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荔波博雅特产网 贵州荔波最值得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荔波博雅特产网 贵州荔波最值得买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5-19 19:32:41

一.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水族马尾绣

中国少数民族古代刺绣艺术的“活化石”。水族人民具有独特的刺绣艺术,其种类很多,主要有平绣、马尾绣、空心绣、挑绣、结线绣、泡绣等。但在这些绣品当中,由于水族马尾绣选材奇特,绣工复杂,制作精美,加上这种独特的刺绣品和刺绣技术在水族民间还广泛地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堪称中国一绝,世界瑰宝!因而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中国少数民族古代刺绣艺术的“活化石”。

二.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布依族五色花米饭

五色花米饭是布依人的专利品,将米饭染得色彩鲜艳、五彩斑谰,并由此赋予米饭无尽的诗情画意和浪漫情调,当今世界,只有布依人才能做到。

五色花米饭由来

关于“布依五色花米饭”,流传着一个远古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壮侗、壮傣、布依三兄弟在恬静的多依河畔辛勤劳作,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俗话说“树大分丫、人大分家”,三兄弟中大哥壮侗、二哥壮傣都已成家,他们俩商量后决定把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留给三弟布依,自己带着妻儿另寻他乡重置家园,布依兄弟知道后,说什么也不肯自己留下,让两个哥哥另建家园,壮侗和壮傣好说歹说才留住了弟弟布依。分手那天,正是农历三月三,以后,为了不忘同胞骨肉之情,每逢农历三月三,三兄弟的子孙就会汇集在美丽的多依河畔,载歌载舞,奠祭祖先,共叙手足之情。筛选上等糯米,采集山草稀药,做成五彩斑斓的花米饭,互祝长命百岁,同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生活幸福,让人生永远像鲜花一样美丽,长生不老。

五色花米饭制作

花米饭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首先上好的糯米淘净晒干,同时到山里采摘各种有利于身体的植物熬成红、黄、蓝、橙、黑等颜色,之后将洗净的糯米分别浸泡于各类植物染料中,待各种鲜艳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质,米的颜色已彻底改变,再将它拿到水边淘洗干净,然后放到甄子里蒸熟。此时,满甄子红、黄、蓝、橙、黑,鲜艳的色彩在浓浓蒸气中熠熠闪烁,纯粹的香味满屋飘溢。面对如此色鲜味美的食物,即使你酒饱饭足,也禁不住要尝上几口。

制作五色糯米饭比较讲究方法。黑色糯米饭,用枫叶及其嫩茎之皮,放在臼中捣烂,稍为风干后浸入一定量的水中,浸泡一天一夜后,把叶渣捞出滤净,即取得黑染料液。黑染料汁要放入锅中用文火煮至五六十摄氏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黄染料,可用黄花或黄栀子、黄姜等植物的果实、块茎提取。将黄花煮沸,或将黄栀子捣碎放入水中浸泡,即得到黄橙色的染料液。也可用黄姜掏烂后与糯米拌均用力搓,可得黄色的糯米。

而红染料、紫染料其实是用同一品种、但叶子形状不同的红兰草经水煮而成。“叶片稍长点的红兰草,颜色稍深,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就成了紫色;叶片较圆,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色。”

布依五色花米饭食用功效

黑色: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功能和主治:活血、生机、止痛、解毒,用于跌打损伤、牙痛、痛疽等症。

红色: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功能和主治: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瘠痛、显热黄疸、经闭、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痛肿疙毒、降血脂。

白色: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功能和主治:补中益气、养元保身、用于治消渴尿频自汗便泄等症。

黄色:在布依民间疗法中:单方熬汤服用能治疗黄胆性肝炎。

紫色:在布依民间疗法中:单方熬汤服用能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头晕等症。(完)

三.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瑶山鸡

荔波县的家鸡有8个品种,其中地方品种3个。瑶山鸡是地方品种里的佼佼者。瑶山鸡系瑶山白裤瑶人世代努力育成的肉用鸡种,分布于瑶山、捞村和王蒙等地,常年饲养量五千余只。瑶山鸡的特点是生长快、个体大、肉质细嫩、味鲜。在粗放饲养条件下,成年公鸡体重3至3.5公斤,母鸡体重2―3公斤。七月龄开产,年产蛋120个,鸡群中有10%左右的乌骨鸡,有较高的滋补价值。

四.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杨梅汤

荔波杨梅汤在夏日,只要到了荔波的人都会喝上一碗,冰津上口,酸味纯正稍带微甜,汤汁浓郁红润,有生津开胃,清凉解渴的特点。多为6元一碗,樟江夜食一条街上随处可见,最有名的杨梅汤店要算是街上的“喀斯特杨梅汤”和“爽口杨梅汤”。杨梅汤先是将鲜杨梅拣去杂物,用水轻轻洗净(防止弄破果实,损失果汁);放入洁净锅加糖腌渍,待腌出水后,置小火上煮,随煮随搅(时间不宜太长,否则色泽变暗),煮汤3~5分钟离火,装入清洁消过毒的玻璃瓶内,封好,晾凉,入冰箱冰镇。食时,取出杨梅5~6个,放入玻璃杯中,再倒入一些杨梅汁,加适量冰块或冰水饮用(加冰水量为杨梅汁的3~4倍,即500克杨梅制的汁,加冰水1500~2000克)。

