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吉安本地特产菜 江西吉安菜特色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吉安本地特产菜 江西吉安菜特色菜更新时间:2022-06-10 00:22:56

一. 江西省 吉安 吉安县 永和豆腐

南宋文天祥起兵抗元,率部队经过与家乡一水之隔的永和镇时,粮草匮乏,士气低落。永和百姓用本地豆腐汤慰劳大军。文天祥尝后,连连称赞。部队在食用豆腐汤后,大受鼓舞,以高昂的斗志继续投入到抗元的战斗中。民族英雄文天祥为国捐躯后,永和百姓为了纪念他,就将他品尝过的豆腐,叫做 “永和豆腐”。

原 料:永和本地豆腐。

制作方法:把豆腐切成小块,放入锅中煮,中火煮10分钟,小火5分钟即可。

特 点:细腻、淳厚、爽滑、筋道,让人馋涎欲滴、胃口大开,既有利于人体吸收、消化,又增加了味道的鲜美性和口感的多样。

制作单位:吉安县东昌酒楼

二. 江西省 吉安 吉安县 全副銮驾

江西有道名菜叫“全副銮驾”,此菜选用江西吉安本地鸡,去毛掏尽内脏后,加姜、料酒等腌渍半小时,然后抹上糖色,入宽油锅中炸制上色,再加糖、醋、酱油、香料等,焖制酥烂,然后折开,用鸡肉拼成銮驾状即成。将鸡和熟猪油、干红椒等一起红焖,色泽红亮,味道香浓,口感酥嫩。

三. 江苏省 徐州 铜山区 道家菜

徐州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故乡,也是道教饮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道教的饮食文化是以求长生养生为目的,有食素与食荤两派,不过在节日大典、例祭、道事活动时均用蔬食菜馔。素菜又称斋食,所用原料有豆腐、面筋、竹笋、菌类等。荤食原料多用野味、山珍,调料惯用药料,以汁浓味厚见长,具有养生的特点。道家宴席主要有:“三清托荤宴”、“太极宴”、“三五宴”、“四四宴”等。托荤菜有:“阴阳鱼”、“乾坤蛋”、“四方肉”、“太虚丸子”、“黄芪竹荪”、“陈皮鸡”、“胭脂肉”等。

由徐州“太极宴”研制组制作的“托荤太极宴”菜点共有4组28品。第一组:先上主拼太极图,外围五行碟;第二组,先上两小件,跟上一汤,后上八大件;第三组:上四道点心;第四组:上一品锅、四菜碟,两样主食。

四. 江西省 宜春 靖安县 大碗菜

靖安,朴实的农家人喜欢用大碗装菜,他们用最简单的调味料做出了各种各样风味独特的大碗菜,香味十足,吃起来非常过瘾。最受欢迎的有大碗花菜、大碗香干、大碗长豆角、大碗莲藕等。因为农家乐的推广,农家菜也渐渐走上大家的餐桌了。正宗与否我不敢保证,但是按照自家人的喜好来做,每次留下的空碗就是对我们靖安美食最好的肯定哈!五花肉鲜香,莲藕脆嫩,非常可口的下饭菜,值得试试哦

五.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橄榄菜

橄榄菜素色泽乌艳,油香浓郁,美味诱人而成为潮汕人日常居家的小菜美食。闻名遐迩。

明代《澄海县志》中载:“物产,果类有橄榄,实小而尖者为佳”。“蔬菜有芥菜,其中可用盐渍。”

橄榄与盐渍芥菜叶(俗称酸咸菜叶),精工煮制成为乌橄榄菜,食之开胃消食,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澄海橄榄菜的传统制作工艺是:将橄榄清洗干净,用清水浸渍漂洗,滤去酸涩水分;再选取盐渍的酸咸菜,用刀切碎,把橄榄与芥菜叶放入铁锅,添加花生油及适量食盐,以文火煮至将近熟烂之时,将已切碎的红辣椒、蒜头、少许芝麻、花生仁等辅料加入拌均匀,再煮五分钟后即成。

橄榄菜是潮汕地区所特有的风味小菜,取橄榄甘醇之味,芥菜丰腴之叶煎制而成,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可追溯至宋明时代,经加工制作後具“清、鲜、爽、嫩、滑”等特点,可说是名闻遐迩的潮州菜系中的一朵奇芭。

