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特产烟阿诗玛 正宗云南特产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特产烟阿诗玛 正宗云南特产烟更新时间:2022-06-19 15:15:43

一.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云南烤牛肉

傣族的烤牛肉也是一道美味佳肴。将杀好的水牛肉割成小条腌好晒干,吃时放到热灶灰里捂熟,拿出来拍去灶灰,用块干净木头把它敲打松软就可入口了。傣族男人晚饭时,常常就着烤牛肉悠闲地喝酒,一直喝到很晚。

二. 云南省 昭通 昭通黄牛

昭通黄牛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云南省昭通市全境。

外貌特征:体格偏小,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被毛以黄、浅黄、草白、黑、红色较多,头大小适中,公牛角短粗,肩峰明显,母牛无肩峰;前躯发育好于后躯,尻部倾斜,四肢粗细中等,飞节稍靠内,尾细长,尾根低。

品种性能:成年公牛体高为111.6厘米,母牛为04.2厘米,阉牛为115.1厘米。体重分别为259.2干克、211.1千克和310千克。平均挽力为96.7千克,最大挽力为311.1千克。眼肌面积为51.3平方厘米,肉质细嫩醇香、无膻味。板皮质地细密坚韧。母牛繁殖率为50%左右,犊车成活率为84.2%。

三.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布扎

布扎是剑川白族民间传统工艺品。每逢端午节,儿童都在胸前挂一串布扎,用以驱邪镇恶,以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串布扎由狮子、老虎 、绣球、八卦、鱼、童子、香包、兔子等3至8件组成。绣球是吉祥的象征,猴子表示机灵,八卦为护身宝物……都有美好的寓意。

布扎制作工艺讲究,选用色彩鲜艳的布料,按设计先缝成雏形,然后填入艾叶等香料,再精心加工刺乡。其造型古朴,色彩艳丽,具有较强的装饰效.

四.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云南贡米

云南的贡米,是过去当地官府向朝廷进献的贡米。贡米有紫米、遮放米、八宝米。紫米,属糯米类。米色紫黑,味香甜,粘而不腻。产于墨江一带。是元代、明代的进贡米。遮放米,属软米,色泽白润如玉,颗粒大而长。产于潞西县遮放乡户闷村允午社。用遮放米煮饭,香软可口,如有油润感,且营养丰富。饭冷后不会变硬,只是易粘结。是清朝时的进贡米。八宝米,以香味浓、甘甜滋润、富有油脂、颗粒大、滑感强、形色美、成熟快、产量高八大优点而闻名。八宝米产于广南县八宝乡八宝河畔的两个苗族寨子。历代都作为贡米。

五.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宜良板栗

宜良板栗是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的。宜良板栗资源丰富,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量1万余吨,板栗品质优,上市早、口感好,加工保鲜技术成熟,产品市场广阔。

宜良是云南板栗的主产区。滇王甘栗经上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该产品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板栗的营养丰富,栗肉含有蛋白质10%、淀粉70%左右,还含有丰富的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这些都是人体必需,有益身体健康和增强免疫力及生命活力的重要元素。

六. 云南省 大理 云龙县 云南松花粉

松花粉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药食兼用花粉品种,作为中国传统药材,其药食兼用的历史已逾数千年,从24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到今天的《中华药典》等历代医药典籍中都有记载,在民间更是以其神奇的功效被奉为“仙药”。

纯天然

松花粉是生长在海拔1100—1500米山区的中国乡土树种――马尾松和油松的花粉,与蜂源花粉相比,松花粉为人工采集,具有花源单一、品质纯净、成份稳定,无农药残留物,不含动物激素等特点。松花粉较其它任何一种植物花粉口感均好,服用时感到有淡淡香味。古人称:“松柏之气可以使人长寿!”所以松花粉堪称“花粉之王”。经科研和实践证明,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

全营养

松花粉是松树花蕊的精细胞,担负着松树繁衍的重任,内含200余种营养成份,且搭配合理,能够全面补充、均衡人体所需的营养。其保健作用大,调理范围广,是名副其实的“健康卫士”。因而,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服用者,都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不同程度上收到很好的效果。

七.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三道茶

    “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待客的独特礼俗。据说,这“三道茶”是白族人家接待女婿的一种礼节

而品茶,作为一种艺术,早在唐代的《蛮书》中就有记载,一千多年前的南诏时代,白族就有了饮茶习惯。随着生活的发展,它成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成了白族待客的独特礼俗。到了明代,以茶待客成了白族人民的礼节

当年徐霞客来大理时,也被这种独特的礼节所感动。在他的名著《徐霞客游记》中,对白族的这种品茶方式有过这样一段生动的描述:“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长辈亲自司茶。现今,也有小辈向长辈敬茶的。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 第三道茶,称之不“回味茶”。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大理)

八.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藤编

腾冲与缅甸接壤的边境一带原始老林里,盛产一种质地坚韧、身条极长的藤本植物——藤条,其外皮色泽光润,手感平滑,弹性极佳,似蔑而非蔑,故称藤蔑,是一种上好的天然编织材料。腾冲人用此编制的藤椅、藤箱等日常用具工艺精巧,品种多样,经久耐用,古往今来深受消费者喜爱。

