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阳泉特产适合送人 阳泉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回家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阳泉特产适合送人 阳泉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回家吃更新时间:2022-06-08 08:12:20

一. 山西省 阳泉 盂县 莜面烤栳栳

“莜面”的原粮叫“悠麦”,又叫“燕麦”。是盂县西烟的之一。它不仅有耐饥抗寒,保肝养肾,造血及增强免役等作用,而且还有强体、健脑、清目、美容之功能。

“莜面烤栳栳”是盂县极具地方特色的名菜,该制法关键有三:一和面,二搭卷,三火侯。和面必须沸滚开水,稍凉揉成光滑面团,趁热搓条、揪块,放在光净的石板上,用手推出又薄又匀的长片,再用手指往起一挑搭成园桶形,一个挨一个整齐地排列在蒸笼上,象蜂窝一样蒸10分钟即熟。蒸时要注意火侯,火候不到,窝窝不熟,过火“栳栳”软摊,食之无筋,味欠色减。

二. 山西省 阳泉 平定县 平定刻花瓷

“刻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珍品。它以刀代笔,纯手工制作。在坯体未干之前刻花,一气呵成,有线条流畅、形象概括之特点,且具朴实无华、亲切自然之本色,充分展示了陶瓷本身的材质美、装饰过程的技巧美、外表形象的简洁美以及与造型相依的整体美。产于平定的刻花瓷,历史悠久,文化远长。据《中国陶瓷史》、《大明一统志》等文献记载,平定窑始于唐,兴于宋,后因战乱不断而失传。上世纪60年代,山西陶瓷专家根据出土发现的标本,将这一失传千年的陶瓷恢复,故亦称其为“仿宋刻花瓷”。该瓷品分黑、白、棕3种釉色:黑釉刻花庄重大方,白釉刻花高贵典雅,棕釉刻花喜庆热烈,均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堪称中国“陶艺奇葩,民间绝活”。上市以来,销售看好,前景广阔,深为国内外收藏家所珍爱,也是馈赠友朋的上等礼品。2006年9月,平定被确定为“中国刻花瓷之乡”和“中国刻花瓷生产基地”,从而为平定刻花瓷冲出娘子关、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三. 山西省 阳泉 盂县 盂县核桃

盂县核桃核桃又名胡桃,在国际市场上它与扁桃、腰果、榛子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干果。盛产于盂县各乡镇。以个大壳薄、仁肥易取、入口香脆而闻名三晋。主要品种有绵核桃等。其仁呈浅黄色,含油率在70%以上,年产114.5万斤。产品除满足本境食用及加工用料外,还行销香港、加拿大、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7万公斤。

1994年,盂县上社镇大西里村生产的绵核桃曾参加全国农业博览会并获银质奖。

核桃是盂县的主要之一,年产量约160万公斤。盂县核桃果形美、果实大、皮薄,取仁容易,出仁率高。核仁呈浅黄色,含油率70%左右。既是高级食用油原料,又是油漆、肥皂、化学墨汁的上等原料。桃仁可生吃,也可做糕点、糖果等食品的辅料。入药,是名贵的滋补品,具有健脑、补气、益血、化痰、温肺、润肠等作用。产品主要销往西欧、东南亚各国。

四. 山西省 阳泉 郊区 山西河捞面

人们一提到山西不禁会想起那里的刀削面,但是山西还有一种比刀削面的来历更早的面食,那就是河捞面。

河捞是一种古老的面食品种,大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多在北方人家尤其山西民间和陕北流行,在不同的地方名称有些不大一样,有叫河捞面的,有0子面的,有叫饸饹面的,还有叫压河捞或叫轧河捞的。制作河捞时,有专门压河捞的工具,称为“河捞床”,床身用粗壮而弯曲的木料制成,现在也有用铁制机械做的,中间有一木芯象活塞一样可上下穿动。老的木头制的河捞床是在一根木头上挖个杯口粗细的圆坑,坑上下通透,在坑底下钉一块扎满小孔均匀分布大小适中的铁皮或铜板。在河捞床上方有一根圆柱体上面连接在一个轴上,将河捞床架于锅上,把和好的面搓成长圆形,在水里沾一下,将面添满圆洞,放入河捞床坑内,木芯置于洞口,然后按住河捞床的床把,手板木杠用力下压(挤压),将面从小孔中压入开水锅中,把面压尽后,用刀将河捞床底的面丝割断,煮熟后从锅里捞出来即可,再浇上不同口味的臊子(也就是吃面条的时候在面条上浇的卤儿。山西人一般都说臊子),就可以吃了。大的河捞床,要用两三个人的力量才能操作。 但家庭也有用小河捞床的,形如大河捞床,只是尺寸小的多。

