菱角茶、珍珠奶茶、奶昔、圣代等;尤其是鲜菱角茶还具有清毒、利尿、解酒等保健功效。

七. 北京市 通州区 北京泡菜

北京泡菜

配料:大白菜1000克,鸭梨50克,白萝卜50克,味精10克,胡萝卜50克,葱50克,辣椒末20克,蒜50克,牛肉汤50克,盐35克,苹果50克

特色:此菜为黄白色,清淡鲜香,酸辣咸甜适中,加入水果的香味,是北京人冬季家家都制的一道家常菜。

操作:将大白菜择洗干净,控去水分,剥下外层的菜帮,劈成两半。菜心从头部劈成四半。再改刀切成约5厘米长的希。将苹果、梨一起放入搪瓷盆内,下入葱、蒜、盐、味精、辣椒末搅拌均匀,倒入牛肉汤。在原料上面压上一块干净的大石头或一个盘子,然后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约40℃左右),五天即可食用。

注意:制作此菜时,所用的溶器一定要清洁,以免泡制时间稍长,产生大量细菌,造成疾病。

八. 北京市 西城区 北京小窝头

窝窝头是用玉米面或杂合面作成的,外型是上小下大中间空,呈圆锥状,本来是过去北京穷苦人的主要食品。人们为了使它蒸起来容易熟,底下留有个孔(北京俗语叫窝窝儿),又因为它是和馒头一样的主食,所以北京人称这种食品为窝窝头。

所谓“窝头”是一种圆锥型,下面有一个洞的蒸制食品,原来都是用玉米面做的,因为没有发酵的玉米面非常不容易蒸熟,做成这种形状有利于迅速蒸熟,窝头以前是底层平民常用的食品。而西太后别出心裁,要“与民同乐”,可是是用当时非常昂贵的栗子磨面做的,个也小很多,成为一种点心,民国革命后才流入民间。传说这一宫廷小吃品种是慈禧太后当年吃过的小窝头。其实纯用栗子面是蒸不成窝头形儿的,因为其干裂、不合团儿。做小窝头用的是好的新玉米面,过细箩,再掺上好黄豆面,蒸的时候加桂花白糖,吃着又暄又甜。一斤面要蒸出一百个小窝头才够“小”。

窝头一词,在旧中国是北京人意为“贫穷”的代名词。过年北京人讲究吃饺子,但贫穷人家吃不起,只有吃窝头过年。过去有一副对联写道:“人过新年,二上八下;我辞旧岁,九外一中”。上联指包饺子,两个大拇指在上边,其它八个指头在下托着;下联则是捏窝头的动作,一个指头在窝头眼内。

北京的北海公园内仿膳饭庄有一种甜点心,名叫“小窝头”。它是用黄豆、玉米加工成精细面粉,再加入白糖和桂花蒸制而成的美点。其特点是上尖下圆,小巧玲珑,看上去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宝塔”;吃起来味道香甜,细腻滋润。因而,凡是光顾仿膳饭庄的人们,都以一尝脍炙人口的小窝头为快事。

小小窝头怎么成为北京仿膳名点的呢?这有一则与当年慈禧太后逃亡有关的传说。199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尽管义和团及北京军民奋力抵抗,但由于清朝政府的腐朽无能,北京还是被攻陷了。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和一批宫女、太监、卫兵乘夜黑人静,化装成逃难的百姓,坐上三辆破车混出了紫禁城,仓皇向西安逃去。出逃匆匆,来不及带上足够的食物,且兵荒马乱,慈禧太后一行人也不敢暴露身份,无法得到地方官吏的侍奉和保护,一路上风声鹤唳,饥饿难忍。当行至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时,荒无人烟,更难找到能吃的东西,而慈禧太后又非要吃东西不可,这可难坏了随身的太监。就在这时,有一个名叫贯世里的随从,身上还留有一个从民间要来的玉米面窝窝头,便掏出来进献给了慈禧太后。俗话说:“饱了喝蜜蜜不甜,饿了吃糠甜如蜜”,平时吃惯奇珍异馐的慈禧太后这时竟也将这粗劣不堪的窝窝头吃得津津有味,倍觉甘美。

不久,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北京,慈禧太后回到了北京。据说那个随从贯世里由于献食有功,还被封为“引路侯”。一次慈禧太后想起了那顿“又香又甜”的吃食,就命御膳房给做窝窝头吃。这可使御膳房的厨师们犯难了,窝窝头本是民间的一种普通食品,一般富户人家只食精米精面,对这种玉米面窝窝头并不问津,更何况深居宫禁的慈禧太后了。但厨师们又深知她的性情暴戾乖张,怎敢违抗旨意。于是,便依照大窝头的式样,加进一些黄豆粉和大量白糖,还有桂花,精心制成了小窝头,松软甜美,慈禧太后果然喜欢吃。从此,小窝头便成了慈禧太后食谱上的一味甜点。清朝灭亡以后,小窝头和其他清宫菜点一样,流传到了民间,成为北京著名的风味小吃。

九. 北京市 昌平 北京豆腐脑

北京的传统风味小吃。豆腐脑色白软嫩,鲜香可口。豆腐脑在北京都是清真的,卤的味道堪称一绝,其卤不泄,脑嫩而不散,清香扑鼻。现今的豆腐脑已不是当年的味道,原因在于原料除去黄豆外,都得用代用品,绿豆粉价高,改用白薯、土豆粉,不用口蘑而用香菇。味道大减。器皿也有讲究,用砂锅,砂锅体轻、导热快,特别是可以保持原味,不受金属器皿的影响。 早年前门外门框胡同的豆腐脑白和鼓楼豆腐脑马最为有名,人称“南白北马” 。
制作方法:将黄豆用凉水泡涨洗净,磨成稀糊,加水搅匀,细箩过滤,将浆汁上面的泡沫撇掉,倒入锅中用旺火烧沸,舀出,其余舀入瓷桶内保温将熟石膏粉放在水勺内,用温水调匀,浸入到瓷桶内,往上一提,把石膏汁倒入浆汁内 将另外濎濛的浆汁往瓷桶里一冲,使石膏汁与浆充分融合,静置几分钟后撇去泡沫,凝结起来的就是豆腐脑锅内凉水烧沸,放入羊肉片,用勺搅动几下,水将沸时倒入酱油、口蘑水、盐和味精;水再沸时,倒入芡汁,沸后即成卤。食时把豆腐脑盛入碗中,浇上适量卤和蒜泥、辣椒油即成。 

十. 北京市 石景山区 北京鸭梨

产地:中国北京。特点:果皮薄,果心小,果肉厚、且细嫩而清脆,石细胞极少;外表光滑,呈淡黄色,有粽色斑点;果内水汁多,味甜稍带酸,并具有清香气味。( 北京)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