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我的家乡岫岩特产 岫岩县城内的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我的家乡岫岩特产 岫岩县城内的美食更新时间:2022-05-13 21:01:40

一. 辽宁省 鞍山市 岫岩 岫岩滑子蘑

岫岩滑子蘑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滑菇(Pholiotanameko)又名光帽磷伞,滑子蘑,珍珠菇。属真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环锈伞属。其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滑菇因菌盖表面有粘液而得名,这种粘液对肿瘤有抑制作用。在东北三省已得到大面积推广,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食用菌。

今年岫岩滑子蘑产量达到3000万盘,占全国总产量的55%,占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出口量已占全国的70%。

作为全国滑菇第一县,岫岩在滑子蘑的加工和销售上下了很大力气。如今,鞍山东达食品有限公司、永安集团万吨滑子蘑生产线,“深山秀”滑子蘑罐头以及全县各乡镇的20多个滑子蘑加工厂家都在对滑子蘑进行深加工,滑子蘑产品除了销售到全国各地外,还远销到日本、俄罗斯等多个国家

地域范围

岫岩滑子蘑产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简称岫岩县)境内的24个乡镇。岫岩县地处辽东半岛北部腹地,东及东南与凤城、东港两市毗连,西与大石桥、盖州两市为邻,南与庄河市相接,北及西北与辽阳县、海城市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22°52′-123°41′,北纬40°00′-40°49′。北部山区平均海拔500m左右,南部丘陵平均海拔200m左右。县境纵向距离91.8km,横向距离75.5km,全县总面积4507km2,总生产面积2万公顷,年总产量1.95万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岫岩县土壤分为棕壤土、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4类,并以棕壤土为主。土壤pH值在4.26-8.2之间。土壤肥力状况良好,富含有机质和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岫岩县地质结构处在天山-阴山复杂构造带的东端和新华夏系构造第二隆起带的中段交接复合部位,又称“岫岩地台”。全县地势北高南低,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间有小块冲积平原和盆地,构成“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

(2)水文情况:岫岩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500多条,汇集成大洋河、哨子河两大干流,形成大洋河水系。另外还有小洋河、大沙河两条外流河流。境内河流总长882km,流域总面积4466km2。岫岩县水资源丰富,总贮量约

23.23亿立方米,水质清澈、纯净,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3)气候情况:岫岩县四季分明,属北温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春季三寒四温,多干旱少涝,大风日多,光照较好;夏季湿热多雨,雨热同期,多偏南风;秋季两温五寒,阴晴多变;冬季干冷少雪,盛行西北风。年平均气温8.0℃,全年无霜期136-15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355小时。全年降水86-106天,年均降水量818mm。

(4)人文历史情况:岫岩县人工栽培滑子蘑已30多年。上世纪70年代从日本引进滑子蘑人工栽培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岫岩滑子蘑生产规模达到4000万盘(袋),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5%,出口量占全国的70%。1998年,岫岩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滑菇第一县”。2005年,岫岩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适宜的气候、优越的生产环境条件,岫岩生产的滑子蘑不仅味道鲜美,脆嫩爽口,风味独特,而且营养丰富,品质良好,省内外客商纷纷上门收购,产品经常供不应求。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客商们便把岫岩生产的滑子蘑统称为“岫岩滑子蘑”,岫岩滑子蘑菇形正、个头匀、口味佳、品质高,深受各地客商和消费者青睐,不仅在国内外大中城市畅销,还远销到日本、韩国、俄罗斯及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岫岩县现在是辽宁省“食用菌出口基地县”。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岫岩滑子蘑的生产必须是在岫岩县境内进行,栽培基质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5099-2002)。①农户小规模种植可选在较干燥的农田或空地上,要求离水源近而地势高,排水好,空气流通,既能保持一定地面湿度,又极易通风排湿,周围远离工厂、畜禽栏舍、牧场、仓库、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以免受到其它微生物或蝇虫侵害。②菇棚设计要根据当地风向来确定菇棚方向,通常以东西向为主。菇棚不易过高,空间高度2.0-2.5m,平均摆放8层为宜。菇棚跨度为7-8m,长度不限,根据接种盘数而定。菇棚上盖做成拱型,上面盖草帘、玉米秸等遮阳,四周有栅栏,既要挡光又要通风。棚内顺风搭设菇架,四周要留70cm宽

的作业道。菇架人行道宽1m,菇架宽1m,摆8层左右,层间距25cm,底层距地面60cm,上层距棚盖50cm-70cm为宜,菇棚建设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达到既能遮阳、保湿,又能透风、排湿效果。

