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表现黄冈土特产的logo 黄冈特产一览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表现黄冈土特产的logo 黄冈特产一览表更新时间:2022-05-27 05:17:42

一. 湖北省 黄冈市 罗田 罗田鸭蛋酥

鸭蛋酥是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传统美食,它精选优质糯米粉、黑芝麻,制作成鸭蛋状,香甜酥软,故名鸭蛋酥。2013年9月2日,鸭蛋酥被评选为罗田县“十大名吃”之一。

制作方法:

1、将糯米粉加水调制成面团;

2、将面团分成鸭蛋大小,包上黑芝麻馅;

3、放入锅中加水煮熟。

二. 湖北省 黄冈市 罗田 罗田吊锅

罗田大别山吊锅是山里人长期生活在高山密林,交通不便,物质匮乏的特殊年代遗留下来的独特餐饮方式。在漫长的冬季,山民们一边在火塘边取暖,一边在桁条上悬一个可以上下升降自如的木质滑杆,下吊一铁锅,吃饭时,将烧熟的主打菜鸡、羊、牛、狗、野猪肉,再加上垫锅菜将军菜、金针菜、野竹笋、薇菜、珍珠菜等分别倒进锅内,旁边再配上橡豆腐、红豆腐、泡菜等。家人或来客围坐火塘四周,烤火、吃菜、叙话,喝酒,左手拿碗,右手拿筷子和酒杯甚至还有旱烟袋。在罗田吃吊锅已是四季皆宜,各具特色,别有滋味在心头。2013年9月2日,罗田吊锅被评选为罗田县“十大名吃”之一.

制作方法:将切片的白萝卜略炒倒入吊锅垫底,依次加入水、海带、炸豆腐、平菇、粉丝、猪血、糍粑芋头元子,然后把腊肉、土鸡蹄花、腊鱼、肉糕煮熟后以五角形切摆成形,意蕴五谷丰登,加入调味的高汤即可。

三. 湖北省 黄冈市 浠水 茅山螃蟹

茅山螃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策湖出产的茅山螃蟹(湖在浠水,山在蕲春)、学名“中华绒鳌蟹”,以个大体肥、黄多味美闻名遐迩。据清光绪《蕲州志》载:“蟹出茅山下者,黄多而味甘,较它处为胜。”茅山螃蟹体重每只达半斤,黄多使它爬行时腹贴地,不象它处蟹肉钳,螯支撑悬空。茅山螃蟹,最肥的季节在立秋前后,有“七月的尖,八月的圆”和“九月重阳,蟹子满黄”之说。蟹肉气寒味咸,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凡蟹生烹,盐藏糟收,酒浸酱汁浸,皆为佳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尤其是蟹黄(卵巢和消化腺)味更鲜,而且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高。蟹肉蟹膏中含有大量蛋白质(每百克含蛋白质十四点五克)、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核黄素,还含有钙、磷、钾、铁等成分。烹饪方法有醉、糟、酱、炒、清蒸等。蒸蟹先用清水将蟹壳外面的污物洗净,放进盐水浸泡一小时左右,让蟹将肠里的细菌及脏物吐出,再换清水洗刷干净。蒸蟹要熟透,熟透的标志是壳色变红。如将蟹蒸熟,蘸以姜末、醋,同时喷点热酒,既能杀菌,又能去寒,其味更鲜。据《本草经疏》记载,醋蘸熟蟹,食之能补骨髓,滋肝阴,舒筋活血。茅山蟹还有散瘀血、抗结核的功能,对杀莨菪毒,解鳝鱼毒,漆素养,治疟及黄疸,或将其捣成膏涂疥疮、癣疮,捣汁滴耳聋,均有较好疗效。浠水策湖一带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明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朱元璋的大臣康茂才(蕲春人,官至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进阶荣禄大夫,死后明封为蕲国公)回家省亲,返京时,特将策湖的茅蟹带到京城,送到御厨房做成蟹黄面,敬献皇上,朱元璋吃后,称赞:“这蟹黄色、味都好,妙极,妙极!”。

策湖产的螃蟹为什么这么好呢?主要是有个好的生态条件。策湖多眼子菜,苦草,其根脆多甜汁,湖内鱼虾多,是蟹的佳饵;加上湖底土质松软,湖水清澈,日照时间长。这对茅蟹的生长均有利。清初年产两、三万斤;光绪二十九年建茅山闸后,产量降到两万斤左右;一九0年茅山闸再次改建,堵死了江湖通道,幼蟹不能溯江入湖,加上围湖开田,缩小了湖面,茅蟹濒于绝迹。

