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九江农村人特产 九江最好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九江农村人特产 九江最好的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5-29 01:02:48

一. 江西省 九江 庐山市 如意石耳

利用庐山石耳制作而成,此菜形似如意,整齐美观,黑白分明,鲜嫩清爽。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有清热凉血、滋阴补血之功效。咯血、衄血、病后体虚者宜用,曾得到烹调老前辈及中外来宾一致好评。

二.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修水杭猪

修水杭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修水杭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江西省有八个地方猪品种,九江的修水杭猪、滨湖黑猪占了两种,其中修水杭猪为我市独有的地方品种猪资源。最近从农业部传来好消息,由修水县杭猪原种场申报的“修水杭猪”,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原产地保护),划定的区域保护范围为修水县西港镇、上杭乡、马坳镇、杭口镇等4个乡镇。九江市畜禽品种资源比较丰富,如都昌小型猪、滨湖水牛、修水乌黑鸡、武宁黄羊、永修水鸭等,近年来,全市农业部门在狠抓畜禽清洁生产行动、大力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现代畜牧业快速提升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工作,特别是市农产品监测中心成立以后,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广泛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下一步,我市畜牧、植保、市场信息等部门将更加紧密地协作,形成合力,充分挖掘利用优良地方动植物品种资源,造福九江人民,促进经济发展。

地域范围

修水杭猪产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发源于修江上游,地势相对平坦,周围西北两面为幕阜山脉,东南两面为九岭山脉。修水杭猪产地位于东经113°57′41″~114°55′48″,北纬28°42′09″~29°21′36″之间,介于海拔215到682米之间,保护面积31580公顷,地域范围包括西港镇、上杭乡、马坳镇、杭口镇等4个乡镇。生产规模5万头,年产量5000吨。

三. 江西省 九江 彭泽县 九江炒米粉

炒米粉原来是用来当菜的,后来干脆就用来当早点了。九江炒米粉已有多年历史,加工并不复杂,首先要将干米粉下开水中氽过,然后用冷水淋过,把沾在米粉外的多余淀粉清洗掉,;这样下锅炒时才不至于相互沾粘,炒米粉首先要油多,油少了米粉容易粘锅,而且米粉也会相互沾粘,抖不开。等米粉炒至八成熟后,再加入酱油、葱姜蒜、辣椒等调味品,此时要快速翻炒,趁热立即起锅,在热油滋滋声中,米粉飘香,勾人食欲。

四. 江西省 九江 武宁县 橡子粉丝

橡子,外表硬壳,棕红色,内仁如花生仁,淀粉含量达百分之六十左右。但因橡子含有大量的单宁,如不经处理就直接食用会有明显的苦涩感。上世纪九十年代,武宁澧溪镇达辉(绿野)食品有限公司经过技术攻关,成功去除橡子粉中的单宁(苦涩味),研制开发出以野生橡子为原料的橡子粉丝等系列产品,并获国家食品发明专利。

橡子粉丝,富黄酮、钙、铁、锌等营养元素,对人体有药用保健功能。《中国药典》记载:橡子取粉,可健人,涩肠固脱,可治泻痢、脱肛、痔血。橡子粉丝可煮、可炒、可凉拌,口感爽滑,味道鲜美。

信息来源:武宁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

五. 江西省 九江 共青城板鸭

共青城板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共青城板鸭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对毛鸭选种育肥、腌制、加工、凉晒等技术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进,形成了共青板鸭独特的生产工艺,以其肉嫩、肥而不腻、骨脆、味鲜、香浓、咸而适中、营养丰富、驰名中外、素为腊味中的珍品,是馈赠、酒宴、家庭和茶席的佳品。

鄱阳湖湖的水养育了无污染的鸭子,采用特殊工艺做成的板鸭,味道鲜美,乃是共青城的。江西共青板鸭厂1965年组建,35年来,技术人员不断完善传统加工工艺,加工出风味独特的“飞牛”牌麻鸭板鸭、野鸭板鸭、板鸡、味蛋等系列产品。共青城板鸭年产量达20万只。

六.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古市花椒

古市花椒:古市一带的花椒在江南一带出了名,每年收获季节,外地客商上门要货,见农户采摘不过来时,指树作价自己采摘或请人采搞。客商夸古市花椒味正劲好,麻辣中透着清凉,既可做麻辣作料,还可泡茶入药。三伏天在菊花茶中放几粒花椒,不仅清凉祛暑,且茶水过夜不馊。

