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浮连滩特产 云浮市新兴县大江镇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浮连滩特产 云浮市新兴县大江镇特产更新时间:2022-06-02 11:02:32

一. 广东省 云浮 云安县 白石西瓜

白石西瓜

白石西瓜,产地在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县白石镇石底村。

口感清甜而广受市场青睐的广东云安白石西瓜,五月下旬正式上市。该瓜全部在黄泥地种植,西瓜体型较适中,瓜重每只普遍6到12公斤,是该县白石镇特色农业产品。

二. 广东省 云浮 罗定 泗纶蒸笼

泗纶蒸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定泗纶镇人编织的小小蒸笼,正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马来西亚航班把它当作纪念品赠送;在欧洲,它成了新颖的圣诞礼品;在英国,买一套西装店主有可能送你一套小蒸笼;在伦敦,小蒸笼标价高达2.99英镑……

粤西地区有一种竹子名为罗竹,据说这种竹子相互摩擦会发生“罗罗”的声响,因而得名罗竹。在粤西罗定,有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名为泗纶,而她正是本文的主角,那个盛产罗竹的专业镇。不过,如果泗纶的罗竹仍然与70年前一样,被用来搭瓜棚和作造纸的原材料,那么也不会有本文的故事了。今天,很多泗纶人还像上个世纪80年代那样将罗竹变成蒸笼,不过,泗纶人也变出了一个传奇,我们不妨称之为“蒸笼传奇”吧。

进入21世纪以来,泗纶的蒸笼生产凭借着罗竹的资源优势逐渐成为专业优势,大量的农户从事罗竹的加工生产。该镇党委和政府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源优势进行产业重心的调整,着力发展特色产业,采取“一镇一品”的专业化战略,壮大镇域经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初步形成了以罗竹、肉桂、八角、黄榄、大肉姜为主的种植业和以蒸笼、桂皮、桂油加工为主的加工业基地。蒸笼的生产和销售已成为泗纶出口创汇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2003年时,泗纶的蒸笼加工生产与销售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成为了泗纶镇主要的的专业化产品之一。但另一方面,泗纶的蒸笼加工产业松散无序,产品技术含量低,大部分蒸笼产品都由手工操作,效率低下,同时产品比较单一,市场竞争力较差,企业对于科技的投入较差,发展缓慢,而且企业有同质化发展的倾向,存在着一定的恶性竞争。在这一年,泗纶被定为云浮市竹制品专业技术创新试点镇,“蒸笼传奇”由此开始。

泗纶镇委和政府根据《云浮市专业技术创新试点实施办法》的要求,以增强蒸笼出口创汇能力,增强蒸笼加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实施了加快蒸笼加工专业化,提高蒸笼加工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等政策措施。在镇委政府大力引导下,几十个蒸笼生产、加工、销售大户成立了罗竹协会。在罗竹协会的成员通力合作下,以加工企业为主体,建立起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竹制品加工销售服务中心,为广大蒸笼生产加工户提供了技术创新服务和信息化服务,推广应用竹制品产业化及加工机械研制工作,大力扶持蒸笼加工企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蒸笼加工业蓬勃发展。目前,泗纶蒸笼产品已经申请有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一个。同时,泗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统一生产标准,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换代,一方面,泗纶努力加快加工机械的现代化,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抢占市场。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以李均泉、-松为代表的一批蒸笼生产、加工销售大户逐步崛起,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加。随着企业实力增加,反过来又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促进了产业链的前后延伸,使竹制品加工业成为泗纶的特色和优势产业。

有力的政策必然产生有利的效益。随着蒸笼加工科技含量的提升,使许多原先由手工操作的步骤已经逐步变为机械化操作,蒸笼的产量逐渐提高,产品越来越丰富,产业链迅速延伸,从单一蒸笼制品逐渐向一次性餐具发展,这更使泗纶竹制品加工业迈向一个新台阶。截至2005年年底,泗纶加工蒸笼农户达8870户,形成了4条加工专业街和5个专业村,加工销售大户41户,从事蒸笼加工业人员达1.2万人,年产蒸笼1.98亿只,蒸笼产品畅销海内外,销售收入1.56亿元,出口创汇1500多万美元。有人这样评价泗纶蒸笼:“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泗纶蒸笼”。

而从宏观经济指标看,泗纶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产业占全镇GDP的比重由2000年、2001年的48%、43%降到42%,而罗竹业在农业的比重从2000年和2001年的55%、56%达到2005年的60%。2005年,竹制品产值已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35.98%,出口产品产值占全镇产值比例达13.04%,同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40.7%和38%。在产业组织的发展方面,竹制品加工业“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迅猛,公司效益迅速提升,协会会员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农户可以参与到罗竹种植、罗竹加工等诸多产业环节等,蒸笼产业在全镇遍地开花。统计数据表明,全镇仅仅竹制品产业已为每户平均带来3500元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此外,竹制品产业的发展,还为小城镇建设带来辐射效应。泗纶通过建立蒸笼加工专业街,吸引蒸笼专业户进城建房,近年来合共1000多户、6000多人到镇区安居落户,有力促进了中心镇建设规模发展壮大,带动其它二、三产业的发展,使泗纶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中心镇。

泗纶镇将“蒸笼”产业为泗纶带来的巨大变化称之为“蒸笼效应”:蒸笼产业不但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更为罗竹生产和加工开启了更广阔的领域,同时,产业的发展对整个泗纶城镇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泗纶“蒸笼”走入了国际市场,使得泗纶竹加工产业有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基础和前景。

