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濮阳南乐县特产 濮阳县特产有哪些能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濮阳南乐县特产 濮阳县特产有哪些能带走更新时间:2022-05-31 19:32:11

一. 河南省 濮阳市 南乐县 西邵红杏

西邵红杏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西邵红杏因以西邵乡出产地最佳故名。西邵大部为黄河故道,旧时沙丘连绵,果园成片,农村多种植杏树。其历史悠久,品种亦多,具有个大、皮薄、肉厚、核小、酸甜适口等特点。近年又引进新品种试种成功,经济价值高,远销省内外。

西邵红杏食用口感好,风味独特,深受食用者的喜爱。除含有一般杏的营养成份外,其中维生素C、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及钙含量较高。维生素C 9.1—11.08mg/100g,可滴定酸1—1.49%,总糖7—7.8%,钙85—94.0mg/kg。

西邵红杏

地域范围

南乐县西邵红杏的地域保护范围在南乐县境内,北于河北省大名县龙王庙乡交界,西于本县寺庄乡交界,南于寺庄乡谷金楼乡交界,东于谷金楼乡交界。相邻保护范围包括西邵乡27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为48平方公里,其中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北纬36°07′至36°11′,东径115°12′至115°13′,适宜红杏种植面积2.5万亩(黄河故道沙壤风沙区域),年产量9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 外在感官特征:果品椭圆形,果色品种各有不同,有鲜红、黄色和黄红色,果面有光泽。2. 内在品质指标:西邵红杏除含有一般杏的营养成份外,其中其中维生素C、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及钙含量较高。据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西邵红杏维生素C 9.1—11.08mg/100g,可滴定酸1—1.49%,总糖7—7.8%,钙85—94.0mg/kg。西邵红杏食用口感好,风味独特,深受食用者的喜爱。3. 安全要求:产地必须符合《NY5013—2006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的环境条件》标准,生产管理环节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红杏生产技术规程》规范种植管理,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二.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面片子

面片子:拌擀同长面,切成长8厘米左右,宽2厘米左右的长方形或菱形片子,煮熟后,加鸡蛋花、葱花、肉臊子、调和等食用的名甜面片子;调入炝浆水的名酸面片子。面拌和后,以手拉条揪片,随揪随下入滚水锅内煮熟的名“揪面片子”。

三. 河南省 濮阳市 清丰县 清丰辣椒

金秋送爽拂硕果,椒乡椒红迎嘉宾。在誉满中原的孝道之乡、中国辣椒第一县——河南省清丰县,清丰辣椒文化节开幕。其主题是:立足清丰,面向全国,以椒为媒,广交朋友;依托辣椒基地,弘扬辣椒文化,携手各界精英,共谱辣椒产业发展新篇章,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凉粉

凉粉是夏秋季节人们最爱吃的一种凉食,将豆类淀粉或荞面粉用凉水搅匀,搅撒入有盐和明矾作底的开水锅中,成糊状,能立住筷子后,烧煮十分钟左右即成。然后再盛入用凉开水冲洗过而未擦干的瓷盆凉透,待全部凉后切成条状或块状盛入碗碟中,调以蒜泥、油泼辣子、醋或浆水、盐等调料后食用。其形色清白透明,润滑柔软,食后辣香满腹,散热爽身,可谓盛夏酷暑中的凉食之一。

五. 河南省 濮阳市 濮阳县 徐镇精米

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的濮阳县徐镇精米加工厂,以提升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为主线,狠抓内部管理和市场开拓,在短短4年间已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600多万元、年产值近5000万元的先特色企业。由于企业信誉好、产品质量高,河南省粮食厅、济南军区后勤部先后和这家精米加工厂签订了军粮供应合同。

濮阳沿黄地区大米品质优、口感佳,群众颇引以为自豪,只可惜“墙里开花墙内香”,多少年来濮阳大米并不被多少人所知。近几年来,濮阳大米崭露头角,在省内外市场上小名气。商标以“家家宜”大米打天下,濮阳大米市场覆盖率迅速扩大,目前,徐镇精米加工厂已在北京、天津、新疆、河北等10多个省市建立了40多个销售点。厂里引进“水晶3号”、“豫粳6号”等优质稻种赊销给稻农,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回收稻谷。