五.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青梅酒

荔波县境内的茂兰喀斯特原生森林中,野生着大片大片的青梅树。荔波县以这里丰富的青梅为原料,采用国内先进的技术生产出独具持色的青梅酒。荔波青梅酒呈浅黄色,果香浓郁,酸甜爽口,是佐餐的上等饮料。

六.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卜柚

荔波卜柚分黄皮红瓤和黄皮白瓤两种。果形正,色泽金黄,皮薄,核少,汁多,瓣大,酸甜适中,味鲜美,主产樟江两岸。

荔波樟江两岸,气候温热,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十分适合柚树生长。荔波县以本地优良品种嫁接培育的18号20号卜柚,质量超过沙田柚。后来,荔波又引进了广西沙田柚和福建蜜柚,建成了万亩蜜柚基地。荔波蜜柚汁多味甜,远近闻名,成了-货。

七.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米片、米花

米片、米花的制作均不复杂。即选上等糯米,淘净,蒸熟,拌上红糖。选一平滑桌面洗净,抹上油,将糯饭摊开在桌面上,以巴掌拍平。在晒至一半干时将糯饭层铲起,剪成巴掌大小的薄片,晒干,便成米片。米花的糯饭则还要染上红色,使之红白相间,不掺糖,倒在一个茶杯口大小的竹箍子里,“翻砂”摇转成圆形烘烤晒干即成。米片米花干后,下油锅炸了便可食用。这两种食品是荔波人过大年时家家必备的食品。制作工艺虽然简单,却具有脆、酥、香、甜的风味,口感甚佳。随着旅游的开发,这种食品已经进入上海和两广人家的食品盒。

八.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布依族土花布

布依族土花布——土花布是布依族传统的工艺制品,据说已有千年历史。自种、自纺、自浆、自染、自织、自用,是荔波布依族土花布的六大特点。布依农家里,男女老少身上穿的衣裳、床上的铺盖、头上的帕子、脚下的鞋、上学的书包、姑娘的花袋等,无一不是土花布制成。走亲送礼的馈赠,也多半是土花布,新屋落成或娶亲嫁女时,从房梁垂挂到地面的土花布越多,主人越有脸面。

1984年,荔波土花布首次在春季广交会上展销,立即受到外商欢迎。并与日本、法国等外商签订了五批合同,试销了二千匹。1986年出口37000米。

九.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酸汤芝麻剑

“芝麻剑”,极其珍贵的淡水鱼,仅产于荔波境内河流及红水河流经荔波几十公里的河段内,为何仅产于荔波,此谜至今未解。此鱼无鳞,形似剑鳍锋利,因身上有芝麻状斑点而得名。

荔波境内名鱼多,如大名鼎鼎的鳜鱼,美味可口的猪嘴鱼(学名铜鱼),赫赫有名的中华侧制鲤鱼,肉多刺少的扁嘴鱼(学名云斑鱼),水中游动可见内脏的银鱼,生 活在山洞暗河里终年不见天日的岩鲤鱼等。这些鱼虽有名气,但却没有芝麻剑名气大,何故,这是因为芝麻剑不仅肉质鲜嫩,肉多刺少,营养丰富,它含有多种人类生存必须之微量无素,常食可美容、壮体、延年益寿,更因其有别于其它鱼类,烹饪特点而大受美食家青睐――名煎不散、久煮弥嫩,吃进嘴里,有淡淡的神奇的香味溢出,令食者心旷神怡,过口难忘。俗言世上美食当数“天上的斑鸠,地上的竹溜(一种似鼠的小动物),水中的芝麻剑”,的确不假。

芝麻剑产量少,难捕(它生活于深水中),故愈发珍贵(在两广餐桌上其价格令人咋舌),它是当地人招待贵客的最佳菜肴。

配方:芝麻剑500克,西红柿50克,盐、味精5克,料酒3克,湖椒3克,葱、姜各5克。

工艺:

1、芝麻剑宰杀,洗净后切成3厘米长的段。

2、泡椒切成2厘米长的段。

锅内盛酸汤上火,汤开下芝麻剑,取锅前撒葱、味精、盐等配料后即食。

特色:鱼肉细嫩、汤汁鲜美。

备注:酸汤的制作:香茄5千克,老姜500克,蒜米250克,小米椒1千克,盐500克,米酒250克,甜酒250克,放入坛子中盖上盖子,坛沿上水,15天后即可用,食用时用刀剁碎即可。

十.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竹、芒、藤编

荔波县山大林密,有丰富的竹、芒、藤资源。荔波少数民族有着传统悠久的编织技艺,为适应旅游业的需要,民间艺人利用山上丰富的竹、芒、藤资源,将传统的背篓、竹箩、草凳、笊篱等农家用品编织技艺挖掘改进,化腐朽为神奇,推出三百多个具有民族风味下地方色彩的工艺品,深受顾客欢迎,其中的竹雕《游龙》被省推荐,入京参加“四十大庆.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展。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