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鹤壁荆楚味道特产 河南鹤壁的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鹤壁荆楚味道特产 河南鹤壁的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2-06-05 07:28:55

一. 河南省 鹤壁市 浚县 浚县泥咕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泥咕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为鹤壁市所辖。据《资治通鉴》载,隋末农民起义军与隋军争夺黎阳仓(当时浚县称黎阳),瓦岗军首领李密手下有一员叫杨圯的大将在此屯兵,得杨圯屯村名。当时军中有一些士兵会捏泥人,为纪念在战场上阵亡的将士和战马,他们用当地的胶泥捏塑泥人、泥马。后来军队中一些人员就地安置,这门手艺便流传下来。浚县泥塑形体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因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故称“泥咕咕”。黎阳镇杨圯屯是泥咕咕的主要产地。

浚县泥咕咕的基本内容有人物、动物、飞禽三大种类一百多个品种。其制作工具很简单,主要是塑型的竹筒和竹棍,制作者利用这些器具,经过和水、捶制等工序,将当地的黄胶泥塑成作品,然后蘸上松香(现改为墨汁)、洋颜色(现改为水粉颜料)、用自制的麻笔(现改为毛笔)在塑型坯上涂绘,多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再以红、黄、蓝、绿等比较鲜艳的颜色绘出各种图案,与黑底形成强烈的对比,再用清漆罩上一层,放入高与宽约一米左右的砖砌小土窑焙烧。泥咕咕作品主要有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十二属相、小动物、飞禽、骑马人等。

浚县泥咕咕历史久远,有着浓厚的民间特色,造型古朴,夸张别致,深受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的好评,被民俗学专家称为历史的活化石。现在主要传承人有王学峰、王安田、宋学海等人,但现代的年轻人不愿再继续学习这门手艺,传统手艺后继乏人,逐步失传,亟需抢救。

二. 河南省 鹤壁市 木鱼石茶具

质地细腻,纹理清晰,形似木质,又称木纹石,是世界上罕见的珍贵石种。木鱼石保健器是用传统手工工艺雕琢,经特殊工艺处理而成,集欣赏、保健、收集于一身,是馈赠亲友、联络感情、传递友谊的高雅礼品。

三. 河南省 鹤壁市 淇县 油城大鹅梨

油城大鹅梨是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北阳镇油城村的。油城大鹅梨历史悠久,果大而整齐,油性足,香味浓郁,甜而不腻,切开洁白,经宿梨茬仍像新切开的一样,鲜梨晒干后呈白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在淇县北阳镇油城村,可以见到漫山遍野的梨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大鹅梨。原来油城大鹅梨树以老树居多,不少树龄都已超百年,由于树木老化,加之病虫危害,产量下降,曾一度出现油城无梨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近几年,淇县林业局和北阳镇政府高度重视打造林业特色产业建设,紧紧抓住争创林业生态市、林业生态县这一契机。积极协调太行山绿化和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不断加大林业科技投入,及时对油城村梨树进行了更新和改造,并对6000余株老梨树进行科学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使这一著名林果特色产业早日恢复勃勃生机。预计今年梨树产量50万斤,产值30万元,油城村群众人均收入增加近500元,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四. 河南省 鹤壁 浚县 吴二锅花生米

浚县吴好田三代相传,选用本地大花生及名贵中药,采用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匀称洁净,色鲜味美,香焦酥脆,是旅游小吃,馈赠亲友的保健佳品。

五. 河南省 鹤壁市 王屋黑李

济源市王屋山铁山、桥后两村1999年引进栽植美国黑李200亩,2001年进入市场后,深受客商青睐,市场价格5-6元/公斤,亩产500公斤左右,亩收入可达2500至3000元左右。

