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天祝有什么土特产 天祝县最好的特色美食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天祝有什么土特产 天祝县最好的特色美食在哪里更新时间:2022-05-14 17:28:44

一.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紫阳长茄

特征特性:高抗病、特早熟。植株长势强健,叶浓绿、肥大、一叶一花序,一序能同时座2-3个果。果实长棒形,长30-35厘米,横径4-6厘米,单果重0.3-0.4公斤。皮紫黑色有光泽,肉质细嫩,种子少,品质佳。生长迅速,座果率特高。亩产6000-8000公斤
栽培要点:保护地专用品种,大棚栽培7月下旬至10月中旬育苗,10月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定植,1月下旬开始收获至7月下旬,小拱棚和露地栽培,1月上中旬阳畦育苗,3月底或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定植。5月下旬开始收获至9月下旬,一般行距70厘米,株距50厘米,亩栽2000株左右。( 武威)

二.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天祝红提葡萄

天祝红提葡萄果实粒大、肉脆、口感好、色泽艳、穗形美,含糖量达20%以上,品质超过了美国进口的红提葡萄,得到了商家、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赋予其“雪域红玛瑙”之美誉。2008年全县300多亩红提葡萄大量挂果,产量达15万多公斤,实现产值400多万元。每亩温室的平均产量在500公斤以上,平均每亩产值1.2万元。产量最高的达到1125公斤,产值2.7万元。

三.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乳酪

乳酪

乳酪主要是酥油、曲拉、乳饼、酸奶、牛奶。

牛奶煮沸后冷却,上面便有一层黄黄的油皮,俗称奶皮子,可用来打酥油,拌糌粑,烙乳饼。

酥油在食用中主要用来拌糌粑、做点心等。

曲拉为藏语,是取过油的奶煮沸而成的奶酪,可用来做藏式点心、拌糌粑、下饭用,还可用于工业。

四.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天然野菜

天祝有名的天然野菜有蕨菜、鹿角菜、柳花菜、狼肚菜、野蘑菇、石葱、野韭菜、筒筒菜、鸡冠菜、水皮、野胡萝卜(俗称赛人参)、蕨麻、天生菜、苦苦菜、石花菜等数十余种。

蕨菜 又称龙爪菜,分绿菜、红菜、紫菜等,天祝蕨菜为绿菜,盛产于天祝三峡及大通河流域的森林之中。

狼肚菜 属稀有名贵真菌类,因形似狼肚得名,除味美可口外,且有防癌抗癌之功效。其制作和食用方法与蘑菇相同。

鹿角菜 生长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森林之中,为多年生须生植物,因形似鹿角而得名,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无机盐及粗纤维,营养丰富,可增强消化功能。

柳花菜 又名绿木耳,生于高原柳树之表,为真菌类。

五.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曲拉

曲拉

藏语,是牛奶提去脂肪后做成的干奶酪,用来做藏式点心、拌糌粑、下饭用。

曲拉是打酥油时把油捞出剩下的0,放锅里熬,熬好倒入一干净的白布袋,或者把一块白布四角拴上绳子吊起,把0倒入布兜之中,让水份慢慢沥干澄尽,剩在布兜之中的就是曲拉。把布袋或布兜取下放在一块洗净的平石板上,上面压一块石板,挤干剩余水份,然后把曲拉倒在一布单上晒干收藏,每次喝茶时放入碗中食用。每天挤的0熬熟称为甜0,如存放时间长或因热变酸,就用来熬曲拉,用甜奶熬制的曲拉味甜而且酥脆,别有风味。

六.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天祝鹿角菜

鹿角菜
鹿角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藻类,因形似鹿角而得名,干菜发白稍淡黄色,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的苔藓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纤维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每100g含粗纤维25.25%,维生素C1.63mg,粗蛋白2.54%,胡萝卜素.55mg,并含有钙、铁、磷、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唯独不含砷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鹿角菜,生长在高山积雪中,不怕严寒,不腐烂变质,干菜用水浸泡后变新鲜翠绿,晶莹剔透,具有很强的离子交换功能和吸附作用,改善人体消化功能,对肠胃道疾病、糖尿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有扶正祛邪之功效,久食可增强体质,防止男女肾气亏损,精力不佳以及溃烂等病。

七.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天祝白牦牛

天祝白牦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天祝白牦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白牦牛生长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因只有天祝独有,故命名为“天祝白牦牛”,其生长海拔3000多米的严寒地区,是我国稀贵地方类群,此蓄种适应于高寒缺氧、气压地的生态环境中。能充分利用其他家蓄难以利用的高山草场,属半野半生蓄种。此肉细嫩味美,适口性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显著特点,是纯天然保健绿色食品。( 武威)

