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淮北山上有什么特产 淮北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淮北山上有什么特产 淮北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5-25 01:42:34

一. 安徽省 淮北 相山区 卤狗肉

相城为汉封国沛国的国都,居民喜食狗肉,狗肉沛县有名气,占了地名的光,其实沛县汉属沛国,两地都是一种做法,几十种香料和肉汁调成卤,卤汁鲜浓,一般鲜杀狗肉要卤烧较长时间,卤好后肉色绛红,香气扑鼻,稍带咸味,大补,最好与酥油薄烧饼同食。

二. 安徽省 淮北 烈山区 黄营灵枣

黄营灵枣是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黄营村的。烈山区宋疃镇黄营村的灵枣,皮薄光亮,清脆爽口,核小味甜,远近闻名。

近年来,烈山区宋疃镇黄营村农民利用荒山发展枣树种植,并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灵枣种植面积5000亩,产值达7000万元。灵枣树是经野枣树苗嫁接而成,品质高,口感好。受黄营村的辐射,而今,宋疃镇的马桥村、新园村也种起了枣树,初步形成了几百亩的规模。

“和村苹果黄营枣”,灵枣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近到徐州、宿州,远至南京、温州,不少外地客商主动上门采购,将灵枣运至全国各地。

三. 安徽省 淮北 濉溪 临涣棒棒茶

临涣当地不产茶,但安徽却盛产茶叶。在临涣南面不足两百里的地方,就有着一个叫做六安的地方,茶叶生产远近闻名。临涣就是借着六安当地一种叫做红茶棒的茶叶,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茶“棒棒茶”。据说常饮这种茶,除有春生津、夏消暑、秋提神、冬生暖的奇特功效外,还能解酒,多饮不撑腹,还可暂解饥渴。临涣镇的人口,现在还不足两千人,可这里数得上名字的古茶馆就有10多家,相传,这还因为临涣古镇有好泉水的缘故。古镇南面有一口泉,叫做回龙泉,相传这口泉水清冽甘甜,现今的茶楼也就大多分布在它的附近。

四. 安徽省 淮北 濉溪 土型西瓜

土型西瓜 产于濉溪县土型,闻名淮海地区,风销淮北。徐州、蚌埠等地。该瓜品质优良,皮薄肉厚,脆嫩多汁。清香爽口,甘甜文“蜜。熟透之瓜,刀划其皮,自动裂开,瓜瓤突起,不可复合。品种有青核杉1纹、手中条、大毛秧、季子灰等。主要品种是青核桃纹,属中熟种,果型较大,为椭圆形;皮青绿色,有细网纹,厚约1厘米;瓤红、质沙、籽黑。单瓜重约20斤,大的30余斤,亩产4000斤左右,最高达7000斤,每年栽培面积约300亩。

五. 安徽省 淮北 濉溪 南坪响肚

     南坪“响肚”是南坪镇的一道特色名菜。在南坪镇,无论是红白喜忧还是朋友聚会的宴席上必有“响肚”。它具有味道鲜美、清香宜人、清脆爽口的特点,在口中嚼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响肚”也就因此而得名。

    响肚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选用新鲜的猪肚,但煮时的火候应根据作料细致掌握。需购买新鲜猪肚,用盐和醋水反复搓洗,切成条状,在开水锅煮熟加作料,用小食盆或大瓷碗将汤、肚一起盛出来,用小勺舀着吃。

    南坪响肚老少皆宜,营养丰富、色味俱佳,深受城乡人民喜爱。这里女人坐月子,吃得最多的就是猪肚。产妇在生完小孩后,婆家人就会从集市上买来猪肚,炖成汤喂给她喝,猪肚汤起到很好的滋补作用。如今,在宿州、淮北、蚌埠等城市都有以“南坪响肚”为招牌菜的饭店。

