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香蕉派特产 香蕉派小吃卖多少钱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香蕉派特产 香蕉派小吃卖多少钱更新时间:2022-06-16 04:33:27

一. 广西 北海 海城区 涠洲岛“火山岛”香蕉

涠洲岛位于北海市正南面21海里的海面上,总面积24.74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广西最大的海岛。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3℃ ,雨量1863毫米。四周烟波浩淼,全岛绿树茂密,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堪称人间天堂,蓬莱宝岛。

“火山岛”香蕉灌溉用水为火山岛矿泉水,其天然的矿物质成份十分丰富,含有香蕉发育中必需的微量元素,这是形成火山岛香蕉高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火山岛”品牌香蕉选种优良,加上得天独厚的气候水土资源条件,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四面环海的深海岛,无工业污染的绿色环境,使其成为国内外的果中之珍品。

“火山岛”香蕉平均单株产量达28.5kg,果型上下均匀,整齐,果指紧凑长22.0c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一级果比例90%。可节水41%,省肥23%,省工42%,产品主要销往国内高端市场和出口国外为主,目前已畅销南宁、长沙、深圳、重庆、上海等城市的大型超市以及部分出口日本。今后两年涠洲岛将发展 3500 亩香蕉并运用本项目先进技术,产值可达2350多万元。

广西北海涠洲岛距北海市区21海里,由火山喷发堆积形成。最后一次喷发约在7000至1万年前,面积26.88平方公里,为北部湾第一大岛。岛上盛产香蕉、木菠萝、杨桃等。“火山岛”品牌香蕉驰名远近,备受青睐。

中国水果专家称:“中国最大的火山岛——涠洲岛的光、热、水、温等生态要素十分适合香蕉的生长,岛上特有的火山灰富钾土壤,出产的香蕉色泽鲜艳,口感特别香甜。”

2004年10月6日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到涠洲岛畅游时,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火山岛”品牌香蕉的种植基地。

二.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灵山香蕉

灵山素有种植香蕉的习惯,近年通过科学栽培管理,不仅产量高,而且常年均有香蕉成熟上市。灵山香蕉果实硕大,皮色金黄,肉质软滑,香甜可口。全县各地均有种植,产品畅销华东、华中、东北地区各省市。 1996年,灵山被国家农垦局、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命名为“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灵山香蕉生产基地”。1999年,本县香蕉生要产地之一 武利镇被命名为“中国香蕉之乡”。

三. 江苏省 苏州市 相城区 苏派砖雕

1、苏派砖雕——苏州古建中的点睛之笔

苏派砖雕是南方地区砖雕艺术典型代表之一,明代较典型、朴素,清朝特别是康乾以后有很大发展和提高,形成了自己精细典雅的装饰风格,被誉为“南方之秀”。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的砖雕门楼字碑大都是名人题字,精美的书法和典雅的砖雕往往相得益彰,使苏州砖雕更添了几分浓厚书卷气。苏州曾经拥有二百余明清时代的砖雕门楼,可惜大部分都被历史的风雨湮灭。随着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对古老艺术的回归,门楼砖雕重又为人们所钟爱,许多现代建筑和居民宅第也喜欢饰以门楼嵌以砖雕。

2、痴迷于砖雕艺术的苦行僧

刘一鸣说自己像苦行僧一样走的是一条“百味路”。虽说砖雕是祖传的手艺,但刘一鸣踏上工作岗位20多年来接触的大都是石雕、木雕和玉雕,还搞过美术设计、雕刻工艺和古建筑研究,真正放在砖雕上的精力并不多。

          

直到前几年,有位台湾客商请他设计一座住宅庭园,其中门楼和水榭上的砖雕,因没有艺匠难以完成,无奈之下,刘一鸣只得亲自奏刀,结果令台湾客商甚为满意。此时此刻,他感到身为美专砖雕专业毕业生,自己的肩上背负着抢救、修缮古建筑的门楼砖雕的重任。

2000年初,他注册成立了九龙砖雕艺术研究所,从成立那天起,刘一鸣就踏上了一条寻觅路。2000年上半年,他游遍了大半个中国,观摩各地古典建筑中的砖雕,尤其是安徽和江浙等地的古村落,实地采集有关资料。几年来,他收集到全国各地门楼砖雕的图片资料有上千例,大大丰富了创作视野和空间。为了读懂那些“古董”,他与当地的讲解员或老教师、和尚、道士交上了朋友。他还把各地有代表性的古砖雕作品复制下来,带回家作进一步研究。在反复的观摩和研究中,他理解了传统、风俗与时代文化在砖雕艺术上有机结合的内涵。

