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康大贵土特产 安康十大特产是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康大贵土特产 安康十大特产是哪些更新时间:2022-05-09 23:16:37

一. 陕西省 安康 宁陕县 宁陕香菇

宁陕香菇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宁陕香菇是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宁陕香菇肉厚实、菇形好、质量高为全国有名。宁陕香菇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宁陕气温偏低、土层温润,适宜食用菌生长,多年来,木耳、香菇、金针菇就是这里群众致富的优势产业。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宁陕香菇肉厚实、菇形好、质量高为全国有名。

宁陕县把食用菌列为全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实行小基地建设,总体规划,重点推进。为增加农民收入,今年重点发展高海拔白灵菇、反季节珍稀菌,从而优化了食用菌品种。目前,该县香菇生产已经扩展到全县的10个乡镇100余个村,基本形成4大基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态势,一大批种植专业乡镇、专业村和种植大户脱颖而出。全县生产1万袋以上农户达200余户。3年时间,宁陕实现了三级跳,从150万袋跳跃到今年的350多万袋,成为全省最大的反季节鲜菇生产基地。

“宁陕香菇”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宁陕香菇产于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全县十三个乡镇,具体为城关镇、新场乡、筒车湾镇、太山庙乡、汤坪镇、龙王镇、梅子乡、皇冠镇、四亩地镇﹑旬阳坝镇﹑江口镇﹑广货街镇﹑金川镇。东经108°2′-108°56′,北纬33°7′-33°50′。宁陕位于秦岭南麓,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安康市北部,与西安市﹑汉中市、商洛市接壤,境内最高点海拔2997米,最低点海拔540米,县城海拔780米,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年产量2515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宁陕的土壤类型有: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土壤pH值:6.1-7.2;地貌特点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峦连绵,峰岭叠障。森林覆盖率90.2%,林业、生物资源丰富,适宜食用菌生产。

(2)水文情况:境内集水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20条,以长安河、池河、旬河、蒲河、纹水河为主要河流的五大水系贯穿县域。年降水量900毫米,水质良好,没有污染可直接供人畜饮用、养殖、农业和工业使用。pH值6.2-6.7,属弱酸性水,总硬度为83-91毫克/升,为微硬性水。

(3)气候情况:宁陕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垂直海拔高度

差距大,小气候多样性。年平均气温10.3℃,年日照为175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2%,一年中,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季较长,夏秋两季较大,冬季4个半月。年降雨量900mm,无霜期248天,≥10℃的积温4410℃,气温-7℃至35℃。

(4)人文历史情况:宁陕香菇,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起源于1960年,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产品品质优,质量佳。上世纪90年代宁陕县的汤坪镇被誉为陕南最大的食用菌批发集散地,产品长期通过湖南、广州、福建、浙江等客商出口日韩和东南亚国家。天然林紧伐后,宁陕县大力发展袋料香菇产业,现已达年生产1500万袋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避免袋料食用菌发展与林业资源保护生成矛盾,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思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是控制生产规模,防止资源过渡消耗,年生产规模控制在1400万袋以内;二是通过无公害食用菌产品认证,大力提高产品品质。积极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通过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等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严格按照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操作。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香菇生产产地必须无污染,空气质量达标;野外菇棚场地必须靠近溪河,四周宽阔,空气流畅,周围无垃圾等乱杂废物;土壤必须采取深翻晒白后,灌水、排干、整畦,覆土栽培的土壤应符合GBl6518中4对二级标准值的规定。菇床必须撒石灰粉或喷茶籽饼、烟茎等生物制剂,取代化学农药杀虫;水源必须无污染,水质清洁。用水应符合GB5749规定。茬口必须合理轮作,隔断中间传播寄主,减少病虫源积累,避免重茬加重病虫害。香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活条件,大体上包括水分、营养、温度、光照和酸碱度(pH值)等。营养:香菇是一种水质腐生菌,依靠分解吸收木材内的营养为生。在锯木屑栽培中,培养料内加入一些营养物质,如米糠、麦麸、糖及微量元素等,可使菌丝发育良好,促进香菇优质高产。温度:香菇低温、变温结实性真菌,其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26℃;菌丝生长的范围为3℃-32℃,适温10℃-28℃;子实体发育温度在5℃-25℃,适温12℃-18℃。水分:香菇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和湿度的要求有所不同。菌丝生长时,