六. 安徽省 淮北 烈山区 山羊板皮

阜阳白山羊,属淮北白山羊品系,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产仔多、 繁殖快、出栏率高、肉质鲜美等特点。白山羊板皮具有组织细密,分层 性能好,制成品柔软光泽美观,耐用等优点,因而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 很高的声誉,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客商的热门货。阜阳市广大农民历来有养羊的习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养羊虽受到限制,但年饲养量仍有数万只。三中全会后,特别是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看到养羊的价值,养羊业迅速发展,年末存栏量均在20-40万只,年产商品山羊板皮量40万张以上,最高达70万张(含外地 流入),在全省屈指可数,是全国山羊板皮生产基地之一,又是山羊板皮 的商品集散地。以往阜阳的山羊板皮,由外贸统一收购后,经上海、武汉港口转运 出口至欧洲各国,每年换取一百多万元的外汇收入。现在,巨大的资源 储量象一块磁石吸引着许多海外客商纷至沓来,目前已有中国和意大利合资的中意坎堤制革厂,以及中港合资的飞龙制革有限公司,年消化山羊板皮20多万张,就地加工使山羊板皮成倍增值,不仅使外商得到良好的效益,也使本地养羊农民受益非浅
( 阜阳)

七. 安徽省 淮北 烈山区 烈山苹果

吃较多苹果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苹果的人感冒机率要低。所以,有科学家和医师把苹果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称为“全科医生”。现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多吃苹果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空气中灰尘和烟尘的影响。

苹果中的胶质和向量元素铬能保持血糖的稳定,所以苹果不但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小吃,而且是一切想要控制血糖的人必不可少的水果。并且它还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

八. 安徽省 淮北 濉溪 口子寸金

寸金是我国很古老的一种糖制食品,蔗糖加热经包馅押条断条,成为1寸(3.3厘米)长的金黄色小条,“寸金”之名由此形象而来。糖体整齐,松散,粗细均匀,表面芝麻均匀、牢固,两边断面可以看到依次分层十分鲜明的芝麻、糖皮和夹馅。寸金制作工艺考究,食之味香甜、余味绵长,物美价廉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九. 安徽省 淮北 杜集区 培乳肉

与包瓜、培腐乳齐名,临涣培乳肉同样以它的色泽鲜艳、形态饱满、入口肥而不腻、乳香浓郁,令人有食之不舍之感而远近驰名。

据地方史料记载,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时,总前委在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同志的领导下,面临复杂的形势,当时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就设在临涣小李家一座小茅草屋里。为了革命的胜利,老百姓们心疼首长们的辛劳,便把自家最好的饭菜送到了总前委。当时首长们的餐桌上就有一道临涣特色菜———培乳肉。刘伯承将军一吃就喜欢上了,只见他嘴里吃一块,手中的筷子夹一块,眼睛还盯着盘子里的一块。这时刘伯承心有所悟,一下子就联系到了刚才研究的作战计划上,于是提出了“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的作战方案。“吃一个”,就是先集中兵力歼灭黄维兵团;“夹一个”,就是把杜聿明集团紧紧包围住,不让他逃掉;“看一个”,就是对于蚌埠方向前来增援的敌人严密监视,堵住其进攻。

培乳肉做工细腻,工艺考究。据载,1860年(咸丰十年),临涣酱菜地名家清代潘孝武祖父潘恒广为逃避战乱,来到河南鹿邑县。为了生计,潘恒广便帮人做起了酱菜,拜当地师傅学习技艺、加工酱菜,出师后,与人合伙经营酱菜生意,并把技术传授给了儿子潘士昌。后来潘氏父子来到了临涣继续从事酱菜生意。在酱菜制作中,他们发现酱菜经过临涣浍河岸边的古泉水泡制,味道更加鲜美,其美味远远超出了其他地方。当时潘氏父子在制作酱菜过程中发现,用发酵的酱菜汁中蛆虫制作的菜,名曰肉芽菜,味道异常鲜美,后便用酱菜汁烧制肥肉,更是别具风味。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制作出培乳肉。

培乳肉工艺考究,必须由当地酱菜培腐乳的汤汁为辅料,制作时须选用上好的五花肉,加工成大块方形,然后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去掉油腻。捞出后冷却,再切成均匀的肉片,淋入培乳汁(其培乳汁的好坏决定了培乳肉的色泽和风味),加入作料调匀,放入碗中或盘中,再上锅中蒸若干时间,进一步去掉油腻,并将味道浸入肉中。蒸好后从锅中拿出冷藏,待食用时再上锅蒸15分钟后便可食用。

现临涣当地人大多会制作此菜,其中以临涣贵林酒楼老板王贵林在工艺制作和风味上尤为突出,其制作工艺和风味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改进,2007年3 月,贵林酒楼为打出品牌,在濉溪县工商局为其特色菜培乳肉注册了“贵林”牌商标。其生产的培乳肉目前已加工成成品,并采用真空包装。其产品远销至省城合肥,并加工成礼品盒包装,成为当地人佳节的馈赠礼品,受到顾客的青睐。当地著名文化资深学者陈雷为“贵林”牌培乳肉作诗赞曰:临涣古镇三千年,涣水悠悠四名泉。培出美食堪称绝,乳香九州四海传。肉肥不腻奇中奇,贵客来临恨见晚。临别难忘带回转,敬献亲朋人称赞。

