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本地人推荐的美食特产王老三烧鸡 当地的小吃特产王老三烧鸡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本地人推荐的美食特产王老三烧鸡 当地的小吃特产王老三烧鸡更新时间:2022-06-15 13:56:03

一. 山东省 济宁 嘉祥县 马集烧鸡

马集烧鸡是山东省嘉祥县妇孺皆知的饮食文化品牌,因其香酥可口、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而深得大家喜爱。

制作人:马士良,男,66岁,马集乡马集村人,个体工商户。马集烧鸡自马士良之父马登榜开始创制。马登榜60岁时开始研制烧鸡的煮制与配料,自成一家,设店经营,地点在马集村西老柏油路一侧,生意渐渐兴隆。马登榜73岁时因病去世,马集烧鸡的烧制、配料技术传其长子马士良。

马士良当家经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马集烧鸡生意越来越红火,后将老店从本村迁至马集西机场路西侧。后又将技术分别传授给三兄弟马前廷、马前文,马前领,马前廷现在县城东机场路与兖兰路交界处设店经营。马前文45岁,现在县林业局附近设店经营,马前领现马集乡镇驻地经营

马集烧鸡选料讲究,采用火鸡或家养鸡为原料,一般每只鸡重量为1斤至2斤,最大的公鸡重量不过3斤,宰杀之后立即烹制,确保了肉质鲜嫩。配以20多种佐料,经过等工序,刚出锅的烧鸡色泽鲜亮,香烂可口,味道鲜美。烧鸡烹制完成后,无深加工,纸箱包装,成品送至商店或放在盆中等人来买。无特定烹制流程、技巧和秘方,无分店,尚未形成正规的饮食品牌。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走品牌战略道路,可望形成规模经营。

二.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王老吉凉茶

珠三角人爱饮王老吉凉茶,大热天时,喝杯“王老吉”解暑;洒足饭饱,喝杯“王老吉”降火;初患感冒,喝杯“王老吉”驱病……翻阅有关资料,广东的王老吉凉茶巳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话说清朝嘉庆元年(1796),广州有位叫王吉的医生是南海县人,在正远街(即今文化公园东侧)开设一间小店行医兼售凉茶。王吉为人看病时,发觉许多人都因天气热导致上火而得病。于是,他与儿子到白云山采回草药,精心研究,选定一条凉茶药方,并在店里煲给病人饮用,效果很灵。之后,来店饮凉茶的人越来越多。有一年,南洋群岛发生了流行性感冒,病人很多。王吉知道后,献出了自己的凉茶药方,使许多病人恢复健康,王吉的凉茶便开始流传到东南亚一带。这和生草药包深受华侨欢迎,海外来函购买者越来越多。人们为了纪念王吉,便把这种凉茶称为“王老吉”。道光八年(1821),王吉的兄弟分别在香港、澳洲开设了王老吉凉茶店分号,至今历久不衰。解放后,为了适应国内外群众的需要,广州中药九厂按原来的处方,继续生产“王老吉”凉茶。后来,曾一度改名为“广东凉茶”。改革开放的春风,使王老吉凉茶又再度复名。最近报载,王老吉凉茶颗粒冲剂已获美国FDA认证,可作为第30类商品在美国销售,真是中国人值得称善之事。( 佛山)

三.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卤烧鸡

潼关驰名小吃—卤烧鸡,是制作能手贲秃娃的产品。秃娃又名贲忠胜,年轻时无职业,旧社会染上了吸食鸦片的嗜好,家有四口人,日子贫困,家贫如洗。后有友人苏跛子(医生)为他传授卤蒸烧鸡制作方法。该人立志好学,并热心从事这一行业,于1924年(民国十三年)开始与其妻精心制作经营这一小吃,在潼关享有50年之声誉。



该产品最大特点是:肉酥、味鲜、色美、虹好,调料得当,干净卫生,在同行中一直名列前茅,博得当地顾客和各界人士以及外来客商的喝彩称赞,每日供不应求,成为潼关小吃的热门货,曾远销国内各地,如河南、浙江、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每月都有十多次外来客商前来定货。当时由于条件有限,曾用土办法包装,例如利用亚细亚煤油桶用白碱水洗刷干净,每桶盛装六只烧鸡,由客商亲自监制,焊封桶口,运销外地。

四. 山东省 菏泽 东明 东明集烧鸡

解放前东明集就有烧鸡加工户,20世纪80年代后,加工户渐多,比较有名的加工户有李家、周家、胡家。其制作过程为选用家养柴鸡,脱毛洗净,下油锅炸至一定程度,再放到兑好的汤里煮,并按一定配方下10多种佐料,煮成后出锅。加工好的烧鸡外红、里嫩,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佳肴和馈赠的上好礼品。

