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柳州特产是什么 柳州特产方便带走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柳州特产是什么 柳州特产方便带走的更新时间:2022-05-18 11:30:11

一. 广西 柳州 鱼峰区 东泉蔗

甘蔗分糖蔗和果蔗两种,果蔗又有青皮紫皮之分。紫皮蔗为舶来品种,青皮蔗则为中国土产。青皮蔗中,柳州柳城县东泉镇出产的非常有名。东泉蔗始于清代老城(东泉巡检司土城)南门一带,其生长过程要求水肥充足,故蔗农利用保水田起畦植入蔗种,肥料以施人畜粪为主,成长的中后期追施花生麸。东泉蔗皮薄且脆,节长而松,汁多、味甜,跌地即断碎,连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可咀嚼。由于东泉蔗有松脆的特点,好事者常用它玩“劈蔗”赌博游戏,方法是削平蔗的两端,把蔗竖在地上,在蔗倾倒前迅速用刀向下劈。如果能把蔗自上而下劈为两半,蔗归持刀人所得,蔗钱则由认赌者出;如果只劈下蔗的一片(不认大小),则蔗归认赌者,钱由劈人出。解放前,东泉蔗种植面积不过千亩,产量约5万担,多运往柳州、桂林、南宁等地以至省外售卖,均用“东泉蔗”为标识,以区别于其它青皮蔗。产量最高年份为1958年,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有47000多吨。公社化以后,由于粗放管理,质量、产量均大幅下降。现在,市场上已难以觅东泉蔗的倩影了。( 柳州)

二. 广西 柳州 三江侗族自治县 三江茶油

三江茶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桂北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属中亚热带气候。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茶油树生长的好地方,被列为全国油茶重点生产县之一,获得了“中国油茶之乡”称号。目前,三江有茶油林61.7万亩,覆盖全县15个乡(镇)的各个村屯。据清代嘉庆年间《廖志》记载“境多坡地,少平原之故,田谷不能自给……。”“县山地多,乡民有山地者,多不愿佃农,因土地肥沃,种茶、桐可获厚利”。可见三江茶油种植源远流长。

三江茶油树生长于山坡灌木丛中,整个生长过程不需使用化肥农药,因此茶油是纯天然的有机食油。经常食用茶油可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是高血压、心血管病、脂肪肝患者的理想食用油。茶油不仅是食用油中之珍品,而且是人们滋润皮肤、护理泽发的天然化妆品。三江茶油具有烟点高不起泡,清澈明亮,是烹饪、煎炸、凉拌等多种风味菜肴之首选用油脂。适应饮食业,宾馆,家庭使用,也是馈赠亲友之佳品。

三江茶油每年10月份开始采收加工上市,年产茶籽1.66万吨,产值达3.3亿元,全县种植茶油的农户仅此项户均收入达4800元以上。

三江茶油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三. 广西 柳州 城中区 瑶家打油茶

    油茶是一种极富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小吃

关于打油茶的来历,少数民族是这样解释的:以前穷人家里面买不起油和肉,吃饭、招待客人都显得寒酸。特别是到了山里面的夜晚以及冬天,天气严寒,人的肚子里面没有油水的话御不了寒。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就拿出各种各样经济实惠的配料如:茶叶、花生、大蒜、姜、炒米、盐等,一起用炉子边加热边拿个木柄捶打,把这些作料打出油汁,再加水煮开成一锅香味浓郁、苦中带咸,上面还漂着一层油渍的茶水

乡民们拿这个热腾腾的油茶水来泡上饭吃即可充饥,或者拿来泡一些葱花、炒米所成的小吃用以款待客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少数民族特有的待客之道了

在广西,基本上面各个少数民族都有用油茶待客的习惯,而且各个地方的各个民族制作油茶的习惯也不尽相同,打出来的油茶风味也各有千秋。要喝上一碗自己称心如意并且回味无穷的油茶还真的只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如果你到广西来旅游并且有幸喝到当地少数民族待客的油茶的时候,你要注意以下的几点:1、第一道的油茶味道极为苦涩,大多数的人会喝不惯,所以你如果怕苦的话请喝后面几道的油茶

2、喝了油茶之后泯一小口白开水,你会更加品味到油茶的甘香和回味

3、水土不服的人、旅途劳顿以及感冒的人建议多喝几碗油茶,有治病保健的功效。( 柳州)