十. 安徽省 淮北 濉溪 临涣培乳肉

临涣培乳肉以其香浓、味纯、滋补等特点而深受人们的青睐。比起红烧肉,培乳肉吃起来肥嫩不腻,含化在嘴里回味无穷;比起精肉块,培乳肉吃起来更有软嫩感,尤其是它特有的乳香味,香气四溢,叫人垂涎欲滴。培乳肉色泽鲜艳、形态饱满。培乳肉的营养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

临涣当地人对培乳肉情有独钟,人人嗜好。常常是未说先馋,闻味流涎。吃培乳肉是一种无法言喻的享受。无论临涣人走到哪里,家乡的培乳肉总会在他们的脑海里、嘴唇边打转,结缘,挥之不去。凡从临涣走出去的人,在城里生活久了,吃饭的时候心里往往会有淡淡的失落,那是因为对家乡培乳肉的眷恋。也许不仅仅是味道的原故,吃培乳肉已成了一种怀旧的情绪和思乡的心情,对家乡的感念伴随着培乳肉的清香飘进心坎。

据地方史料记载,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时,总前委在1、1、陈毅同志的领导下,面临复杂的形势,当时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就设在临涣小李家一座小茅草屋里。为了革命的胜利,老百姓们心疼1们的辛劳,便把自家最好的饭菜送到了总前委。当时1们的餐桌上就有一道临涣特色菜———培乳肉。1将军一吃就喜欢上了,只见他嘴里吃一块,手中的筷子夹一块,眼睛还盯着盘子里的一块。这时1心有所悟,一下子就联系到了刚才研究的作战计划上,于是提出了“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的作战方案。“吃一个”,就是先集中兵力歼灭黄维兵团;“夹一个”,就是把杜聿明集团紧紧包围住,不让他逃掉;“看一个”,就是对于蚌埠方向前来增援的敌人严密监视,堵住其进攻。

培乳肉做工细腻,工艺考究。据载,1860年(咸丰十年),临涣酱菜地名家清代潘孝武祖父潘恒广为逃避战乱,来到河南鹿邑县。为了生计,潘恒广便帮人做起了酱菜,拜当地师傅学习技艺、加工酱菜,出师后,与人合伙经营酱菜生意,并把技术传授给了儿子潘士昌。后来潘氏父子来到了临涣继续从事酱菜生意。在酱菜制作中,他们发现酱菜经过临涣浍河岸边的古泉水泡制,味道更加鲜美,其美味远远超出了其他地方。当时潘氏父子在制作酱菜过程中发现,用发酵的酱菜汁中蛆虫制作的菜,名曰肉芽菜,味道异常鲜美,后便用酱菜汁烧制肥肉,更是别具风味。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制作出培乳肉。

培乳肉工艺考究,必须由当地酱菜培腐乳的汤汁为辅料,制作时须选用上好的五花肉,加工成大块方形,然后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去掉油腻。捞出后冷却,再切成均匀的肉片,淋入培乳汁(其培乳汁的好坏决定了培乳肉的色泽和风味),加入作料调匀,放入碗中或盘中,再上锅中蒸若干时间,进一步去掉油腻,并将味道浸入肉中。蒸好后从锅中拿出冷藏,待食用时再上锅蒸15分钟后便可食用。

现临涣当地人大多会制作此菜,其中以临涣贵林酒楼老板王贵林在工艺制作和风味上尤为突出,其制作工艺和风味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改进,2007年3 月,贵林酒楼为打出品牌,在濉溪县工商局为其特色菜培乳肉注册了“贵林”牌商标。其生产的培乳肉目前已加工成成品,并采用真空包装。其产品远销至省城合肥,并加工成礼品盒包装,成为当地人佳节的馈赠礼品,受到顾客的青睐。当地著名文化资深学者陈雷为“贵林”牌培乳肉作诗赞曰:临涣古镇三千年,涣水悠悠四名泉。培出美食堪称绝,乳香九州四海传。肉肥不腻奇中奇,贵客来临恨见晚。临别难忘带回转,敬献亲朋人称赞。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