口味:河捞面比拨鱼面硬,比刀削面要软,食感滑溜柔软,自有妙处。河捞面结构紧密、粗细均匀、长度适宜、筋柔利口。是美味的面食。

五. 山西省 阳泉 盂县 盂桔梗

盂桔梗:驰名全国。

作为盂县历史悠久的地道中药材,盂桔梗这种具有乡土气息的草本药材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

桔梗,别名白药、和尚头、铃铛花、土人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于山坡及草丛中,既是一种中药材,又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作为盂县的十大之一,如今,盂桔梗已逐渐走出深山,成为促进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一种经济作物。

药出深山 品质优良

我国中医药历史悠久,民间以桔梗入药的历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桔梗主含桔梗皂苷、桦皮醇、桔梗聚果糖、桔梗糖等,主治咳嗽痰多、胸膈脾闷、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咳吐脓血。历史上关于桔梗的药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有甜苦两种,故名桔梗。”

虽然桔梗在我国不少地方均有种植,但由于各地的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都不完全相同,药材本身的质量与其治疗作用有着显著的差异。盂县山地面积广,海拔高,空气清新,土壤中富含磷钾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桔梗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当地生长的野生桔梗品质上乘,药用、养生价值极大,被百姓称之为“小人参”,成为盂县闻名的十大之一。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盂县的不少山区农民在采集山上的野桔梗作为药材出售的同时,也开始尝试着桔梗种植,来自河北、河南等地的中药商贩也一直把盂县作为桔梗的主要收购基地。

六. 山西省 阳泉 平定县 九节菖蒲

阿尔泰银莲花,又名:菊形双瓶梅。

多年生草本。根茎棕黄色,具多数细根及鳞片痕迹。茎直立,高达8-26厘米。根生叶为2回3出复叶,叶柄长约13厘米;小叶片长圆形至卵圆形,先端渐尖,通常中间小叶片较大而具短柄,每小叶偶具3深裂或具缺刻及粗锯齿,两面均被少数白色柔毛或毛早落。花茎细长,高出墓生叶甚多,顶生1花,约在近顶端1/4处有总苞3片,总苞片叶状3出;花萼瓣状,8-12片,长圆形,长约1.3厘米,宽约4毫米,白色或淡紫色;雄蕊多数,花药椭圆形,花丝线状;心皮多数,分离,成螺旋状排列,上被白色短毛。瘦果卵圆形或新月形,长约0.4厘米,灰褐色,密生白色柔毛,常带宿存花柱。种子1枚。花期4-6月。

七. 山西省 阳泉 城区 老陈醋

山西一种地方特色调味。

我们的祖先首先使用的酸性调味品为“梅”,由于梅并非一年四季都有,于是梅酱产生,古称“醯”。梅的使用,要比醋早一千多年。

醋品种繁多,老陈醋为其代表性的名产。其它还有原香醋、陈醋、普醋、双醋、特醋、名特醋、味醇等许多品种。如从生产醋的原料区分,则有高粱醋、玉米醋、小米醋、柿子醋、果醋、酒糟醋、粉渣醋、红薯醋等多种。

老陈醋,具有一般醋的酸醇、味烈、味长等特点,同时,还具有香、绵、不沉淀的特点。另外,老陈酸储存时间越长越香酸可口,耐人品味。而且,过夏不霉、过冬不冻,颜色深橙,为山西醋中独具一格、质地优良的佳品。

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它的生产至今已有3000年余年的历史,全山西大大小小的醋生产企业也有1000多家。号称中国四大名醋之一的山西老陈醋以其绵、酸、香、甜、醇的独特风味和悠久的酿造历史在国内排名位居镇江醋、保宁醋和福建红曲醋之前,著称于世。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据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山西老陈醋的出口量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总量的一半以上,而且靠过硬的质量,全面进入日本市场,并销往欧亚十多个国家。

