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宁国县有什么特产 宁国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宁国县有什么特产 宁国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5-13 02:36:46

一. 江西省 赣州 兴国县 兴国粉蒸鱼

兴国粉蒸鱼是江西赣州兴国县的。

粉蒸鱼的由来缘于夫妻俩的斗智。相传清末,兴国一罗姓船工常到河边捕鱼,日子一长,鱼也吃腻了。一天,他对妻子说,若能做出一道与往日不同的鱼菜,奖她一对镯子。罗家女人想:往日,不是煎就是煮,这回只有试一试蒸了。于是她在蒸甑里面放上芋头、茄子、豆角之类的蔬菜,拌上米粉、作料,用猛火攻之,待蔬菜熟了,拌好油、盐、生姜等调成的糊汁,洒上葱花后上桌。等木甑上桌掀开木盖时,鱼味四散,夹入口中,活鲜麻辣俱在,不但米粉鱼好吃,下面垫底的蔬菜因沾了鱼味也很可口。后来,此法传开,人们把木甑改成竹制的蒸笼,做法更为简便。现在此菜在兴国广为流传,再加上4个具有客家风味的小菜,就成了毛泽东亲自命名的“四星望月”。

二. 安徽省 宣城市 宁国 宁国山核桃

宁国山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宁国市山核桃具有粒大壳薄、核仁肥厚、含油量高、商品性佳的特点。 目前全市山核桃面积已达9300公顷,最高年产量3249吨。 而且随着山核桃基地规模扩大,运销、加工业应运而生,初步形成山核桃加工、销售体系,加工产品有椒盐、五香、奶油、多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山核桃油等系列产品,已形成超亿元的产业。1996年宁国市被授予“中国山核桃之乡”的称号。

我国山核桃主要分布于皖浙交界的西天目山脉,属于稀品。宁国山核桃生产区域为天目山北麓乡村,以南极乡为最,其次有万家、庄村、胡乐等乡镇,分布范围达20个乡镇。

地域范围

宁国山核桃生产区域为天目山北麓乡村,以南极乡为最,其次有万家、庄村、胡乐等乡镇,分布范围达20个乡镇,海拔100-700米范围内。高产林多分布于山的中下部300-700米之间。分布区内山势雄伟峻拔,沟壑交错,地形复杂,具有温暖润润、直射光照较弱,散射光照较强,夏天酷暑,冬天严寒,昼夜温差大等典型的山区小气候条件。有利于耐阴性树种山核桃的生长发育和果实生长及营养物质的积累。同时,宁国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共济,光温周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完全符合山核桃气候条件的要求。宁国山核桃分布区优越的土壤条件和植被条件,为宁国山核桃的优良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特定品质

宁国山核桃桃籽大壳薄,核仁肥厚、含油量高,采用传统工艺加工后,色味香美、果仁清脆可口,具有润肺滋养、益胃养颜、乌须黑发之功效,是宁国的名优。

文化典故

据化石资料研究,远在4000万~2500万年前的第3纪渐新世我国华东地区就有山核桃分布。到中新世纪时,山核桃与桦木科、壳斗科一些树种已成为华东地区的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主要组成树种。此后由于遭受第4纪冰川的毁灭,仅在皖浙交界的天目山区保存下来,是古老的孓遗树种之一。作为天目山脉山核桃的主产地,宁国的山核桃久负盛名。早在清嘉靖二十八年间《宁国县志》即有记载:“宁国山多,产山核桃,初生未去皮似桃,故名。”,“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我省宁国是山核桃之乡,每年白露时节是山核桃开竿的日子。

三. 安徽省 宣城市 宁国 青木香

青木香,中药名。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本品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长3~15cm,直径0.5~1.5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粗糙不平,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淡黄色,木部宽广,射线类白色,放射状排列,形成层环明显,黄棕色。气香特异,味苦。

平肝止痛,解毒消肿。用于眩晕头痛,胸腹胀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四. 江西省 赣州 兴国县 兴国鱼丝

兴国鱼丝,以鲜草鱼的细嫩肉质和优质薯粉为原料,经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精制而成,其风味独特、色香味美、爽滑不腻、柔韧适口、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且具有含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是其它肉类食品不可替代的高级营养食品,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是江西地方名优。

兴国鱼丝有个别名——“与你相思”。很久很久以前,兴国县有位聪明的女子,嫁给了一位船工为妻。因为丈夫经常出门在外,为让他不贪恋外面的繁华世界,不忘家,便仿效制粉干的方法,以鱼肉和薯粉为原料,精心制成鱼肉粉丝,并取名为“与你相思”,让丈夫带着在路上食用。

