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皋兰的特产软儿梨 兰州特产软儿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皋兰的特产软儿梨 兰州特产软儿梨更新时间:2022-06-12 18:52:55

一. 甘肃省 兰州 皋兰县 兰州腊羊肉

张掖的腊羊肉,加工有其独到之处。原料主要采用产于山丹、民乐等地吃了芜葫草、芜葫花的羊和高台的雪花盐以及苗香生姜。在秋冬季节,把羊宰杀以后,加佐料煮熟、剔骨、抹上清油而成。肉红透明,肥而不腻,人们一看便引起食欲。张掖腊羊肉配合出售黄酒的酒房,供应群众,它已有几百年历史,过去只有两户有祖传手艺的居民出售,他们到春季改售羔羊肉也别具风味。( 兰州)

二. 甘肃省 兰州 皋兰县 密燕

果面平滑,果剌白色细少,外观优美,内质脆嫩有甜味,为切片,凉拌色拉及炒食最佳品种。( 兰州)

三. 甘肃省 兰州 皋兰县 圣女果

结果多,果形美,糖度高,不易裂果,耐贮运。( 兰州)

四. 甘肃省 兰州 皋兰县 皋兰旱砂西瓜

皋兰旱砂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皋兰素有“瓜果之乡”美誉,旱砂西瓜在皋兰种植历史悠久,其以瓤沙、味甜、口感好享誉全国,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据《皋兰县志》(1999年11月第一版)记载,皋兰砂田里长出的西瓜又大又甜,如糖似蜜...... 据《皋兰年鉴》(2013年10月版)记载, “观景下扬州,尝瓜上兰州”,兰州素有“瓜果城”之美誉。皋兰是兰州主要的瓜果产地。皋兰旱砂西瓜种植历史悠久,至少在300年以上...... 据《皋兰史话》(2004年7月版)记载,皋兰砂田发明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当时,甘肃大旱,赤地千里,野无绿色,勤劳智慧的皋兰人民在同大自然的艰苦搏斗中,认识了本地的气候,生产条件,发明了这一独特的抗旱方式-铺压砂田。当地流传的谚语为证:“要问砂田旧来源,话要说道康熙年,只因当时连年旱,百草无籽人受难,有位农民忽发现,茁苗长在鼠洞前,洞前有砂铺地面,砂下土地湿不干,来年铺砂试种田,但见奇效在眼前,一人传十十传百,铺压砂田渐开展,代-察代代试,确是旱作好经验。”砂田发明后,立即在甘肃省皋兰县得到推广。砂田的作用有:一是减少蒸发,防旱抗旱;二是吸收阳光,增加地温;三是减少雨水冲刷,保持肥力;四是抑制盐碱,改良土壤;五是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六是节省劳力,便于耕作。

皋兰旱砂西瓜

种植(果品)

地域范围

皋兰县地处甘肃中部、兰州市北部郊区,位于北纬36°05′至36°50′、东经103°32′至104°22′。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总人口16.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0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3%。地势山川相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皋兰旱砂西瓜产地主要分布在皋兰县忠和镇、石洞镇、水阜乡、什川镇、九合镇、黑石川乡6个乡镇38个行政村,年种植总面积2630公顷,年产量9.9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皋兰旱砂西瓜果实呈椭圆形、圆形,单果重3-6公斤,果皮颜色呈深绿、浅绿,带有墨绿色条纹。皮薄籽少,肉质鲜红,汁多味甜,为沙瓤,甜美清凉,含糖量高,中心糖和边糖分布均匀,口感极佳,远近闻名,是盛夏的消暑佳品。 2、内在品质指标:皋兰旱砂西瓜的总糖(中心糖)9.5-11.0g/100g,总糖(边缘糖)7.40-9.51g/100g,粗纤维0.15-0.21g/100g,可溶性固形物11.0-13.0%.维生素C7.0-7.4㎎/100g,维生素B10.011-0.014㎎/100g。 3、安全要求:皋兰旱砂西瓜产地环境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GB2763-2014(无公害产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执行;产品质量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质量标准,生产全过程控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加工、包装、储运。

五. 甘肃省 兰州 皋兰县 兰州刻葫芦

兰州刻葫芦:为用手工在葫芦上刻画的工艺品。兰州小葫芦为经多次改良培植的优异品种,大者如鸡卵,小者若算珠,皮质细腻,外表光滑,圆美可爱。其形美色雅,刻画精湛。该工艺在清代民间已有流传。