陈醋它以高粱为主料,先加入多量酒曲,采用低温酒精进行发酵,然后再拌入谷糠麸皮经醋酸发酵。一半醋醅进行熏醅,另一半醋醅进行淋醋,以所得醋液再浸泡熏醅,淋得新醋。新醋再经夏日伏晒、冬季捞冰的长期陈酿和浓缩工序,最后制成。老陈醋呈浓褐色,液态清亮,味道香醇,具有少沉淀,贮放时间长,不易变质等特点。不但是调味佳品,更可供药用,对高血压、肝炎、皮肤病具有一定疗效和预防作用。现在不少人有误区,醋就是酸的,其实不然.真正的老陈醋是有绵、酸、香、甜、鲜等特点的.现在叫老陈醋的厂家很多,有点类似于酒业的"**年陈酿",泛滥了.水塔是"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东湖是"中国名牌".不过山西各地都有自己的名牌,质量也很不错.如太原的宁化府醋.山西的醋的确是好东西,建议买品牌醋,质量好,买着也放心.老陈醋中以山西清徐清徐[/url县所产为最佳,在1924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清徐老陈醋一举夺得优质商品一等奖,自此扬名海内外。太原的酿醋企业有百余家,老字号"美和居"、"益源庆"以及几大醋厂都在太原及清徐。清徐在太原的南郊,30多公里路程就可以到达。"自古酿醋数山西,老醯来自梗阳邑。"梗阳即山西清徐县,在春秋晋国时叫梗阳。清徐[/url县的醋乡街是一条百余米长的小胡同,冷清得很。出了胡同,就是举世闻名的生产"美和居"品牌的山西老陈醋厂。山西老陈醋厂的前身也就是清徐老陈醋厂,1949年,为了集合力量,遂将清徐县最优秀的制醋作坊包括"美和居"、"聚庆成"、"永泉玉"等21家老字号合营,成立了以"东湖"为品牌的山西老陈醋集团,因为东湖是清徐的一个湖。集团公司在太原城里马道坡街,这里集公司管理、销售、储备和生产于一体,还有一个醋博物馆,陈列着旧时酿醋的工具以及名人题字,包括国家政府要员的,最有价值的一幅字应该是方心芳先生所书的。方心芳是中国微生物学创始人,70年前,他骑着毛驴来到山西老陈醋厂考察,写出了著名的《山西醋》一书。他对山西老陈醋的评价是:"我国醋之最著名者,首推山西醋和镇江醋,镇江醋酽而带药气,较之山西醋犹逊一筹,盖上等山西醋之色泽气味醇正,陈放时间长,醋之本身起化学作用而生成,绝非人工伪制,不愧我国之名产。"可见老陈醋的秘诀在一个"陈"字,存放的时间越长越好,越久越香。

真正的老陈醋加工工艺与酒类的陈酿是一样,要蒸、酵、熏、淋、陈,这五道工艺构成了山西老陈醋独特的品质和风味,且原料的选择与与其它省市制醋业所使用不同,山西老陈醋的原材料以高粱为主.高粱淀粉含量高,发酵后的酒精出品率和醋酸出品率就高.而在高粱蒸熟后的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过程中所需的大曲是由碗豆和大麦精制而成的.也就是说,老陈醋是由纯粮酿造的.清徐醋厂酿造的工序里,蒸坯、发酵时间都比其它地区长。在“醋化”时,他们将经过发酵的原料,配上适当的谷糠、稻壳、麦麸皮、食盐以及花料,装人缸内,用十几天的时间进行醋酸发酵。随着缸内温度的升高,醋酸菌加速生长繁殖。他们凭借传统的经验和长期的科学实验,能够准确地掌握温度的升降曲线,以提高醋的质量。出缸后一般说来过了淋就可食用。但清徐醋厂的醋之所以叫老陈醋,就是还有一个“老化”亦即“陈酿”的过程。淋好的醋,还要放在缸里,进行一年的“陈酿”:进行“伏晒”和“抽冰”。也就是说,利用自然条件,开缸后需要在伏天暴晒和隆冬结冰后捞去冰块,以剔去醋中的水分。一缸新醋,除去一半以上的水分后,便达到颜色黑紫、过夏不霉、过冬不冻,气味甘甜异酸。

山西做醋的历史大约有3O00年之久。北魏贾思勰在其名著《齐民要术》中总结的22种制醋法,有人考证认为就是山西人的酿造法。其中“作米酢法”便是“山西老陈醋”的酿制方法。山西醋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是老陈醋的成名却是在创立了"熏蒸法"之后。到了清初顺治年间,介休出了一位“醋仙”,名叫王来福,他在清徐城关开办了一个“美和居”醋坊,利用当地原料充足、水质优良的条件,在白醋的基础上增加了熏醋工艺,大胆地改革、创新,“冬捞冰,夏伏晒”,终于创出了山西“老陈醋”名牌,使老陈醋一举名列中国四大名醋之首。王来福的熏蒸法分蒸、酵、熏、淋、陈五个步骤,而最为考究的是要经过一个"冬捞冰夏伏晒"的陈放过程。即醋要陈在缸里,任其在冬天结冰,夏天烈晒。其目的是使醋中的杂质沉淀,水分通过蒸发或结冰析出,使醋达到高浓度。而在此过程中,醋中的物质又充分地进行化学反应,产生出别致的气味。

