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柯桥安昌哪些特产 绍兴安昌古镇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柯桥安昌哪些特产 绍兴安昌古镇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5-22 11:31:57

一.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香糕

产品名称:香糕

产品产地:绍兴

产品特点:甜、香、脆诸

产品简介:香糕的规格品种很多,味道也有香甜、椒盐之分。黄色的有琴糕、朝笏糕(其形似朝笏),白色的有鸡骨糕和含有桂花香味的桂花糕等。其原料以精白米、糖为主,辅以丁香、白芷、豆蔻等中 药制成的香料,因此,兼有甜、香、脆诸特点。清代曾列为绍兴八大贡品之一。

典故:绍兴香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相传第一批香糕是偶然制成的。当时绍兴城内长桥附近,有一家叫“王金四房”的年糕店,生产印糕(潮糕),由于这家糕店,粉白糖足,加工讲究,供不应求。 有一天,因气候突变,这家糕店的印糕当天没有售完。店主怕印糕隔夜变味,影响声誉,便用火将它焙干。谁知经过烘焙的印糕,其味香脆可口,远比印糕为佳。第二天上市供应,被顾客抢购 一空。店主见有利可图,以后就生产经过烘焙的印糕出售。不久,各年糕店也竟相仿制。因印糕经过烘焙,松脆香甜,后来就称之为香糕了。

二.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式虾球

将虾仁与鸡蛋糊一起拌匀,在油锅内熘滑片刻即成。此菜以蛋丝包裹虾仁,色泽金黄油润,外松脆,里鲜嫩,用葱、甜酱蘸食,色香味具佳。( 绍兴)

三.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火腿炖老鸭

火腿炖老鸭

火腿炖老鸭是绍兴的一种传统名菜,风味独特。

做法:将葱姜洗净分别切成段和片,鸭子火腿切成块;坐锅点火放入油,油温6成热,放入葱段、姜块炒出香味时,倒入鸭块、火腿块翻炒,加入料酒、白糖、香菇、盐、适量清水,炖40分钟出锅即可。

此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火腿还具有益肾、补脾、开胃、充精髓、补气血等功效。

四.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白斩鸡

小绍兴白斩鸡,是沪上家喻户晓的品牌佳肴。白斩鸡选用脚黄、皮黄和嘴黄的“三黄”嫩母鸡为原料,加工烹制后皮薄、质脆、色莹、肉嫩、味鲜,其蘸食的酱油配制独特,更有锦上添花之功。小绍兴白斩鸡,以其色泽金灿油亮、滋味鲜嫩无比而享誉古今,百吃不厌,常吃常鲜。

五.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黄酒

绍兴黄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绍兴黄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绍兴鉴湖水系区域.

特定品质

绍兴黄酒具有诱人的馥郁芳香,这种芳香不是指某一种特别重的香气,而是一种复合香,是由酯类、醇类、醛类、酸类、羰基化合物和酚类等多种成分组成的。这些有香物质来自米、麦曲本身以及发酵中多种微生物的代谢和贮存期中醇与酸的反应,它们结合起来就产生了馥香,而且往往随着时间的久远而更为浓烈。所以绍兴酒称老酒,因为它越陈越香。

文化典故

绍兴老酒声誉斐然,清朝时被评为全国十大名产之一。在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上,1915年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36年浙赣展览会上,多次荣获金牌和优等奖状。1952年、1963年,绍兴加饭酒分别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棥?979年加饭酒又获“国家名酒”称号,由国家经委授予金质奖章和奖状;同时,元红酒、善酿酒双获“国家优质酒”称号,由轻工业部授予“优质产品证书”。1980年香雪酒也荣获省府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1983年加饭、元红双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善酿获银杯奖,香雪获部优称号。

六.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同康竹笋

同康竹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绍兴南部山区有个同康村,以产竹笋闻名绍兴。同康那漫山遍野的竹林,绿影婆娑,使山村风光旖旎,吸引了不少的摄影爱好者,不但成为摄影基地,还可年产竹笋5万公斤以上,着实是村民的一笔大收入!。同康竹笋口感好,营养价值丰富,在绍兴市场上是-货,并且价格也比普通的笋要高出不少。很多绍兴人纷纷驾车到村里购买竹笋,我也曾加入过购笋的队伍。今天,和几位好友再次来到同康采风摄影,当然也免不了在农家乐品尝绍兴的传统菜“毛笋烧肉”,味道真的好极了! <Ak:8&$O