六. 甘肃省 兰州 永登县 软儿梨

隆冬腊月天,正是凉州的“软儿梨”应市的时候。沿街的干鲜果摊上,“软儿梨”和红艳艳的苹果、黄澄澄的冬果梨为伴,显得最没姿色,看上去灰褐鼓皱,太阳一晒软糟糟一包,跟腐坏了似的。不识货的人,谁会花钱买这“坏梨”吃呢凉州人对它可是情有独锤,越是大雪纷飞,哈气成霜的三九寒天,越是喜欢吃软儿梨

这软儿梨,是梨中独一种,果子是圆形,小而汁多的,叫“神不知”;青中泛黄的是“蜡苔”;青黑皮儿的叫“墨梨儿”。霜降以前,小心摘下不使磕碰,码到地窖里,一层麦草一层果子,待沉睡了两三个月,果子完成了后熟期,脱掉涩味,闻起来一股酒香。这时候就可以放在不见烟火的阴凉屋里冻了。一冻果皮儿就变成黑褐色,沁出了果蜜,果农叫“出汗”了。这时的软儿梨可一点不软,冻得石头似的,运输储存都非常方便,不怕压,不怕碰,但有一条,怕热

数九腊月,人们空时间多,尤其过年那几天,磕瓜子、吃核桃、啃柿饼,大人娃娃吃得嘴角上火,口干舌燥,昏沉欲睡,何以解忧消火最数软儿梨。梨儿梆硬,砸得盆沿“噔噔”作响,咬一口非崩掉牙不可。吃软儿梨的办法非常有趣,先舀来一盆清水,把梨“噼哩扑通”搁进凉水,只听见“喳喳”一阵乱响。凉州方言叫“拔”,不一会儿,梨儿里面的寒冰全都给“拔”出来,明晶晶的包在梨外面,成了一个大破璃团。这时轻轻敲去冰壳,梨儿已变成一包蜜汁了,抽去梨柄,出来个小眼,嘴对着嘴儿,一捏,一吸,“兹儿兹儿”梨汁全都浸进口中,冰凉彻骨,沁透了五脏六腑

逢年过节,难免“酒逢知己千杯少”,喝得忘乎所以,找不见自家街门,这软儿梨醒酒是一绝。大抵几个软儿下肚,那压不住的懵懂酒气,便尽尽化在软儿的冰澈甘咧、清甜淡泊之中了

软儿梨还是一味止咳良剂,遇有咳呛不止,痰多气涩,弄几个软儿梨来,加几块好冰糖,放进砂罐,隔水蒸透,晾凉后连汤一同吃下,立见疗效。若咳嗽的重,还可在梨中加几克麻黄草,不苦口的这剂良药亦很“利于病”

1941年冬,于右任偕张大千、高一涵等一行lO多人由兰州赴敦煌,途经河西,见软儿梨生得特别,一尝之下甚是滋润甘美,异乎寻常,兴之所致,草就《河西道中》一首,“山川不老英雄逝,环绕祁连几战场。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软儿香。”( 武威)

七. 青海省 海南 贵德县 贵德软儿梨

贵德软儿梨是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的。贵德软儿梨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每到金秋十月,被誉为“青海小江南”的贵德县,就到处是一派瓜果飘香的丰收景色,一篮篮绿中透黄的软儿梨在街头巷尾散发出诱人的酸甜香味。2009年全县软儿梨总产量达250万公斤。目前,贵德软儿梨已陆续销往青南地区和西藏、西宁、甘肃等地。

2013年,贵德县蔬菜协会申报的“贵德软儿梨”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0345165。

八.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凉州软儿梨

隆冬腊月天,正是凉州的“软儿梨”应市的时候。沿街的干鲜果摊上,“软儿梨”和红艳艳的苹果、黄澄澄的冬果梨为伴,显得最没姿色,看上去灰褐鼓皱,太阳一晒软糟糟一包,跟腐坏了似的。不识货的人,谁会花钱买这“坏梨”吃呢?凉州人对它可是情有独锤,越是大雪纷飞,哈气成霜的三九寒天,越是喜欢吃软儿梨。