纯酽的老陈醋,一缸醋只做成一坛,这种严格的工艺导致老陈醋的产量较低,故十分珍贵。山西老陈醋的原料均取自本地生产的高粱、大麦、玉米和豌豆,山西高原上的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所产杂粮糖分含量高,其他成分的含量也较高。日本曾有研究机构将山西老陈醋带回去分析,证明山西老陈醋中的各种氨基酸均远远高于其他品牌的醋。山西老陈醋还有一个令其他地区无法仿制的因素,这便是山西高原冬天的寒冷及夏天阳光的猛烈。在太原,它的地表水是管涔山流下来的汾河水,而地下水源自天龙山水系。在早期没有工业污染的时期,汾河水无疑是不可多得的优良水体。管涔山位于晋西北宁武境内,海拔2603米,至今仍有原始次生林82万亩,山中有6个湖泊,为中国三大天池之一,其万年冰洞一年四季冰封,它也是华北一块最灵秀的原始次生林,山中夏季云雾缭绕,绿意葱茏,冬季白雪冰封,洁白纯净。

管涔山属高寒地区,这里生产的粮食有莜麦、豌豆和土豆,且盛产沙棘,年平均温度只有6℃,宁武的民俗中,特别追求绿色食品,他们至今仍使用水动力的石磨磨面,而汾河源的水清洌甘甜,是可以生饮的。在隋朝,隋炀帝专门至此修建汾阳宫。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山西人民饮用与浇灌,均依赖汾河。而现在,山西老陈醋的用水皆取自地下,这地下水的水脉源自于天龙山。天龙山原名方山,属吕梁山脉分支,海拔1700米,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天龙山屏峰黛立,松柏成阴,溪泉鸣涧,山中多砂页岩,森林覆盖率达70%,水质良好,现在是国家森林公园。酿醋如酒,必得好水才出得好醋。

作为醋的故乡,在民间至今有做醋的遗风。如果您到山西的乡村僻壤盛夏一游,你会发现,老乡们在烈日之下。放一口麻纸闷着的大缸,在用“老醯儿”(制醋的醴子)晒醋,而且醋缸需不断地搬动,因为醋缸要跟着“爷爷”(太阳)走。看到此情此景,过去山西“家家有醋缸,人人当醋匠”的场景定会跃然眼前。确实山西是制醋的大本营,现在全省有100多家醋厂,著名的除清徐老陈醋之外,还有陵川玉泉老陈醋、壶关辛寨老陈醋、榆次南堡老陈醋。品种有老陈醋、名特醋、双醋、陈醋、特醋、晋醋、味醋、熏醋等。同一品种的醋,根据使用原料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又可分出各种各样的品种类别,真可谓琳琅满目,各具特色。

人说山西好地方,地肥水美醋更香。山西人善制醋,是因为山西人爱吃醋,而山西人爱吃醋也真可称为全国之最,在山西民间有无醋不成味之说。山西人善酿酷爱吃醋,素有“老醯儿”之称。古时管醋叫醯,把酿醋的人叫“醯人”,把酿醋的醴叫“老醯”。因此,吃醋也不叫吃醋,而叫“吃醣”。由于山西人对酿醋的特殊贡献,再加山西人嗜醋如命,又巧合了“醯”和山西的“西”字同音,所以外省人就尊称山西人为“山西老醯”了。

“老西儿”对醋的贡献确实应大书特书,因为醋的作用真是太多了。醋内除含有大量醋酸外,并含有钙、铁、乳酸、甘油、氨基酸及醛类化合物。醋不仅是调味之首可以入味,还是人体健身佳品。在食用方面,它能溶解食物中的钙和铁,使人体易于吸收,也可以用于脱制萝卜、白菜、大蒜等食物。在医疗方面用醋入药,有生发、美容。降压、减肥之功效。清乾隆四年京师太医院集中全国名医,为治疗宫妃郁血病而炮制的定坤丹”,其中所采用的二十多味中药,都是用老陈醋炮制的。几千年来,人们发现醋有许许多多奇妙的用途,吃醋确实是一种好的生活习惯。