同康竹笋

地域范围

同康竹笋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括绍兴县平水镇同康村、五联村、红墙下村,兰亭镇大庆村、紫洪山村等2个镇5个村。东至平水镇的红墙下村、南至平水镇的同康村、西至兰亭镇的大庆村、北至平水镇的五联村,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30°19′,东经120°30′—120°33′,保护区面积2959公顷。目前保护区毛竹林面积1784公顷,年产量3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同康竹笋分春笋、鞭笋和冬笋。 春笋:未出土笋壳黄色,出土呈褐色或黄褐色,笋壳带有绒毛,笋肉乳白色,食用爽脆、并略带甜味,可食率65%左右; 鞭笋:粗壮,笋壳基部黄色、稍部淡紫色,被稀短绒毛,笋肉乳白色,鲜嫩爽口,略带甜味,可食率50%左右; 冬笋:两头尖,多呈炮弹形,笋壳黄色,被短绒毛,笋肉乳白色,肉质厚,食用鲜嫩,可食率60%以上。 同康竹笋上述感官特征,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环境、生产方式等相关因素共同形成的。 2、内在品质指标 可溶性固形物笋汁10—14%,可食率70%以上,总酸含量0.495,并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果胶、胡萝卜素、钾、磷、铁、钙及维生素A、B、C等。 3、安全要求 同康竹笋卫生指标、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执行NY5230-2005《无公害食品多年生蔬菜》和DB33T 333.1-2006无公害标准的规定。

七.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霉干菜焖肉

来绍兴旅游,千万不能不尝霉干菜烧肉,这可是绍兴当地最有名的家常菜,馨香鲜嫩,油润不腻,颇有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味。

推荐餐馆:咸亨酒店

八.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香榧

香榧为常绿乔木,属紫杉科榧属,是世界稀有干果之一。香榧在我国 为原产,浙江是原产地之一,会稽山区山高岭峻,云雾缭绕,温湿凉爽, 适宜香榧树生长,是浙江香榧的主产区,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榧 树雌雄异株,有性繁殖全周期需29个月,一代果实从花芽原基形成到果 实形态成熟,需经历三个年头,每年的5至9月,同时有两代果实在树上 生长发育,还有新一代果实的花芽原基在分化发育,人们称之为“三代 同树”。香榧树寿命长达四、五百年,有“寿星树”之称。

历史上会稽山香榧夙向闻名。宋代文学家苏轼在任杭州知州时,曾 写有赞美会稽山香榧的诗,诗曰:“彼美玉山果,餐为金盘实。瘴雾脱 蛮溪,清樽奉佳客。”南宋《嘉泰会稽山志》载:“稽山之榧,多佳者。 ”清朝末年,枫桥镇上致和等3家商号收购香榧,加工成双熄香榧,运 销沪杭。据民国23年(1934)《诸暨县物产及农村状况》记载:“诸暨 县年输出香榧3400担(170吨),用船、火车运销沪杭。”建国后,“ 枫桥香榧”畅销国内市场,并供应出口。 香榧又称细榧、真榧,是榧属植物中品质最优的一种果实。“枫桥 香榧”,品质上乘,壳皮特薄,仁肉清香浓郁,誉满中外。

香榧炒制, 历来由专业炒制工场用木炭以文火烘焙加工,70年代改用“双炒法”, 即先砂炒一次,入盐水浸后再砂炒一次。80年代后期起,诸暨兴办香榧 炒制加工厂达数十家,炒制方法有带壳淡炒、带壳盐炒及脱衣椒盐炒等 多种,使香酥可口的香榧更具风味。

香榧营养丰富,含脂肪49.3-55.7%,蛋白质7.7-11.5%,糖份1.0-2.4%及多种维生素。香榧经炒制食用,清香浓郁,松脆香酥。吃香榧有 讲究,每颗香榧上有两只“眼睛”,吃时无须用牙咬开果壳,只要用拇 指和食指安着“眼睛”一捺,硬壳便开裂。香榧也可加工成多种食品, 还可炸油。香榧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清肺、润肠、化痰、止咳、消痔等功能,香榧果衣还可驱蛔虫,故食用时不必细加去衣。