丈夫每吃到鱼丝,就会想起家中的娇妻,所以,总是按时回家与妻子欢聚,决不留连在外。左邻右舍的女人们,纷纷向船工妻子取经,兴国鱼丝的做法也流传开了。

鱼丝的制作方法颇有讲究。用草鱼剔除头和骨,将鱼肉剁成肉酱,掺拌适量薯粉,做成大块,加热蒸熟,并晾干至不粘手时,把它切成丝条,最后晒干储存。烹调时用鲜肉汤或鲜鸡汤伴煮,适当配料,还可油炸、凉拌。

五. 江西省 赣州 兴国县 兴国红鲤

兴国红鲤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兴国红鲤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兴国红鲤.产于江西省兴国县,与婺源县的荷包红鲤和万安县的玻璃红鲤一起并称“江西三红”。

兴国红鲤具有背宽肉厚、肉质鲜嫩、生长快、食性广和抗病性强等优点,其经济价值较高,既可食用、也有观赏价值。

同时,兴国红鲤还是重要的杂交亲本,杂交亲和力强,容易与其他鲤鱼或鲫鱼杂交,0大多具有明显的0优势,如丰鲤(兴国红鲤♀×散鳞镜鲤♂)、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和兴德鲤(兴国红鲤♀×德国镜鲤♂)、异育银鲫(方正银鲫♀×兴国红鲤♂)、丰产鲫(彭泽鲫♀×兴国红鲤♂),它们的亲本选用的都是兴国红鲤。

“兴国红鲤”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国内部分省市到兴国引种,为区别江西其他地方的红鲤,特将兴国引进的红鲤称为“兴国红鲤”。1975年,“兴国红鲤”这个名称正式见之于学术论文。兴国红鲤的养殖方法与其他鲤鱼基本相同。全国各地都可养殖。

兴国红鲤具有“个体长大、背宽肉厚;体色全红、色彩艳丽;肉质鲜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品味独特”的特有品质。 兴国红鲤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比普通鲤鱼高。具有抗逆性强、食性广杂、耐低氧和密养、群体产量高、长途运输成活率高;杂交应用面广、优势显著,能与多种鲤鲫鱼杂交获得杂交优势显著的0后代;还有贪食集群的特点,是休闲垂钓和美化观赏的理想品种。经常食用不但有健脑补脑、滋阴降火、理气补血、强体健身的作用;孕妇在怀孕前期食用还有安胎补胎的奇效,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至今为止,已被全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广泛引调移养,推广应用。 1、产品品质特色: 外部形态 体色:兴国红鲤头、背部及身体两侧呈鲜红色或桔红色,腹部为乳白色或金黄色,全身无黑点或其他杂斑,体色鲜红、色彩艳丽、游姿优美、活泼可爱惹人喜欢。体型:个体长大,呈纺锤形,体长与体高之比为2.65~3.80之间,平均值为3.30,体长比体宽为4.65~5.10之间,体长比头长为3.10~4.80之间,体长比尾柄长5.70~6.30之间。

兴国红鲤地理标志登记的位置为兴国县行政区划范围内的所有水域范围,包括江河、溪流、沟渠、水库、池塘、水田等。即兴国县所辖的潋江、长冈、鼎龙、城岗、枫边、良村、崇贤、方太、高兴、茶园、均村、永丰、隆坪、埠头、龙口、社富、杰村、江背、东村、兴莲、樟木、古龙岗、梅窖、兴江、南坑等25个乡镇所属范围的全部水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1′~115°51′,北纬26°03′~26°41′。

六. 安徽省 宣城市 宁国 宁国雪梨

雪梨

雪梨采用了独特的栽培方法,以果皮雪白、果型美观、皮薄汁多、香甜清脆而著称。在清明节过后,梨实长到如纽扣般大小,梨农就用柿漆水渍过的毛边纸袋包裹住它,用棕叶丝绑扎在树枝上。四五个月以后梨子成熟,梨农把纸袋和梨子一起摘下树来。梨子成熟期内有纸袋包住,可防虫害,纸袋浓褐色,不透水和光,使梨子果皮雪白,肉质脆嫩,汁多味甘,而且易于贮藏远运,能一直保存到春节。

