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扬州特产哪个好喝排行榜前十名 扬州特产必买清单及价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扬州特产哪个好喝排行榜前十名 扬州特产必买清单及价格更新时间:2022-06-18 20:53:22

一.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蜜饯捶藕

蜜饯捶藕为宝应十大名菜之首,曾载入清宫御食谱。它是用荷藕、糯米、蜜饯、白莲为主原料,配以青梅、桔饼、蜂蜜等佐料,经焖、拍、炸、蒸等1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它色泽酱红,香甜酥烂,素而不淡, 浓而不腻,有健脾开胃、生津止渴、减肥降压、益肾固精之功效 。

二. 江苏省 扬州 仪征 葡霞园葡萄

葡霞园葡萄--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葡霞园葡萄位于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仪征市枣林湾生态园的核心区域,占地1500多亩,公司集科研,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员工100多名,技术人员10多名。获得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立项,开展葡萄新品种避雨及H型极短梢修剪栽培技术的研究并示范推广。公司现有葡萄种植基地450亩,葡萄栽培区域采用避雨大棚设施栽培,每年生产优质有机葡萄650多吨,品种有夏黑、金手指、巨玫瑰、美人指、白罗莎里奥、魏可、阳光玫瑰等,所有产品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在葡萄种植的基础上,建立白沙枇杷设施栽培标准园和樱桃设施栽培标准园,作为新品种选育和技术集成创新研究基地,已经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生长的美玉、冠玉、丰玉、白玉等多个白沙枇杷品种。2012年获江苏省“博士集聚计划”和扬州市“绿杨金凤计划”高端人才项目资助,为公司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

三.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泾河西瓜

泾河西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泾河西瓜是江苏扬州宝应泾河镇的。

伴随着一辆辆满载西瓜的车队从宝应县泾河镇农业综合开发万亩西瓜园区发往国内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标志着今年的“金禾”牌产销两旺,项目区农民深深地感受到了农业综合开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 宝应县泾河镇种植西瓜早在1985年就开始了,由于道路交通不便、排灌渠系配套、品种单一等因素的制约,种植面积不大,效益比较低下。五期农业综合开发把泾河镇纳入了开发项目区后,先后共投入开发资金366.9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70.32万元。通过开发,村组道路贯彻了,高标准的排灌设施建成了,项目片内基本实现了道路硬质化、沟渠衬砌化、设施装配化、作业机械化、农田林网化的“五化”标准,为大面积种植无公害西瓜,创造了条件。项目片的大同村、松竹村近两年西瓜种植面积成倍增长,种植大棚西瓜由最初的5个村辐射到全镇的15个村,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项目片内的核心方近1000亩,人均种植西瓜增收500多元。该镇的“金禾”牌西瓜2002年度被省批准为无公害产品,泾河西瓜园被列为扬州市特色示范园和江苏省农科院确定的优质西瓜生产基地。

泾河西瓜

宝应县泾河镇西瓜协会

11945768

西瓜

四. 江苏省 扬州 江都 江都方酥

方酥是大众化的传统扬式糕点之一,已有一百多年生产历史。初为圆形,状如蛤蟆,故名蛤蟆酥。后改为方形,更名方酥,又名小方酥。此品选用上白面粉,绵白糖、芝麻、麻油等原料,佐以黄丁、橘饼等香料,经发酵、和酥、包酥,多层折叠成型,用文火烘烤而成,香酥可口。( 扬州)

五. 江苏省 扬州市 广陵区 扬州酱菜

距今已有千年以上历史,三和、四美、五福是老牌酱坊,历史早逾百年。扬州酱菜相传源于汉代,唐代时即遐迩闻名。鉴真曾将制作方法传入东国,日本人依法制作,果觉齿颊生香,至今能循旧法制作,并奉鉴真为始祖,诗曰:“豆腐酱菜数奈良,来自贵国盲人乡。民俗风习千年久,此地无人不称唐。”清代时,扬州酱菜被列为宫廷御膳小菜,曾获国际博览会奖章,西湖博览会金奖。解放前,扬州有酱坊70余家,多为前店后作,每家都有高招,尤以四美、三和、五福为大,“四美”是清初一秀才借用《腾王阁序》中“四美具,二难并”之句起名,含义为鲜甜脆嫩,“三和”是酱园主人自起,含义为色香味皆佳。酱菜既保持瓜果蔬菜清香味,又有浓郁的酱香味,其特点是酱香浓郁,甜咸适中,色泽明亮,块型美观,鲜甜脆嫩是其鲜明特点。主要品种有:乳黄瓜,以每斤30条以上的鲜黄瓜为材,皮薄,肉嫩,青脆无仔,无渣如乳;酱牙姜,选取浙江或安徽嫩姜为材,最肥、最嫩、纤维少、入口脆;螺丝菜,取甘露子为材,形如螺丝又像宝塔,脆而清,细而嫩;萝卜头,挑选每年26个以上的萝卜,小、圆、白,腌好后,必须脆、嫩、甜;什景菜,选用红、黄、翠、绿、黛等多种色彩的酱菜,切成丁、条、块、丝、片等形状,组配成什景菜,外形既美,色彩又多,谁人不爱?难怪诗人要赞美:“色如碧一玉形似簪,清香喷艳溢齿间,此味非比寻常物,疑是仙品下寰。”

