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自贡特产酥糖 芝麻酥糖是唐山特产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自贡特产酥糖 芝麻酥糖是唐山特产吗更新时间:2022-06-11 02:01:26

一. 四川省 自贡市 荣县 荣县龙都香茗

荣县龙都香茗,是四川省自贡市荣县的著名,改品具有外形秀丽显毫,花香鲜灵浓郁而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的特点,由于其曾经供不应求,却依然坚持以质量为本,因此多年来在国内外累累获奖。

荣县龙都香茗是产于四川省自贡市荣县的一款茉莉花茶品种。荣县古称荣州,毗邻恐龙故乡自贡市,因此这一地区亦称“龙都”。荣县自古产茶,《荣县志》称:“茶自古有之,晋以前茶不通行,惟蜀惟盛。则唐天下风尚矣”。至今在县境西部金花乡的帽子山,还发现有野生大茶树的分布。8W3

1987年自贡市佛山茶厂与西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研制开发出龙都香茗特种茉莉花茶龙都绿茶、龙都花茶三大系列近五十个级别包装规格产品。产品配以礼品装、复合袋、听装等各式精美典雅的包装,适应不同层次消费需求。8W3

荣县龙都香茗系列茶系精选高山茶树春芽和优质茉莉鲜花,采用高档烘青绿茶和优质伏花为原料窨制而成,生产工艺考究,外形秀丽显毫,香气鲜浓隽永,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浓醇,荣获国际金奖2枚,全国金奖12枚,并获得四川名牌、农业部名牌、国家级新产品、四川免检产品、2006年获“四川省十大名茶”称号,特种绿茶中的顶级产品“龙都御芽”,获2004年度“蒙顶山杯”国际名茶金奖。8W3

荣县龙都香茗的品质特点是:外形秀丽显毫,花香鲜灵浓郁而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龙都香茗曾经供不应求,却依然坚持以质量为本,因此多年来在国内外累累获奖。8W3

二. 河北省 衡水 深州 深州酥糖

深州酥糖始于清文宗咸丰元年(1851年),距今已有157年的历史了,创始人为深州市王家井镇大徐家村的支贵智(1891—1953),由其子支恒良(1911—1986)发扬光大。深州酥糖以花生、芝麻、白糖为主要原料,层次分明,纹理清晰,香甜酥脆,宛若工艺品般精致纤巧。一封红纸商标,一张草纸小包装,保持着传统的点心风格。2006年,第四代传人支杰、支哲将自家的酥糖作坊正式注册为“支恒良酥糖庄”,其产品也有了新的包装。

三. 四川省 自贡 荣县 火烧鸡肉饼

火烧鸡肉饼,煎点,特点:色金黄,皮酥香,馅鲜美。烹制法:煎。

川味火烧鸡肉饼的做法:EUP

1、鸡肉砍成块,加姜、葱、料酒、冰糖、酱油烧耙。EUP

2、捞出鸡块去骨,切成丁,和口蘑丁一道拌成馅。EUP

3、特级面粉用开水烫成团,加油揉匀,做成剂子按扁,包入馅心,封口按扁成圆饼形。EUP

4、平锅内烧菜油,将饼坯下锅煎熟即成。EUP

操作要领:鸡肉要烧耙;骨要去尽;面不能烫老。EUP

四. 安徽省 淮北 杜集区 淮北酥糖

酥糖是从花生糖演变而来的,据传花生糖的最早出现时间是在公元前475-221年的战国时候,由于当时各地的都是战火纷纷,人人自危,一些稍为有钱的人家为了生命安全,都纷纷逃避,远离战火。在兵荒马乱的时期,为了携带方便,有钱的人家就将饴糖和花生加在一起熬煮,熬煮过后,再切成不规则的一小块一小块的,这就形成了花生糖的始祖,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花生糖,在12,13世纪,花生糖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五. 温江酥糖

温江酥糖问世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温江酥糖创始人是明末温江县寿安乡著名糕点工人马敬山。他开设的糖果作坊吉祥斋,就以生产中式糕点著名。他精通中式糕点的蒸、烘、炸、烤等工艺技术,首创独具风味的新品种——酥糖;并用后汉名将“马援”的爵号“伏波将军”为商标。定名“伏波牌酥糖”。据说,马敬山自誉为马援后代,而马援在后汉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马敬山借此宣扬酥糖声誉。

