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苏州特产大合集 苏州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苏州特产大合集 苏州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5-13 18:24:40

一.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民族乐器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品种繁多、技艺精湛,蜚声中外。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地方风格。其代表作品有二胡、阮、古筝、琵琶与恢复失传的箜篌、编钟,还有冠以“苏”字的“苏笛”、“苏箫”“苏锣”、“苏鼓”等。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的渊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吴国的青铜冶炼技术十分发达,为青铜乐器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1964年江苏陆合程桥东周墓出土了“臧孙”编钟九枚。正面有铭文,其中有“攻吾欠”两字,据考证“攻吾欠”即“勾吴”。这组编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吴地乐器。

从1991年在苏州市吴县长桥镇长桥村的一处战国墓葬中首次出土的一件在国内也极为罕见的木漆古琴(七弦琴)来看,早在两千多年前生活在先秦时期的吴地先民,就有着自具特色的民族乐器。

苏州民族乐器造型优美、简练,结构合理、不繁琐,做工精巧、一丝不苟,格调典雅、不落俗套,音色甜美、纯净,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充分表现了苏州民族乐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而这种内涵和风格乃是中国民族乐器的精粹和灵魂。

二. 江苏省 苏州 姑苏区 浇头面

同得兴号称“精品奥灶面”,据说老板觉得,凭什么日本面条能卖二三十块、苏州面只卖几块钱。于是他把面馆装修成了大酒楼,真把苏州面卖出了大价钱。苏州本地人有点不屑,说谁脑子坏掉了才会吃二十块钱一碗面,可你进去一看,还真有这么多“脑子坏掉的人”在吃面!

焖肉、爊鸭、枫镇大肉、爆鱼是他家的经典浇头,难得来一趟,就全点上吧。苏州红汤面并不是倒点酱油进去充颜色的,那是熬出来的汤汁,一人一碗红汤面在手,几个经典浇头摆开,有多壮观!叫瓶酒也行,反正不用开车,喝吧。

平常苏州人爱去的是陆长兴、东吴面馆之类的传统老店,都是各有各的绝活。门口买票,拿着小票站到窗口排队自己端面是苏州面馆的传统场景。苏州人都挺和气,不会有人插队,只要好声好气跟人说,打面加浇头的阿姨叔叔都很愿意听你的:汤要宽哦(汤多)、过桥哦(浇头单独放小碟子里)、面硬一点哦……

这些小面店的现炒浇头最好吃,猪肝、腰花、鳝丝都很入味,哪怕一份简单的炒肉丝,也是一股幸福的家常味道。虾腰(清炒河虾仁+爆炒腰花)面是经典组合,再加份青菜或者扁尖肉丝,哎呀,是有多丰盛!

苏州本地人喜欢早上吃碗焖肉面去上班,热汤热水的很给力。中午就来碗现炒浇头面,晚上来吃面的往往还自己提着瓶黄酒,喝上几口,浑身通泰。对了,你看到有人往面碗里倒姜丝的,那肯定是地道苏州人,或者是像我这种长年的苏州面爱好者,这个习惯别处真没看到过。

三.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母油鸡

母油鸡又称熝锅油鸡,是苏州的传统名菜。油鸡选用肥壮的“四黄”新母鸡,用玉梁、桂皮、八角、小茴香、山奈、姜黄等配料,精细制作而成,食用时淋上油卤,用酱油蘸食。

四.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 盘香饼

主料:精白面粉1500克。

辅料:熟猪油300克,糖猪油丁500克,绵白糖450克,芝麻250克,适量的饴糖、碱。

制作:

1)将600克面粉加进300克熟猪油,制成干油酥;将剩余的900克面粉和好后拌成酵面团,面发起来后,加上碱弄匀,分成60个剂子。

2)将60个剂子擀成皮,每片里放进15克酥油。收口后擀成条形片。

3)将糖猪油和白糖拌成馅,将馅分别放在条形面片中间,将它由外网内折紧,再将手搓成25厘米左右的长条,制成盘香形状的饼胚。

4)将饼胚的表面刷上饴糖,然后撒上芝麻。

5)将它们放进饼炉里或者烤箱里进行烘烤,一直到呈现出金黄色,即可出炉食用了。

石梅油酥饼,制作精细独特,以松、脆、味香而饮誉四方,它的出名,相传与南朝梁武帝的长子昭明太子有关。

昭明太子叫肖统,他从小好学,聪明过人,为了寻找一个读书的好处所,曾多次来虞勘察,最后选定了南方夫子--言子墓旁的石梅。

石梅,在虞山南麓,岩崖突兀,泉水清澈,虬松翠柏,曲径通幽,是个读书的好处所。昭明太子读书喜欢清晨读,且喜欢一个人静思,不许别人去打扰,这样一来,早晨吃饭便成了问题。不吃早饭,饿坏了身子可不行,梁武帝知道了,怪罪下来那可担当不起。几个仆人急得团团转,大家凑在一起商量办法。有个仆人说:“山脚下有个烧饼店,每天给太子送上几个烧饼不就行了!另一个仆人说:“那烧饼是给普通百姓吃的,又硬又咸,太子怎么能吃这种饼呢!”“那怎么办?”仆人们一起到山脚下烧饼店,与店老板一起商量。店老板说:“你们不要发愁,我给太子做几个尝尝。”

