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咸鹅特产安徽六安 六安正宗咸鹅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咸鹅特产安徽六安 六安正宗咸鹅更新时间:2022-06-20 17:42:43

一. 安徽省 六安 霍邱县 霍邱柳编

霍邱柳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霍邱柳编,系指安徽省霍邱县的柳编工艺品,历史悠久,起源于周朝,始兴于明代,再兴于清代。柳编的品种由传统工艺几十种的家庭日常用具发展到精编、细编、透花编、套色编、染色编、混合编(柳竹混、柳麻混、柳木混、柳草木混)等几十种编织技巧。年年翻新创样,样品达2000多个种类,不但继承了传统手工艺,而且还发扬光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柳编新型工艺技术。霍邱柳编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传统工艺并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据中国文化部的公告,2010年,安徽省霍邱县申报的霍邱柳编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Ⅶ-55,遗产类别为:传统技艺。.2008年,霍邱柳编和黄岗柳编合并入选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Ⅷ—26,名称为:淮河柳编工艺。

名称:淮河柳编制作技艺(皇岗柳编、霍邱柳编)
申报单位:阜阳市阜南县、六安市霍邱县
柳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北宋岳飞的副将刘琦命百姓编筐,令将士在黄岗西抬土筑台,庆贺败金兀术胜利,此台史称“贺胜台”。每逢重大的民俗节日,当地人以柳条扎龙舞凤,以示吉祥。
柳编编织工艺流程复杂,做工精细,而且工艺原始独特,纯手工编织而成,就传统花瓶而言,从上经盘底到收口、拿沿,几乎不用什么工具,即使是梁棍、模具也都是土产的“手工造”,但是编织出来的产品,结构严密,形体圆润,其精细程度,令人叫绝,是传统柳编工艺的精品。“径编”、“立编”为沿淮蒙洼柳编艺人独创的工艺,具有极高的历史传承价值。
柳编工艺精美,历代艺人代代相传,是一项极其宝贵的民间手工技艺资源,其产品通过着色、煊染,显得古朴、高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柳编产品坚固耐用,朴素大方,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特色产品,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由于柳编工艺技术难度大,习艺周期长,工序复杂,如刮皮、烘烧,做起来特别辛苦,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导致一部分工艺失传,面临濒危境地。.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8年,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决定从2008年12月31日起对霍邱柳编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第147号)。.

保护范围

霍邱柳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安徽省霍邱县临淮岗乡、临水镇、周集镇、城西湖乡、宋店乡、新店镇等6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二.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西洋参

金寨西洋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寨西洋参

金寨县食药用菌产业协会

12757642

西洋参

三. 安徽省 六安 舒城 舒城小兰花

舒城小兰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舒城小兰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舒城小兰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域范围

安徽舒城、桐城、庐江、岳西一带生产兰花茶。早在清代以前,当地就有兰花茶生产。兰花茶名有两种说法:一是芽叶相连于枝上,形似一枚兰早花;二是采制是正直山中兰花盛开,茶叶吸附兰花香,故而得名。

特定品质

兰花茶的品质特征是:外形芽叶相连似兰草,色泽翠绿,匀润显毫。冲泡后如兰花开放,枝枝直立杯中,有特有的兰花清香,俗称“热气上冒一支香”;汤色绿亮明净,滋味浓醇回甘,叶底成朵,呈嫩黄绿色。

文化典故

关于“舒城小兰花茶”的起源,我国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著《安徽茶经》载:“传说在清朝以前,当地士、绅阶层极为讲究兰花茶生产”,由他主编的《中国名茶研究选集》和《制茶学》中阐明,舒城小兰花茶与碧螺春、太平猴魁、涌溪火青、六安瓜片、铁观音等名茶同在清朝创制。据此,兰花茶迄今至少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为何叫作兰花茶?茶区还有一些有趣的传说:一说清朝年间,舒城白桑园有一名叫兰花的姑娘,心灵手巧,炒出的茶叶香味突出,形似兰花,山东茶商十分喜爱,随出高价包收,于是兰花姑娘拼命地日夜兼制,不幸劳累过度而亡,乡亲们为纪念她即将此茶取名兰花茶;一说清朝末年,舒城磨子园黄家湾茶农沈兴余,制茶技术精湛考究,所制茶叶具有浓郁的兰花香,深得桐城茶行老板郑国英赞赏,称其茶形若大麦苞,香如兰草花,兰花茶就因此而传开。由此看来,兰花茶的名称主要是由其“外形芽叶相连似整朵兰花,内质具有幽雅的兰花香”的品质特征而得。