六.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牛排

康乐牛排是取自牛脊上最嫩的肉,肥瘦兼备,外延带筋,口感韧度强、肉质硬、有嚼头,牛排不油不腻,滋味鲜美,营养丰富,味香喷鼻,另有一番风味。

七. 河南省 濮阳市 华龙区 玉米煎饼

口感:酥脆可口

制作材料:玉米面、面粉、白糖

制作过程:将等量的玉米面、面粉和匀,加入适量的 白糖,用水调成糊状,然后分几次放入镬内压成薄饼状,用文火慢慢地两面翻烤,待两面都煎烤至金黄色时即可食用。这种煎饼比用纯面粉做的更好吃,既酥脆又有玉米的甘香味。

八. 河南省 濮阳市 清丰县 双庙凉粉

用绿豆或红薯淀粉掺水在锅内熬成稠糊状,盛于盆内冷凉成透明体块状,俗称“凉粉块”吃时划成小块,可加蒜汁、醋、香油等调着吃,俗称“调凉粉”,也可加油、葱花炒熟吃,俗称“炒凉粉”。另外,做好盛在盆内冷凉的凉粉,可用圆孔笼屉等工具加工成蝌蚪状装在盛有清水的盆里,食用的时候加蒜汁、醋、香油、芝麻酱等调着吃,俗称“面鱼儿”,清丰双庙凉粉味道清香、口感爽滑。凉粉较稠,煮不烂,既能凉调、炒、煎,还能涮锅吃,这也是双庙凉粉在我市小有名气的原因。

九.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馃馃

馃馃是康乐回族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油炸面点,可以做成各式各样的图案。先以蛋清、蜂蜜和出浅黄色的面,再以酽茶、红糖、枣泥为料和出褐色面,然后将浅黄与褐色面迭合一起,高超者会捏出孔雀、锦鸡、蝴蝶、蜻蜒、荷花、石榴、秋菊、如意、灵芝、瑶草等形状各异图案各异的馃馃,又名为嵌花馃馃。

十. 山东省 潍坊 昌乐县 昌乐西瓜

昌乐西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昌乐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昌乐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回温早,温差大;沙壤面积大,富含钾,具有生产高产优质西瓜的良好自然条件。昌乐西瓜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早熟、皮薄、瓤脆、味甜而闻名省内外,被列为山东省瓜果之一。

昌乐是西瓜种植大县,独特的地理位置、适度的日照时间,加上传承的种植技术,使昌乐西瓜以皮薄、沙瓤、汁甜而著称。目前,昌乐西瓜全部实行了标准化生产,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年产量近60万吨,年产值约12亿元,其中设施栽培面积近16万亩,居全国首位。

昌乐西瓜久负盛名,已有200年栽培历史,清嘉庆版《昌乐县志》即有西瓜种植的记载,民国版《昌乐县续志》则述:“北乡所产,最多且佳,每岁运销青岛甚夥”。适宜的气候和富含氮、磷、钾的沙质土壤,造就了昌乐西瓜以“早、大、甜”特点闻名于世。

1969年,引进推广“蜜宝”品种,被列为山东省名瓜果,并开始销往香港。20世纪70年代初,昌乐无籽西瓜的种植填补了省内空白。1972年昌乐被指定为中央特需瓜生产基地。1997年4月,昌乐西瓜通过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同年,鄌郚镇被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无籽西瓜之乡”。2000年6月,尧沟镇被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组会命名为“中国西瓜第一镇”。2008年昌乐西瓜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

地域范围

昌乐西瓜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昌乐县所辖行政区域,包括鄌郚、红河、营丘、乔官四镇和宝城、城关、城南、五图、朱刘五个街道,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3′-119°10′,北纬36°19′-36°46′,海拔均在25米至381米之间,总生产面积5800公顷,年产量174000吨,年收入39200万元。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昌乐县属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多低山,东南部多丘陵,南北两端各有一平原地带。微地貌为低山丘岭、荒坡地、沿河阶地、坡麓梯田、近山阶地、河谷梯田等。出露地表的岩石,北部多石灰岩、中西部多玄武岩、东南部多花岗片麻岩。土壤分为褐土、棕壤、潮土3个土类。土壤耕层pH值平均为7.2,变幅在6.2-8之间;平均有机质为1.19%,碱解氨86.5ppm,速效磷27.9ppm,速效钾127.1ppm。