茅山螃蟹(茅蟹)产地范围为湖北省浠水县散花镇策湖水域,涉及策湖村、蒿墩村、仙女庙村、山洲坪村、茅山闸村、四壕村6个行政村现辖行政区域,总面积30.23平方公里。

四. 湖北省 黄冈市 武穴 武穴豆泡

武穴豆泡是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的。武穴豆泡外观光滑,内面被食用油炸成发泡筋络状,所以炖肉、烧肉佐以豆泡的菜肴在武穴城乡有着悠久的历史,群众将此菜名呼为“豆泡炖肉”或“豆泡烧肉”。

武穴豆泡是用豆腐干切成长条形状或团方形状,进行加工处理后,用食用油油炸而成。长条状如手指精细的名曰鸡脚爪豆泡,团方形状的名曰团豆泡。豆泡也有叫豆腐果的,即长豆腐果或团豆腐果。武穴市场上多出售长条状的鸡脚爪豆泡。武穴豆泡外观光滑,内面被食用油炸成发泡筋络状,所以炖肉、烧肉佐以豆泡的菜肴在武穴城乡有着悠久的历史,群众将此菜名呼为“豆泡炖肉”或“豆泡烧肉”。豆泡炖肉或烧肉经肉汤炖煮,红烧软和后,豆泡外观柔软,内面发泡豆筋网络含有汤汁,如果用土火锅炖煮,越煮味道酥嫩越加鲜美,与一般豆腐制作的菜肴风味大大不同。因此,武穴城乡人民逢年过节或招待亲友客人,豆泡炖肉或豆泡烧肉为必备的一道菜肴。近年来,武穴豆泡“养在深闺被人识”,梅川、余川和刊江、武穴办事处的豆泡在市场声誉雀起,被誉为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五. 云南省 普洱市 西盟 佤族的每押

“民以食为天。”可为食者,如稻麦菽粟、鱼肉禽蛋、蔬菜水果等等。品种之多,数不胜数,其中不少品种均可烹调成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如果在烹调时加入不同而适量的中草药,并且采取合理的制作技术,则可制成药膳。药膳的特点是药借食味,食助药力,用者既可从中摄取营养,又能得到健身祛病的益处。

佤族人食用鸡肉也有几种制作方法,如烧、炒、煮、煮烂饭等。其中,以煮鸡肉烂饭吃最为普遍,也是佤族人招待宾客的一道上等佳品。佤族的鸡肉烂饭,不同于普通的大米饭,它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一道菜来食用的。鸡肉烂饭比普通大米饭要软得多,而比稀粥要干一些。佤族的鸡肉烂饭,就其处理鸡肉的方式和制作程序,有两种做法:一种叫做手撕鸡肉烂饭,另一种叫做刀砍鸡肉烂饭。其中,手撕鸡肉烂饭被认为是最讲究的鸡肉烂饭,制作工序较另一种复杂.其味也更美。下面就这两种鸡肉烂饭的制作方法和佐料配制,作简单的介绍。

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通常是这样的:鸡杀好了以后,不砍不剁,整个地放进锅里用清水煮。鸡煮熟后捞出来,将淘洗好的大米放进鸡汤里煮,煮一阵后,抓一把酸笋放进去再煮,一直到大米煮烂为止,比大米饭要软一些,但不能太稀。若汤太多,可将它滗掉,或者多煮一阵,把米汤浓缩,然后把锅抬下来,盖好。煮熟了的鸡,不用刀砍,而用手撕。将鸡肉从骨头上撕下来,撕得越细越好。

撕碎的鸡肉集中在一只小盆里,把备好的佐科如薄荷叶、茴香、辣蓼等切细撒在鸡肉上,再把花椒面、盐和辣椒面撒在鸡肉上,然后仔细搅拌,搅拌好了,倒进烂饭里又搅拌,搅拌越透越均匀越好,这样,手撕鸡肉烂饭就制作出来了。其中,要掌握好各种配料的数量,要恰到好处。刀砍鸡肉烂饭。刀砍鸡肉烂饭较之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程序要简单一些。将鸡肉砍成小块,放进锅里用清水煮。先煮一阵鸡肉,快要煮熟时下大米,鸡肉和米一块煮。大米快煮熟时,放进一点酸笋,然后再煮,一直煮到大米烂熟为止。若米汤多了,就滗掉一些,或多煮一阵子,让米汤浓缩。

最后把锅抬上来,将备好的佐料(与上一种同),花椒面和盐巴辣子等放进锅里,仔细搅拌,直到均匀。这样,刀砍鸡肉烂饭就算制作好了。凡是鸡,都可以用来制作鸡肉烂饭。但佤族人认为,1公斤左右未下过蛋的小母鸡最佳。如果作为待客,还不能用白羽毛鸡。佤族人认为,用白羽毛鸡,是对客人的不礼貌,以后客人就不喜欢来。