培养料的含水量以55%,空气相对湿度以70%左右为宜;子实体发育阶段含水量以60%,空气相对湿度以85%-93%为适宜。光照:香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强度适宜的散射光。酸碱度:香菇适宜在微酸性培养料中生长,pH值的适宜范围为3-7,其中以5为最适宜。

(2)品种选择:选用具有抗逆力强、耐病性好的优良香菇菌株。秋栽、冬春长菇,宜选用中温偏低型的菌珠,春栽、秋冬长菇,选用长菌龄,晚熟型菌株,反季节埋筒覆土栽培,应用高温型菌株。

(3)生产过程管理:生产方式为袋料栽培技术。宁陕香菇生产要把好四个方面技术质量关。一是优化产地生态环境。二是基质原辅材料“把四关”,原辅材料应符合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采集质量关:原材料要求新鲜、无霉烂变质。入库灭害关:原料进仓库要求干燥、通风、防雨淋、防潮湿。储存防潮关:仓库要求干燥、通风、防雨淋、防潮湿。堆料发酵关:原料使用时,提前堆料发酵,杀灭潜伏杂菌与虫害。三是菌袋制作工艺“五达标”(基料配方合理,装袋掌握规范,料袋灭菌彻底,接种慎防污染,养菌适温避光防潮,产品收获后要及时烘干,整理装袋,防止发霉,变色)。四是生产过程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要求详细作好生产记录,建立原材料台帐、生产记录、检验检测记录、销售记录。

4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色泽:表面菱色、浅褐色、深褐色至深肉桂色,有深色鳞片,而边缘往往鳞片色浅至污白色,有毛状物或絮状物,菌肉白色,稍厚或厚,细密,菌褶白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中生至偏生,白色,常弯曲,长3-8cm,粗0.5-1.5cm,菌环以下有纤毛状鳞片,内实,纤维质,菌环易消失,白色。香气:有香菇独特的气味,无异味。外观:成圆形或椭圆形,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无霉斑。

(2)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宁陕县香菇生产过程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Q/ZPMS01-2002。

5产品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包装上应明确标明--宁陕香菇字样。产品分为花菇、普通香菇等品种,以礼品包装盒为主,有400克、500克礼品盒,250克、500克、1000克散包装等产品。包装按照印制“商标、卫生许可证号、执行标准、QS号、条码等标签内容;内包装必需在有资质的食品包装企业采购符合食品包装条件的包装袋。生产的成品在25℃以下存放,库房设有防虫、防鼠设备,经常检查、打扫卫生,保持干净卫生。货物的销售运输时采用编制袋或纸箱包装,确保运输过程卫生、安全,减少损失。

二. 陕西省 安康 宁陕县 宁陕猪苓

宁陕猪苓是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地处秦岭南麓的宁陕,盛产猪苓,誉名秦岭猪苓,别名野猪苓、猪屎苓。以其个大、猪苓葡聚糖Ⅰ、麦角甾醇、α-羟基二十四烷酸、粗蛋白、生物素含量高等特点而畅销东南沿海。被誉为全国最优。

作为天然药用资源“宝库”的宁陕,境内各种中药材多达1034种,其中“秦岭猪苓”因品质优良、有效成份高弛名四方。而猪苓又是国家医药管理局最新公布的市场前景好、适生范围小的紧缺中药材。针对得天独厚的生产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宁陕通过几年的引导和扶持,涌现出了一大批猪苓种植专业村和专业种植大户。全县猪苓半野生化种植已发展到3000余亩百万窝的规模,成为宁陕 “秦岭绿色药谷”平台上一匹耀眼的“黑马”。

