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周口特产荆菜 河南最好的荆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周口特产荆菜 河南最好的荆菜更新时间:2022-05-21 10:30:32

一. 河南省 周口市 川汇区 糟鱼

糟鱼颜色鲜嫩,白中泛黄,鳞光闪亮,骨酥肉烂,咸中有甜,清秀宜人。它不但味道好,适口性极强,而且含有钙、镁、磷、铁等多种营养成份。有健脾开胃,消积化滞,增进食欲等功效,也是治疗小儿软骨病的理想食品。

二. 河南省 周口市 扶沟县 扶沟创奇豆参

扶沟创奇豆参是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的。创奇全脂豆参是以扶沟县无公害黄豆、青豆和黑豆为主要原料,采用科学的药膳配方,精制而成,不含防腐剂、添加剂和色素。

扶沟县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之一,被誉为豫东平原的一颗明珠,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的故乡。创奇全脂豆参是以扶沟县无公害黄豆、青豆和黑豆为主要原料,采用科学的药膳配方,精制而成,不含防腐剂、添加剂和色素。内含大豆蛋白质,是健脑、美容、润肤、强体的最佳营养素。对高血压、冠心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三. 河南省 周口市 沈丘县 沈丘烧牛肉

沈丘县里烧牛肉,唐朝末年就已有,祖传工艺来烹制,咸香细烂最可口。

四. 河南省 周口市 淮阳县 淮阳槐山羊

淮阳槐山羊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的。槐山羊体质壮实,结构匀称。毛细而匀,纯白居多。肉质鲜嫩、膻味小、适合烹调,为人们所爱食。

槐山羊板皮品质优良,在国际市场上亨有盛名,称为“汉口路槐皮”。淮阳是中心产地之一,境内饲养始于春秋。经历代代人工选育,形成地方优良品种。

槐山羊体质壮实,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面似三角形,分有角无角两种。竖耳,直须,双目有神,颈粗稍短,前躯较宽,背腰平直,肋骨张开。中躯呈圆筒形,后躯发达,尾短而上翘。四肢有力,蹄质坚硬,行动敏捷。毛细而匀,纯白居多。食草广泛,适应性强,易管理,疾病少。其板皮肉面为浅黄色和粽黄色,油润光亮,有核桃花纹,常称豆花板或腊黄板,板质细密,毛孔细小均匀,分层多而不碎,折叠无皱线,拉力强且柔软,韧性大而弹力强,是制革业的上等原料,畅销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年出口量近40万张。1983年获国家外经贸部荣誉证书。

槐山羊性成熟较早,一般两月龄发情,四月至五月龄初配,妊娠期145~150天,正常情况下母羊可一年两产,每次产羔二、三只,多者四、五只。幼羊发育较快,周岁时体重可达18—20公斤,净肉率为38%以上。肉质鲜嫩、膻味小、适合烹调,为人们所爱食。

改革开放30年是畜牧业大发展时期,槐山羊养殖迅速普及农村千家万户,并且由散养向一定规模圈养过渡。1982年淮阳被确定为“槐山羊生产基地县”,同年5月获农牧渔业部、商业部、对外经济贸易部联合颁发的基地建设优异成绩奖。1984年《槐山羊生长发育研究》论文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7年列为国际银行帮助开发项目。

五. 河南省 周口 鹿邑县 试量狗肉

试量狗肉是鹿邑的风味,正宗产地在鹿邑县城西25公里试量集。试量狗肉以其悠久的历史、纯正的味道以及补血益气、驱寒温中等药理作用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试量狗肉发端于西汉末期,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传说刘秀义军兵败河北,南逃至鹿邑县试量集郎庄,只剩单身一人,而王莽大兵穷追不舍,情形十分危急。村头老君庙里,太上老君显灵设法相救,遂化作白头老翁,套牛马犁地。让刘秀伏身藏于牛马之间的地镝沟内,待王莽的闻龙犬追到,老翁一鞭将其击毙。王莽大兵赶到,老君大智若愚,骗走了军兵,刘秀转危为安。老君又于村内一崔姓人家借来一口锅,把闻龙犬剥皮煮熟,让刘秀充饥,老翁则悠然而失。刘秀走进村头老君庙殿口,见太上老君端坐殿内,银须拂胸,慈眉善目,面带微笑,与刚才所遇老翁极其相似,顿悟自己为太上老君所救,遂磕头拜谢不已。崔家等到红日西沉,不见老翁送归饭锅,便到村东观望。离锅老远,就闻见清香扑鼻,沁人心脾。到了近前,见一锅狗肉汤尚热。捞起一尝,与寻常狗肉大异,味道特别鲜美,遂大声招呼远处劳作之人同来品尝,大家同声赞美。有人建议,这锅汤子不要倒掉,以后再杀狗煮制。通过实验,果然十分理想。自此,试量狗肉誉满天下。据说,现在试量狗肉制作时用的还是当年拿锅老汤呢。试量狗肉的价值越来越被社会所认识,它不但打入了各大城市的宾馆酒楼,而且还跨出了传统经营方式,被制成各种形式的罐头销往全国各地,成为中外名优产品。( 周口)