舒城小兰花产地范围为安徽省舒城县行政区域。

地域范围

舒城小兰花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晓天镇、山七镇、高峰乡、庐镇乡、河棚镇、汤池镇、阙店乡、春秋乡、舒茶镇、南港镇、五显镇、万佛湖镇、干汊河镇、棠树乡、张母桥镇、城关镇共16个乡镇。地域坐标为北纬30°01′~31°34′,东经116°26′~117°15′。区域边界东与庐江县交界,南与桐城市、潜山县、岳西县交界,西与霍山县、金安区交界、北于肥西县交界,茶园总面积5300公顷,年产量2200吨。

四.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黑木耳

金寨-黑木耳是著名的山珍,传统的保健食品,被称为“素中之荤”。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海斯特教授研究表明,黑木耳能降低人血凝块,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有奇效;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研究认为,黑木耳多糖对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在欧美公众中掀起了一阵“木耳热”。黑木耳是含铁食品之冠,含铁量是牛奶的1850倍,是人体呼吸道、肠道的清道夫,为纺织、矿山、理发工的劳保食品。我国著名医学家洪昭光教授将黑木耳列为人类每天必须食用的黑色食品,每人每天至少食用5克。如按此计算,我国12亿人口,年需黑木耳就达200多万吨,而我国目前黑木耳年产量仅为6万吨左右。

黑木耳人工栽培只有中国,没有国际竞争。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已出口到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 安徽省 六安 金安区 六安锅贴

锅贴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多以饺子形状。六安的锅贴做法源自于苏家埠,故而经常能在街上看到XX苏家埠锅贴的招牌。五牌里的锅贴名气甚大,但不知是不是由于店大欺客,如今的锅贴是一锅不如一锅-----一锅饺子三遍水他只煎一遍,其味道不免就落了下乘。倒是齐云东路的吃喝馆保持了锅贴饺子正宗做法,而且在这个物价疯涨的时节,他家的锅贴依然是五毛一个,理由居然是算账比较方便。清晨时分,清粥小菜,老醋锅贴,不亦乐乎!

六.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鲖鱼

鲖鱼:古之贡品,盛产于鲖城护城河而得名,鳞片金黄,鳍尾鲜红,状如鲤鱼,体形美观。其肉成蒜瓣型,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鲖鱼有养胎、健胃、消肿、止泻之功效,为鱼类之佳品。古往今来,远近客人都以品尝鲖鱼为快。相传清朝康熙皇帝吃了鲖鱼煮鲖蒜,治愈了多年的胃病。关于鲖鱼,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鲖城一带久旱无雨,沟干河枯,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生活艰难,在城河河底搭台唱戏,叩头求雨。一日,来一黄袍道人,口中念道:“地河通天,只要心坚。”百姓齐跪在地,求其祈雨。黄袍道人来到河底,掘土见水,掬水入口,朝空中一喷,顿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如注,很快沟满河平。人们欢声雷动,在雨中狂欢劲舞。须臾,云开雾散,雨过天晴。寻找那道人,只见一条金光闪闪的巨龙,从城河腾云而去。百姓都认为老道是巨龙所化,遂对空叩拜,那金龙回首俯视,巨身一抖,几片金鳞落入河中。从此,古鲖阳城河便有了全身金黄的鲖鱼。现在临泉县鲖城镇的鲖鱼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绝种。其神奇传说在乡里流传很多,唯有鲖蒜种植至今。

信息来源:临泉县人民政府网

七. 安徽省 六安 霍山 铜锣寨小吊米酒

铜锣寨小吊米酒是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铜锣寨的。小吊米酒,选用上等白糯米,经浸洗、蒸煮,再放入蓼子花酒曲一起发酵,取当地山岩石隙中渗出的无污染清泉水,用杉木酒甑精心酿制而成。游人品后回味无穷,同时又是赏亲馈友的理想佳品。