宁陕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成功的摸索出了一套猪苓半野生人工栽培技术,推广后得到了非常好的收效。为了进一步把猪苓产业做优作强,扩大“秦岭猪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该县已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达成协议,利用中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在猪苓有性繁殖方面的科研优势,在全县进行猪苓有性繁殖研究及大面积推广。同时与北医大安康药物研究院,北医大安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技术经济依托关系,共同组建猪苓产业实体公司。还在省内外有关院校和科研单位聘请一批专家来县策划、指导、调研,帮助建立符合GAP标准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SOP的制度。 为吸引开发商来县投资发展猪苓,宁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招商引资开发的优惠政策。规定从投资之日起三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从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农林税,对种植、加工企业行政性收费实行最低限额。在土地出让上较优惠30%的基本金,在服务上推行政务一厅式办公,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为企业创造全方位的宽松环境。同时借西部大开发机遇,改进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兴业者提供硬环境支持。

宁陕目前正着手建立猪苓优良品种繁育园、优良猪苓品系选育基地,准备近期发展5000亩的猪苓规范种植基地,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实现农村户均一亩猪苓、人均增收400元、财政增收400万的目标,尽快把宁陕建成全省最大的“猪苓之乡”。

该县将猪苓作为名贵地道药材列为发展重点。早在八十年代初就人工半野生栽培成功,现规模已扩大到50万窝。有性繁殖已作为课题与科研单位正处试验、示范阶段。“猪苓之乡”将为打造“秦岭绿色药谷”擎起一片蓝天。

三. 陕西省 安康 旬阳县 旬阳金银花茶

金银花,又名忍冬(学名:Lonicerajaponica)。“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

四. 陕西省 安康 旬阳县 旬阳拐枣

旬阳拐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旬阳拐枣是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的。旬阳拐枣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种植面积大,拐枣原料量大质优,近年来,成为外地客商的抢购农产品,远销南韩、日本等国,拐枣潜在研发价值巨大,市场销路看好。

拐枣学名枳 ,陕南秦巴山区一大,在旬阳主要有红拐枣、绿拐枣、胖娃娃和白拐枣(多为野生)等5种,以胖娃娃和白拐枣两个品种较佳,果大、味好、产量高、耐贮藏。

旬阳拐枣资源丰富,而且产量高、品质优,具有极高的医用价值,其果实、叶子、更梗、种子及根等均可入药,含有1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还富含铁、磷、钙、铜等微量元素和一些生物碱。其果梗可以作为酿酒、制糖的原料,可作香槟、汽酒、汽水等饮料,还可以加工罐头、密饯、果脯、果干等精美食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旬阳拐枣适应环境能力强,抗旱、耐寒、耐瘠薄土壤、喜阳光,多生长在海拔1000m以下的沟边、溪边、路旁或较潮湿的山坡丘陵。定植后一般3-5年开花结果,10年左右进入盛果期,一般株产果梗20-30公斤,20年左右每株可产150-200公斤,盛果期较长,一般在30-40年左右。

拐枣是旬阳一大,旬阳拐枣做为抗癌、解酒、护肝、降脂等保健品的主要加工原材料,近年来已发展到2万亩,大量出口韩国、日本、朝鲜等国,已创出特色品牌,在市场上具有很大冲劲。

拐枣在我国栽培利用的历史久远。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南山有枸”的诗句。据《辞源》解释:“枸即枳椇,南山谓之秦岭”。《陆疏》中说:“枸树山木,其状如栌,高大如白杨,枝柯不直,子着枝端,大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古语云:“‘枳枸来巢’,言其味甘,故飞鸟慕而巢之”。另据《陕西通志》记述:“华州(即今华县)有万寿果,叶如楸,实稍细于箸头,两头横拐,一名拐枣,紫红色,九月成熟,盖枳棋也”。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都对拐枣有浓厚的兴趣。前苏联一位学者,对拐枣作过不少研究。他认为拐枣在地球上已有500~1000万年的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果树之一。

拐枣的“果实”,其貌不扬,它没有美丽的色泽,也无苗条的外形,而是棕灰色的,像弯弯曲曲的棒状物,有如筷子般粗细。没吃过它的人决不认为它竟可以吃,以至不屑一顾。可是,当你放在嘴里细嚼慢咽后,才觉得它味如枣,甜似蜜,醇香—甘美,真有点像葡萄干呢!令人吃了还想再吃。