六. 河南省 鹤壁 盘砚

又名天坛砚,产于河南济源。相传,天和地是盘古开辟出来的,很久很久以前,他在一个大鸡蛋里孕育成为了一个巨人,过了十八万年后,他踢破了蛋壳,出来后开天辟地,创造了日月星辰、花鸟草虫,万事万物。他出世时踢破的蛋壳,埋在了太行山下,慢慢变成了细腻光滑的石头,用这种石头制成了不渗水的砚台,就成了当世著名的“盘砚”。盘砚始制于唐朝开元年间,已有十二个世纪的历史。砚石产于市境内王屋山的盘谷寺周围。清乾隆皇帝作了《盘谷考证》以后,“盘谷砚”就闻名于世了。盘谷的砚台,石质细腻,坚而不脆,光滑润泽,琢成砚台后,发墨快细、湿润性强,不损毫端。

七. 河南省 鹤壁市 浚县 大湖黄酒

保持了古老的传统生产工艺,严格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顺应自然,精酿而成。含有 18 种氨基酸,具有活血化淤,疏筋通络,暖脾健胃,消种止痛之功能,是孝敬老人,馈赠宾朋,祛病防病,延年益寿的佳品。

八. 河南省 鹤壁市 浚县 黎阳贡面

黎阳贡面是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黎阳镇的。黎阳贡面的特点是耐火而不糟、回锅而不烂,煮熟后挑入碗中,吃起来不仅口感爽滑,而且格外劲道。

黎阳贡面起源明代,以家庭作坊为主,明朝时,因被明代礼部尚书王越进贡给皇帝,列为宫廷佳品,而得名“贡面”。“贡面”以优质地下水、精磨小麦粉、精盐为原料,运用传统手工艺,经28道工序纯手工精制而成的黎阳贡面,白如雪、细如丝、中空心,堪称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一个传统绝活食品。席营村的空心挂面是纯天然制品,如添加防腐剂、增白剂,空心挂面就做不成。

九. 河南省 鹤壁市 鹤山区 黑芝麻糍馍馍

原料:糯米粉 面粉 黑芝麻 砂糖 猪油

制作:

1. 将芝麻洗净后放在锅中炒, 慢慢的炒香;

2. 将炒好的芝麻放在保鲜袋中;

3. 用擀面杖将芝麻碾成粉末;

4. 加入适量的白糖和猪油;

5. 带上一次性手套将它们抓拌均匀;

6. 用糯米粉和面粉按照4:1的比例混合, 准备好温水和面;

7. 加入部分水, 用筷子搅拌;

8. 再用手将它们最后和成光滑的面团;

9. 将它们揉捏成细长条;

10. 分割成大小均匀的剂子;

11. 搓成球后在手中按压成圆形;

12. 将芝麻馅放在其中间;

13. 包成球形;

14. 在锅中刷成油;

15. 将面球放入锅中, 按压成圆饼形;

16. 再在上面也刷层油, 将两片炕至金黄色。

十. 河南省 鹤壁市 淇县 淇县无核枣

    产于淇县山丘地区。果实圆筒形,中间较细,长2.5-3厘米,单果重5克左右,果皮呈红褐色,果肉黄白色,味甜不酸,含糖量58.4%.先吃甜脆,有异香,营养丰富,健脾润肺;干食粘甜,味醇厚,切开可见缕缕金丝,果核纺锤 形,可随果肉一起吃,故称“无核枣”。《中国果科》定名“软核蜜枣”。 目前淇县有幼株1.3万多株,到1990年可发展到180万株( 鹤壁)

淇县无核枣属名、优,是淇县“三珍”之一,相传为周朝贡品。因枣核退化而得名。枣核变薄变脆,可随果肉同食。该枣皮薄内厚致密、汁多、甘甜含糖量高(58.49%),品质优良,经常食用,确实能够起到养颜和改善睡眠之功效,历来深受人们所喜爱,实为枣中佳品。早在1980年就被河南省林业厅、省科委、省农科院、省果树所等单位的专家们评定为“河南省新优品种”,2001年又被河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枣2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