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秦皇岛鸽子窝附近特产 秦皇岛鸽子窝附近海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秦皇岛鸽子窝附近特产 秦皇岛鸽子窝附近海鲜更新时间:2022-05-26 23:45:58

一. 河北省 秦皇岛 昌黎 昌黎葡萄酒

昌黎葡萄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昌黎是中国干红葡萄酒的诞生地,是中国干红葡萄酒酿造业的摇篮。

素有“花果之乡”美誉的昌黎盛产葡萄。昌黎地域环境独特,与红酒之都波尔多同处北纬40度葡萄黄金生长带附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非常适宜酿酒葡萄的生长,其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明朝中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兴饮品的崭露头角,昌黎适时建成河北省第一个葡萄等果露酒酿造企业。1983年,昌黎葡萄酒厂研制出获得全国酒类大赛金奖的“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1988年,中国第一个干红葡萄酒专营企业——华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在碣石山麓诞生,从而使昌黎干红葡萄酒驰骋国际市场。

自20世纪9O年代中期,昌黎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成立了葡萄酒业管理局和行业协会,大力发展干红葡萄酒产业。率先在国内建成最大规模的酿酒葡萄基地,种植赤霞珠等优质酿酒葡萄5万亩;广泛招商吸引投资,先后有世界五百强企业奥地利施华洛奇公司、贵州茅台酒厂、大连万达集团等20多家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加盟干红城建设,建成葡萄酒酿造企业31家,葡萄年加工能力10万吨。目前已形成了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酒瓶厂、橡木桶厂、瓶塞生产及包装、彩印、葡萄酒学校、葡萄酒研发中心等系列产业化格局,培育了长城、茅台、朗格斯、地王、越千年、万达、丘比特等一批干红葡萄酒知名品牌,并拥有真正的庄园酒和国内首创的家庭酒堡;2005年,全县干红酒产业创产值12亿元,实现利税2.7亿元。昌黎干红葡萄酒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已达30%,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2OOO年8月,昌黎被命名为“中国干红葡萄酒之乡”、“中国酿酒葡萄之乡”和“中国干红葡萄酒城”;2002年,昌黎葡萄酒成为中国第一个葡萄酒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同时,昌黎干红葡萄酒酿造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带动了干红葡萄酒文化游的兴起。以“赏葡园风光、历酒窖隧道、观欧式酒庄”为主题的干红葡萄酒文化游享誉国内外,年接待游客15万人。华夏庄园、朗格斯酒庄、十里葡萄长廊已成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景点。

一年一度的中国秦皇岛昌黎国际葡萄酒节,是推介和打造昌黎葡萄酒产业的一个平台,已在秦皇岛、成都等大中城市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今后,我们将继续借势造势、异地办节,不断扩大“昌黎——中国干红葡萄酒城”、“昌黎葡萄酒——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昌黎,作为新兴的葡萄酒城,在国内外葡萄酒酿造业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

二. 河北省 秦皇岛 海港区 秦皇岛海鲜

秦皇岛海鲜

三. 河北省 秦皇岛 抚宁区 茶棚西红柿

茶棚西红柿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茶棚乡的。“茶棚” 牌西红柿不仅叫响京津市场,而且畅销东北三省。2008年被评为河北著名商标。

茶棚乡地处抚宁县西部,距县城 9.5公里,距秦皇岛市40公里,乡域东部、南部与抚宁镇接壤,西临卢龙县,北接台营镇。辖38个行政村,总面积1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万亩,4 万口人,人均耕地面积1.43亩。茶棚乡属于半山区,东部为平原,地势平缓,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合种植蔬菜、玉米等作物,西部为浅山区,荒山和坡耕地 较多,适合种植白薯和林果业,是抚宁县农业重点乡镇之一。

作为调优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抓手,西红柿产业一直是茶棚乡的支柱产业,目前种植面积达13860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24%,可年产西红柿6000万公斤,产值达2.2亿元。不仅为菜民创造了巨大的效益,还在“中国城市投资与发展大会”举办的“中国优秀特色产业基地品牌推介展播活动”中荣获“中国番茄之乡”称号,这也是此次评选中全国唯一获此殊荣单位。

四. 河北省 秦皇岛 山海关区 老二位麻酱烧饼

麻酱烧饼是秦皇岛0位饭店的优质产品之一,色泽微黄,层次分明,麻香醇正,松软适口。与涮火锅,喝羊汤相搭配同吃,味道尤佳。

0位麻酱烧饼的做法:

1.酵母溶于水,加入面粉中,揉成较软的面团。

2.盖湿布饧20分钟。擀成长方形面皮,加两汤匙芝麻酱(提前加入盐搅匀),用勺背或者刷子抹平。

3.叠起切块,然后两手拉开,然后拧成麻花状,头尾相接。

4.按扁。电饼铛加热,抹一薄层油,放入整形好的饼烙至两面金黄即可。

五. 陕西省 汉中 略阳县 牛奶窝蛋莲子露

莲子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有健胃、养心安神、补肾、增肥功效。牛奶含有完全蛋白质,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其所含的乳糖,有助脑髓形成和发育。

六. 北京市 房山区 大石窝汉白玉

北京房山大石窝,为中华瑰宝汉白玉的故乡。这里矿藏丰富,品种繁多,开采历史悠久,雕刻工艺精湛绝伦。早在公元1400年前,先人就在此发现并开采加工汉白玉,汉白玉因其特有的美名而蜚声中外,著称于世,为历代皇家,千年古刹,名胜古迹,园林景观,楼台亭榭所青睐。

国内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云龙御路汉白玉拦杆到天坛环丘台,乃至诸多寺院禅林,文物景观;从国内大城市的典雅装饰及著名建筑到日本、台湾、新加坡、泰国、韩国、德国、香港与美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设施,均有汉白玉玲珑剔透、坚贞靓丽的身影,它为人类留下了灿若星辰的宝贵文化遗产。

七. 河北省 秦皇岛 卢龙县 “一奇”甘薯粉丝

“一奇”甘薯粉丝

“一奇”牌薯制品的名牌创建工作自九六年开始实施以来,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

到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奇”产品的年产量已达到14000吨,产品在北京、天津、石家庄、

东三省已经形成了稳固的销售市场,并打入了南方及一些边远省市,部分产品远销南韩、加拿大等国。“一奇”产品先后六次被评为省优质农产品,99年荣获“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八. 河北省 秦皇岛 抚宁区 抚宁老髦肉

抚宁老髦肉:系以创始人王锡符的绰号“老髦”而命名。其色棕黄,肉质净,具有弹性,料味深入,质嫩不绵,清香滑口,熏味香醇,伏日不招蝇、1,耐于贮存,便于携带,且风干而不变质。本品创始距今已130余年历史

当今,在秦皇岛地区人们一提起地方名吃,就想起秦皇岛的0位、昌黎的赵家馆,但是,在清末民国初年,抚宁的老髦肉享誉京东一带。

在抚宁县城西街有家老髦肉铺,为旧县村人王增所开,每天店铺门前是前来买肉的人排着长龙,络绎不绝,好不热闹。今抚宁东街仍有一家老髦肉铺。

老髦肉系以创始人王增的绰号“老髦”而命名。其色棕黄,肉质净,具有弹性,料味深入,质嫩不绵,清香滑口,熏味香醇,伏日不招蝇、1,耐于贮存,便于携带,且风干而不变质。距今已130余年历史。

据清雍正六年《王氏家谱》记载,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王巨贤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到坟坨管理区的旧县村落户。几代相传,至王增这辈,虽然人丁兴旺,但是皆无功名。王增(1873---1958)9岁时随祖父王锡符迁到抚宁县城西街,典房居住,以煮猪头为业。起初日煮一两个,买卖也不太兴旺。心灵手巧、善于思考的他,经过反复试验,精心制作,不仅色泽鲜艳,味道鲜嫩可口,销量大增,后来每天可煮十余个。由于王增口音不太清晰,每天将煮好的熟肉背到鼓楼根下叫卖:“烧肠、烧肉喔!”当地人听不清,都听作“髦肉喔”。天长日久,人们便给他起个外号叫作“老髦”,他熏制的猪肉得名“老髦肉”。1917年后,王增不断探索,改进制作工艺,使得“老髦肉”味美适口,肥肉不腻,颇受顾客赞誉,连奉军大帅张作霖也经常派人来关内买“老髦肉”用以馈赠亲友。因此,“老髦肉”在东三省及京津一带名声大振。“老髦肉”的加工制作非常讲究,选肉严格,不鲜的不要,过肥的不要,清洗认真,不得留下残存毛根,猪肉和猪头、下水配比适量,确保老汤纯净。