六. 河南省 周口市 太康县 太康肘子

太康肘子是享誉中原的风味名吃,用料为上等猪肘,辅以特制名贵材料和独特制作工序,特点“肥而不腻、色泽鲜亮、浓香怡人、酥烂可口。”被誉为“天下美味之大成”而驰名中原。太康肘子由太康籍人士---宋友华先生研制而成。宋先生原是1领导的专职厨师,于1986年转业到河南省太康宾馆,担任厨师长职务。宋先生先后到过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等地学习烹饪技术。他拜师求技,虚心好学,潜心钻研,经过多年探索,溶古今中外红烧、烹饪技术为一体,不断创新研制出了这道佳肴。因主料精选上等猪肘,加上首先诞生于河南省太康县,故名曰:“太康肘子”。2011年“宋记牌“-“太康肘子”“梅菜扣肉”“宋记酱猪蹄”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七. 河南省 周口市 沈丘县 沈丘马五牛羊肉

沈丘马五牛羊肉为豫东清真风味食品,相传清咸丰年间槐坊厅(今为沈丘县城)“双合盛羊肉馆”回民厨师马一真首创,遂成镇馆名菜,享誉一方。

说起牛羊肉的来历,在当地颇为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当年双合盛羊肉馆的大厨马一真,在盛夏的一天,生羊肉未卖完,就顺手把生羊肉扔进了一个大盐缸内。半月后,马一真忽然想起,心想羊肉已腐烂,当他拿起羊肉时并不异味,而肉还呈赤红色,他就放在水中反复冲洗后,加入各种香料进行烹饪,未想到羊肉出锅后别有一番风味,后马一真配制香料,精心研制,又如法炮制牛肉,最终烹制出独特风味的羊肉,牛肉,流传于世。

沈丘马五牛羊肉原料为当地无角黄牛和无角槐山羊,牛肉选用2-3岁的犍牛的前后坡(股、腿)部位。羊肉选用2-3岁体肥30斤以上的羯羊,剔去腿筋脊和肋骨。制作时先把牛肉或羊肉分别放入特制大砂缸用食盐及回荽、花椒腌制10-15日,每日倒缸数次,根据气温至10日或15日时再把缸密封3至5天,时肉已成赤红色,取出后用清水冲洗浸泡12小时,去其血和盐渍杂质,凉水入大缸锅,一次可加工20只羊或两个牛。

牛羊肉主要采用传统回回香料,一般为二十斤肉一斤料,香料有大茴、小茴、比波、必思答、巴丹仁、阿勃参、火失喇、哈昔尼、心意、香菊果、薰草、丁香、香叶、桔皮、凉姜、砂仁、草蔻、肉蔻等30余种之多。煮肉时牛肉每块50斤以上,羊肉为整羊圈筒,下锅后用竹篦压实,陈汤熬制。先用慢火煮两小时,以便香料浸入肉内入味,然后开水煮1小时后,再用文火炖制而成。过去牛羊肉加工时烧的是果柴,加之又多用文火,当地称“文”为“薰”,故又称之“烧牛羊肉”或“薰牛羊肉”。牛羊肉的特点为不膻不腻,口感爽嫩,味浓醇香。即可盘装,也可零食,备受顾客青睐,是居家宴客、馈赠亲朋之名品。

牛羊肉已有150年的历史,初时多为菜馆宴席上的冷盘,民国时期沈丘出现了多家专卖牛羊肉的独轮红车,用特制尺余见方的大片刀切熟肉,切功高的能把熟肉切成薄翼透亮,肉切的越薄,说明熟肉成品的质量越高。当地有一种吃法,就是用刚出炉的热烧饼夹牛羊肉食用,味道独特。已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曾偏爱沈丘的烧饼夹羊肉,每次来家乡都要带些回北京。马五为马一真的嫡系后裔,是正宗牛羊肉的第四代传人。随着时代的发展,马五对其制作工艺进行了创新,增加了品牌,其真空包装牛羊肉远销京、沪等地,马五牛羊肉曾在全省风味小吃评比中获一等奖。

八. 河南省 周口市 项城市 潘庄红薯

项城市的潘庄村是1000多人的行政村,人均耕地不足1亩,但潘庄却是周口有名的农作物良种培育基地,年产值超过千万元,其中脱毒红薯闻名全国。近年来,该村联合农业、科技部门研发试种农作物良种,脱毒红薯是最成功的一个.该村还把脱毒红薯的种植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加强脱毒红薯的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力度,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由于脱毒红薯产量高、出粉率高、经济效益好,顺应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使该品种在全镇得以迅速推广开来,并且使农民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九. 河南省 周口市 商水县 商水瘦网型猪

商水瘦网型猪外形特征为背稍呈弓形,身腰窄而长,体长大于胸围15-20厘米,四肢较高,腿臀丰满,肌肉发达。能有效地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转化为瘦肉,生长快,饲料报酬高。

十. 河南省 周口 商水县 邓城猪蹄

邓城叶氏猪蹄是商水县邓城的特色食品。始于三国时期,后经历朝历代。经久不衰。尤其是清朝中后期,叶氏猪蹄称为贡品,进入皇室,叶氏祖先几代在清宫王府为厨,借鉴其他菜系使猪蹄成品锦上添花。其外观色泽鲜润,新鲜带筋,味道肉香醇厚,筋皮脆,爽口不腻。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