温江酥糖香、甜、酥、脆、细腻、化渣,香不腻人、甜不见糖、酥不顶口、脆不觉硬,食后有芳人心田、心情舒畅之感。

清光绪二十四年,县人马敬山,精通小糖技术,在吴家场经营“吉祥斋”京果铺,创制酥糖。因与后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同姓,故取名“伏波牌”酥糖。嗣后,吴家场李土奇开“魁成号”京果铺进行仿造,取名“老君牌”酥糖。这两个产品,分别与民国23年、32年的四川省劝业会上赢得“酥糖创始第一家”锦旗和地方名产品金质奖,从此酥糖驰名,销路扩大。其后,鱼凫镇的“凤池轩”京果铺雇请马敬山之子为技师,生产酥糖。再后又有“寿康村”等京果铺相继仿造。全县年产酥糖约一万盒。

温江酥糖采取传统配方,用料考究,工艺独特,以白芝麻、精白糖、糕粉、熟面、诒糖、熟化猪油为配料,经过制面、制糖坯等工序,然后取锅两口,用暗火分别将面、糖反复迭制成薄片,以不见筋络为佳,再卷成筒状,切片包装。温江酥糖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

六. 四川省 自贡市 自流井 自贡调味盐

自贡调味盐是在优质自流井井盐基础上,制成的各种味道的调味品,是盐作为调味品的一大发展,一投放市场就受到消费者好评。自流井的盐,天下井盐最佳,得天独厚,堪称珍宝。而自贡的调味盐,又是自贡深厚盐文化的结晶和发展。

从自贡到乐山,从射洪到云阳,蜀盐的繁荣常常使当地半数以上的居民以井为业或借盐为市,盐业更成为仅次于田赋的主要财政收入,据说“盐巴”一词的由来即与巴蜀井盐有关。旧时边远地区居民常受淡食之苦,几十年前,云贵人还用绳拴块状的盐巴放入汤中搅一搅,略有咸味即提起,其珍贵如此。盐巴,几千年间一直是内地一种稀缺的资源,西南的茶马古道,马驮的除茶以外,就是盐了。自贡先后开凿过的盐井,达1.3万多口,极盛时的自贡,天车林立,水汽蒸腾。现在采盐都现代化了,盐也不是稀缺资源了,因盐而盛的自贡,也就有些被人淡忘了,破落了。

七. 四川省 自贡市 贡井区 自贡竹丝扇

灿若云锦、薄如蝉翼的自贡竹丝扇是我国工艺品中的一颗明珠。因为编织这种竹丝扇的技艺是由清代末年的龚爵五创造的,而且在龚家传了四代,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所以,人们习惯称自贡竹丝扇为“ 龚扇”。龚扇扇面是桃形,形似纨扇,是用细如绢丝的竹丝精心编织而成的。它颜色嫩黄,薄而透光,绵软而细腻,恍若织锦,图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鸟虫鱼,无不维妙维肖,加上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柄,丝质扇坠,简直玲珑剔透,精美绝伦,被誉为巧夺天工的国宝。据说,有一次在广交会上,一位很内行的英国丝绸商人居然把龚扇认成了丝绸制品。当他知道这是竹编制品以后,惊叹地说:“自贡竹丝扇可以当之无愧地进入世界艺术瑰宝之林。”自贡竹丝扇早就享誉中外,1956年就获得出国展览奖,中美建交后,它被送到美国展出。如今,它已经畅销世界五十多个国家,深受各国人士的欢迎。龚扇的第二代传人龚玉璋,把原来用的几种篾刀改制成剖、刮、挑、拨等各各功能的工具十多种;在编织手法上,他也把原来的单纯的“人”字编织法扩展为点、线、破、十字等新工艺。龚玉璋对材料也很考究,要用阴山上、叶小节长、春笋秋材的“一年青”黄竹,黄竹砍下来以后,要经常用清水灌养,再用特制的工具匀花、刮青、起薄、清刮,最后成纤细如发丝、薄透为蝉翼、柔如韧如绢绸的竹丝,一把竹扇往往要用一千多根竹丝。他可以对照名家书画编织,达到名手临画的程度。编出的动物可以分老幼雌雄,编出的人物以看出喜怒哀乐。