外貌特征

皮肤为粉红色,多数有黑色素沉着斑点。全身被毛白色,厚密,额部毛 很长,往往覆盖眼睛,腹下和四肢下部毛次长。公 牛头较大,额宽,额毛卷曲。角粗、 长。鼻镜小。颈粗, 甲显著隆起,垂皮不发达。前躯发育良好,背腰低,背线呈凹陷 状, 尖斜。四肢较短,蹄小而质地致密,蹄壳呈黑色。母 牛头大小适中而俊秀,额较 窄,角细长,颈细薄, 甲稍高,背线较公牛平直,腹腔大但不下垂。乳房发育差,0 小而短,乳静脉不明显。成年公、母牛平均体重分别为264.1千克和189.7千克。

生产性能

具有多种经济用途,可以产毛、产奶、产肉和役用。 母牦牛初情期为12月龄,公、母牛初配年龄分别为3岁和2~3岁。天祝白 牛呈明显而 较短的季节性发情,发情季节在牧场牧草条件最好的时期,发情季节为6一11月份,其中7 ~9月份最旺,发情持续期多为12~48小时。适繁母牛发情率平均为51.46%(950头/1846 头),即近一半适繁母 牛不发情。发情率高低与 牛体况有关,特别是当年产犊的带犊母 牛因为哺乳消耗体力,在发情季节体况一般较差,故不发情。妊娠期255天。犊牛初生 重:公牛12.7千克, 牛10.9千克。

在放牧条件下,母牛泌乳期105~120天,产奶量约400千克,乳脂率5.O%~8.2%。 2/3以上的乳用于哺育犊牛。

一般在6月中旬剪毛,先抓绒后剪毛。公、母、阉牛剪毛量分别为3.6千克、1.2千克 和1.7千克,抓绒量分别为0.4千克、0.8千克和0.5千克,尾毛产量分别为0.6千克、 0.4千克和0.3千克。白 牛毛质量良好,无髓毛占75.77%,有髓毛仅占8.31%,是我 国驰名的出口产品。

天祝白牦牛的产肉性能良好,据测定,成年公、母、阉牛的屠宰率分别为52%、52%、 54.6%,净肉率分别为36.3%、39.6%、41.4%,肉骨比分别为2.42:1、3.7:1、 4.07:1.

天祝白牦牛今后的选育方向是继续提高产奶和产肉性能,同时注意其产毛量和毛的品 质。天祝白 牛的遗传多态性极少。据门正明等报道,天祝白 牛的hb、A1b、Pa、Tf表 现高度的同质性,即不存在多态现象。