四. 广西 柳州 柳江区 里雍头菜

里雍头菜产于柳江县里雍镇长沙村,年种植面积1000亩,年产干头菜120万公斤。里雍头菜种植加工源于清朝,是当地进贡皇宫的贡品,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该产品是利用鲜头菜经过独特工艺精制加工而成的香味干头菜,产品具有鲜黄干爽,醇香绵甜,营养丰富,烹饪便利的特点。是地方上等家常菜,也是赠送亲友的名优土品。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被评为广西地方土品。

里雍头菜产地位于柳江河河岸边,属河床冲积沙土,土质细松,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地湿润,非常适合种植蔬菜。头菜基地距柳州市30多公里,山清水秀,不受工业和废气污染,是柳州市无公害蔬菜基地之一。

里雍头菜成为名优,源于它特有的香味和口感。它的香味是特别的加工工艺的结果。里雍头菜采收回来先洗净淤泥,除去老叶和杂质,晾晒干水,然后三次搓生盐,三次晾晒,再进瓦坛用高度烈酒腌制,密封三个月后开始成熟。经过腌制的头菜,香味扑鼻,产品干爽,古有“菜坛一打开,香满一条街”的美誉。里雍头菜烹饪讲究加水小火焖煮,不得焦锅。根据各人口味,加入调料,最好用适量五花肉配煮,味道更好。

五. 广西 柳州 柳南区 椰蓉球

椰蓉球是柳州有名的街头小吃之一,其清甜可口,老少皆宜,深受大家喜爱。

材料:

精面粉450克、椰茸50克、泡打粉20克、鸡蛋200克、白砂糖250克、猪油25克

做法:

(1)将精面粉、泡打粉筛过,放在案板上,加入椰茸拌匀,然后开成窝形。

(2)将鸡蛋、猪油放在窝中,用手将白砂糖擦溶,拨入精面粉中,然后揉搓均匀,做成面团。

(3)面团搓成长条,切成若干面剂,把面剂揉搓成圆形。

(4)炒锅内倒入花生油,油七成热时,轻轻投入椰茸球,用中火炸至金黄色时,捞出控油,即可食用。

功效:

清暑解渴,健脾开胃。

特点:

色泽金黄,外焦内酥,香甜可口。

适用:

用于秋燥的口干咽燥,烦渴欲饮,食欲不振等。

禁忌:

胆固醇过高者、糖尿病患者忌食。

六. 广西 柳州 三江侗族自治县 三江竹笋

“三江竹笋”产在素有“广西竹乡”之称的三江县。境内山峦连绵,溪河密布,由于山青水秀,无污染,水土条件可谓特佳,所产的各类竹笋脆嫩、味美、多汁而享誉区内外。全县现有竹林面积7.8万亩,其中冬笋年产量1万吨,在每年的12月至开春2月上市,春笋年产量0.5万吨,在每年的3月—4月上市。

七. 广西 柳州 柳江区 柳江葡萄

柳江县葡萄主要有巨峰、京亚、贵妃品种,主产地在成团、进德、穿山、拉堡、三都等乡镇,面积4万亩。产地远离工业企业,附近污染源少,生态环境良好。

柳江葡萄依托气候温暖、雨水丰富等自然优越条件,葡萄早开花,早成熟,每年六月中旬可采收上市,弥补了南方葡萄鲜果空缺的不足,畅销市场。柳江葡萄果穗大,着色均匀,果肉柔嫩多汁,鲜果含糖13~18%,甘甜无酸味,果味浓郁,皮肉易分离,有腊粉,耐贮运,主要销往广东、湖南、贵州等省及区内各地。2006年,请广西农科院的专家指导,开展秋季葡萄生产试验获得成功,从此二季葡萄生产在全县大面积推广,成为全国最大的双季葡萄生产基地。柳江秋季葡萄比春季葡萄品质更优,卖价更高,农民获得的效益更好。

柳江县成团镇鲁比村葡萄有二十年的栽培历史,3500亩连片种植,规模壮观。近年来,通过标准化栽培、果实套袋、避雨管理、土壤改良,节水滴灌等技术的应用,鲁比葡萄品质不断提高。2006年,基地通过无公害认证。2012年,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010年参加北京水果展销会,获得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的“中华名果”荣誉称号,2010年,鲁比村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广西双季葡萄村”,产品享有盛誉,畅销区内外。