晚上,店老板亲自动手做起烧饼来,他在面粉内放入饴糖,拌上香油,做成形如盘香的饼,表面又洒上一圈又一圈白芝麻,然后,放到炉上烧烤,待烧得金黄时即夹出。店老板自己品尝一下,觉得味道不错。

第二天一早,店老板又做好了一锅烧饼,用荷叶包好,亲自送到太子读书处。太子正聚精会神读书,忽然闻到一股香味,抬起头来。仆人忙说:“太子,店老板送烧饼来了。”店老板忙打开荷叶包,昭明太子见这饼子形如盘香,色泽金黄,马上拿一个品尝起来。这饼外香脆,内酥松,上口甜,不粘牙。太子吃得高兴,问:“这饼叫什么名?”店老板说:“这饼是我特为太子做的,还没有起名呢!太子给这饼起个名吧。”太子很高兴,站起来,眺望山林,见一块突崖上有“石梅”两字,灵机一动,便说:“就叫石梅盘香饼如何?”店老板忙说:“好!好!还是太子聪明,给这饼起了一个好名。”从此,昭明太子的早餐常以石梅盘香饼为食了。

昭明太子喜欢吃石梅盘香饼,城里居民都知道了,也纷纷去购买,这家烧饼店生意越做越红火。后来,昭明太子回到京城,把石梅盘香饼也带到京城,分赠亲友。由此,石梅盘香饼誉满京都。在昭明太子读书的山上,后人建了一只古朴典雅的亭子,起名为“读书台”。

石梅盘香饼,色泽黄爽,品种繁多,有荤素之分,甜咸之别。甜的有桂花白糖、玫瑰、豆沙、枣泥、百果;咸的有葱油、椒盐等。石梅盘香饼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香酥油润,色、香、味、形均有独到之处,被美食家誉为常熟食品一大特色。

1928年,白粮仓一家杨姓大户有一儿子在北京做官,特地写信给家里,说想吃石梅盘香饼,要家中派人买了,从上海乘特别快车送往北京。1983年,有六十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和夫人来常熟参观,设宴时有盘香饼招待。他们吃了非常满意,翘起大拇指头,盛赞盘香饼的风味和特色。

五. 江苏省 苏州 吴江 八坼皮蛋

吴江“八坼皮蛋”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

相传,在明代泰昌年间,吴江有一家小茶馆,生意兴隆,招待客人很忙,主人就把茶叶渣倒在炉灰堆中。他家的鸭子又常在炉灰堆上生蛋,主人难免漏捡鸭蛋。一次,主人清理炉灰渣时发现了不少鸭蛋,以为不能吃了,谁知剥开一看,里面黝黑光亮,上有带白色松花针花纹,香味扑鼻,尝一尝,鲜嫩爽口。这就是最初的皮蛋。

在制作“八坼皮蛋”时,将新鲜的鸭蛋放入事先配制好的料液缸中,料液配方由一定量的纯碱、生石灰、无机盐和水等组成,封缸浸泡25—35天后出缸,出缸后的鸭蛋成为可食用的松花蛋。

六.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横泾猪

横泾猪以江苏省吴县的横泾镇为繁殖中心。分布于吴县的横泾镇附近。

生长环境:产区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作物产量高,是我国著名的农业高产稳产地区之一。

外貌特征:横泾猪骨胳介于梅山猪与米猪之间。头大额宽、额部皱褶多、深,耳特大,软而下垂,耳尖齐或超过嘴角,形似大蒲扇。全身被毛黑色或青灰色,毛稀疏,毛丛密,毛丛间距离大,腹部皮肤多呈紫红色,也有鼻吻白色或尾尖白色的。0数多为16~18枚。

品种性能:横泾猪成年公猪体重152.34±4.93公斤,体长142.00±3.00厘米,胸围124.00±0.58厘米,体高77.73±1.45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53.7±4.86公斤,125.57±0.61厘米,109.09±0.60厘米,63.80±0.28厘米。繁殖力高,头胎产仔12头,三胎以上16头,排卵数25~29枚。60天泌乳量311.5千克。日增重为430克以上,屠宰率为65%~70%,二花脸瘦肉率45.1%。眼肌面积15.8平方厘米。

七.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周庄竹编

周庄竹编生产历史悠久,清代在镇北形成“篾竹埭”,生产筐、箕、箩、匾、榻、桶、席、篮等生产和生活用具。周庄竹编细密、坚实耐用,闻名四乡八邻。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小巧玲珑又实用的竹编工艺品深受游客青睐。

八.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州卤鸭

卤鸭是松鹤楼的传统名肴,是苏州著名的冷菜。

苏州旧时民间农间六、七月有“火神素”、“接雷素”的习俗,吃素斋前先去玄妙观“火神殿”、“雷尊殿”进香。《清嘉录》载:“嗜斋之先,戚若必馈赠亲友、表示“封斋”的象征。