六. 江苏省 扬州市 广陵区 扬州雕版印刷

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再于印版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的图文转印于纸张的工艺技术,称雕版印刷。在古代,雕版印刷又称版刻、梓行、雕印等。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极为复杂,大致可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若干程序。一是备料,即制版、备纸、备墨;二是雕版,即写版、校正、上版、雕刻;三是刷印与套色;四是装帧。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保留着国内惟一的全套古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共有二十多道工序,整个流程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

明代雕版印刷,地域之广、品种之多、数量之大,都超过前代。政府的司礼监经厂,有刻、印、装订等工匠近千人。民间印刷的新品种是有插图的戏曲、话本,各级地方政府广泛编印地方志。新崛起的徽派刻工群体,代表了版画雕刻技艺的高峰。到了明代中、后期,扬州雕版印刷空前发展,刻书之风大长,官刻、家刻、坊刻盛极一时,刻印之书不可胜计。

清代初期的1,曾影响民间印刷业的发展,技艺没有新的提高,但印刷量还是很大的。康熙年间皇帝命两淮盐政曹寅于扬州天宁寺内设扬州诗局,召集全国各地雕版印刷的能工巧匠前来效力,刊刻过三千余卷内府书籍,其中包括《全唐诗》,这些殿版图书世称“扬州诗局本”。这一期间,扬州雕版印刷以空前辉煌的业绩跃居中国刻书名区之列。民国年间,扬州地区雕版印刷趋于衰微,但余风犹存,仍刻印了不少书籍。

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60年成立“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66年遭到“0”的破坏,人员被遣散,版库遭强占,版片受到部分损毁。1972年,在1总理的关注下才使处于濒危状态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1978年,广陵古籍刻印社得以恢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全面恢复,修补、印行了大量古版图书,还新刊刻了《里堂道听录》等一批新版古籍,为扬州雕版印刷史谱写了新的光辉篇章,被海内外誉为“江苏一宝”,乃至“全国一宝”。

七. 江苏省 扬州市 邗江区 扬州蛋炒饭

菜系:苏菜

口味:咸鲜

价格:10-40元

特色:如碎金闪烁,光润油亮,鲜美爽口。

原料:

米饭(蒸)1000克,鸡蛋500克,鸡肉40克,火腿50克,虾仁5克,干贝15克,香菇(鲜)25克,鸭肫30克,海参(水浸)25克,冬笋25克,豌豆25克,鸡脯肉50克,黄酒15克,小葱15克,猪油(炼制)50克,盐20克。

制作方法:

1.虾仁洗净,加入适量蛋清、淀粉、清水搅匀上浆。

2.干贝用水浸泡,洗净,备用。香菇去蒂,洗净。鸭肫洗净,煮熟。冬笋去皮,洗净,煮熟。葱去根须,洗净,切末。鸡脯肉洗净,煮熟。

3.将海参、鸡肉、火腿、鸭肫、香菇、笋、猪肉均切成小方丁。

4.鸡蛋磕入碗内,加精盐20克、葱末5克,搅打均匀。

5.将锅置火上,舀入熟猪油75克烧热,放入虾仁滑熟,捞出。

6.放入海参丁、鸡丁、火腿丁、干贝、香菇丁、笋丁、鸭肫丁、猪肉丁煸炒,加入黄酒、精盐10克、鸡清汤25毫升,烧沸,盛入碗中作什锦浇头。

7.锅置火上,放入熟猪油150克,烧至五成热时,倒入鸡蛋液炒散,加入米饭炒匀,倒入一半浇头,继续炒匀。

8.将饭的2/3分装盛入小碗后,将余下的浇头和虾仁、豌豆、葱末10克倒入锅内,同锅中余饭一同炒匀,盛放在碗内盖面即成。

小贴士:

扬州炒饭不同于家常蛋炒饭,配料众多,工艺精湛,按文索骥,可登大雅之堂。

食物相克:

1、米饭(蒸):大米不宜与马肉、蜂蜜、苍耳同食。

2、鸡蛋:与鹅肉同食损伤脾胃;与兔肉、柿子同食导致腹泻;同时不宜与甲鱼、鲤鱼、豆浆、茶同食。

3、虾仁:虾忌与某些水果同吃。虾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如果把它们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鞣酸和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结合物刺激肠胃,引起人体不适,出现呕吐、头晕、恶心和腹痛腹泻等症状。海鲜与这些水果同吃至少应间隔2小时。

4、海参(水浸):海参与醋相克;不宜与甘草同服。

八.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宝应甲鱼

"五朵金花”甲鱼是我县的特有品种,属中华鳖,养殖户一般将甲鱼散养到湖水或者池塘里,这种接近野生状态的养殖环境养出来的甲鱼的背部多呈黑褐色,与普通人工饲养的甲鱼在背甲颜色上区别较大。散养状态下的甲鱼腹部大多拥有若干深黑色的花纹,花纹有五朵,所以这样的中华鳖为“五朵金花”甲鱼。仿野生的五朵金花甲鱼生长速度比较慢,一般四年的时间才能长到0.75公斤,因此出产价格较普通饲养的甲鱼高,一般在每斤80元~120元。养殖户依靠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仿野生状态养殖甲鱼,并喂以螺蛳、小鱼等天然食物使得五朵金花甲鱼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都近似野生甲鱼的品质级别。在当天央视魅力农产品嘉年华活动中,宝应“五朵金花”甲鱼展台吸引了农业部、商务部等领导和很多北京市民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对县水产部门的负责人和养殖企业代表分别进行了专访。在随后的颁奖晚会上,评委会对我县的“五朵金花”甲鱼被评委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宝应是鱼米之乡,五朵金花更是宝应一宝。我县的绿宝荡水产养殖公司的负责人现场上台领取了奖杯。(刘延龙)

九.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 张嫂酱鸭

酱鸭,亦称酱板鸭,是经上等酱油炮制后,经特制烤炉卤制而成,其色泽油红,皮肉酥脆,香味扑鼻,仪征市张嫂酱鸭以酱鸭宴闻名。

地址:仪征市十五里墩张嫂酱鸭宴饭店

电话:13901447113

十. 江苏省 扬州市 广陵区 三丁包

三丁包是扬州的名点,以面粉发酵和馅心精细取胜。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云:“扬州发酵面最佳,手捺之不盈半寸,放松仍隆然而高”。发酵所用面粉“洁白如雪”,所发面酵软而带韧,食不粘牙。富春茶社一直保持这种发酵的传统特色。扬州三丁包子的馅心,以鸡丁、肉丁、笋丁制成,故名“三丁”。鸡丁选用隔年母鸡,既肥且嫩;肉丁选用五花肋条,膘头适中,鸡丁、肉丁、笋丁按1:2:1的比例搭配。鸡丁大、肉丁中、笋丁小,颗粒分明,三丁又称三鲜,三鲜一体,津津有味,清晨果腹,至午不饥。据传,当年日本天皇吃到空运去东京的扬州三丁包子,赞誉它为天下一品。扬州“五丁包子”是在“三丁包子”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它是选用参丁、鸡丁、肉丁、笋丁、虾丁作馅制成。相传乾隆有一次巡游扬州时,说到御膳早点的备办,要做到这么五句话:即“滋养而不过补,美味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脆而不硬,细嫩而不过软”。扬州油香,少而不过腻;冬笋松脆,少而不过硬;虾仁细嫩,少而不软。这五味合掺,则补、鲜、香、脆、嫩皆俱。如各味用料少一点,那就达到“五不过”的要旨。于是众厨师按照丁师傅的设计,将参丁、鸡丁肉丁、笋丁、虾丁加工成馅,制成包子。乾隆尝后,问及包子的名称,随员答道,这叫五句包子。后来当地的百姓想到这种包子的馅心用的是五丁,首创厨师又姓丁,便叫它“五丁包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