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建最好的特产 福建省十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建最好的特产 福建省十大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5-14 17:45:25

一.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伞

建瓯市雨伞厂生产的出口花纸伞采用传统手工工艺,造型独特,外表美观,花鸟鱼虫图案瑰丽。有梅花、空边、多层、多用等200余种,是兼具摆设、装饰、实用的日用工艺品。1986年获省工艺美术百花奖,1988年获轻工部优质出口产品铜奖
( 建瓯)

二.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福建刺参

福建刺参:主产于牛山渔场与闽东渔场等海涂区。

三.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四.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五.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莲子

莲子县内称为建莲。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开始种植,主产于建瓯市吉阳、芝城百口塘等地
( 建瓯)

六. 福建省 宁德 福鼎 气糕

气糕把粳米碾成粉,然后放在木制杯状模型里,放在炊锅里蒸熟。气糕中间放少许红糖或白糖,顶上也主些红糖或白糖。( 福鼎)

七.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竹枕

是宁德传统产品。因被作为贡品而驰名。其工艺原由古田杉洋传入,传入后经历代人逐步精练而成。清宣统二年(1910年)时最盛,从业人员40多人。民国18年(1929年)产量只剩500多个;民国31年时只剩“马仁记”、“阮中记”2家;1949年只剩“马仁记”1家,年产70多个。1985年建立工艺美术厂,曾抽调马、阮二家后代马锦铭、阮灿灿等5名技师、10名徒弟组成竹编车间。后因技术专利保护问题未能解决,技师不愿传艺,使这一生产工艺濒于失传。

八.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芋包

软润香滑的永安民间传统小吃芋包的主料为菜芋和木薯粉。其制法是将菜芋和洗净入锅煮熟去皮后,与木薯粉揉搓至软硬适度不粘手,做成芋包坯,包上瘦肉、香菇、笋、虾米、酱油、五香粉炒熟的馅,置入沸水中煮到膨胀着浮出水面。再蘸酱油,老洒,猪油,味精,葱花等调料即可食用
( 永安)

九.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伊宁的马鞍和首饰

伊犁是“天马”的故乡,与天马结缘的伊宁马鞍,也就随着“天马”而名震遐迩。伊宁马鞍的工艺程序多、要求高。它是由鞍架、皮具制作和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组成。因此,必须由木匠、皮匠、银匠、铁匠、漆匠们共同制作而成。那翘首欲展的鸟头、色彩斑谰的绘画,镶嵌图饰,精巧的编带,各具风姿又浑然体,简直是件手工艺品。伊宁市首饰厂制作的各种首饰制品,其工艺独特严格,质量细腻、精美,共分手饰、耳饰、发饰、项饰、服饰五大类。品种造型繁多、美观、精巧,民族风味浓郁,艺术感强烈。

十. 福建省 三明 大田 花茶

花茶

花茶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放肆情人。它由洛神,橘橙,玫瑰果,苹果肉等干果调配而成,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口味酸甜是女士饮用的首选花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