3、民间瑰宝光彩夺目

刘一鸣说,和古时经年累月锲而不舍的砖雕艺人相比,他的作坊里多了一些现代技术。砖坯是砖雕的关键,为了能制作出光滑细腻的砖坯,他还办了一个小型的砖坯工厂,从事上百次试验,不断调整缩水率和泥料配方,从中获得了几百个科学数据,并摸索出了选泥、沥泥、陈腐、烘焙、打磨等十多道工艺的奥秘。尽管部分程序使用了现代化机器,但刘一鸣依然遵循着传统的工艺流程,他说,砖雕的很大一部分仍然是通过手工完成的,而且越是细微的部位越难雕,比如人物的脸部,前辈人很聪明,用生石灰加糯米汤增加青砖的柔韧性以便于雕刻,苏州艺人才能把青砖雕得那些精细。近年来,刘一鸣沉浸在砖雕艺术的天地里,与其他艺人一道创作了数千块砖雕作品,有古典人物、戏文、花鸟、山水、动物和吉祥图画十几个大类一百七十多种款式,主要作品有《八仙图》、《十鹿图》、《桃园三结义》、《玉堂富贵》、《西厢记》。在中国第四届工艺美术精品展上,他的《关公夜阅春秋》、《耕读图》、《花鸟屏风》分获银奖、铜奖。

随着刘一鸣苏派砖雕的名声渐起,客户近悦远来,他先后接到常熟翁同龢纪念馆、兴福寺、上海豫园、上海古象大酒店等古建修复、新建砖雕门楼等十多处的定单合同。

          

“苏州九龙砖雕艺术研究所”还聘请了几位教授专家,砖雕产品还注册了“拾景园”商标。刘一鸣说,他要用自己的双手让传统工艺的血脉在作品里流动,让记忆中的华彩再现光芒!

4、巨型砖雕世遗会上展风采

刘一鸣为在苏州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献礼的传世名作有《姑苏繁华图》、巨型砖雕照壁《锦绣苏州》和巨型砖雕《世界遗产纪念墙》。

《姑苏繁华图》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扬描绘乾隆年间苏州风情的传世名作。为向在苏州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献礼,刘一鸣率领所内30名技工精心雕刻,制成砖雕版的《姑苏繁华图》,被苏州城市规划博物馆古代馆收藏。

《锦绣苏州》又称“新姑苏繁华图”,以照壁形式竖立的《锦绣苏州》采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手法,将具象和抽象相融,结合砖雕的艺术语言,注入平面化、符号化的现代装饰风格,在55平方米的巨幅画面上,把东起金鸡湖、西至太湖的现代苏州风貌一揽于画中,太湖古村落、上方山石湖风景、古城区、虎丘塔、苏州高新区、工业园区的繁华景况跃然画中刘一鸣率领九龙砖雕艺术研究所20多名砖雕技工经过三个月的连续作战,提前完成雕刻任务,总耗用金砖291块。                       

《世界遗产纪念墙》的砖雕部分由32块71厘米长、55厘米宽的长方形金砖组成,每块金砖上的雕刻独立成画,运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手法和高浮雕工艺,分别雕刻出故宫、长城等包括苏州沧浪亭在内的中国29处世界文化遗产和昆曲、古琴2大音乐艺术。参加世遗会的各国遗产专家目睹刘一鸣的砖雕无不啧啧称叹。世界遗产纪念墙将是一个永恒的载体,用来记录和传承一段值得永远铭记的历史,将时刻提醒人们:珍惜历史、保护遗产、传承文化。

四. 广东省 茂名 化州 化州香蕉

化州香蕉价格便宜,口感好,营养高,老少合适!

近几年来,化州市大力引导农民生产无公害香蕉。其中,宝圩镇是近几年来茂名香蕉大基地西扩新发展起来的绿色香蕉生产镇。今年,全镇大部分耕地都种上了优质香蕉,种植香蕉已达1.5万亩。目前,全镇已有100多个种植香蕉专业户。他们除在本镇种植外,还在化州那务镇、播扬镇和广西北流市清湾镇,承包了1.5万多亩种植香蕉,推动了这些地方种植优质香蕉。

在经营方式上,宝圩镇探索出一条“协会+合作社+农户”的路子。早在1999年,就建立了化州市首个农业生产专业协会——绿色香蕉生产者协会,在全市拥有会员200多个,香蕉种植面积3万多亩,年产量近8万吨,产值达1.5亿多元。2005年,该协会入选了“第一批国家星火计划农业专业示范协会”名录。

五. 福建省 漳州 云霄 漳州香蕉

漳州香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香蕉是漳州市六大名果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香蕉的主要产区。改革开放以来,香蕉以其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而逐年扩大种植面积,成为漳州市水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漳州香蕉皮薄、味香、质甜、肉软、无蕊,富含碳水化合物,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U等多种维生素,此外,还有人体所需要的钙、磷和铁等矿物质。

六. 云南省 临沧 云县 老棚香蕉

云县晓街乡老棚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使所产出的香蕉具有香味浓、口感好、品质优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品尝老棚香蕉,感受大自然的味道。

七. 非洲 乌干达 乌干达香蕉饭

非洲的乌干达,招待客人自始至终不离香蕉。客人入屋,先敬上一杯鲜美可口的香蕉汁,然后端上烤得焦黄的香蕉点心。正餐吃一种叫做“马托基”的香蕉饭。“马托基”是以一种不甜的香蕉品种为原料,剥皮捣成泥状,蒸熟后拌上红豆汁、花生酱、红烧鸡块、咖喱牛肉。吃过“马托基”的人,普遍称赞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饭”,因而它成了乌干达国宴的主菜。乌干达的“国饮”是以香蕉和高粱面混合发酵酿成,香甜醇厚。开宴时,将酒坛摆在桌上,坛顶插着1米长的草管,宾主吮管对吸。