六. 湖北省 黄冈市 武穴 龙坪豌豆

龙坪办事处去年已种的和今年将要推广的豌豆品种为中豌6号。中碗6号属豆科、蝶形花亚科、蚕豆族,是越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特性与本地蚕豆相似,中豌6号是一种短蔓、硬荚、圆粒型豌豆,主要用于食用,开白花。豌豆属北方常作作物,喜干爽,怕湿,适宜于高处旱地播种

二、生长期与上下茬口中豌6号一般在霜降至立冬期间播种,采用地膜种值,可适当推迟到立冬前后播种。豆荚收获一般在五月上旬,耕作精细可提前到4月下旬,豆荚收获期一般为20天左右。成熟豌豆一般在五月底六月头收获。结合其生长特性。在龙坪地区可采取豆——棉——豆和豆——菜——豆耕作模式

三、 效益与常规作物比较中豌6号平均亩产青豆荚可达1000公斤,如果按五月上旬准时收获,武汉、九江、南昌等地市场价可达0.80元/公斤,若能4月底收获市场价格更高,亩平均经济可达800元以上。与其他作物相比,是小麦的5倍(小麦亩可近250公斤,单价0.66 元/公斤),是油菜的3倍(油菜亩产近150公斤,单价1.64元/公斤)。另外,豌豆根部带根瘤菌,类似于黄豆,有制氮作用,与种油菜、小麦相比,还有改良土壤的优势

四、 现有种植面积和规划种植面积去年,全处豌豆种植面积500亩,由于产生了较好的比较效益,在全处引起了强烈反响。去年,规划种植1万亩,其中1000亩拟采取豆——菜——豆耕作模式,其它采用豆——棉——豆耕作模式。据农技站精确估算,采用豆——菜——豆耕作模式,亩产出经济效益可达1800元,采用豆——棉——豆耕作模式,亩产出经济效益可达1700元。龙坪在三年内可望形成有规模的豌豆产业基地。( 武穴)

七. 湖北省 黄冈市 蕲春 蕲龟

龟产于蕲州者,颇为奇特,故又名曰:“蕲龟”。蕲龟形状与普通龟相似,惟背甲生着细长而浓密的绿色绒毛。故又名曰:“绿毛龟”。其绿毛一说为藻类附生物,但焚之,毛蜷缩并发出咝咝的声音和散发出焦毛味。可见实为绿毛而非藻类。《一统志》载称:“绿毛龟,蕲州出。置壁间,数年不死,能辟尘。”《本草纲目》亦载:绿毛龟”今惟蕲州以充方物。养鬻者取自溪涧,畜水缸中,饲以鱼虾”,“久久生毛,长四五寸。毛中有金线,脊骨有三棱,底甲如象牙色,其大如五铢钱者,为真。他龟之养亦生毛。但大而无金线,底色黄黑为异尔。”蕲龟自唐宋以来就负有盛名,人常饲养于庭院以供观赏。若取龟置清水中(一日换水一次),绿毛轻漾,漂浮满盆,金丝浮动,晶莹耀眼,既如一团青苔在水中沉浮,又似镶嵌在白玉中的一块裴翠。如捞出水外,绿毛紧贴龟背,金丝井然不乱,颇为奇特。外商更视为奇宝,竞相购买,价值昂贵。故常有人“将普通龟捉回洗净,置于缸中,久而也能生毛,或用藻类绿苔粘在龟背,冒充“蕲龟”,索取高价.

蕲龟喜食鱼虾、牛肉。清初顾景星《黄公说字》载:“日食去血牛肉四分。每岁雷动出蛰;雷收声入蛰。入蛰时,以绵裹其身,置筒中可不死。”蕲龟既是美丽的观赏动物,又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滋补良药,民间传说食用蕲龟可延年益寿。李时珍说,此龟“滋补方往往用之,与龟甲同功。”龟肉鲜品供食用,味甘、酸,气平、性温,无毒。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钙、磷、铁等营养物质,有滋阴补血之功。通任脉,助阳道,补阴血,益精气,治痿弱,并可用治阴虚、劳热、骨蒸、久嗽咯血、疟疾、血痢等症

蕲龟现在为数甚少。原因是,由于前些年治山治水,破坏了蕲龟的生活环境。近年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划定了保护区。( 黄冈)

八. 湖北省 黄冈市 黄梅 黄梅堆花酒

黄梅堆花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梅堆花酒是湖北黄冈市黄梅的。

黄梅堆花酒

湖北省黄梅县黄梅镇、大河镇、下新镇、独山镇、濯港镇、五祖镇、停前镇、杉木乡、孔垅镇、分路镇、新开镇共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黄梅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黄梅堆花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梅政函〔2014〕147号

黄梅县地方标准:DB421127/T001-2014《黄梅堆花酒》(草案)

九.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十.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