城关西街“老髦肉馆”从清代至民国初期较为繁荣,“老髦肉”颇有名气。1933年春日军占领抚宁城后,日伪、土豪劣绅残酷欺压剥削,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多重课税,老髦肉铺不堪重负,从此一蹶不振。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1又占领抚宁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老髦肉铺经营不善,一直惨淡经营,最后不得不倒闭。

改革开放后,王氏后人曾经多次力图重振雄风,但是由于制作工艺、经营理念、资金制约、餐饮业竞争激烈等多方面的因素,效果仍不理想。

但是,老髦肉一直在抚宁人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并且已经成为一句歇后语了,被贵州人民出版社《风物掌故歇后语》一书收录:“抚宁熏猪肉——老髦肉”。意思是形容一些人干工作慢吞吞的,不利索。因而在抚宁方言中,“肉”有磨洋工,办事效率低的含义。

九. 河北省 秦皇岛 北戴河 扇贝

扇贝:因其壳形似扇现时得名,是名贵的海产双壳贝类。它有特别肥大的闭壳肌干制现时成的,故扇贝又称干革命贝。扇贝喜栖浅海水流轻急的清水中,用足丝固定在海底岩礁或沙石上。贝壳轻薄而坚硬,上有若干条放射筋络,呈红、黄、紫、月白等鲜艳色彩,是贝雕工艺品的绝好原料。北戴河所产扇贝,主要为栉孔扇。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度达60%以上,比鸡蛋高4倍。 ( 秦皇岛)

十. 河北省 秦皇岛 卢龙县 卢龙甘薯

卢龙是全国甘薯主产区之一,素有“薯县”、“粉乡”之称,常年种植面积34万亩以上,总产达6.5亿公斤,可加工淀粉1亿多公斤。止前已开发出乳酸、柠檬酸钠等为主要产品的化工系列产品和以淀粉、粉丝为主的“一奇”牌系列产品。

卢龙县属于河北省的秦皇岛市辖县,坐落在整个省的东北部。这个有着一百多年甘薯栽植历史典型的农业县,已经将甘薯作为了全县首要的我农业作物,并一直以来都享有“中国甘薯之乡”的美誉。

作为有名的“中国甘薯之乡”,卢龙县按照“巩固传统优势,培育新兴优势,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发展空间”的思路,坚持围绕资源上项目,广泛对外招商引资,光友薯业、鑫马腾祥等一批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相继安家落户。到目前,甘薯加工骨干企业达到42家,薯制品增加到精制淀粉、粉丝、薯香酥等1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6万吨以上。

甘薯栽植在卢龙县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由于土壤、气候等条件适宜尤其是产业化经营的拉动,甘薯已成为全县第一大主栽作物。2002年,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1996年,卢龙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甘薯之乡”,1997年又被河北省评为“发展特色产业先进县”。1998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并被列为全省22个重点产业化项目之一;同年10月中央电视台对卢龙甘薯产业化情况做了专门报道。围绕甘薯产业化基地建设,我们不断引进优新品种,大力推广小拱棚(地膜)覆盖、无毒化栽培等先进实用增产技术,引导农民猛攻单产增总产。2002年,全县甘薯总产6.5亿公斤以上。龙头加工企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02年,全县甘薯加工企业已达49家,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卢龙县生产的“一奇”牌薯制品屡获殊荣,连续6次被评为“河北省优质农产品”,1999年被评为“‘99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传统名牌产品”。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目前薯类制品已在全国20多个省区进行销售并出口到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甘薯产业已成为该县立县富民的主导产业。全县农民来自甘薯产业的人均纯收入已占全县农民当年人均纯收入40%左右。

卢龙县还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名牌产品。2004年6月,“卢龙粉丝”原产地域保护通过专家评审,2005年8月,《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卢龙粉丝》国家强制性标准通过审查,成为第一个甘薯粉丝的国家标准,18家企业投资近2000万元,按照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完善了软硬件设施。光友薯业、十八里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基本达到市场准入要求。积极引导和扶持17家企业注册各类薯制品商标26个,争创市场名牌。2006年9月,“光友粉丝”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名牌,被省消协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十八里”粉丝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其产品被评为省第七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君颐”粉丝在中国廊坊第九届和第十届农产品展销会上连续被评为名优农产品。“十八里”“老疙瘩”“君颐”等品牌薯制品覆盖了东北、华北市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