橄榄菜制法讲究,须经八道工序:先选用碧绿丰润的鲜橄榄,去其苦涩,再以香醇花生油和盐反复番炒,尽取香馥之味,留其珍贵橄榄油成份,加入精选芥菜叶,并控制不同火候,慢慢搅伴,榄汁、香油渐渗其中,使其逐渐乌黑亮泽。经十个小时以上的文火煎熬,佐以香料,方制成滑润爽口的橄榄菜。下箸品尝,舌肠芳洌,细细咀嚼,留香齿颊,别有一番“踏花归去马蹄香”的韵味。且橄榄菜富含橄榄油珍贵营养成份和多种维生素,生津益脾,促进消化,为潮汕酱菜之天然绿色健康食品。

橄榄菜是一种闻名遐迩的潮汕杂咸小菜,不仅海内外的潮汕人喜欢,很多外地人吃后也都赞不绝口。不但如此,乌橄榄菜还与菜脯和咸菜一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潮菜原料,用它来炒饭或蒸肉,能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油香美味。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青绿色的嫩橄榄,与咸菜叶一起熬制之后,会变成黑亮如墨的乌橄榄菜呢?而且这样一种风味独特的黑色食品,又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被创造发明出来的呢?

有这样一个创制乌橄榄菜的民间传说:每年夏天,肆虐的台风刮过之后,橄榄林子里总会落下一地的橄榄花。橄榄花就是尚未成熟的青橄榄,这时距离秋冬的采摘期尚远,橄榄果个小色青肉嫩核稚,吃起来粘稠味涩。有一位巧媳妇,舍不得让橄榄花在地里烂掉,就拾了一篮回家熬煮。因为旧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咸菜瓮,瓮头(上面)总堆放着一些咸菜尾(叶),巧媳妇便将这些咸菜下脚料也取出来洗净切碎,放进生铁鼎(锅)里与橄榄花同煮。她的本意,只是将废物利用起来,留着以后慢慢食用。不想奇迹真的出现了,乌橄榄菜就此诞生了!

从技术的层面看,发明乌橄榄菜的关键环节是熬煎橄榄树脂。但此项技术的发明及应用,潮汕人的先民南越人至迟在唐代就已经掌握了。这是因为橄榄本来就是一种原产于南越的果树,南越人除了嗜食橄榄果之外,还熟悉橄榄树的种植技术并能够综合利用橄榄树的各种价值。

对此唐朝人刘恂在《岭表录异》中是这样记载的:“橄榄树枝皆高耸,其子深秋方熟,南人重之,生咀嚼之,味虽苦涩而芳香胜于含鸡香也。有野生者,子繁树峻,不可梯缘,但刻其根下方寸许,纳盐于其中,一夕,子皆自落。树枝节上生脂膏如桃胶,南人采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饧,谓之橄榄糖。用泥船隙,干后牢于胶漆,著水益坚耳。”这里提到,橄榄树的枝节皮叶会分泌一种乳脂,经过熬煎之后,就变成黑色的饧状物,所以称之为橄榄糖。

橄榄树脂并不仅仅作为船舶的粘合剂,品质好的还能成为香料或药材。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就提到一种“橄榄香”,说其由“橄榄木节结成,状如黑胶饴,独有清烈出尘之意,品在黄连、枫香之上”。

潮汕人从南越人身上传承过来的橄榄文化,首先表现在对橄榄果的嗜好上。嚼橄榄犹如喝功夫茶,个中滋味非此道中人是很难理解的。地方志书在记载橄榄时最重视的就是品质,比如嘉庆《澄海县志》说橄榄:“实尖而小者为美,圆而大者稍逊之。”光绪《海阳县志》则说:“其种有青有黄。青者味涩,唯黄而尖有三棱者佳。”这里提到的三棱橄榄,原产地在潮阳金玉的芦塘乡。2005年有一株树龄五百年的橄榄树王,挂果158公斤,拍卖得到52.7万元,创下了惊人的交易记录。

其次是表现在对橄榄树的综合利用上。橄榄树挺拔高耸,木质轻疏松软,故张岱《夜航船》说:“此木可作舟楫,所经皆浮起。”按古人造船的最大特点是不用铁钉,有了橄榄树,造船所需的木材和粘合剂就都能够解决,航海就变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我们说,不但潮汕人的乌橄榄菜可能与橄榄糖有关,就连航海等生活方式都可能与橄榄糖有关。这也许能够回答为什么古代的潮州海商会那么出名,古航道:“万里石塘”为什么由潮州起始,经南海诸岛而到达异国他乡。