七. 江西省 赣州 兴国县 兴国油茶

兴国该县油茶品种较多,油茶山面积占山地面积的67%,人平油茶3.9亩,人平油茶产业收入280元。在油茶主产区的均村、茶园等乡镇,油茶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按成熟季节分有秋分子、寒露子、二水桃、霜降子4个品种,其中“二水桃”被列入全省推广的优良品种。据有关史料记载,兴国栽培油茶已有2300多年历史。全县每个乡村均有油茶分布,其中油茶面积上万亩的乡镇有18个,最多的均村乡16.5万亩,茶园乡12.9万亩。全县常年油茶产品产值5225万元,占农业产值的7%。兴国油茶还具有单产高、品质好的优势。据调查,该县已涌现一大批油茶高产典型。如县经济林场80亩油茶林,一般年份亩产茶油20多公斤,高产年份可达到30多公斤。均村乡长竹村农民陈瑞生承包乡林场500亩油茶山,亩平产油11公斤。高兴镇老营盘村村民叶爱华经营的15亩油茶山,亩产茶油近12公斤。如今,兴国县茶油以其色青味香的优点,深受消费者青睐,远销南昌、上海、北京和港澳地区,产品供不应求。

为了促进油茶系列原辅材料的加工升值,该县在发展民间小加工厂的同时,建设了两家较大规模的茶油加工企业,不仅大大提高了出油率和茶油品质,还开始了皂素提炼等精炼加工,兴办了活性炭厂。两家大加工企业年可加工茶籽1.3万吨,茶枯饼2.7万吨,不仅解决了该县油茶产业的后顾之忧,还带动了周边县市的相关产业。其中一家加工企业还被市政府确定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龙头企业”。

“科技兴油”提升了兴国油茶林的品质。该县在油茶普查的基础上,挑选了一批优质“二水桃”品种,培育出优质砧木,从浙江亚林所引进42个优良无性系品种的枝条为接穗,通过嫁接,建成了80余亩良种采穗两用种苗基地。在国家和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县以茶园、均村、良村、南坑、枫边等5个乡镇为示范乡镇,实施大规模油茶低改。经过3年项目建设,共改造低产油茶1.6万亩,增产茶油2.2万公斤。茶园乡义渡村上官进全承包的9亩油茶山,实施低改技术以后,由亩产茶油2.6公斤提高到11.3公斤。近几年,该县每年计划安排1万亩油茶低改任务,逐步提高油茶单产。为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该县还结合农民知识化工程,由县油茶办实施,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印发资料,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规范低改技术标准。通过这些措施,该县涌现了一批年产茶油500公斤以上的产油大户。

兴国油茶加工业现状尤其被人们关注。据了解,目前,该县较大的加工企业只有2家,其余都是家庭小作坊,深度加工不够,产品转化为商品的比例还不高。由于龙头企业的品牌尚未完全形成,产品知名度不高,直接影响了兴国茶油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有关人士指出,树立品牌创新意识,走出传统小作坊,主动融入大市场,是兴国油茶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为此,该县还需要继续努力,采取措施,把油茶产业从散户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中解放出来,形成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包括建立油茶丰产林基地);同时,尽快提高加工技术,充分运用市场手段,把兴国茶油真正打造成走到哪里都“吃香”的品牌。

据兴国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该县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责任制,签订责任状,明确任务,严格奖罚;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实行送科技下乡,免费为林农服务,分期分批办好“农民知识化培训班”;抓好良种推广应用,以本地选育的“二水桃”良种和引进省、市林科所选育的良种造林,逐年淘汰劣种;抓实低改,重点抓好40万亩低产林的常规改造,提高单产;抓好加工,对茶枯进行深加工,扶持龙头茶油加工企业,解决林农卖“油”、“饼”难的问题,增加油茶产品的附加值。

2004年12月,国家林业局公布了第三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名单,兴国县榜上有名,被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被誉为“江南绿色油库”的兴国,油茶资源丰富,全县有油茶林面积52.3万亩,常年产油量达230万公斤,最高年产达到近330万公斤,在赣南稳居第一,在省内位列前三,是江西最大的“绿色油库”之一。油茶产业是一项朝阳产业,市场前景广阔。获得“中国油茶之乡”称号之后,兴国县做大做强油茶产业的信心更足了。兴国茶油由此“香”名正盛,越飘越远。