这软儿梨,是梨中独一种,果子是圆形,小而汁多的,叫“神不知”;青中泛黄的是“蜡苔”;青黑皮儿的叫“墨梨儿”。霜降以前,小心摘下不使磕碰,码到地窖里,一层麦草一层果子,待沉睡了两三个月,果子完成了后熟期,脱掉涩味,闻起来一股酒香。这时候就可以放在不见烟火的阴凉屋里冻了。一冻果皮儿就变成黑褐色,沁出了果蜜,果农叫“出汗”了。这时的软儿梨可一点不软,冻得石头似的,运输储存都非常方便,不怕压,不怕碰,但有一条,怕热。

数九腊月,人们空时间多,尤其过年那几天,磕瓜子、吃核桃、啃柿饼,大人娃娃吃得嘴角上火,口干舌燥,昏沉欲睡,何以解忧消火?最数软儿梨。

吃软儿梨的办法非常有趣,先舀来一盆清水,把梨“噼哩扑通”搁进凉水,只听见“喳喳”一阵乱响。凉州方言叫“拔”,不一会儿,梨儿里面的寒冰全都给“拔”出来,明晶晶的包在梨外面,成了一个大破璃团。这时轻轻敲去冰壳,梨儿已变成一包蜜汁了,抽去梨柄,出来个小眼,嘴对着嘴儿,一捏,一吸,梨汁全都浸进口中,冰凉彻骨,沁透了五脏六腑。

逢年过节,难免“酒逢知己千杯少”,喝得忘乎所以,找不见自家街门,这软儿梨醒酒是一绝。软儿梨还是一味止咳良剂,遇有咳呛不止,痰多气涩,弄几个软儿梨来,加几块好冰糖,放进砂罐,隔水蒸透,晾凉后连汤一同吃下,立见疗效。若咳嗽的重,还可在梨中加几克麻黄草,良药不苦口,又“利于病”。

1941年冬,于右任偕张大千、高一涵等一行十多人由兰州赴敦煌,途经河西,见软儿梨生得特别,一尝之下甚是滋润甘美,异乎寻常,兴之所致,草就《河西道中》一首,“山川不老英雄逝,环绕祁连几战场。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软儿香。”

九. 甘肃省 兰州 皋兰县 皋兰禾尚头小麦

皋兰禾尚头小麦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小麦精品“和尚头”

“和尚头”是皋兰北山干旱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之一,其特点是耐旱、抗病、无污染,内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份,面筋高、口感好。相传明、清时期曾作为贡品,供皇室家族享用,在西北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民间用“和尚头”小麦面粉做“长寿面”,烧制的“烧锅子”是兰州地区人民喜爱的食品。皋兰种植“和尚头”小麦的历史,是从元末明初开始的,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据《兰州市志·农业志》记载:“兰州地区距今5000年前已种植小麦,汉代小麦生产仅次于粟稷”。明代以前,兰州地区种植小麦,仅限于市区近郊。而兰州城北广大地区,即现在的皋兰、永登秦王川、景泰、白银市等地,历届羌、戎、匈奴、鲜卑、吐蕃、蒙古等民族居住,以游牧为主。

“元末,饥荒严重,人民死亡流离,土地大部荒芜,无人耕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至二十三年(1389年),甘肃庄浪卫等地出现荒地垦壁,粟麦有获,米价日减,每石至500文的景象。”

明初开荒种麦,并非就是现在的“和尚头”。现在的“和尚头”小麦,是在皋兰气候干燥、·强光日照自然环境下,经长期自然条件的选择和劳动人民对小麦品种选育的产物。元代以来,皋兰气候日趋干旱。据解放以来气象观测记载,皋兰年平均降水量266毫米,年蒸发量1807毫米,是降水量的7倍。皋兰降水多集中在7月、8月、9月,占年降水量的80%。相对湿度平均为54%,绝对湿度为6.6毫巴,干燥度为1.89,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据资料分析,平均十年中六年是春末夏初早,平均两年发生一次伏旱。干旱发生机率为87%。这与“十年九旱”的民谚是相吻合的。皋兰县地区气候的另一特点是强光照。平均日照时数大于或等于5℃的积温3216.6℃,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2802℃,无霜期144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法则,“和尚头”小麦正是在500年的栽培历史中,经自然选择选育的小麦精品。