(2)品种选择:①品种选择:根据岫岩气候特点及市场需求情况,尤其是近几年来夏季高温干热天气多,生产上应选用抗高温的高产优质品种。目前在岫岩表现较好的品种有:CT1、西羽、C3-1、森15等品种。特点是耐高温,菇体壮,不易开伞,产量高,出菇的适宜温度为8-20℃。②菌种选择:选择菌丝结构密集,棉絮状,上下均匀,手指按有弹性,菌柱断面呈橙黄色或白色,颜色一致,捏碎成大块的优质菌种。

(3)生产过程管理:岫岩滑子蘑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滑菇栽培技术规程》(DB21/T0301-2006)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目前岫岩滑子蘑的加工方法主要有速冻、加工罐头、盐渍3种,其原料要求见下表:

级别速冻品原料标准1加工罐头原料标准2盐渍品原料标准3

L级1M级2A级3不开伞,柄长2.5cm以内,伞径1.8-2.5cm不开伞,柄长0.5cm以内,伞径1.8-2.5cm不开伞,柄长2cm以内,伞径1-2cm

M级1S级2B级3不开伞,柄长2.5cm以内,伞径1.2-1.8cm不开伞,柄长0.5cm以内,伞径1.2-1.8cm不开伞,柄长3cm以内,伞径0.8-2.5cm

S级1T级2不开伞,柄长2.5cm以内,伞径0.8-1.2cm不开伞,柄长0.5cm以内,伞径0.8-1.2cm

(5)生产记录要求:岫岩滑子蘑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岫岩滑子蘑子实体多丛生,菌褶密集直生。菌盖半圆形,深褐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滑,有蛋清状粘液,菌盖直径2-2.5cm。菌柄粗短,长4-5cm,直径8-15mm。岫岩滑子蘑脆嫩爽口,风味独特。

(2)内在品质指标:岫岩滑子蘑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铁、钙等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还含有抗癌物质核酸。干滑子蘑粗蛋白含量为35g/100g。

(3)安全要求:岫岩滑子蘑执行《无公害食品食用菌》(NY5095-2006)标准。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岫岩滑子蘑根据加工方法不同而分成L、M、S级,M、S、T级或A、B级。

(2)包装:岫岩滑子蘑包装容器应按产品的大小规格设计,同一规格应大小一致,牢固、整洁、干燥、无污染、无异味,内壁无尖突物,无虫蛀、腐烂、霉变等。纸箱应无受潮、离层现象,塑料箱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要求。

(3)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岫岩滑子蘑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4)储藏:干品在避光、阴凉、干燥、洁净处贮存,注意防霉、防虫。鲜品在1-10℃保存。

(5)运输:运输时轻装轻卸,避免机械损伤。运输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物、无杂物、防日晒、防雨淋,不可裸露运输。鲜品最好在4-10℃条件下运输。

二. 辽宁省 鞍山 岫岩 尖把梨

  尖把梨是岫岩山区,平均单果重125克,比普通尖把梨大一倍以上,果实近葫芦形,果面黄色,果颈部明显细长,肩部有片锈,采收近果面黄绿色,贮藏一个月后变为黄色;果肉白色,细腻,酸甜味浓,后熟香气浓郁,果皮薄,可食率高。可鲜食又可做冻梨,特别是冻梨口味更佳,是栽培梨中抗寒力最强的品种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全县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果品质量好,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和市场优势,已成为岫岩山区农民的“绿色银行”。

三. 山西省 忻州 繁峙 神堂堡乡苹果

“红红脸蛋圆又圆,咬上一口脆又甜。”这句顺口溜说的是繁峙县神堂堡乡的红富士苹果。近年来,神堂堡乡把红富士苹果产业作为“一乡一业”山区农村主打产业来抓,边抓苹果质量的提升,边抓苹果规模的扩张,让又大又甜的红苹果圆了百姓的致富梦。截止目前,全乡已发展以红富士苹果为主的干鲜果专业村6个,专业户850户,苹果树种植面积达3500余亩,年产值达2370万元。神堂堡乡红富士苹果基地已成为繁峙县乃至忻州市优质果品发展基地。繁峙县神堂堡乡将不断改良品种、发展精品,进一步把优质红富士苹果产业打造成集采摘、观光、加工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神堂堡乡地处繁峙县东南边陲的大山深处,北与灵丘县接壤,南与河北阜平县毗邻,108国道和神阜公路横贯东西,是京津冀等进入山西的重要交通要道。境内山峦丛叠,沟壑纵横,青羊河、大沙河从西向东流入河北阜平县,辖区内河谷海拔690米,年平均气温6.8℃左右,无霜期165天,年降雨量450mm,土壤以生物风化沙质土为主,含水量丰富,土壤肥沃。优越的自然环境是神堂堡乡成为全县栽培干鲜果树最适宜、面积最大的一个生产区域。