唐太宗李世民当年赐给房玄龄几名美女做妾,房不敢受,李世民料到是房的夫人是个悍妇,不肯答应。于是唐太宗派太监持一壶“毒酒”传旨房夫人,如不接受这几名美妾,即赐饮毒酒。夫人面无惧色,接过“毒酒”一饮而尽。结果并未丧命,原来壶中装的是醋,皇帝以此来考验她,开了一个玩笑。于是“吃醋”的故事传为千古趣谈。现代生活中,有些人见别人受到表扬或奖励,心存嫉妒,眼红别人,也被戏称为“吃醋”。

八. 山西省 阳泉 平定县 平定黄瓜干

平定黄瓜干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主要产于平定县后沟、河头两村。明洪武年间(1368--1398)开始生产。以清脆、爽口、香醇味厚、食用方便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清朝被定为进贡皇室的物品,享有“龙筋”之誉。黄瓜干系选用优质无剌无籽幼瓜制成,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钾盐、氨基酸、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能促进肠胃蠕动,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平定黄瓜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销往京、津等地。

在平定古州,“黄瓜干”制作历史最悠久、工艺最精巧、质量最上乘、产销量最大的是平定州城西冠山脚下的后沟与河头两个村庄。据后沟人传说,平定黄瓜干的制作工艺技术为后沟村刘、李两家祖先所创。在明朝洪武年间,刘、李两家的祖先由洪洞移民来到平定州,并选择后沟村作为长久定居地,因这块土地三面环山,山上树木茂密,河水四季长流,地域气候宜人,非常适宜开垦生存。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几十年,除开垦山坡地种植粮食作物外,还利用丰富的水资源打井发展菜园,种植黄瓜等蔬菜。当时冬季没有吃的蔬菜,他们就把夏、秋两季的大田菜进行干制后备做冬季食用。经过多次实验,最后试验成功了用煤火烤制的黄瓜干,即“龙筋”牌黄瓜干。

关于“龙筋”牌黄瓜干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康熙西巡,驻柏井驿休憩,在食用此品后,对其称赞不已,此后黄瓜干就成了进贡的产品。到乾隆年间,有人专献此品于皇帝,乾隆皇帝又亲笔御批“龙筋”二字的龙票,以示“龙筋”牌黄瓜干的独特,其中还提到了种植地的专属是平定州后沟、河头两村,从此,“龙筋”牌黄瓜干真正成为平定古州的一大名品,并进入美馔佳肴“宴席四干”的名列。

平定的黄瓜干和砂货、铁货饮誉中外,古有“黄瓜干上贡品,龙字砂锅悦帝心”的美称。

九. 山西省 阳泉 城区 阳泉压饼

“黄金饼,薄如纸,入口碎,嘎嘣脆。”在山城百姓的记忆里,压饼是阳泉地区独有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它默默伴随自己的生活很多年。据老一辈阳泉人回忆,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个“压饼鏊”。当夜幕降临,全家人围炉而坐,调一碗面糊,不一会儿就能做出香喷喷、金灿灿的压饼。

由于传统压饼制作工艺流传年代久远,分布范围较广,这种用特殊工艺制作的山城小吃真正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在我市的不少村镇,百姓们在农闲时节都有自制压饼的习俗,也流传着许多关于压饼的传奇故事。

位于山西、河北两省交界的娘子关,扼晋冀之咽喉,相传因唐王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兵在此镇守而得名。在娘子关地区,说起压饼的由来,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悠远的传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王朝之后,派女儿平阳公主驻守娘子关。在某场战役中,娘子军被敌人包围在关内,被切断粮草供应。为了拥军御敌,当地村民拿出自家的粮食,用泉水调制面糊,烤制成便于储藏和运输的脆饼,供娘子军渡过难关。在村民的援助下,娘子军士气大振,守住了关口,而甘香可口的脆饼也流传下来,成为当地的有名小吃。

如今的娘子关已成为附近闻名的旅游胜地。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娘中关村的不少农家小院开始对外营业,在经营农家饭菜的同时,也向来往游客售卖当地传统美食———压饼。

十. 山西省 阳泉 郊区 阳泉砂货

[砂货]为本市。主要产于平定常家沟、移穰、东西小麻和郊区的小西庄、王垅、北庄等地。最早生产于唐朝;到明清时期,经过不断改进,就以其内外光洁、皮薄质细,耐酸耐碱,煮饭炖肉味道纯正无异味,盛饭放汤隔日保鲜保质不变色的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本市砂货种类繁多,其中常用的有火锅、茶壶、锅、瓢、盆、笼屉、罐、花盆等100余种。(阳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