七.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白切蒸腊肉

修水怀远人喜腌腊肉,每年冬令时节为腊肉腌制期。其制法是:将鲜猪肉切成长条,五、六斤一块,洗净后凉干,烧红锅将粗盐炒烫,将猪肉置锅内翻滚,摩擦至肉皮呈淡黄色,猪肉出油并散有微香,取出装大木盆内,并在骨头处撒上热盐,腌一星期左右,候盐水渗入肉后,拿出来扫去盐粒,再用绳穿着挂于太阳下暴晒,使肉呈微黄。另安烘炉,撒上谷壳、花生壳、茶子壳等。燃烧不见明火,只冒烟不熄灭。将肉摊于炉架上,以纸遮盖、熏至肉呈橙红色为佳。熏制好的腊肉挂干燥处,供过年和来年清明节吃。到第二年雨季来临前,将剩下的腊肉埋入谷缸或薯丝缸中保存。

熏制成的腊肉烹调不任蒸、煮、炒、焖、炸均可,这里介绍的是两种简单的做法:一、取新鲜腊猪肉洗去污秽,切成很薄的小片,剥几个蒜头拍松,将腊肉铺盖其上,放蒸笼蒸熟。其香扑鼻,特别开胃。如果是白切腊猪头肉、猪顺风等,其味更加清爽。义宁陈氏“五杰”是客家人,清维新四公子之一、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陈三立最喜这道菜。据其孙女陈小从回忆,在庐山松门别墅居住期间,每年的团圆饭桌上必有一大碗蒜头蒸腊肉。二、将切成很薄小片的腊肉,待米饭快干水时铺在饭上蒸,至饭熟时夹起至盘中食用。这种白切蒸腊肉象一只耳朵形状,晶莹透明、香味扑鼻,食之爽口不腻。听说-那年来修水,修水特制的白切蒸腊肉受到他们的一行的赞美。陈三立长子、著名画家陈衡恪在《吃熏肉》一诗中写道:“……雕盘出熏肉,云是吾母寄。郑重饷邻友,食饕宴昆弟。沾唇饫亲慈,举著夸国粹”。熏肉就是腊肉,当时大师在北京把腊肉称之为“国粹”,可见此物之美味。

八. 江西省 九江 湖口县 湖口粑

湖口民间,凡是逢年过节、生辰寿筵、定婚成亲、敬神拜佛、丧葬祭祖、做屋上梁、栽田割禾等活动,都会分别做不同种类的粑食,其习俗一直沿袭。

湖口粑食的品种繁多,大致可分为糍粑、印粑、柳米粑、发粑、炒米粑、豆粑等六类共20多种。按口味分,有香甜的、爽口的、糍软的、鲜美的;按形状分,有圆的、扁的、方的、条状的;按颜色分,有红色芦粟(高梁)粑、黄色粟米(小米)粑、黑色荞麦、白色米发粑;按用场分,有迎宾宴请用的、有喜庆节日用的、有上梁抛撒用的、有敬神祭祖用的、有度荒充饥用的、有青黄不接用的;按寓意谐音分,发粑表示大旺大发,圆子粑表示团团圆圆,方糕表示步步高等等。

糍粑有两种,一种叫麻糍粑,另一种叫糯米粑,都是以粘性糯米为主料。麻糍粑是先用饭甑蒸熟糯米饭,盛进木盆(掇桶)或石臼里捣糊,直到不见饭粒即成。或搓团趁热吃鲜,或待冷却后切成方块留用,这种制作过程,湖口西南片民间,称作打麻糍粑,东北片百姓叫做扦糍粑。糯米粑则是把冼净的糯米磨成粉和面,捏成一个个小扁团、包馅、蒸熟而成。麻糍粑一般在年(春节)前制作,是年事准备活动之一。还有婴儿洗三、小孩满月、周岁,或生日庆寿之喜、女儿出嫁前下辞家礼,甚至老人过世后的红(薨)年酒席中,麻糍粑也是多种粑食之一。而糯米粑则是中秋节或其它庆典活动,但一般不会同时兼做麻糍粑和糯米粑。

印粑是将米粉面团放入粑印模内,印成各种图案的生粑胚,然后蒸熟而成的粑,故名印粑。粑印是木制的,常见的图案有福、禄、囍、寿、春、神仙仕女、飞禽走兽、花草鱼虫等。印粑是用籼米粉作为主要原料,也有芦粟(高梁)粉,上乡人家还有用粟米粉做的。印粑又叫年粑,也是年事准备活动之一,每年一次都安排在冬季进行,如家里人手少,还请兄弟和姑嫂帮忙。女人和小孩磨粉、印粑,男人和面、上下蒸笼,做印粑的场面和谐热闹。印粑需用腊水(立春节气前的水)浸存,时间才能保留较长,春节期间用于招待宾客,春耕农忙时也是方便快捷的主食。