兴国油茶产业日益壮大,是该县多年来重视油茶生产的结果。长期以来,兴国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油茶生产当作一项富民产业来抓。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全县油茶生产规划和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了县油茶生产领导小组,在县林业局设立了油茶办。县里还为此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山林权落实到位,并长期保持稳定,不随人口的增减而调整;鼓励油茶林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多种方式经营,对油茶大户在资金上给予扶持,提供贴息贷款;县财政每年全额返还油茶籽税用于发展油茶生产,并从中安排10万元给林业部门专门培育壮苗,县林业局还从育林基金中每年拿出5万元用于油茶低产林改造和科技投入。

八. 江西省 赣州 兴国县 兴国蝴蝶鱼

蝴蝶鱼(蝴蝶鱼饺)鱼片盐酒腌渍,瘦肉、膘肉、虾米、香菇和湿团粉做成肉馅,将薯粉碾碎熔开取鱼片(一片)做成圆形饺儿皮,包肉馅做成蝴蝶形,在沸水中氽熟后在冷水中漂冷。做菜时用高汤,青菜煮沸,鱼皮肉馅,形似蝴蝶。一般材料做出清雅大方的名菜,实属难能可贵。

在“三鱼”中,蝴蝶鱼最具情趣,它的做法是将鱼脊肉切片,拌薯粉,用锤子砸成薄片后,烧开水一氽,鱼片即像蝴蝶般张开双翼,在清清的汤中上下翻飞。蝴蝶鱼汤鲜肉嫩,十分可口,两片离而不断的翅膀,恰如分割不开的兄弟情义。 相传过去有一对小兄弟,父母双亡。后哥哥娶了老婆便想分家。嫂子颇为贤淑,便为哥俩做一道菜。她把切片的鱼脊肉撒上薯粉,让他们用锤子砸。哥俩以为成了肉饼,烧出一看,却是两片相连的肉。嫂子和颜悦色地说:“兄弟之情像这鱼片一样,砸烂了肉还连着筋。”哥哥大悟,不再言分家之事。“蝴蝶鱼”也成了兴国客家的传统菜。

九. 江西省 赣州 兴国县 客家芋子饺

一般饺子大都用面粉做皮包成的,而在我家乡却是用芋子加适量番薯粉做饺子皮包成的一种饺子。芋子和番薯那是家乡的主要杂粮,正如农谚所言:“番薯芋子半年粮”。在我们客家地区芋子被视为“农家最重之蔬”,它既可当蔬菜,又可当粮食。因此,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每至秋季,家家户户的地窖、房角都堆满那红姣姣的地瓜和黑黢黢的芋子。当地还流传着一个“芋赈饥”的小故事:古时有一寺僧,专力种芋,岁收极多,杵之如泥,筑造为墙,后遇大饥,独此寺四十余僧食芋泥以度凶岁。可见芋子是个好东西,是山中之珍品。而聪明能干的客家人在吃杂粮时,不断变换口味,变换芋子的吃法,更新芋子的烹制花样,以芋子烹制菜肴宴请客人,于是就在生活实践中烹制出乡间美食——芋子饺。

制做“芋子饺”方法简便。儿时,每每过年过节才能吃上芋子饺。我最喜爱吃母亲制作的芋子饺。如今母亲做芋子饺的情形还时常浮现眼前:母亲将个大、易烂的芋子洗净,连皮置锅内煮熟,然后取出剥去芋皮,置簸箕内捣(烂)成芋泥后,加入适量番薯粉和精盐,用擀面杖擀成饺子皮待用。接着将瘦猪肉、香菇、冬笋(或笋干)丝、虾仁、箩卜丝、葱白等料剁碎,放入精盐、味精下锅翻炒,滤去汤汁即成馅心,出锅置盆中待用。当饺子皮和馅心做好后,就开始包芋子饺了。于是,全家人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一会儿功夫,皮如琥珀,形如半月的芋子饺便一排排、一群群、一片片站起来了。那令人难忘的包芋子饺场景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散发出缕缕的温馨。特别是大年三十晚上的那顿芋子饺,就更有着特殊的味道,家人之间一年来的理解和支持,对新一年的展望,对老人的祝福,对晚辈的期待,似乎都默默融入那手上的芋子饺之中了。芋子饺包好后,母亲就小心翼翼地摆入垫有纱布的蒸笼中,下锅用猛火蒸15分钟后便香气如蝶、满屋翩跹,令人垂涎。此时出锅摆盘,放入麻油、猪油等调料。一盘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芋子饺就出现在我们面前,趁热食之皮滑滑的、嫩嫩的,馅香香的、美美的,每人一大盘,吃得笑逐颜开,吃得心花怒放。芋子饺除蒸着吃,也可用水煮、油炸、油煎等各种烹调方法,其味各具特色。(连允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