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州黄埔区农特产品 广州特优农产品名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州黄埔区农特产品 广州特优农产品名单更新时间:2022-06-11 05:42:40

一. 广东省 广州 黄埔区 黄埔炒蛋

黄埔炒蛋属于粤菜中的广州菜,特点是鲜嫩香滑,因制法源于广州黄埔,故名。价廉物美的传统名菜,据说出自黄埔船民之手。这道菜既不是炒滑蛋也不是煎蛋,状如一块金黄的布,用料简单,但制作也很讲究。先将鸡蛋打入容器内,加适量精盐、味精、猪油搅成蛋浆,然后将镬烧猛,下猪油将镬搪过,边倒蛋浆下镬边铲动,使成布状,至刚熟就铲起上碟。特点是鲜嫩、香滑、油润。

二. 广东省 广州 黄埔区 南岗鱼包

南岗鱼包

南岗鱼包是南岗及与其毗邻一带的特色佳肴,享誉遐迩。其制法分两步:

一、鲮鱼去鳞、去脊骨后起肉,再用鱼片碎料加冬菇、瘦猪肉、鲜虾、腊肠等捣拌成馅;

二、将起出来的鱼肉捣烂,摔成胶状,压薄块包馅,再置锅中用汤煮熟。这种鱼包,清爽肉滑,味鲜可口,驰名四方。

三.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奥尼鱼

奥尼鱼

禺山牌奥尼鱼苗是番禺区农科所经过多年奥尼鱼研究而培育出的优质鱼苗,在2001年10月举行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据国际农业博览会筹办机构指定的权威部门——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检验测试中心对禺山牌奥尼鱼的随机抽样检测,认为区农科所优质水产种苗繁育服务中心的育种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禺山牌奥尼鱼是奥利亚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的杂交种(F1),它具有雄性率高、生长快、抗病、杂食、粗生易养、易捕、肉质高档等其他鱼类无法比拟的综合优点。刚孵出的鱼苗长到一市斤只需5个月时间,较好的池塘正常年亩产商品鱼一吨以上。奥尼鱼苗的质量取决于父母本的纯度,番禺农科所致力于奥尼鱼的科研、生产已有15个年头,该所“提纯复壮奥尼鱼亲本,提高奥尼鱼雄性率”科研成果荣获1998年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农业科技金穗奖。番禺区农科所培育的奥尼鱼深受养鱼户的欢迎,常年供应鱼苗达7000万尾。

四. 广东省 广州 黄埔区 瓦锅花雕鸡

“瓦锅花雕鸡”过去是用花雕酒烹制,斩件用碟盛上台,师傅改用瓦锅盛载,将花雕酒倒入瓦罐内煎,香气四溢,肉鲜嫩滑,具有特殊芳香,成为顾客非常喜爱的一道名菜。

五.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迟菜心

迟菜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迟菜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增城迟菜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增城传统的农家品种,种植历史悠久,素有“菜心之王”的美誉。增城迟菜心为冬天种植和收成的蔬菜,经过90~120天才能收割,因其时至深冬才上市,比一般菜心要迟,所以称为迟菜心。俗话说:“冬至到,菜心甜。“

品质特性:叶片绿色或浅绿色,叶面皱或稍皱,背部叶脉明显;叶柄白色或淡绿色;叶片、叶柄、菜薹披蜡质白色粉状物;菜薹有沟纹,主薹长35厘米—45厘米、直径2—3.3厘米,重约250克,绿色或淡绿色,花蕾多,清甜少渣,清香爽脆。含总糖≥1.1%,每1000克含Ca≥450毫克,95.0%≥含水量≥91.0%。营养十分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钙,锌等多种营养成份。具有稀释清除肠道毒素,医疗便秘,预防肠癌,美容保健,改善身体免疫力,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产品区域独特性:增城是丘陵地带,北回归线由境内通过,增城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1.6℃,增城大部分耕地是珠江三角洲的冲积沉积土,土壤以壤土、沙壤土为主。这独特的地理环境给增城迟菜心提供了良好生长条件,所产出的增城迟菜心液汁清甜、爽滑无渣等特点,是最具特色的传统名优农产品,在珠三角地区已具有较高知名度。2009年增城市政府将增城迟菜心评为增城“十宝”农产品、注册了国家地理证明商标,2010年11月国家质监总局将增城迟菜心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增城迟菜心产品销售和市场前景广阔,逐步成为增城经济的一大特色产业,有力推动了增城经济的发展。

加工工艺特点:迟菜心菜心干。增城迟菜心加工干制,历史悠久,是上乘的汤料,汤味甘醇,菜香特浓,具有清心润肺,去热解毒的药效。

六. 广东省 广州 天河区 广州白切鸡

是粤菜鸡肴中最普通的一种,属于浸鸡类。以其制作简单,刚熟不烂,不加配料而保持原味为特点。做法是:用1公斤以下的本地鸡,洗净后在微沸水中浸约15分钟,其间将鸡提出两次,然后在水中冷却,表皮干后拌以熟花生油。食时备以姜茸、葱丝拌盐,淋上熟油盛碟中蘸着吃。白切鸡皮爽肉滑,清淡鲜美。著名的泮溪酒家白切鸡,曾获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此外,清平鸡也是白切鸡的一种。