龚扇传人的第三代碾长荣和龚玉文。他们很好地继承了祖传技艺,在扇面造型上、图案题材上、艺术风格上和色彩的运用上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龚长荣编的“嫦娥奔月”和“奔月”,在1978年全国工艺美术展上受到赞扬,“嫦娥奔月”还在1981年3月在美国费城展出,获得好评。龚玉文创作的《薜涛制笺图》荣获1979年四川省技艺人员代表大会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自贡竹丝扇是四川省自贡市久负盛名的,是我国工艺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自贡竹丝扇编织技艺由清代末年的龚爵五始创,因而自贡竹丝扇又被称为“ 龚扇”。自贡竹丝扇扇面为桃形,是用细如绢丝的竹丝精心编织而成的。自贡竹丝扇颜色嫩黄,灿若云锦,薄如蝉翼,图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鸟虫鱼,无不形象逼真,维妙维肖,配以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柄,丝质扇坠,确是精美绝伦,堪称国宝。

八. 北京市 大兴区 群酥之冠——北京酥糖

北京酥糖是中国三大名糖(上海奶糖、广州水果糖和北京酥糖)之一,其中尤以红虾酥糖为上乘佳品。有外商称赞说:“红虾酥,不仅美国的王牌——金丝酥比不了,其他国家的酥糖也比不了。”红虾酥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酥、脆、香、甜”四个字。在制作上集中了传统工艺的精华,用料考究。一律选用优质榴花砂糖,高浓度葡萄糖浆和“二八麻酱”,经多次熬炼拔拉折包而成。这种糖皮薄酥脆、糖馅层次清晰,吃起来香甜可口,不粘牙不腻口,吃后不留残渣。因酥糖表面光亮、外形饱满,还镶有白褐相间的条纹,宛若一只虾的中断,故名“红虾”
( 北京)

九. 浙江省 湖州 吴兴区 玫瑰酥糖

震远同玫瑰酥糖独以“香气浓郁、食不粘牙”的特色驰名中外、声扬南北,在大江南北传统食品中,称得上首屈一指。这是由于该店历来有技艺精湛的老师傅认真指导,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毫不马虎。因而制作的酥糖具有“精选原料,加重用麻”的独特风格,誉满江南。为了探索酥糖加工的新路子,创立名牌产品。该店在品种上下了功夫。他们吸取了外地芝麻酥糖之优点,精工细作,调整配方,改进工艺,突出芝麻与玫瑰的“色、香”之特点,成功地制出了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玫瑰酥糖。1927年,“震远同”玫瑰酥糖参加西湖博览会,就获得大会最高金奖。称“江南一绝”!

十. 四川省 自贡市 自流井 龚扇

龚扇是蜀中名扇之一。四川自贡竹编扇(自贡龚扇),晶莹光亮,宛如纨绢,驰名中外。

清朝光绪年间,四川省自流井(今自贡市)的制扇艺人龚爵五编成细篾竹丝扇,扇面上有“福禄寿喜”等字形,或“喜鹊闹梅”图,深受人们的喜爱。光绪未年,四川“劝业道”周孝怀主张振兴百业,在全省评选优质手工艺品,龚爵五编的竹丝团扇和成都卤漆、梁平竹帘一起获奖。龚爵五的儿子龚雨璋进一步把名家画稿织入竹丝扇。据说一位巨商拿来一幅张大千画的仕女图,要求在画中人手执的纨扇扇面上隐现仕女秀美的脸蛋,龚雨璋呕心沥血反覆试验,终于编成,从此龚扇名闻遐迩。