柳米粑是将米淘洗滤干,用开水浸泡、磨成米糊、蒸熟后切成方块形状。柳米粑是与印粑同时做,也以水浸的方法保存。柳米粑既可切丝(或切片)炒熟当菜肴,也可同印粑、豆粑混煮为主食。

豆粑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按比例或配绿豆、黄豆、荞麦粉、小麦粉等,和水磨成稀糊,然后用柴灶大锅煎(烘)成一整张簿皮,冷却后切成带状丝条,晒干、储存。煎豆粑一般在重阳节后进行,因制作工序繁多,用人也多,灶上煎,灶下烧火、磨糊、凉、切都要专人。还会邀请亲朋好友、乡里邻居、甚至远道客人,到家里来尝鲜,甚至还趁热分送新鲜豆粑于近邻。所以,几乎每家煎豆粑都请帮手,或姑嫂妯娌、或亲戚朋友。豆粑煮烂即食,既省时又节约粮食,可作农闲时的早、晚餐或农忙季节的快餐。

发粑有两种,一种是小麦粉发粑,另一种是米粉发粑。小麦发粑是用小麦粉和面放粬发酵蒸熟而成,米发粑是浸米磨糊,拌粬发酵后,蒸熟成粑。发粑四季都可做,所以小孩生日、老人做寿、喜庆宴席做粑都有发粑,后渐渐少见农家自做发粑,小麦发粑有馒头代替,米粉发粑也被发糕所取代。

炒米粑又叫包心粑或蒸米粑,都是以制作工序而得名。先将大米淘洗滤水,然后在锅里炒至米熟,再磨粉和面、包馅、蒸熟。炒米粑不受季节限制,只是不同的季节所包的心(馅)不同,所以,各种喜庆之宴,炒米粑为首选,也逐渐成为招待宾客的美味佳肴。流泗的炒米粑以皮薄、透明、形美而闻名。

湖口粑俗表达人们美好的祝愿,也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各式各样粑的制作必须掌握各自的制作技能:麻糍粑的蒸饭洒水、印粑的和面、柳米粑的泡米、豆粑的配兑和煎烘、发粑的拌粬发酵、炒米粑的炒米和包心等,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虽说不求师学艺,但都是母教女、婆传媳,世代传承,形成独特的粑俗文化。2006年,中央电视台节目摄制组,专程到付垅乡一甲村饶林山湾,拍摄农户做年粑的场面,并制作成年俗专题片,于春节“年俗”节目中播出。

2007年,湖口粑俗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收集的各式粑印,藏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

2008年,吴春花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口粑俗)代表性传承人。

九.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三熏火锅

三熏火锅 川菜“毛肚火锅”是出了名的,修水的三熏火锅就是根据这道川菜的做法,利用修水特有的熏制腊味和出产的花椒而创制的,因其味道独特,现已成修水一道名菜。

三熏火锅主料是:熏制的腊猪尾巴、腊猪(牛)肝和溪口的烟熏油豆腐。将洗净煮熟的腊猪尾巴切成小段,腊猪(牛)肝切成薄片,连同烟熏油豆腐放入锅中,加姜片,山椒、花椒、胡椒和肉汤、佐料,煮沸后倒入火锅内再继续煮。再将浸胀的薯粉丝、碱灰耙、豆芽、豆腐油、香菜等用盘另装备用,客人可随吃随烫。

三熏火锅又名“三腊火锅”,这名字的来历还有段故事。说的是改革开放后溪口一家农户三个儿子都结了婚,大媳妇是修水溪口源里的本地姑娌,二媳妇是儿子在外打工时带回的四川姑娘,三媳妇是老三的同学湖南妹子。过年时,一大家人相聚吃团圆饭。饭桌上,二媳妇称自己是“不怕辣”的川妹子,三媳妇讲自己是“辣不怕”的湘妹子,俩人试问大嫂怕不怕辣。这做大嫂的听出了弦外之音,知道两位妯娌有意用话敲自己,于是说:“我去做一道菜出来尝尝,大家比试比试”。于是就将腊猪尾巴、腊猪肝、烟熏油豆腐做成了一个火锅端上桌,大家吃得有味。吃完后,大媳妇对两位妯娌说:“你们看,我三腊(辣)都敢吃,还怕你们‘俩辣’?”两位妯娌也听出了言下之意,就说“你这腊不同于我这辣”。“怎么不同你个辣”?大媳妇马上接着说,“我这火锅用的是腊猪尾巴、腊猪肝、烟熏腊油豆腐‘三腊’,放的是山椒、花椒、胡椒之‘三椒’,怎么还比不上你们俩辣”,俩妯娌听后自知理亏,连说:“还是大嫂辣,还是大嫂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