卤鸭,以活鸭宰杀后洗净斩脚,入锅加肥膘、酱油、精盐、桂皮、八角茴香及葱姜,旺火烧沸去浮沫,加绍酒、红曲米冰糖屑等,旺火烧约1小时,然后翻身以中火烧30分钟,八成烂时捞出。将鸭汤舀出加绵白糖烧沸,以湿淀粉勾芡成卤汁,出锅后加麻油搅和,将鸭子斩成整齐块,以头、颈、翅垫底,装盘,浇上卤汁。其味咸鲜略带甜,越嚼越香,佐酒最佳。

九. 江苏省 苏州市 虎丘 苏州麻饼

又名胡饼,胡麻、博炉。产于江苏苏州。选用蜜制玫瑰花、糖渍板油丁、饴糖、芝麻仁、黑枣、松子仁、绵白糖、植物油脂、鸡蛋等为原辅料,后进行严格的半加工。玫瑰花瓣经除杂、梅卤(青梅腌制副产品的格卤)腌制,滤去梅卤,加糖,糖渍成为蜜制玫瑰花;糖渍板油丁采用本地皮薄、脚细、肉嫩的良种吴猪板油,经剥除油皮、油膜,切成立体方形小块,加糖蜜制成;制作饴糖则需苏南地区种植的晚稻粳大米,配以大麦芽浆。麦芽浆中糖化酶及淀粉酶在适当温度下,将米淀水解,糖化为糖浆,浓缩成膏状即成;拣选薄衣纯白芝麻,经浸泡、除衣、焙炒成芝麻仁、黑枣需山东产的个大核小、皮嫩肉细、油黑发亮。松子仁要东北所产,粒大肥嫩。其制作,经配制原辅料、称量、半制品制作、浆皮面团调剂、馅料制备、包馅成形、上麻、烘烤等32道工序而成。麻仁粒粒饱满,枣泥细腻醇郁,松仁肥嫩清香,玫瑰芬芳扑鼻。色香兼顾,形味并重。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成分和钙、铁、磷、锌、镁等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营养十分丰富,有助健康,并能起到润五脏、益肺补气、缓和滋养、补虚冷、健脾胃等食疗作用。素来不用化学合成色素和香料,食用安全。色泽金黄、麻仁饱满油亮。富有麻香、黑枣醇香、松仁清香及糖渍板油丁脂香。饼形圆整,饼面平整,四周腰箍裂纹,滋味屯正,肥甜适口,包馅到边,层次分明。

十. 江苏省 苏州市 苏州弹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弹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弹词是以说唱相间的方式用苏州方言表演的“小书”类曲艺说书形式,发源并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区,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由于和苏州评话同属说书行业,曾经拥有共同的行会组织,民间即习惯性地将其与苏州评话合称之为“苏州评弹”。

苏州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唱时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说时也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演唱采用的音乐曲调为板腔体的说书调,即所谓“书调”。因流传中形成了诸多的音乐流派,故“书调”又被称之为“基本调”。早期演出多为一个男艺人弹拨三弦“单档”说唱,后来出现了两个人搭档的“双档”和三人搭档的“三个档”表演。

苏州弹词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技艺十分发达。讲究“说噱弹唱”。“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其中“说”的手段非常丰富,有叙述,有代言,也有说明与议论。艺人在长期的说唱表演中形成了诸如官白、私白、咕白、表白、衬白、托白等等功能各不相同的说表手法与技巧,既可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内心独白和相互间的对话,又可以说书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解释和评议。艺人还借鉴昆曲和京剧等的科白手法,运用嗓音变化和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来“说法中现身”,表情达意并塑造人物。在审美追求上,苏州弹词讲求“理、味、趣、细、技”。“理者,贯通也。味者,耐思也。趣者,解颐也。细者,典雅也。技者,工夫也”。

苏州弹词的节目以长篇为主,传统的代表性节目有《三笑》、《倭袍传》、《描金凤》、《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等几十部。早期的著名艺人有清代的王周士、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姚豫章、马如飞、赵湘舟和王石泉等。清末民初出现了大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广播电台的兴起,苏州弹词进入鼎盛期,节目丰富,流派纷呈,以演唱的音乐风格区分,就有“沈(俭安)调”、“薛(筱卿)调”、“魏(钰卿)调”、“夏(荷生)调”、“周(玉泉)调”、“徐(云志)调”、“蒋(月泉)调”等十多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弹词艺术经过艺人们自觉的整旧创新,艺术上有了很大的飞跃。新节目不断涌现,长篇有《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李闯王》、《青春之歌》、《苦菜花》、《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的种子》、《江南红》、《夺印》、《李双双》等,中篇和常独立演出的“选回”有《老地保》、《厅堂夺子》、《玄都求雨》、《花厅评理》、《怒碰粮船》、《庵堂认母》和《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海上英雄》、《芦苇青青》、《新琵琶行》、《白衣血冤》、《大脚皇后》等。

然20世纪末期以来,苏州弹词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亟待抢救和扶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