美食类型:特色小吃

美食推荐:东明县东明集镇及城区五四路

五. 山东省 济南 商河县 商河烧鸡

商河烧鸡,肉质鲜美,香而不腻,筋而不柴,闻之垂涎欲滴,食后回味无穷,是难得的高胶原蛋白、低脂肪、健康养颜的美食佳肴,堪称齐鲁一绝。

美食类型:地方菜

美食推荐:商河县大酒店

价格:50元/份

六. 宁夏 固原 西吉县 金灿灿的小麦

固原小麦胚乳丰盛,麦粒皮厚、籽重、质量好,用它磨制的面粉粉质柔韧,尤其适合精制各种糕点和面条。固原人做面条的技术超群,擀、揪、拉、削、扯,样样在行。用小麦面粉炸制的馓子、油香等食品,金黄透亮,香脆可口,深得回族群众喜爱,是欢度“古尔邦节”、 “开斋节”等不可缺少的食品。汉族群众在定亲、送礼时也用小麦面粉蒸成大馒头,大馒头的顶端涂上红点,作为吉庆、祝福的象( 固原)

七. 江西省 吉安 安福县 安福烧鸡公

烧鸡公是我国传统的家禽熟制品之一,色泽鲜艳、油光闪亮、香气四溢、风味独特,有着悠久传统的安福烧鸡公更是由于整个烧制过程和配料独特,鸡肉鲜嫩味美,而受到广大顾客的赞誉,近年吃鸡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安福人来客要吃烧鸡公,就连吉安市其他县区来往客人也都寻问着来这里尝一尝。

八. 天津市 东丽区 小李烧鸡

天津—小李烧鸡,原名“红鸡”,是天津的著名食品品牌。此菜外观油润发亮,肉质雪白,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肉烂脱骨,肥而不腻。嚼其骨,有余香。趁热提起鸡腿轻抖,鸡肉可全部零落,为菜中上品,冷食热食均可。

文化:小李烧鸡采用桂皮,白糖,陈皮,八角,辛萋,小茴香,精盐,姜,饴糖,肉蔻,山奈片,砂仁,丁香,白芷,草果,花椒,芝麻油等香料烹制。在开始时,此鸡并无特色,只是煮熟后抹一层"红曲"而已。后来吸收了山东"德州五香扒鸡"的制作技巧,不断改进发展成著名的"符离集烧鸡"。

功效:小李烧鸡可治疗肢寒畏冷等不适。鸡肉肉质细嫩,滋味鲜美,由于其味较淡,因此可使用于各种料理中。蛋白质的含量颇多,在肉之中,可以说是蛋白质最高的肉类之一,是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钾硫酸氨基酸的含量也很丰富,因此可弥补牛及猪肉的不足。同时也由于鸡肉比其他肉类的维生素A含量多,而在量方面虽比蔬菜或肝脏差,但和牛肉和猪肉相比,其维生素A的含量却高出许多。鸡肉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易被人体吸收入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鸡食温中益气,补精添髓。

九. 宁夏 固原 泾源县 永宁的桃子

桃属于蔷薇科、桃属植物。我国桃子品种极为丰富,据统计全世界约1000个品种以上,我国有800个品种,用于生产栽培的有30个左右。桃果汁多味美,芳香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每100克果肉含糖7--15克,有机酸0.2--0.9克,蛋白质0.--0.8克,脂肪0.1--0.5克,含维生素C3--5毫克,维生素B1 0.01--0.02毫克,维生素B2 0.2毫克,类胡萝卜素1180毫克。



桃树为中型乔木,树体不大,栽培管理容易,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无论南方、北方、山地、平原均可选择适宜的砧木、品种进行栽培。供观赏用的各种花色类型花桃、垂枝桃以及适应盆栽的寿星桃都为绿化城市,美化人民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桃原产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桃子的口感良好,通体能散发出一股能够令人心情愉悦的香味儿,所含营养物质也相对丰富,吃了对身体有补益延年的作用。



桃子的枝、叶、果桃还具有药用价值。唐代药物学家孙思邈称其为“肺之果”,还说“肺病宜食之”。按,中医称肺为“娇脏”,喜湿润,恶干燥。桃子富含胶质物,这类物质到大肠中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达到预防便秘的效果。桃子的营养还善走皮表,《大明本草》中说,将桃晒成干(桃脯),经常服用,能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只是桃干的含糖量过高,用开水与少量绿茶或花草茶冲服就好得多,还能提高风味。



值得注意的是,鲜桃下树后极其不耐储存,应趁鲜食用。食用前还要将桃毛洗净,以免刺入皮肤,引起皮疹;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刺痒等症状。

十.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