发展历史

竹丝扇始于龚氏,故俗称“龚扇”。至今已逾百多年历史,是自贡著名的小三绝之一。 清光绪年间,由民间艺术家龚玉璋在继承其父龚爵五技艺基础上创制而成。在1886年四川劝 业道周孝怀创办的宝川局“赛宝”会上一举夺魁,选送进皇宫,光绪皇帝赐名“宫扇”。
“龚扇”制作选料之精,做工之巧,艺术品质之高。工艺之复杂,堪称艺术珍品,誉为“天下第一扇”。“龚扇”选用一年青阴山黄竹为原料,以特制工具加工出来的竹丝,透明莹洁,溥如禅翼,再按名家书画行丝走蔑,精心穿、吊、镶、破,巧炒结构,再现原作神韵,扇面竟似绫绸。敲打扇把有如鼓声。使观尝者误认为素丝织锦。采用白牛角做扇把,饰以丝质“流苏”,更显质地高贵,色纹柔和统一,即大增风彩。这种用自然物质制作的民族文化题材、形式、风格朴实、细腻、潇洒、技艺高超的竹丝制品正是东方艺术、民间传统工艺品的极好代表。著名文学大师、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初认竹丝扇误认为是素丝织锦,赞叹为“真是巧夺天工”。

产品工艺

龚扇制作工艺复杂,是工艺竹编扇,呈桃形,直径约26厘米,选用阴山岁竹为原料。从备料制丝到编织都是一双手和一把刀的全手工操作。龚扇用薄0.01--0.02MM的竹丝对照名家字画,用700--2000根以上的竹丝,形神兼备地将图案跃然于扇面之上。扇面内容取材丰富,有山水人物、传说故事等。除编织画面外,还要编织边条,上木模,缝锁扇边缘和上胶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龚扇被誉为“中国一绝”,其秘诀是:龚扇从开始到完工分为五个步骤,由制作大师一人完成,而其最大秘诀在于精益求精。第二代传人龚玉璋嫌竹丝粗了,打制了一套刮刀、尖刀、拨针等专用工具,然后用开、减之法,将竹丝刺成绒毛状在画面上表现麻雀的老嫩,用开、破的编织技巧将状如发丝的竹丝再行局部刺破,来处理画面人物的眉毛;用青、白竹丝本色来巧妙处理画面、书法、图案的明暗。这样,细微处见神韵,明暗间见匠心,山水人物、飞禽走兽、书法花卉,皆“活”于扇面。据说,曾有一位巨商拿来一幅张大千画的仕女图,要求在画中人手执的纨扇扇面上隐现仕女秀美的脸蛋,这个看似无理的要求,龚玉璋经过呕心沥血地反复试验,终于达到了。第三代传人龚长荣编制的《貂蝉拜月》,巧妙地运用龚扇向光、逆光的不同特性,让扇中缕缕轻烟似有若无,含蓄神秘。-

产品特点

龚扇一向以薄似蝉翼著称,所以又曾被赞为“蝉翼扇”。扇面仅几钱重,龚扇采用四川的一年青慈竹,以无竹花心,无黑黄斑纹,竹质老嫩适中者为宜。竹丝细如发丝,薄似蝉翼,能透光显影。
龚扇是工艺竹编扇,呈桃形,直径约25厘米,扇面质薄如绢,柔似绸绫,光滑如镜。用象牙或牙骨做扇柄,饰以丝制“流苏”,玲珑剔透。正面对光看,扇面现白色,花鸟人物忽隐忽现;向左侧视,花纹闪青色,树叶现白色;向右侧视,花纹现白色,树叶闪青色,更为难得的是轻叩扇柄,有悦耳鼓声,令人玩味不已。这样的扇子至少能保存百年。

相关荣誉

“龚扇”作为艺术艺术珍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馈赠外国元首的珍贵礼品,1953年赠送前苏联领导人,同年参加德国来比锡国际博览会获兰色纪念章,1972年赠送英国元首,1991年“中国一绝”专题片中央电视一、二合播出。台湾多家媒体曾先后几次拍摄和播放了“龚扇”制作的全过程,并被《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工人日报》和各级地方媒体多次详细报道和赞誉。曾赴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销,受到国际友人的广泛称颂。
“龚扇”这朵艺术奇苑,在-和第五代的潜心继承和钻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以具炉火纯青,出神如画的境地,她独有的民间艺术魅力,具有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