“和尚头”小麦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为须根系,主根可入土300厘米以上。次生根多集中在20厘米~50厘米的耕作层,以利于充分吸收其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茎直立中空,由4~6个生长节组成。在新砂地和雨水较正常的年份,“和尚头”小麦分蘖成穗率可超过10%。蘖小叶窄,无腊粉,株高122厘米,穗状花序,小穗有2朵~3朵花,穗无芒,圆锥形,壳色红,成熟后口紧,不掉籽。颖果椭圆、红色,麦粒中、小,较细长。发芽时,芽鞘坚硬、粗壮而长,鞘尖锐利似锥,可刺破坚硬的砂层或土块,利于抗旱深播、早播。“和尚头”小麦质量高,尤其是蛋白质含量高,这是在强光照、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植物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结果。据省农科院、甘农大测定,“和尚头”小麦千粒重35克,面粉白度74.81%,偏黄度15.9%,粗蛋白含量16.02%。黑石乡的白坡、大横、石青等地的“和尚头”粗蛋白含量18.54%,赖氨酸含量0.54%,干面筋含量13.9%,湿面筋37.05%,沉淀质29.8%。与其它品种小麦相比,粗蛋白高出2~4个百分点,赖氨酸高出0.1~0.2个百分点,面筋含量高出4~5个百分点。“和尚头”属硬质小麦,咬断麦粒,茬口呈玻璃质状,硬度达14.9,也高于其他小麦。“和尚头”小麦粉质较细、砂,含纤维少,容易消化吸收,口感好,是兰州地区做拉条子、馒头的最佳原料。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陪同柬埔寨宾努亲王到兰州郊区访问,村民用“和尚头”面制做的浆水长面招待,受到郭沫若、宾努的高度赞誉。

“和尚头”小麦具备极强的抗旱、耐瘠薄、耐盐碱性能。在土壤含水仅有5%~10%的极干旱土壤上,也能开花结实,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3%时,生长正常。播种时,新砂地不需施肥,中砂地用耧种点化肥即可(一般亩种10公斤尿素或硝铵)。生长期内不需要追肥。“和尚头”小麦的另一特点是高效益、低成本、无污染。生产每公斤“和尚头”所需成本只需0.18元左右,而水地小麦需0.8元左右。“和尚头”小麦的市场价格要比水地小麦高30%以上。由于“和尚头”在种植中,基本不施化肥、农药,所以无污染,是地地道道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和尚头”小麦一直是干旱地区粮食作物的主栽品种。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全县种植20多万亩,60年代增至36万亩左右。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1980年“和尚头”种植面积仍在20万亩左右。1986年以后,“和尚头”种植面积10~12万亩,平均亩产75公斤左右。其中,8万亩旱砂地“和尚头”小麦,平均亩产100公斤左右;4万亩早土地“和尚头”小麦,平均亩产45公斤左右。

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的发展已面向市场经济,由数量型向质效型转变。“和尚头”小麦将以其质量高、效益高、低成本、无污染等品质优势,成为质效种植业的首选品种。种植技术方面,在压砂覆盖技术的基础上,可发展塑膜覆盖、秸秆覆盖。蓄集雨水滴灌、喷灌,使“和尚头”单产稳定在100公斤~120公斤左右。

地域范围

皋兰县地处甘肃中部、兰州市北部郊区,位于北纬36°05′至36°50′、东经103°32′至104°22′。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总人口16.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0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3%。地势山川相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东临白银市和榆中县,南接兰州市区,西连永登县,北依景泰县。县城距兰州、白银两城均为45公里。皋兰禾尚头小麦产地范围为忠和镇、石洞镇、九合镇、水阜乡、黑石川乡等5个乡镇34个行政村,年种植总面积690公顷,年产量1350吨。

十. 甘肃省 兰州 皋兰县 松花蘑菇

松花蘑菇又名"鸡冠蘑",是一种珍贵的香覃类真菌,多寄生于兴隆山区的阴坡或半阴坡的松树之上或潮湿地面上。因其上大下小的块状茎顶端长满丫丫叉叉,状如花朵,艳若花色,故名"松花"。 松花蘑菇大小如拳,形状奇特,多呈淡黄、淡红、墨绿、紫色,有的则上红下黄;味道清香,脆嫩鲜美,同其它蘑菇一样,素炒、炒肉、炖肉均可。用凉拌松花下酒,则清爽沁心;而松花炖鸡常为宴席上的一道良馔佳肴。( 兰州)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