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邢台特产的酒 邢台本地酒最好的是什么酒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邢台特产的酒 邢台本地酒最好的是什么酒更新时间:2022-06-17 02:53:15

一. 河北省 邢台 宁晋县 泥坑酒

泥坑酒是河北地方名酒之一,居河北省白酒行业前6位。

泥坑酒的酿造历史源远流长,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唐代。大诗人李白修太白渠时路过宁晋,饮当地作坊自酿泥坑酒后,赞不绝口,特书赠酒家:“十里闻香三里醉,一杯进口五云飞”。

泥坑酒以精选的东北优质红高粱为原料,采用纯小麦踩制的中、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传统的老五甑生产工艺,泥池固态发酵(发酵期一般在60天左右,双轮发酵为120天左右),混蒸混烧,量质摘酒,分级贮存,经长年陈酿,精心勾调而成。泥坑酒已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从原材料采购入库、粉碎、配醅、清蒸、糊化、蒸馏、原酒入库,到贮存、勾调、品评、过滤、检验灌装等。几十道工序上千个质量控制点,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完善的检测手段,确保出厂白酒质量和风味的稳定。

该酒的生产公司,始建于1916年,由解放前的“福盛泉”、“智诚公”、“智诚永”烧坊合并为解放后国有企业,于2003年12月完成股份制改革,由河北宁纺集团完成重组。公司占地面积150亩,拥有固定资产总值1.2亿元,现有职工人数1036人,主要产品为泥坑牌和福盛泉系列白酒,年产高、中、低档白酒2.5万吨,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泥坑牌及福盛泉系列白酒,以优质红梁为原料,纯小麦中、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尧舜时期流传下来之特殊泥池发酵工艺,结合先进的现代白酒生产工艺,经长期发酵、精心酿制勾兑而成。发酵池采用黑龙港流域所特有的胶泥,层层夯实后,深挖成池。因此种胶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效磷和腐殖质,发酵时可产生大量的香味物质成份,故本产品具有清澈透明、窖香浓郁、入口绵甜、醇香柔和、回味悠长之特点。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内蒙、山西等十多个省(市),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二. 河北省 邢台 平乡县 平乡酥鱼

平乡酥鱼是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的。平乡酥鱼味香刺烂回味无穷、是多种鲜鱼配以多味中草药用时3-4个小时熬制而成,因个人配料不同而风味各异。

平乡小酥鱼很有渊源,历史上,平乡一带属大陆泽,广袤百里,众水所汇,常年水灾,庄稼歉收,穷苦人家常常靠煮熟的小鱼充饥。随着生活的不断改变,小酥鱼的制作工艺越来越好,小酥鱼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地方名吃。

平乡北关酥鱼历史悠久物美价廉营养丰富、因肉香刺烂而老少皆宜,应当选平乡风味小吃之冠。最具代表平乡的小吃是老平乡北关沙锅酥鱼!据不完全统计北关从事卖酥鱼的人有200余人,加上城关和齐庄等共有260余之多。

三. 河北省 邢台 宁晋县 宁晋雪花梨

宁晋雪梨

宁晋雪梨属白梨系,俗称“雪花梨”。个大味甜、洁白如玉,欺霜赛雪、品质珍贵,又称“象牙梨”。宁晋“雪梨”历史悠久。宁晋雪花梨果肉甘甜清香,质地清脆多汁。高产、优质、早熟、耐储藏。迎春4月花开,梨乡如茫茫雪原,9月上中旬成熟,金果累累,香飘四野。单梨平均重225至300克,500克以上占10%一15%。含可溶性固形物12%,可溶性糖6.4%,可滴定酸0.08%。贮藏后含糖量15%一16%,并含有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碳水化合物和各种维生素,营养丰富,甜脆可口。1987年,参加河北省果品质量鉴评会,荣获全省第一名。1990年,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宁晋雪梨为指定产品。

宁晋雪花梨,栽培历史悠久。因历史上多属赵州管辖,故统称赵州雪花梨。卢毓在《冀州论》中记述:“常山(辖赵州)好梨,地产不为无珍”。晋郭义恭《广志》载:“常山真定,……巨鹿,并出梨。广都梨(又云巨鹿豪梨)重六斤(公制约1.5公斤),数人分食之”。赵羊盃、佃户营、郝庄等村至今仍有成片百年雪花梨树。其中赵羊盃村一棵古雪花梨树树龄140余年,根深叶茂,年产梨1000公斤以上。

1972年,雪花梨277公顷,总产1081.25吨。司马、双井、大杨庄、唐邱、中曹、小刘村、尧台等12个乡皆有种植。1984年,雪花梨面积748.6公顷,总产9772.7吨,面积和总产分别比1972年增1.7倍和8倍。