六. 美洲 墨西哥 墨西哥菜

谈到吃西餐,人们可能更多光顾的是法国、意大利、德国和俄式餐厅,却对墨西哥菜缺乏了解。殊不知,在当今世界权威美食家的眼中,墨西哥菜肴是和法国、印度、中国和意大利菜齐名的世界五大菜系之一。
走进墨西哥餐厅,就被里面的服务员吸引住了,一个个漂亮的女孩,戴着墨西哥所特有的宽沿卷边牛仔帽,穿着浅格子的衬衫,而且还十分帅气地在衬衫下摆打了一个结,合身的裤子不松也不紧,自有一分悠闲和自在。餐厅里播放着十分地道的墨西哥音乐,随着这欢快的节奏,让人也不由自主地欢乐起来,当然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跟着节奏来一段墨西哥牛仔舞。
在自助餐区的墨西哥菜肴不算是最多的,但却十分的精致,看得出来是经过厨师精心挑选,才介绍给广州顾客的。有许多的菜式是我从未看见过的,但看上去却是色彩丰富,格外诱人的。
据餐厅经理介绍,其实墨西哥菜肴的特色就是口味浓厚、色彩绚丽。拿ceviche来说,它是一种鲜为人知的墨西哥美味。当地人把刚捕捞的各种海鲜浸泡在胡荽汁和酸橙汁中,用纯天然的方法腌制而成。还有一种口味独特的pipianes,它的调味汁取自花生、南瓜子和辣椒。也许你想像不到,一种叫莫力的调味香辣酱,完全继承了十七世纪的一个复杂的异域菜谱,它需要混和100多种原料才能制成它那特有的口味和诱人的深棕色,因而制作美味的莫力酱成了厨师们一显身手而又颇费气力的工作。
而另一方面,墨西哥是辣椒的发源地,全球约一半辣椒都生长于墨西哥境内,红的、黄的、青的、绿的应有尽有。墨西哥不仅是天下第一辣国,而且它的辣椒是世界上第二辣的辣椒,过百种的辣椒,新鲜同晒干的名称各有不同,炮制方法亦多不胜数,如用于腌肉、煲汤、烧烤、沙律、糖果、饮品都有,真可谓是无所不辣。
墨西哥菜以辣为主,内地居民常以龟、蛇、斑鸠、松鼠、石鸡入菜、家常蔬菜要数炒仙人掌、仙人球最富特色。墨西哥人还以嗜酒闻名于世。宾客上门,习惯先以酒招待。墨西哥城,你可以买到墨西哥各地的如辣椒、龙舌兰酒和海产。

七.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野生菜

野生菜

天祝有名的野生菜类有蕨菜、鹿角菜、柳花菜、狼肚菜、野蘑菇、石葱、野韭菜、筒筒菜、鸡冠菜、水皮、野胡萝卜(俗称赛人参)、蕨麻、天生菜、苦苦菜、石花菜等数十余种。

蕨菜

又称龙爪菜,分绿菜、红菜、紫菜等,天祝蕨菜为绿菜,盛产于天祝三峡及大通河流域的森林之中。

狼肚菜

属稀有名贵真菌类,因形似狼肚得名,除味美可口外,且有防癌抗癌之功效。其制作和食用方法与蘑菇相同。

鹿角菜

生长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森林之中,为多年生须生植物,因形似鹿角而得名,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无机盐及粗纤维,营养丰富,可增强消化功能。

柳花菜

又名绿木耳,生于高原柳树之表,为真菌类。

八. 陕西省 咸阳 杨凌 菜疙瘩

菜疙瘩的作法和菠菜面相似,将新鲜的绿色蔬菜菜叶切碎后加入适量面粉一起和面,和的稍微软一些(比粘稠状稍硬即可),可加入少许盐,然后将面平铺的蒸笼上蒸,大约蒸10-1分钟即可,用小刀或铲子划成小块,蘸调料汁吃。

做调料汁可以在碗里加上:盐、味精、酱油、香油、醋、五香粉、油泼辣子、蒜末、葱末等其他佐料,然后用热菜泼到碗里。

说起来这个菜疙瘩本是穷人家的菜,据说是在当年“糠菜半年粮”的艰辛日子里,-无奈而“创造”出来的。大致就是把很多种野菜搅和到一起,揉成菜疙瘩,故成名。这年头吃野菜成了时尚,也讲究个菜型,自然不会再揉成一疙瘩看不出是啥东西,都是用精选的野菜调出来,口感肯定比揉成团子要好很多。