地域范围

旬阳拐枣保护区域位于陕西东南旬阳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8′-109°48′,北纬32°29′-33°13′,东到蜀河镇兰滩村,南到铜钱关镇铜钱关村,西到桐木镇岔园村,北到仁河口镇王莽山村,涉及城关、构元、棕溪、关口、蜀河、仙河、双河、红军、小河、桐木、仁河口、赵湾、麻坪、甘溪、白柳、吕河、段家河、神河、金寨、石门、铜钱关等21镇305个行政村(居、社区),总保护面积13.1万亩,现有生产面积6万亩,年产量1.21万吨。

五. 陕西省 安康 石泉县 官田贡米

官田贡米

官田贡米是银桥乡官田村的。官田贡米:有乌脚站,叶里藏两个品种。乌脚站株高约95cm,穗长约30cm,谷粒稀疏,株杆细长,叶较窄,茎杆根部为乌黑色,叶里藏株高约90cm,穗长约

26cm,谷粒紧凑,株杆粗壮,叶较宽浓密,谷穗藏了于叶中,亩产均在240公斤左右,煮出的饭油润光亮,晶莹如玉,口感细嫩滑溜,松软爽口,古时为朝庭皇宫的贡品,现经寻访只有红卫乡一张姓农户在派出所余所长指导下,抢救性种植了近一亩。

六. 陕西省 安康 旬阳县 旬阳红薯粉条

红薯,又称山芋、地瓜,含有丰富的糖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纤维等。红薯中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 等多种维生素,为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红薯中的淀粉加热后呈糊状,使得不耐热且易溶于水的维生素C,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其中的矿物质对于维持和调节人体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钙和镁,可预防骨质疏松症;钾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红薯粉条,又称红薯粉丝、粉皮,是传统的名品,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红薯粉条是利用红薯为原料,靠红薯内的淀粉来制作的一种食材。

红薯粉条的主要原料是红薯,具有久煮不烂,清香可口、食法多样的特点,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群众喜爱和常见的食品。

七. 陕西省 安康 旬阳县 双河桂花鸡

旬阳县双河镇的桂花鸡,以养殖在桂花树下、长期吃落下的桂花而命名。

八. 陕西省 安康 旬阳县 香菇木耳

陕南秦巴山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这里山域辽阔,林木茂密,气候温润,雨量充沛。耳林(山民俗称耳扒)资源丰富,适宜于黑木耳及香菇生长,素为驰名中外的“木耳之乡”。早在清代以前,“漆、麻、耳、倍”即并列为陕南的四大土特名产。其中历史上以汉中地区的“绿帆船”牌木耳、安康地区的“苏装魁耳”、商洛地区的“上洛耳”最为有名。陕南黑木耳,以朵大肉厚,质纯脆嫩,色泽乌亮,水发性好,菊花形为主,味道鲜美,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九. 陕西省 安康 白河县 郑家五香豆腐

郑家五香豆腐

郑家五香豆腐。光绪年间,县城下卡子居民郑友仁得祖传卤制五香豆腐干的技术,其创制的豆腐干大小不及半掌,厚仅分许,琥珀色,折而不断,嚼之先咸后甜,满口生香,余味无穷。制作经包、压、卤、“上汗”等12道工序。每两天为一生产周期,为维持门面,仅留小量销本县,其余打包邮寄汉口、老河口、西安、重庆、广元等地的邮购顾主。因有的工序和诀窍秘不传人,时下无人会做,1985年县劳动就业安置部门曾投资开发,未能成功。

十. 陕西省 安康 石泉县 火棘果

火棘果

火棘在云雾山中点缀在丛林里,象一个个穿红衣的姑娘在林中捉迷藏。

火棘的果实只有黄豆般大小,形状圆形,它们成团成团集中生长,十分繁密。秋天,火棘成熟后,鲜红鲜红,尤其在阳光照射下,更是红得鲜艳夺目。火棘果当地人又叫它“救命粮”,因为这种小果实也可以吃,尽管吃起来酸中带甜,酸味十足,并有淀粉感。从前,山里人粮食歉产时,秋日火棘成熟后,山民们就要到山里采摘火棘果,采回后用竹箕凉晒干,然后磨成粉面,储藏至来年青黄不接时,煮粥时将火棘面加添到粥中,以度粮食不够吃的饥荒季节。现在火棘果已失去了昔日的功用,只能是城里孩子尝新鲜的野果,火棘树也成了园艺师工人栽盆景的好树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