信息来源:广西农业总汇

八. 广西 柳州 柳南区 柳州鸭下巴

柳州鸭下巴是柳州人平时桌上的一道佳肴。最为传统的美食,鸭下巴之所以还能成为一道主菜,可见其魅力极大。

主料

鸭头10个。

辅料

洋葱1个,芹菜150克,粉丝适量,西兰花少许,鸡蛋白(鸡蛋清)1个,豆油500克,淀粉适量。

调料

食盐3克,姜1块,美极鲜酱油20克,白糖20克,柱侯酱15克,胡椒粉3克,大蒜粉适量。

做法:

1、 净鸭下巴用洋葱、芹菜、姜和所有调料腌渍3小时后上笼蒸熟,取出,用蛋清、淀粉拌匀。

2、锅烧热加油,烧至六成热时入鸭下巴,炸呈酱红声,放在用油炸过的粉丝上面,中间缀上西兰花

九. 广西 柳州 柳城县 牛腊巴

牛腊巴

太平牛腊巴是采用太平镇四十八弄生长的优质黄牛鲜肉,辅以纯天然香料等佐料,经传统土灶明炉烧烤,纯茶油酥炸等工艺精制而成。该产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香、酥、松、脆,原汁原味,甜辣爽口,回味无穷,是茗茶、下酒、送礼之佳品,该产品采用的原料都是未经污染的牛肉和纯天然香料,堪称绿色食品。目前太平比较著名的牛腊巴品牌有泰龙牌和丽兰牌两种,其产品风味各有特色。“泰龙”牌牛腊巴是在继承了本镇具有上百年历史的传统制作工艺基础上,于

2000年创立的优秀品牌,自从形成批量生产以来,该产品畅销区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曾参加中国大西南(防城港)名特优产品展销会,获得好评。但由于仍然以家庭手工方式生产,生产规模较小,产品供不应求,无法满足市场需要,迫切希望通过招商引资寻求合作商,共同开发这一独具特色的民间风味佳品,把太平牛腊巴做大做强。

十.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融水香鸭

融水香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融水香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融水香鸭,俗称土鸭或糯米香鸭,是融水县农村群众长期封闭自繁自养形成的一个地方家禽品种,以耐粗食,体型小,绿壳蛋占50%以上,皮下脂肪少,肌肉丰满、瘦肉率高,肉质细嫩、鲜美、无腥膻味,含有特殊的肉香气息,故名“香鸭”。 该品种原产地为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心产区位于该县的三防、汪洞、怀宝、四荣、杆洞;滚贝、同练、安太、洞头、良寨、大浪、香粉、安陲等也有分布。

2006年6月18日经广西家禽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通过实地考查、听取情况汇报、审阅有关技术资料后,一致同意认定该鸭种为广西地方品种,并命名为“融水香鸭”。

经调查,2005年底融水香鸭存栏51230,其中保种群8500只,种鸭存栏3480只,能繁种母鸭2980只,种公鸭300只,后备种鸭4020只;年产鸭苗30多万只,肉鸭出栏30万只。

自1999年以来先后建立五个保种场,经三个世代选育后,在保留原有肉质品质的基础上,体形、外貌特征更趋一致,遗传特性基本稳定。

雏鸭绒毛颜色为淡黄色。成年公鸭头羽及镜羽有翠绿色金属光泽;颈上部有一非常明显的白羽圈;白羽圈至胸部背部前沿羽毛为棕红色,肩部羽毛为深灰色与白色相间;副翼羽有紫蓝色镜羽,鞍羽呈紫黑色;腹部羽毛由灰白过渡至白色;尾羽紫黑色与白色羽毛相间,有2—4根紫黑色向上卷曲如钩状的雄性羽。

成年母鸭头部腹侧的羽毛呈白色或浅灰色,与体羽有明显的界限;鬃羽为棕褐色;副翼羽上有翠绿色或紫蓝色金属光。其余部位的羽毛颜色有三种类型:即浅麻花色97%、黑白花色2%、浅灰色1%。

其肉色呈深红色;喙为橘黄色、褐色、喙豆为黑色;脚胫为橘黄色、棕色;皮肤为黄色。

融水香鸭的体形较小,躯体匀称、细短,翅膀长而粗壮。

该品种在本地条件下自繁自养形成的,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耐粗饲性强,性情温顺,适宜大群饲养,以放牧为主,可利用河流、水库、小溪、稻田放牧,饲喂主要采用本地生产的农作物及其副产品,特别是本地香糯,以保持该品种的原有肉质香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