白切鸡是广州菜中最普通的一种,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是最大的特色!白切鸡色洁白带油黄,皮爽肉滑,具有葱油香味,葱段打花镶边,清淡鲜美。

七. 广东省 广州 黄埔区 深井烧鹅

   广州人爱吃烧鹅,深井烧鹅这道菜在广州酒楼往往是招牌。不少人知道深井烧鹅来自香港,但在黄埔深井村却有另一种传说。

深井是长洲岛的一个村,始建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个村里养出来的鹅,肉质肥美细腻,制成的烧鹅表皮酥脆,肉嫩多汁。奇怪的是,只有深井村养出来的鹅才具有这种特色,别的村,就算是紧靠着深井村,养出来的鹅也大不一样。

    据说,深井村原来养的鹅也没什么特别。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讨饭老头,衣衫褴褛,满面灰尘,身上还散发着一阵阵奇臭。跟在老头身后的,还有一头大鹅,但是也和老头一样,浑身上下都灰蒙蒙的,看不出原来的毛色。

    深井村的村民见老头挺可怜的,于是决定集体收留他。老头就在深井村住了下来。别看老头瘦瘦弱弱的,吃起饭来可一点也不含糊,三五个小伙子加起来的饭量也没有他大,而且吃完就睡,从来不干活。那头鹅也吃得比别的鹅多很多,从来不下蛋。但是,村里的人一点也不嫌弃他们,每天都是热饭好菜热情招待。

    老头一住就是三年。三年后的一天早上,村民们发现老头不见了,只留下了那头鹅和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叨扰三年,无以为报,唯留下白鹅一头,略表谢意。好人好报,后会无期。”说来也奇怪,这头三年来从没下过蛋的鹅开始下蛋了,而且,孵出来的小鹅养大了,制成的烧鹅肉质特别鲜美。慢慢地,深井村的烧鹅成了远近闻名的抢手货,深井村的村民也因此过上了好日子。这时,他们才明白老头的留言里所说的“好人好报”的真正含义。

八. 广东省 广州 越秀区 广州蛇宴

广州蛇宴是广州的一种风味,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懂得了以蛇制药治病的道理。唐代(618—907)已用毒蛇治疯病,用蛇制药还可去风湿、化痰止咳、健胃止呕等。明代李时珍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中也赞美了蛇肉的鲜美,可见毒蛇的肉并不毒。

广州有好几家蛇餐馆,其中以“蛇王满”最著名。这家蛇餐馆最早的主人是吴满。八十多年前,吴满原是个捕蛇者,后来他在广州开设了一家小竹棚,传说他每天必吃一蛇,被称为“蛇王满”。到餐馆来就餐的顾客最喜欢吃的是三蛇——眼镜蛇、金环蛇、灰鼠蛇。这三种蛇都是毒蛇。宰蛇人用锐利的小刀先在蛇腹部取出紫黑色的蛇胆。放进盛酒的小杯里,直接交顾客生吞(蛇胆可以明目去风湿,医疗价值较高。一个蛇胆的价格相当于全蛇的六分之五)。然后用小刀轻轻在蛇身上划过,剩下蛇皮,再把雪白光滑的蛇肉切成小片或细丝,前后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据介绍,“蛇王满”每天宰蛇上百条,每年需蛇量达30多吨。“龙虎会”(又名“龙虎斗”)是蛇餐中的名菜。“龙”指的就是蛇,“虎”指的是猫。还有一种叫“龙凤会”,就是蛇肉与鸡肉同烹。如果把蛇、猫、鸡合烹,又称“龙虎凤会”。蛇馔在配料上还可增加名贵鱼翅、鲍鱼等,花色品种大约有30多种。各种蛇馔色、香、味、形俱全。既是美味佳肴,又可治病健身。广州蛇餐馆每天接待上千名食客,其中有很多来自港澳和东南亚。也有不少欧美友人来到广州品尝蛇餐,有些人虽然还没有吃蛇的勇气,但乐意到蛇餐馆观看宰蛇的情景。

九. 广东省 广州 越秀区 广州莲蓉月饼

广州莲蓉月饼:创始于清宣统年间。系以精选莲子和蔗糖作成莲蓉,再根据需要拌以其他配料,形成各种风味的馅料,制成各式月饼。品种有60余种,风味各异。

十. 广东省 广州 越秀区 广州木雕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木雕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是广州雕刻的一种,素以工艺精巧细腻而闻名。木雕分为建筑装饰和家具雕刻两类。建筑雕刻多采用棒木制成,有厅堂花榻、门窗、屏风、神案等,如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里的屏风、梁柱、门窗便处处体现着广州木雕工艺的特色。家具雕刻以红木家具和棒木箱最为有名。以红木家具为例,它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雕刻工艺和木质结构工艺,具有造型古朴典雅、雕刻精细、打磨光滑、油漆明亮、结构坚固、经久耐用等特点,是东方式厅堂的高档实用艺术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