1990年,雪花梨面积1048.2公顷,总产8255吨。1993年面积4021公顷,总产32869吨,比1990年面积和总产分别增2.8倍和2.98倍。分布双井、苏家庄、刘路、侯口、营台、东汪、孙家庄、边村、李家营等31个乡(镇)。1995年雪花梨面积7579公顷,总产74460吨。比1993年面积和总产分别增88.5%和126.5%。2008年,雪花梨总产144551吨,位居世界第二位。

四. 河北省 邢台 威县 威县粉皮

威县粉皮是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的。威县粉皮色泽银白光洁,略呈透明,具有弹韧筋道、口感爽滑、厚实耐煮等特点,深受县内外广大群众青睐。

威县气候和土壤适宜红薯的生长。以这里的红薯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粉条色正透亮、条细均匀,耐煮柔韧,筋道爽口,既可作主食,又可作菜肴,深受人们喜爱。

粉皮是用水磨绿豆淀粉纯手工精制而成,质薄如纸,晶莹透明,营养丰富,利口消腻。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益气明目的功效。

粉条、粉皮是威县有名的土品,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粉条、粉皮在前期制作淀粉的工艺步骤大致相同,漏制过程中,粉条是用漏勺将淀粉浆直接漏进沸水锅中。粉皮是在沸水锅内放置一只铜质圆盘,将淀粉浆倒入盘内用力旋转摊平,煮熟后晒干而成。

五. 河北省 邢台 临城县 黑家饺子

黑家饺子

黑家饺子,河北小吃,清真风味,邢台地区著名小吃。此饺馅选羊的后座、上脑、通脊三个部位肉和小磨香油拌制,饺子面皮大小均匀,厚薄一致,包好的饺子,“两面肚”没有阴阳面和双皮现象,馅肥嫩爽口,深受欢迎。

原料:

(制600个)

上白面粉5000克、精盐20克、羊肉2500克、香油500克、时菜500克、酱油100克、葱末500克、花椒水500克、味精5克

制作:

一、选羊的后座、上脑、通脊肉去筋络,绞成肉馅,放盆内,边挑边放入花椒水、酱油,再加入葱末、姜末、莱馅(挤去水)、香油、味精、精盐、搅拌均匀成馅。

二、把面粉和成面团,揪剂共600个。擀皮要大小一致,薄厚均匀,包馅后,用双手拇指与食指挤压成粮形,前后两面都地鼓起,成生饺坯。

三、锅置火上,倒人清水烧沸,放人饺子生坯,待饺子浮起,煮熟捞出即成。

六. 河北省 邢台 平乡县 平乡十香菜

平乡十香菜是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的。平乡十香菜是一种腌制的小咸菜,制作精良,品种多,质量好,香、咸、甜、酸、辣、嫩脆,味道齐全,鲜美适口。

平乡县油召乡八辛庄村腌制的小咸菜,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他们称这种小咸菜为“十香菜”,如今“十香菜”已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金疙瘩”。

十香菜制作精良,品种多,质量好,香、咸、甜、酸、辣、嫩脆,味道齐全,鲜美适口。曾经平乡人推着小车,把十香菜销往全国各地,如今,已成为一项富民产业。十香菜是平乡的地方风味小菜,在全国享有盛誉。

七. 河北省 邢台 临城县 赵庄腌肉

赵庄腌肉

赵庄腌肉是是赵庄村民独特的常年食用的一种传统腌制食品,它是赵庄的一种生态猪的猪肉,经宰杀后用严格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肉色红润,香肥而不腻,味稍咸。经食品专家认定是美味食品。

八. 河北省 邢台 邢台县 河北大尾寒羊

产于河北邢台。羊毛细度较均匀,品质较好。屠宰率及净肉率高,其中脂肪主要出自尾部。因此从胴体质量上看,瘦肉较多,脂肪较少。羔羊肉质鲜嫩,主为瘦肉,膻味较轻,味美可口。大尾寒羊羔皮及二毛皮的毛丛较长,呈锥形,毛色洁白有光泽,花穗美观,一般有弯,加工后皮板质地柔软,毛丝结实,有弹性,美观,不易变形及脱落,保暖轻便。尤以周岁以内羊皮质量最好,称为“油板”。该羊产毛性能较好产羔率高。

九. 河北省 邢台 任县 牛舌头火烧

牛舌头火烧

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迁山西民以实之。”

随着山西移民的迁入,原由西域传到山西的以吊炉打烧饼的手艺也自然传到威县一带,威县人独出心裁,融合北方的大饼与胡饼的工艺,以威县的细白面与小磨香油为原料,佐以细盐、花椒粉,用吊炉烘烤,创制了风味独特的“火烧”。火烧与烧饼工艺接近,口味、形状却不同。因状如牛舌,俗称“牛舌头火烧”。随着威县在外地做打制火烧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名声也越播越广,人们都称其为“威县火烧”。