八. 福建省 漳州 平和 平和坂仔香蕉

平和坂仔香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福建省平和县坂仔镇位处闽南金三角腹地,自古以来就有“宝鼎境地”的美称。这里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乔木四季常绿,花果月月应市,特别是纵横十里的茫茫“蕉海”,更令人深感步入绿色世界。坂仔香蕉果实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可食果肉含热量116卡,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1.0克,维生C20毫克,还含有磷、钙、铁、维生素B等多种元素,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均高于柑桔、芒果、菠萝和番木瓜。

平和县坂仔镇位处闽南金三角腹地,自古以来就有"宝鼎境地"的美称。这里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乔木四季常绿,花果月月应市,特别是纵横十里的茫茫"蕉海",更令人深感步入绿色世界。这里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乔木四季常绿,花果月月应市,特别是纵横十里的茫茫“蕉海”,更令人深感步入绿色世界。 坂仔香蕉以果大、肉香、营养丰富,驰名海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据测定,坂仔香蕉每100克可食果肉含热量116卡,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1.0克,维生C 20毫克,还含有磷、钙、铁、维生素B等多种元素,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均高于柑桔、芒果、菠萝和番木瓜。

坂仔香蕉1995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认的"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成为同类全国第一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996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国香蕉之乡"称号。目前,坂仔香蕉种植范围扩大到周边乡镇,已建成8万亩香蕉生产基地,年产量17万吨,建成4万平方米香蕉专业市场,年成交额5亿元,是全国最大的香蕉集散地之一。 实现了产品基地化,效益规模化,形成了全国最大香蕉基地和最大集散市场。从事香蕉种植、加工和运销人员达一万二千人,产品在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建立销售网点。

当地人们立足这一优势,大力发展香蕉种植业,使坂仔香蕉生产形成了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台湾香蕉专家考察坂仔之后,认为中国坂仔香蕉种植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当属东南亚各国之冠。坂仔香蕉曾获得全国香蕉类产品首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也命名该镇为“中国香蕉之乡”。坂仔也是唯一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香蕉商标的乡镇,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列入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

坂仔香蕉1995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认的“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成为同类全国第一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平和种植香蕉可追溯到唐朝,有唐代漳州别驾丁儒《归闲诗十二韵》的诗句“芭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为证,普遍种植香蕉也有700多年的历史。但是,真正形成规模化生产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文学家林语堂诞生地的坂仔镇宝南村黄墘、南山村民小组的农民,首先把种植水稻的水田成片改种香蕉,并把香蕉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每千克香蕉最高价卖到7.1元,亩香蕉经济效益是水稻的好几倍。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坂仔镇农民掀起大种香蕉的热潮。全县种植8万亩,年产17.3万吨,产值3.9亿元,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香蕉生产基地之一,被授予“中国香蕉之乡—坂仔”的称号。

平和坂仔香蕉植株假茎高160~180厘米,叶片长椭圆形,叶片基部为卵圆形,先端纯平,叶柄粗短;果肉浅黄白色。肉质柔滑味甜、香味浓郁,品质甚佳;单株产量一般为10~15千克,抗风力强。该品种品质好、适宜密植、适应沿海地区栽种,为北运和外销最佳品种之一。果实具有皮薄、味香、肉软、质甜、无芯,风味与营养俱佳的特性。每百克香蕉果肉,含热量486焦耳,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1克,维生素C20毫克,含有磷、钙、铁等多种营养元素和维生素。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含量高于柑、芒果、菠萝和番木瓜等。果肉可润肺、滑肠,是一种天然保健水果。平和坂仔香蕉是通过不断提纯复壮和选种培育出来的良种,有良好的生物特性。同时,不但有蕉农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早种、壮苗、重肥、深沟、抢熟”、“十字要诀”栽培技术,更有经科技工作者与蕉农共同首创、荣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的“香蕉新植蕉栽培技术”相配套,从而使平和坂仔香蕉具有较高的产量,良好的外型,至上的品质。

九.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信宜香蕉

信宜香蕉

香蕉(学名:MusananaLour.)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又指其果实。热带地区广泛栽培食用。香蕉味香、富含营养,终年可收获,在温带地区也很受重视。植株为大型草本,从根状茎发出,由叶鞘下部形成高3~6公尺(10~20尺)的假杆;叶长圆形至椭圆形,有的长达3~3.5公尺(10~11.5尺),宽65公分(26寸),10~20枚簇生茎顶。穗状花序大,由假杆顶端抽出,花多数,淡黄色;果序弯垂,结果10~20串,约50~150个。植株结果后枯死,由根状茎长出的吸根继续繁殖,每一根株可活多年。原产亚洲东南部: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均有栽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