菜疙瘩的做法

1.菠菜洗干净,沥干水分,切碎

2.将面粉放入切碎的菠菜中,在加入少量的冷水,揉成面团,面团比较硬些。面粉与蔬菜的比例可自己调节,只要面粉能把菜揉成面团就行,煮的时候也散不开

3.将揉好的面团饧一会,是为了面团能筋道些

4.用一小勺挖一小块团,放入开水锅中,勺子挖出的面块大约与鹌鹑蛋一般大,形状各异,很随意

5.一块块的小菜疙瘩放入锅中煮2-3分钟

6.煮熟捞出,浇上自己喜欢的卤汁,我感觉还是搭配油泼辣子、醋调料好吃

九. 江西省 吉安 吉州区 吉安红毛鸭

吉安红毛鸭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吉安红毛鸭原产于遂川等县,是以加工板鸭为主要用途的肉蛋兼用型品种,是加工“南安板鸭”和“江西板鸭”的最佳原料鸭。具有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良好、耐粗饲、觅食力强、肉嫩、瘦肉率高、羽毛生长与体重增长同步,加工板鸭后成品造型呈桃园型、皮板色泽白亮如玉、肉质香嫩、成品出口率明显高于其它的品种等特点。

特征

该品种体型短圆、大小适中、紧凑、颈粗短,毛色褚红,以肩背毛色棕红,翅、躯干羽为淡红色,部分个体颈部有白圈,腹部体绒为灰白色。放牧饲养90日龄平均体重为1.35-1.55公斤,120日龄(91-120日龄育肥30天)平均体重1.75-1.9公斤。500日龄产蛋量230-240枚,蛋重63.5克。120日龄全净膛率为75%,屠宰瘦肉率90日龄母鸭23%,公鸭21%,该鸭适宜广大农村饲养。

地域范围

吉安红毛鸭产于江西省中西部,赣江中游。地跨东经113°46′—115°56′,北纬25°58′—27°58′,主产区平均海拔876.4米,总面积19006.53平方公里,地域范围主要分布于吉安市105国道沿线新干县、吉水县、峡江县、永丰县、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泰和县、遂川县和万安县。共10个县(区)。保护面积19006.53平方公里。生产规模1500万羽,年产量10500吨。

十. 湖南省 常德市 武陵 钵子菜

常德钵子菜产生的历史,到目前虽然我们还无法考证,但一种饮食文化及其风味特色,却是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和文化传承的产物。

常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湿、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但在古代,这里属于蛮荒之地。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早在8000年前,原始人群就在常德的山川之间生聚,这些原始部落属三苗部落,至夏商、西周为濮人的活动区域。

常德地区的开发经历了中原地区三次大的移民,第一次在春秋时期,约在楚武王三十七年(公元前704年),楚国势力最先由枝江、江陵一带越长江经松滋、公安进入洞庭湖西部的澧水、沅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春秋末期(公元前447年),楚灭蔡以后把蔡国(今河南上蔡一带)大量移民迁徙到高蔡(今武陵区一带);第二次移民在东晋永嘉之乱之后,中原民众又-南迁,河南义阳郡(今河南信阳地区)大批民众迁至今安乡、澧县之地、侨立南义阳郡;第三次移民热潮是南宋政治中心南移,中原居民大量南迁,中原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了本地的开发,同时也带来了中原的饮食文化。

由于古代常德地区相对闭塞,以及常德的气候环境,人们的需要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被一些著名的学者认为已经消失的古代百菜之王“葵菜”(即冬苋菜),还在常德种植;在中原地区已经消亡的古代普遍流行的“鲊”这种烹调方法,常德还在使用。这就不难理解,常德钵子菜这种古老鼎食文化的遗风,与土著文化相融合发展形成的饮食方式,还能得以长期地流传下来。

常德民谣曰:“不愿朝中为附马,只要炖钵炉子咕咕嘎。”常德人为何对钵子菜如此痴迷呢?除了上述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常德地处湘北,北方是辽阔的江汉平原,对于北方南下的寒流毫无屏障,可长驱直入,冬春寒冷潮湿,滴水成冰;而又地处洞庭湖区,地势低洼,夏秋湿热,炎热时达38摄氏度以上。钵子菜正好能驱寒去湿,增进食欲。其二,这种古老的烹食方式,是一种多汤菜肴,主料酥烂、鲜嫩,能够较好地保持菜肴的色、香、味,汁浓味鲜。而且常德人素来喜爱热食,有“一滚当三鲜”之说,从味觉的最佳温度是70摄氏度左右这点来看,钵子菜满足了人们的品味要求。其三,制作的原料都取材于本地所产的水鲜、畜禽、时蔬等,原料广泛且易获得。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