神堂堡乡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栽培第一代红富士苹果树。当时,行政推动的痕迹比较明显。乡镇府给群众发了树苗,并要求每村每户将水浇地全部栽培苹果树,迫于乡镇府的压力,群众都按要求栽植了,但不到半年,多数人又将果树苗偷偷的拔掉种植了农作物,只有杨树湾村等极个别的村保留了果园。杨村湾村经过几年艰辛努力,苹果栽种成功了,该村百姓的收入明显增加。典型带动的作用显而易见,群众认识到栽培苹果树可以致富,1992年开始,各村村民们自觉较大规模地栽种苹果树。至此,神堂堡乡的苹果树面积渐渐发展壮大,到本世纪初,红富士苹果基地建设已具规模。

新一届乡党委、政府领导上任后,更加重视苹果种植这项富民产业的发展壮大,乡领导针对红富士苹果品种的蜕化作了引进改良工作,使苹果始终保持较高的品质和良好的口感。乡里筹资200万元完成了2.2公里的新农村园区路和渠系的改造,动员青羊口村民在乱石滩建起了200亩干鲜果种植园区,共栽植红富士苹果树7200棵,樱桃树2100棵,板栗树1300棵,成活率达95%以上,园区初见规模,预计6-8年进入盛果期,产值将近1000万元,人均增收1.8万元。2014年,全乡红富士苹果树面积达3500亩,人均收入提高450元。

大规模扩大苹果树栽植面积,果园管理、果园灌溉、果品销售等一系列问题必须亟待解决,神堂堡乡党委、政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放法,让果农外出取经,请专家前来指导和培训,同时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大兴水利工程、无公害管理技术、套袋技术的普及等,红富士苹果的商品率提高了很多。现在全乡二代优质红富士苹果树已经步入有机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良性发展轨道。

为更好地做好苹果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方位服务,杨树湾、茨沟营、神堂堡、中砚台、红崖等村均成立了果品专业合作社,会员100%来自农民。合作社制定了章程制度,财务进行独立核算,下设理事会、监事会。合作社面向全乡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包装、营销与市场对接。县、乡农业技术部门负责生产技术指导、规划设计、技术培训、改良品种、高接换头,帮助农民调运优质果树专用肥、各种微肥。培养技术骨干120余人。合作社围绕果业技术指导、专业培训,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开展工作。并建起以苹果为主,梨树、核桃、杏、干鲜果等园区,面积5000多亩,其中苹果栽培面积3500亩。

四. 安徽省 滁州 明光 柳港乡浮山回王鱼

柳港乡浮山回王鱼

五. 安徽省 马鞍山 含山县 张公乡果桃

张公乡:果桃

六. 广东省 中山 三乡小炒

"三乡小炒"是三乡人的饮食特色。凡属逢年过节,红、白筵席者是不可缺少的乡土特色菜馔。吃起来酸酸甜甜,味道极美。不但三乡人喜闻乐道,在外地也早为人知,脍炙人口。如果宴席上没有"三乡小炒",三乡人就会非议,甚至受到指责。三乡人认为无"炒"不成宴。有一次,岐江酒家(现已拆除,原为中山最有名的酒家)接到郑宅喜筵,要到三乡上门办宴,开席时,搬上鸿运乳猪拼盆、雀巢鱼青、椒盐蛇、鸡煲翘、红烧石岐乳鸽、金华玉树鸡……,琳琅满目,色、香、味、形俱全,以为落尽功夫,该受主人及嘉宾赞赏,谁知一位大娘质问:"怎么没有小炒呀?""连一碟小炒也没有,有什么好食?"问得主人目瞪口呆。可见"三乡小妙"在三乡群众心目中的位置多么重要呀!三乡群众办酒宴,事先就把菜肴做好,成缸成钵的摆着,上面用禾草遮盖,来多少客人,开多少围台;一围坐八人,坐满就开筵,随到随开,十分方便。主客欢天喜地,互相道贺一番。人们喜食的是焖冬菇、白切鸡、红烧扣肉、发菜蚝豉、皮胶焖鸭等等,当然,还有千万不能漏掉的"三乡小炒"。"小炒"的用料有:酸菜丝、荷兰豆丝、红萝卜丝、瘦肉丝、鱿鱼丝、鸡肝丝、鸡肾丝。配上蔬菜切成丝,炒成一镬,配好调味料,上碟奉客即成。

七. 辽宁省 鞍山 岫岩 酸汤子和馇子

县内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是各族群众的主食。尤其是用玉米面做成的传统食品酸汤子和馇子,是各族群众都喜欢的主食。