六安铜锣寨景区位于安徽西南边陲,是皖西南、鄂东北、豫东南的中心之地;东临大别山第一高峰白马尖,西望国家森林公园天堂寨,南接湖北旅游胜地桃花冲和四大发明家之一毕升的故里,北依新中国第一座大坝佛子岭水库和汉武帝敕封过的小南岳;省道318线和209线交贯其境,风景区总面积九十二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96米。铜锣寨是因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巡视衡山国(今霍山县)梦见一轮明月化作铜锣落于此山而得名。

铜锣寨山野人家的将军菜、黄芽菜、小河鱼、红灯笼辣椒是地道又地道的农家产品、百合粉、香菇木耳、小吊米酒、烟熏红豆腐,是祖传家制的特色食品,风味与众不同,游人品后回味无穷,同时又是赏亲馈友的理想佳品。

霍山县铜锣寨小吊米酒,选用上等白糯米,经浸洗、蒸煮,再放入蓼子花酒曲一起发酵,取当地山岩石隙中渗出的无污染清泉水,用杉木酒甑精心酿制而成。

铜锣寨小吊米酒,采用传统工艺酿制,有千年历史。酒精度一般在20度以下。其味醇香甘美,有滋补、祛寒、舒筋活络之功效。

八. 安徽省 池州 青阳 安徽蜜酒

安徽蜜酒是地方名酒,采用民间“甜酒酿”风味特色酿制而成的低度饮料酒。蜜酒用优质糯米为原料,外加谷物与小曲醣化发酵酿制而成,色泽浓郁、香味淳厚,含有大量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迎客松”牌黄山蜜酒获1987年“名酒”称号。

九.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花鲢鱼

金寨花鲢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寨花鲢鱼是安徽六安金寨县的。

花鲢又叫 胖头鱼、大头鱼、黑鲢。外形似鲢。侧扁。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口亦宽大,稍上翘。眼位低。鳃孔较大,鳃盖膜很发达。鳞细而密。背部黑色,体侧深褐带有黑色或黄色花斑。腹部灰白。各鳍浅灰。从腹鳍基部至1之间具有角质腹棱。胸鳍较长,其后缘超过腹鳍基部。

金寨花鲢鱼

金寨县槐树湾水产养殖协会

13171525

鱼(活的)

十. 安徽省 六安 裕安区 王滩大棚蔬菜

湾区王滩地处淠河之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有常年蔬菜种植习惯,是六安市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之一,品种有辣椒、西红柿、黄瓜、毛豆等,其中已注册绿色品牌“绿彩”牌辣椒。为进一步提高蔬菜生产品质,做精做大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现寻求蔬菜加工企业合作,以“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发展蔬菜产业。

毫无疑问,在六安城外,知道王滩大棚蔬菜的人,绝对比知道顺河镇的人要多。王滩大棚蔬菜曾被誉为“淠河西岸的一颗明珠”。因为挫折,这颗明珠也一度忽明忽暗失去了光彩。为此,裕安区顺河镇党委、政府决心恢复王滩蔬菜昔日的辉煌,解开村民心中的结——王滩大棚,再现明媚春光

以王滩村为代表的顺河镇沿淠湾区7个村,由于优越的土壤气候条件,又远离工业区,其出产的蔬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色彩鲜艳、口感极佳,是典型的无公害蔬菜,深受本市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喜爱,并远销到合肥、蚌埠及河南省固始、信阳等地。其中辣椒还被省工商局注册为“绿彩牌”商标。上世纪末的1992—1998年为鼎盛时期,全镇蔬菜种植总面积达6000余亩,被誉为“淠河西岸的一颗明珠”。

王滩村钢架大棚的示范成功,使该村和邻村其他农户信心大增,纷纷要求发展。顺河镇党委、政府决心学习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县蔬菜生产的先进经验,积极向国家扶贫办等各级有关部门申报中远期项目规划,拟于2009年发展10000亩大棚蔬菜,其中钢架棚至少1000亩,需投资约1300万元。到2010年以后,将湾区7个村除水田外,其余13000亩全部种上蔬菜。按品类拟划分为叶类、茄果类、根茎类等生产区域;按生产方式拟划分为生产区、精品区、展示区等。配备完善的水利设施网络、交通网络和技术服务网络;销售方面以村成立合作社和协会,同时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建成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逐步使蔬菜成为催生农民致富和集镇发展的主要产业并逐步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王滩蔬菜由无公害向绿色、有机蔬菜的目标迈进。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