参阅古籍,藤编这一地方不仅是一种很好的生活用具,而且还是一种奇特的生产乃至战争器材。《三国志》有关于“藤甲军”的记载,所谓“藤甲”即用藤条编织的战衣,“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往昔边境的明光、界头、古永一带的许多道路逢江遇河之外,均沿用古代的藤桥。这种以藤条牵引编制的便桥状如网槽,风雨飘摇而历久不朽,人行其上,晃晃悠悠,坐桥似的。也许是因为藤条在腾冲的大量利用,古代腾冲的地名用字也以“藤越”、“藤川”等较为多见,并有因“盛产藤条得名”的记载,那“藤”字直到明末清初才雅化并规范为“腾”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一代代勤劳、聪慧的能工巧匠,使腾冲很早便成了遐尔闻名的“藤编之乡”。如今,藤编工艺之花开遍城乡,所产器具除传统的椅、几、桌等大宗产品外,还有筐、蓝、盒、箱以及花架、书架乃至全套客厅、书房家具,玲珑剔透,古雅而不乏时代新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具适应于不同的环境——置于寒室不觉其奢,布于华堂不觉其陋,可谓贫富咸宜、雅俗咸宜,故产品历来销路旺畅。( 保山)

九.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云南千张肉

原料:

带皮五花肉、姜葱、料酒、盐、酸菜。

做法:

1、做云南千张肉要选择大块的带皮五花肉,至少要有七八厘米的宽度,把五花肉放沸水里,加姜葱、料酒、盐少许煮至七八层熟捞出稍放凉,在肉的表层均匀的抹上一层蜂蜜。

2、锅上火放油适量,油五层热时把抹过蜂蜜的五花肉下锅走红,走红是个技术活,关键是火力的控制,因为蜂蜜比较抢火,稍不注意油温过高就会使肉面漆黑,影响成菜的效果,尤其是肉皮部份要多加注意。

3、待整块肉均匀的上好色后,捞出放凉切成大薄片整齐的铺在碗底。咸烧白是抹酱油或糖色上色的,但我觉得上色效果不如抹蜂蜜红亮,麦芽糖上色效果应该也不错,还没试过,以后试试麦芽糖上色效果如何。

4、千张肉打底料是用的干制酸菜,我们叫做干腌菜。干腌菜以腾冲出产的最为出名,但现在市场上不多见卖。取干腌菜适量用水浸泡清洗干净,挤干多余的水份,锅上火油热后,下干腌菜小炒一会,加白糖、酱油、盐调色调味,定好味后加小量水煮。待水收干,把炒好的干腌菜铺在肉上,上笼大火蒸40分钟左右,千张肉就做好了。

云南千张肉

备注:

干腌菜是酸甜味的,特别能吸五花肉的油脂,而且酸能克肉腥,千张肉看上去大片大片的肥肉有点吓人,其实入口化渣,并不腻人。我最喜欢吃千张肉里的干腌菜,特别是千张肉底的汁水特别的下饭。学会了千张肉,咸烧白、梅菜扣肉换换打底料,就可以一股脑儿全做出来。

喜欢吃酸菜,更喜欢用干腌菜做的千张肉。

千张肉初一听菜名难免会被吓到,莫非有一千张肉不成?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类似的菜名还有千层糕、千层饼,小小一个菜名也充满了数字的情趣。

千张肉起源于何时不可得知,上网查了下荆楚风味的湖北菜也有千张肉这道菜,做法也基本类似,以“咸鲜”味为本,讲究嫩、柔、滑、爽,弄不好云南千张肉是由入滇的湖北人传入的可能性也极大。

云南千张肉,四川咸烧白,沿海一带的扣肉,做法大同小异。咸烧白是用芽菜打底,加豆豉、泡椒蒸至而成;沿海的扣肉以梅菜扣肉为代表是用梅菜打底蒸至而成;云南千张肉是用干制的酸菜蒸至而成;它们的区别仅仅只是打底的材料有所差异,制作方法基本相同,所以说学会其中一道就可以举一反三,做出三道菜来。

十. 云南省 楚雄 南华县 云南鸡油菌

云南鸡油菌属鸡油菌科,食用菌,子实体小,淡橙黄色,肉质。生于混交林中地上。

形态特征:菌盖直径1.5-5cm,中部微下凹,有微细绒毛,边缘波状内卷。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后来变淡鲑色,厚而窄,双分叉,稀,延生。菌柄长3-5cm,粗0.5-1cm,有不规则的小沟槽,向下渐细,白色,有纤维状条纹。孢子椭圆形,橄榄形,无色,4-5μm×2-3.5μm。分布于云南、贵州。可食用。

鸡油菌为真菌植物门真菌鸡油菌cantharelluscibariusfr.的子实体。子实体肉质,喇叭形,杏黄色至蛋黄色,菌盖宽3-9厘米,最出扁平,后下凹。菌肉蛋黄色,味美。鸡油菌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性味甘、寒。具有清目、利肺、益肠胃的功效。常食此菌可预防视力下降、眼炎、皮肤干燥等病。鸡油菌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名菌之一,有时也叫杏菌、杏黄菌或黄丝菌。中国传统医学对鸡油菌有诸多评价。据资料记载,鸡油菌性寒味甘,有利肺明目、补益肠胃、清热利尿、益气宽中之效,经常食用可治疗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皮肤粗糙、干燥症、夜盲症、视力失常、眼炎等疾病。

信息来源:南华县政府办公室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