(2)水文情况:全县5公里以上的河流35条,但多数为季节性河流,总流域面积1568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30515万方,其中地下水14735万方,地表水29738万方。地下水矿化度范围一般在216-400mg/l,PH值在6.5-8之间。矿化类型为HCO3-→Ca++→Cl-→Na+型水。影响因素主要是面源污染,无潜在大型工业污染。

(3)气候情况:昌乐县属东部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夏季湿润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2.6℃,降水量594.6毫米,相对湿度65%,日照时数2421.3小时,无霜期190天。主要自然灾害为旱灾、涝灾、雹灾、风灾和低温连阴雨。

(4)人文历史情况:昌乐西瓜历史悠久,清嘉庆十四年版《昌乐县志》即有昌乐西瓜的种植记载,距今已有200年栽培历史。昌乐西瓜品质优良,民国版《昌乐县志续》即有“北乡所产,最多且佳,每岁运销青岛甚多”的记载。建国前,主要分布在昌乐南部鄌郚金山一带和北部朱刘都昌一带,即著名的“南鄌北都”。1969年被列为山东省名瓜果之一。70年代初,无籽西瓜的生产填补了省内空白,1972年被列为国家特需瓜生产基地。1997年昌乐西瓜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982年开始引进推广西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1986年开始试验推广西瓜嫁接栽培技术,现已发展为阳畦嫁接育苗,以高温棚、大拱棚为主的双膜或多膜栽培。昌乐县政府高度西瓜生产,昌乐西瓜已成为全县农业的第一支柱产业,年平均播种面积15万亩,总产量60万吨,已形成一个专业镇、47个专业村,注册了鄌郚、乐宝、艺林、太合等10多个商标,其中鄌郚无籽西瓜被评为山东省名牌农产品。西瓜之乡尧沟镇被命名为“中国西瓜第一镇”,尧沟西瓜市场被确定为全国定点市场。昌乐县先后实施了农业部农业科技示范场、国家级西瓜标准化示范区、西瓜良种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等项目。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西瓜栽培宜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块,忌用花生、豆类作为前茬。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西瓜保护地栽培,宜选择抗病虫、易坐果、外观和内在品质好、耐低温弱光、嫁接易成活的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一般采用在大拱棚内设置小拱棚,小拱棚内覆盖地膜的多膜保护栽培模式。以葫芦或杂交南瓜作砧木,进行嫁接育苗。当气温稳定在10℃以上,棚内10厘米地温稳定在13℃以上时进行移栽。移栽时浇足底水。采用三蔓法整枝,只留主蔓

和两条子蔓,并用树枝固定,引导瓜蔓定向生长。选留主蔓上第二、第三朵雌花座瓜,进行人工授粉。严格配方施肥,基肥以腐熟的优质圈肥和豆粕为主,追肥以速效磷钾肥为主。伸蔓期追施硫酸钾复合肥20公斤,浇水一次;膨瓜期追施硫酸钾复合肥30公斤,浇水2-3次。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综合防治病虫害,提倡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措施,化学防治严禁使用高毒剧毒农药,轮换使用高效低毒的规定农药品种,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制度。

(4)产品收获、屠宰、捕捞及产后处理的规定:当西瓜出现该品种固有特征时适时采摘。一般有籽西瓜于授粉后35-40天、无籽西瓜于授粉后42-45天采摘。采摘前对药肥残留及糖度进行抽样检验。采摘时进行分级包装,需暂存时宜选择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

(5)生产记录要求:如实记录生产投入品,特别是化肥、农药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收获日期;质量检测情况;销售情况。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两年。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果实发育正常、完整,无任何外伤,新鲜洁净;具有本品种应有的果形、色泽和条纹;无霉变、腐烂、异味、病虫害。

(2)内在品质指标:大型瓜皮厚小于1厘米,小型瓜皮厚小于0.3厚米。大型瓜(单瓜重大于5公斤)中心糖度大于10.5度,小型瓜(单瓜重小于2.5公斤)中心糖度大于11.5度。

(3)安全要求:入市西瓜必须达到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西甜瓜类”(NY5109-2005)的卫生指标(详见下表)。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情形的不得上市销售。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同一品种、果形周正、大小一致的西瓜为合格品。果形小、畸形或有机械损伤、病虫伤的不合格另行处理。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认证的西瓜,必须包装销售。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包装前每个西瓜套袋,然后装入包装袋或包装箱。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