八. 辽宁省 鞍山 岫岩 金瓜梨

 金瓜梨是岫岩地方,平均单果重110克,果实圆形或椭圆形,近似秋白梨;幼果期果面略有棱,果实成熟后,果面均匀分布5条浅沟,形状好像甜瓜,加之梨果成熟后果面金黄色,故得名“金瓜梨”。其果皮较薄,果肉质地细腻,有香味,甜酸可口。树势强健,抗风力强,采前不易落果,抗黑星病极强。

九. 山东省 济南 章丘 黄河乡鲤鱼

黄河乡鲤鱼是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黄河乡的。黄河乡鲤鱼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黄河鲤鱼,俗名鲤鱼拐子,是我国四大明鱼之一。黄河鲤鱼,自古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洛鲤伊鲂,贵如牛羊”之说,向为食之上品。黄河鲤鱼还以其肉质细腻鲜美,金鳞赤尾、体型梭长的优美形态,驰名中外。与其它鲤鱼相比,其肌肉中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17.6%)和较低的脂肪含量(5.0%),含有丰富的人体全部必需8种氨基酸和4种鲜味氨基酸,还含有3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锌及大量元素概、镁、磷等。

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黄河乡鲤鱼”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十. 云南省 怒江 福贡县 马吉乡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

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乡,古当行政村共有农户306户,1142人,其中村办事处周边5个自然村共178户,646人。人均收入580元(2004年)。古当村是著名的傈僳族服饰和歌舞之乡,素有“美女村”的称誉。

该村地处碧罗雪山腹地,依山而建,海拔1890米,森林覆盖率98%。4条小河在村尾汇合后冲出峡口,附近有两条瀑布、两个温泉,生态环境极佳。这里是通往维西县、贡山县的交通要道,翻越碧罗雪山走10小时就可到维西县。该村傈僳族在清末从维西县迁来,民居建筑与村落格局传统风貌保存较好,建房中择地、选材、建房、进房等过程一直延续传统方式,在各类傈僳族传统民居建筑中,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茅草顶房占62%,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石棉瓦顶房占22%,砖木结构房占16%。古当村现在仍然保留传统纺织和榨漆油工艺,是农耕、采集等生计方式的补充。

傈僳族服饰简朴大方,做工精细。女装以红、白色为主色调,上衣为无袖右衽衫,下穿手工纺织的麻布裙,裙边装饰蓝红线条或花边。左肩斜挎用贝壳串成的长链“拉奔”和红白相间的串珠,胸前配挂多根串珠为胸饰,在“拉奔”和串珠下方结数个毛线球,鲜艳美观。传统男装以黑、白为基调,穿及膝白色长衫,外罩黑褂子,型似喜鹊,称为“喜鹊服”。现在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襟等显眼处镶花边。成年男子普遍配“怒刀”、带弩弓、背兽皮箭包,英勇剽悍之气尽显。妇女头戴用红、白色串珠和贝壳制作的珠珠帽Zone“哦勒”,男子戴1尺高的布帽子,右边挂一块红布飘带作装饰。

民间文学在傈僳族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古当村流传着丰富的神话故事、儿歌、诗歌、谚语、传说等,如《孤儿找龙女》、《猴子搓麻线》、《兔子与狐狸的故事》、《刮木毕斗鬼的故事》、《狗食太阳》等。

傈僳族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当地流传的民歌有情歌“优叶”、叙事歌“木刮”、儿歌“然尼斗石”、迎亲调“吃知斗俄”、哀歌“阿双吉俄”、挽歌“诗俄斗俄”等。民间乐器有弹拨乐器“其奔”、短笛“笛哩图”、竹笛、三片口弦、单片口弦、木叶等。傈僳族民间舞蹈称为“千俄千”,种类较多,有生产舞、丰收舞、婚礼舞、模拟动物动作舞、织布舞、洗麻舞等,多为集体舞,或成排,或围圈,脚步有进有退,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有规律地变化。

民族文娱体育活动丰富。除传统的射弩外,还有用于强身健体、节庆活动时比赛和表演的打球、爬竹竿、过溜索、射粑粑、射鸡蛋、摔跤、荡秋千、斗膝、压翘翘板等。

传统节日阔时节,即傈僳族的新年节,节期为每年12月20日。现在,阔时节已经成为怒江州的法定节日。每年阔时节时,全村人聚集在村公所进行各种活动,唱歌跳舞,吹奏乐器,欢庆节日。

傈僳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古当村多有保存。根据月亮圆缺推定节令,安排生产。有自己传统的民间医药。村里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优良传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