据〈本草纲目〉记载,香榧具有“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痔恶毒”,“疗寸白虫,消古,助筋骨,行营卫,明目轻身,令人能食”,“治咳嗽白浊, 助阳道”等功能。( 绍兴)

九.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平水日铸茶

平水日铸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日铸茶,又名“日注茶”、“日铸雪芽”,产于绍兴县东南五十里的会稽山日铸岭,为我国历史名茶之一。自宋朝以来列为贡品,据《归田录》(北宋·欧阳修)记载:“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铸第一。”《剡录》(南宋·高似孙)云:“会稽山茶,以日铸名天下。”清代曾专门在日铸岭内辟“御茶湾”,每年采制特级茶叶进贡康熙皇帝。

解放前,日铸岭一带茶园荒芜,日铸茶几濒失传绝迹。解放后,日铸茶得到逐步恢复。1980年,恢复试制的日铸茶在全省借销系统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省一类名茶。以后产量逐年增加,到1988年共试制达500公斤。投放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日铸茶外形条索细紧略钩曲,形似鹰爪,银毫显露,滋味鲜醇,香气清香持久,汤色澄黄明亮,别有风韵。

日铸茶一般在4月上、中旬采摘,采摘标准要求严格,一芽一叶至二叶初展。鲜叶采回后,要进行精选,剔除鱼鳞片、紫芽和病叶,达到芽叶大小匀齐完整。然后放在清洁的“白蓝”内摊放,摊放时间3-4小时,使青叶适度萎调,叶质柔软。白天采摘的鲜叶当晚炒制完毕。整个制茶工艺分为杀青、摊凉、整形理条、初烘、足火五道工序。杀青在斜锅中进行,锅温较高一,一般在180摄氏度,投叶量1公斤,双手持竹驻,闷抛结合,时间6-7分钟,标准是杀透杀匀,叶茎折而不断。杀青后经摊凉5-10分钟,然后分成两锅,进入揉炒整形理条。平锅内温度先高后低,为70-80摄氏度,以下烫手为适宜,手势是将锅中茶叶用手握拢,拓到锅边,再由虎口甩入锅内,边拓边甩,直至7-8成干,茶叶条形已达紧细浑圆时,立即出锅。接着打毛火,在烘笼上进行,上摊纱布,以免茶叶碎片跌入电炉盘,昌烟产生烟焦味,边烘边翻6~7分钟,最后进行足火至足干。

十.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锡箔

产品别名: 箔

产品名称:锡箔

产品产地:绍兴

产品简介:旧时绍兴,素有“锡半城”之称,就是说,绍兴几乎有半城的人从事锡箔业,靠它维持生计。锡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太祖时候,如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旧时,绍兴的锡箔主要是用来祭祀之用,鲁迅小说《药》里化大妈给他的儿子小栓上坟时,化的就是锡箔制做的元宝。

锡箔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且都是手工。先把锡块放在坩锅里烊化成“锡水”,“烊 ”,再注入到夹层的模型中,铸成一条条长三寸、阔一寸的“叠箔”,这工序叫“浇箔”。然后分别由上间司和下间司进行锻打,一直达到不能再打为止。一块锡铸件,一般能打三千二百张锡箔纸,叫“一脚”。经过扑“擂粉”再由箔工头(俗称枪头)裁成不同样式的“页子”。接下来的工序是“禙纸”,就是将锡箔贴到大小相当的“鹿鸣纸”上。再经过砑纸这道工序将禙好的锡箔更牢固的和纸粘在一起。砑好的锡箔纸便可以用来糊制元宝似的纸锭了,这样锡箔的整个制作工序基本完成。

产品历史:其源,据传始于明初洪武年间,首由“罪人”制造。箔铺门面均系木栅,上钉竹片,并串有铁链,形同牢门。后逐渐为平民所替代,箔业发展甚快。清光绪十八年(1892),绍兴产锡箔50万块,至宣统三年(1911),锡箔产量已达160万块。民国20年(1931),浙江省财政厅设专局征锡箔特税,“年可二百二十万元”。其时,“萧绍居民,男女赖以生活者,在三十万人以上”(《越游便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箔铺、箔场纷纷停业。1979年,为适应外贸需要,复建绍兴箔庄。产品除少量内销外,多由香港转销日本、新加坡和美国等国,产量不大。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