地域范围

天祝白牦牛地理标志登记地域范围为东径102°01′—103°40′,北纬36°30′—37°35′之间,主要分布于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镇、西大滩乡、华藏寺镇、石门镇、抓喜秀龙乡、打柴沟镇、天堂镇、炭山岭镇、哈溪镇、祁连乡、旦马乡、毛藏乡、大红沟乡、东大滩乡、朵什乡、赛什斯镇、安远镇、赛拉隆乡、东坪乡19个乡镇的176个村。现饲养天祝白牦牛4.5万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天祝白牦牛肉 1.1天祝白牦牛肉外在感官特征:宰杀后从胴体上看,新鲜肉肌肉有光泽,深红色均匀,脂肪呈橘黄色,即色泽、气味正常,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不粘手,切口稍潮湿而无粘性。肉质紧密富有弹性,指压后的凹陷应立即复原,无酸、臭等异味,具有鲜牛肉的自然香味。腱紧密而有弹性,关节表面平坦而光滑,渗出液透明。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聚于表面,具有特殊香味。天祝白牦牛放牧在高寒草原,无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环境清新,再加上因气候生态条件特殊,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牧草营养具有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热能高,粗纤维低的特性,形成天祝白牦牛肉为无污染的“绿色野味肉”。 1.2天祝白牦牛肉内在品质指标:天祝白牦牛肉中肌红蛋白储含量高,平均为12.5克。肉中蛋白质含量高于其它肉类。肉中氨基酸组成齐全,以赖氨酸含量最高。脂肪色泽呈橘黄色,大量贮存于皮下及腹腔。天祝白牦牛肌肉中脂肪层不足,可能与终年放牧,肌肉活动强烈或能量消耗有关。脂肪中胡萝卜素含量丰富,每千克脂肪含胡萝卜素19.1毫克,而普通牛仅7.2毫克。天祝白牦牛肉中的钙、磷、铁明显高于黄牛及羊、猪肉类,含有多种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碱酸,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碱酸高于其它肉类。因此,天祝白牦牛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独特的“绿色”牛肉。 2、天祝白牦牛毛、绒 天祝白牦牛被毛总含量在50.02%~97.80%之间,含绒率非常高,被毛纯白,可染性强,是独特的轻纺工业原料。天祝白牦牛成年公牦牛剪(拔)裙毛量(包括粗毛)平均为3.62公斤,最高达6公斤。抓绒毛量为0.40公斤,尾毛量为0.62公斤;成年母牦牛相应为1.18、0.75、0.35公斤;阉牦牛相应为1.69、0.48、0.30公斤。天祝白牦牛绒的细度和国产山羊绒的细度接近,为27.65微米,比其它牦牛绒细。天祝白牦牛粗毛平均细度为64微米,背部的最细,腹部和臂部的较粗;绒毛平均细度在30微米以下,腹部的最细,背部和臂部的较粗;两型毛的细度为39.56-45.72微米。经分梳以后的天祝白牦牛绒的平均细度约18微米,仅次于山羊绒,相当于70支羊毛的细度,因此,天祝白牦牛绒较细,是其宝贵的特性之一 3、天祝白牦牛乳 天祝白牦牛产乳量高,营养丰富。150天产乳量约400千克/头,其中2/3以上由犊牛哺食。乳成分(%)为:干物质16.91,脂肪5.45,蛋白质5.24,乳糖5.41,灰分0.77。热能值为3647.54兆焦/千克,密度(D20℃/4℃)为1.0387。其中,乳蛋白和乳糖的含量显著高于四川红原牦牛、吉尔吉斯牦牛和尼泊尔牦牛。钙、磷丰富,各种氨基酸高达23.07%,基本符合人体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且乳脂肪球直径只有4.13±1.31微米,小于其它牦牛乳脂球,极易消化吸收,是老少皆宜的滋补佳品。 4、安全要求: 天祝白牦牛产地环境达到《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和《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 畜禽、水产品产地环境质量-DB62/T945》;天祝白牦牛生产管理严格按照《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牦牛 DB62/T 947-2002》标准执行;畜禽饮用水达到并保持《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27》;饲料及其使用达到《无公害食品 牦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Y5127—2002》;兽药及其使用达到《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030-2006》和《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规范-DB62/T954》;天祝白牦牛疫病防治符合《畜禽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 5339-2006》和《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 畜禽饲养兽医防疫规范-DB62/T953 》;产品质量达到《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 畜禽肉质量DB62/942》的要求;天祝白牦牛病害肉尸处理符合《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天祝白牦牛种畜调运符合《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GB16567》。

八.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山药

马铃薯在武威称“山药”,是当地传统农作产品。凉州山药蛋个大,淀粉含量高,少虫害,质地白洁细腻,耐储存。既可作主食食用,也可作蔬菜,凉州人一年四季食谱皆离不得它
烧山药是一种最原始的烹饪方法,它不需什么炊具调料,也无需计较什么刀工火候,乡村放马牧羊的童儿们皆是个中名手
用干土坷拉垒起一个小窖,点火猛烧,待烧得土块发红,就把山药丢进去,然后砸塌,盖上沙土埋严,待打了一阵泥仗,山药就煨熟了,扒开沙土,山药烧得皮焦里黄,吹去土屑“咝儿哈,咝儿哈’,又烫又面又香,这是正宗的烧山药。也可以放进炕洞里烧,这是老太太们的“惯用手法”,将山药埋进炕灰中一会儿就熟,小孩老人牙不好,胃口弱,吃这个最合适。’凉州山药蛋还可以做出许多美味佳肴来,如“拔丝山药”、“玻璃丸子”、‘甜炸糕”、“山药臊子汤”、“凉拌山药丝”、“羊肉掂山药”、“山药拌汤”等等,不下几十种
“拔丝山药”是一道甜菜,宴席上,人们连吃10几道大菜,味觉会迟纯起来,这时就上一道火爆爆的拔丝山药”,山药切成五分大方快,热油炸透,滗出多余的油,只留少量滑锅,下绵白糖,化成糖稀,大火快掂,糖均匀裹在山药块上,趁热上桌,盘中黄澄澄的山药还在“滋滋”作响,甜、脆、香、烫,更绝的是使筷子夹时,便会抽山一根根又细又亮的丝来,满席挥箸,看起来跟手工缫丝似的“剪不断,理还乱”,于是众宾客食兴又起,这道菜看似简单,其实极具火候功夫,稍有欠缺,便拔不出丝来。“玻璃丸子”,是将山药煮熟,搅成泥,搓成鸽蛋大小,炸至黄脆,推芡就成了,看上去玲天珑剔透,到口滑脆糯软,酣咸均可
外地人见凉州人开玩笑说:“三天不吃个山药米拌面,心里就干焦干焦的。”何谓“山药米拌面”?说来简单,小米下锅,等煮至八成熟,把切成方块的山药放进去一块煮,煮得米也烂,山药也烂,撤些面粉进去,使劲搅匀,煮得粘稠了调点盐,烧半勺熟油,切半截葱花,一炝“滋啦”泼进去就行。下饭的也很简单,或一碟油泼辣子,或几根酸白菜,稼穑一日,早已是饥肠辘辘,热腾腾的“山药米拌面”正迎面喷香,“唏里呼噜”顷刻三婉进肚,浑身大汗,八万四千毛孔个个都舒服,没听人家说嘛:“山药米拌面,元宝都不换!”。( 武威)