威县火烧用料考究、工艺特殊、味美层多、肉嫩皮酥。和面、抻条、成型、烘烤,每一道工序都有其独特之处,比如用吊炉烘烤,木炭作底火,要柴硬火温;用火有讲究,须外高内低;生坯置炉内,经四翻七转。刚出炉的火烧外皮焦黄,外酥内软,香而不腻,口感极好。据说,在民国初年,威县打火烧的名师以黄街石老美、西街和友林最负盛名。解放前后,又有刘振英、李保海、马佩琴名重一时。近年又涌现出李柱等一批后起之秀。

十. 河北省 邢台 柏乡县 柏乡汉牡丹

柏乡汉牡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据民间野史,西汉末年,王莽新朝,光武帝刘秀为躲避追杀,藏于柏乡县北郝村弥陀寺牡丹花丛中而得救。另据民国21年(1932年)《柏乡县志》载,光武帝刘秀称帝后,巡视河北时,经过柏乡,由感而发,题咏牡丹诗一首:萧王避难过荒庄,井庙俱无甚荒凉。唯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君王。汉代牡丹之名由此而得。

据县事旧志记载,两汉之间,王莽篡夺汉室江山后,为斩草除根,派兵追杀汉室宗亲刘秀。一天一位身穿战袍,风尘仆仆、汗流浃背的将军,打马扬鞭,直向北郝村而来。正是兵荒马乱的年月,村民们谁也不敢多事,都吓的赶紧关门闭户。将军下马,挥汗敲门,央求给碗水喝,找个地方躲避一下,哪怕有个破屋旧庙也好。有村民隔着门说,这村一没井,二没庙,你快往村外跑吧。将军无奈,长叹一声:“北郝村有一景,也没庙,也没井,土地爷住在墙窟窿。”(直到现在我们这一带人的家里土地爷都是在迎门的墙窟窿里供奉着)。

话音刚落,村外风烟滚滚,旌旗蔽日,战马嘶鸣,眼看追兵将至。将军深知处境危险,急忙打马扬鞭,向前跑去,在村头见一断墙寺院,遂跳了进去。“噗通”一声,昏倒在花下。说也奇怪,这花“唰”地一下疏枝展叶,把这位将军遮盖的严严实实,追兵赶来,在寺内东寻西找,不见将军身影,又见一白马向前跑去,便命士兵紧追。

过了个把时辰,昏迷中的将军被阵阵花香催醒,睁眼一看,自己原来躺在花丛中,众牡丹竟相开放,红似朝霞,顿觉心旷神怡,饥渴消失,精神抖擞,便挥剑在寺内的断墙壁上题诗一首,跃马而去。

众村民望见追兵走远,便三三五五地来寺庙内看个究竟,只见墙上留诗曰:“小王避乱过荒庄,井庙俱无甚凄凉。惟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君王。”并署名刘秀。

读罢诗,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原来这奇花,就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而另一株呢?就是相依为命的芍药;那位将军就是后来在柏乡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的光武帝刘秀。因为这里的牡丹曾经救过汉光武帝刘秀的命,于是人们就称柏乡牡丹为汉代牡丹了。

汉牡丹五奇

一、年代久远。

汉代时期已有记载距今已2000多年。早于洛阳唐代牡丹500多年,早于荷泽明代牡丹1400多年。堪称华夏一绝,世界之最。(注:洛阳唐代牡丹或荷泽明代牡丹并不是单株存活至今的,只是从那时兴起种植的,一般牡丹寿命不过几十年,超过百年的稀少)

二、同株异花。

在同一株汉代牡丹上可开出花色不同,花型不同,层次不同的牡丹花。有荷花型、菊花型、千层台阁型。

三、异地不活。

汉代牡丹只能在这个池内栽培,离开此地,则不能成活。1937年后,日寇侵华期间,驻县日军头目妄图独霸名花,曾两次派人深挖,连根带土运回日本栽种,虽然浇水施肥,百般侍弄,汉牡丹仍以死抗争,枯萎而亡。汉代牡丹遭此劫掠,枝叶干枯,数年不发。直到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后,汉牡丹才根枝复生,鲜花又开。因此人们又称赞汉牡丹有民族气节,是爱国神花。后来又有人进行移栽,仍旧未能成活。

四、不解之迷。

既有古代神话(入地成花,牡丹救主),又有现代不解之迷:在清代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驾崩那一年,曾开过两朵白花。一九七六年又开了三朵白花,就在那一年,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毛泽东主席相继去世。

五、素有灵气。

清光绪十六年的石碑上,就记载着柏乡汉牡丹“素有灵气”。从老一辈就流传着“花开知国事,花盛则年丰,花衰则年欠”的说法,至今百姓“观花问事”之风仍盛。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