九.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白牦牛肉

白牦牛肉

白牦牛肉鲜嫩,且保鲜期长,肉纤维细,蛋白质、钙、磷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无污染,是真正的“绿色食品”,煮、炒、煎、卤均可。风干的生牛肉可以直接食用。

十.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麦索

“过了五端阳,小麦大麦梢子黄。”农历五月的凉州,田野处处翻滚的麦浪。热辣辣的五月风,推茬掠过麦梢,留下半青半黄的步履。麦穗在“灌浆”了,一籽落地,万粒归仓,已是指日可待之事。于是庄稼人脸上有了笑容,悬了一年的心放下了多半,揪起一穗,在结满老茧的掌心里搓碾着,吹去皮儿,细心数数粒数,掂摸掂摸年景
女人娃娃们兴冲冲上田野“掐青”来了。拣那实沉的大穗头揪下来,七八十来穗扎成一小把,三五十把攒成一捆,往胳肢洼里一挟,沿着窄窄的田埂有说有笑,健壮的双脚“刷刷”扫着小草,走起来像风吹柔柳
这新麦抱回家要做“麦索子”的,其做法独特而绕有风趣。先是连秸杆一起下锅煮,大火大轰,那新麦特有的清香满街满院飘逸;熟了,涝出来,控净水,晾凉,再放在雪白的柳条簸箕里搓,一搓麦粒和麦衣两分家。“哗——刺,哗——刺,”簸得麦衣飞去,只剩净净一堆翡翠珠,抓起一把扔进口中,一股奶津津的清甜润入喉嗓,筋盈盈嚼不够。这叫“青粮食
过了端午时间不长,凉州城里街上就可见卖青粮食的。都是些小姑娘,穿戴得爽爽净净,挽着金色小竹篮,使块白布盖着,顶上是个蓝花小瓷杯,厚墩墩的,青粮食盛的顶尖,这是他们的“幌子”。拣人多的地方一站,一会儿篮子就空了,城里人特稀罕那股田野的清素味儿
庄稼人尝新,嫌这样吃法不过瘾,就转起了青石头磨,把这绿的水汪汪珠子喂进磨眼,转出来一条条小拇指粗细、菊青色的索子,这就是“麦索子”。磨好,美美的盛一海碗,搁点细盐,调上些油泼辣子油泼蒜。嗬!喷鼻儿香,吃的娃娃们都弯不下腰
其实,农家吃“麦索子”,最先并不是为了尝新,纯是为了应急应饥。地里的还没有登场,仓里的却吃完了。庄稼半青半黄,粮食快到口了,但是还差那么一点;这是一段最难熬的光阴。总不能守着粮食饿死。这一应急,就“急”出个麦索子来。磨好了麦索子,还要加一道工序:添一锅水,把麦索子煮成一锅粥,好耐吃些,凑和着别断了顿,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这些年,做麦索子的人少了,何原因?据说:其一,现在农民种田讲科学,麦子品种优良化,由青到黄“接”的非常紧,麦子转眼就黄,容不得你慢慢做了“麦索”来吃;其二,以前做麦索子都是女人娃娃们的兴头大,现在她们都各有“公干”,闲功夫少了;其三,现在磨面都是用电磨,那能磨麦索子的石头磨,差不多都变成“文物”;其四,…恕不一一
于是,有些老人叹道:“过些年,新上来的娃们,都不知道什么是个‘麦索子’了。”年轻人却说;“那也不一定,说不定过些年人们大鱼大肉吃得不耐烦了,又想吃些清素野气的,制造出一种麦索加工机,一头麦子进去,一头麦索子出来,再用不着掐呀煮呀,簸呀磨呀......”但愿凉州麦索常青
( 武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