泗纶蒸笼产地范围为广东省罗定市泗纶镇、榃滨镇、加益镇、龙湾镇、黎少镇、连州镇、附城街道办事处7个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三. 广东省 云浮 罗定 果下马

果下马

果下马是罕见的马匹。这种马,毛褐色,高约三尺,长三尺七寸,体重只有一百多斤,但可拉一千二百至一千五百斤重的货物。它性勤劳,不惜力、健行且善走滑坡,适合多雨的南方驾役。可称得上动物进化史上的罕见现象。

据《罗定志》记载,“果下马,出德庆之泷水者”,“乘之可于果树下行”;“有种马中偶然产之,不可多得,故其价甚贵”。据考证,至少在三百多年前罗定就有这种果下马了。

云南矮马形成和饲养历史已相当悠久。我国古代从西汉至清代史籍中均有矮马的记载。《通鉴》称“汉厩有果下马,高三尺,以驾辇,师古曰:小马可于果下乘之,故曰果下马”。《宋史马政》“称羁縻马产西南诸蛮,短小不及格”。清《滇海虞衡志》称“果下马,滇亦有之,然不多,但供小儿骑乘,故不畜之也”。

《屏边苗族自治县》记载,早在西汉元鼎年间,屏边县并已划为进乘县地,说明在这之前,屏边县并已经有人生活。据康熙广西府志弥勒州(管辖屏边县)物产志记载:“兽之属:牛、马、驴、骡、……”。

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长期居住在山高坡陡、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的山区,矮马一直是人们驮挽及骑乘的主要交通工具,同时,在苗族群众每年的传统节日花山节等重大节日中,“1”往往是重要的活动之一。因此,云南矮马是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在相对封闭的山区,经长期的自然与人工选择而形成,并适应当地炎热、湿热的气候和山地陡峭需要、以驮运骑乘之用为主的品种。

四. 广东省 云浮 新兴县 三蛇龙虎凤大会

三蛇龙虎凤大会

新兴人食蛇,最早流行于民间,听闻蛇肉可以去除小孩晚上冒汗的毛病,并且可以美容小孩肌肤,其实蛇乃高胆白食物,吃之对肌肤增白无可厚非。后来由于疗效显著,加之广州、南海等地食蛇的菜或不断丰富,食蛇的风俗在新兴俏然兴起,首家经营蛇食餐的是现太平镇的凤凰水闸蛇餐馆。

最初的菜式是将蛇折骨撕肉,加之鸡肉丝、火腿丝、猪肉丝、冬菇、木耳等作为配料火文成蛇羹,专供顾客品尝。后来发展至“三蛇龙虎斗”、“三蛇龙虎凤大会”。这些菜式目前正流行于各大宾馆、酒楼、但以原凤凰水闸的蛇王旺经营的最好,其店址现已迁至冼河桥旁,原店址仍为旧称,但被他人经营,在冼河桥蛇餐馆一般用眼镜蛇、饭铲头、金脚带、过树榕这三种毒蛇汇于一起做蛇羹,其中加入果子狸的蛇羹叫“三蛇龙虎斗”,加入老猫的就称“三蛇龙虎凤大会”。

现在新兴人食蛇比起以前已有大发展了,除了蛇羹外,还有炒蛇丝、火文蛇肉、炒蛇皮、蛇汤、炖蛇盅、火局蛇木鹿、蒸蛇木鹿等,有近百个品种。如再配以各种猫、鸡、鲍参、翅肚、水鱼等山珍海味就可以做出千变万化的丰富蛇宴,在目前蛇餐馆有叹为观止的是现场劏三蛇配酒,席间司傅会将一条饭铲头(眼镜蛇),一条金环蛇、一条过树榕,抓过来给顾客看,然后左手握蛇头,一脚踩蛇尾,在蛇腹中按下,用小刀开一个小口轻轻挤出一粒如葡萄子般大小的蛇胆,放在白色的小碟里,接着把三颗碧绿晶莹,带着温热的蛇胆剪破,倒入一个盛着米酒的瓶子内拌匀,然后分给席上每人小半杯品尝。蛇胆酒甘凉,没有苦味,有驱风活络,活血行气,镇咳止喘的功效。

五. 广东省 云浮 郁南县 连滩酿豆腐

    豆腐,古称黎祁。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始于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122)。豆腐一词见于文字记载,则始于宋朝。十一世纪末,寇宗 《本草衍义》中有“生大豆……又可 为腐,食之。”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亦有“煮豆为乳脂为 ”句,诗人陆游有 “拭盘推进食,洗釜煮黎祁。”翻开菜谱看,中国民间豆腐吃法竟有400种之多,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郁南各地普通百姓人家逢年过节或贵宾来临都习惯酿豆腐,连滩的水豆腐以嫩、滑、白、可口驰名西江及海外,港澳同胞还带回去让亲朋品尝,沿袭至今。人们还认为“隔夜豆腐”别有一番风味,更脆、更滑、更 、更香,回味无穷,因而往往酿多些留待翌日再吃。 

   俗语话,豆腐好吃功夫多。早上9点钟,便要浸黄豆,半小时后磨,只见“一轮磨上流琼液”。磨完即倒下锅中煮沸,正是“百沸汤中滚雪花”。再舀上袋子榨出豆浆(其袋中留下的豆腐渣可炒食亦可喂猪,营养丰富),稍后下的石膏有讲究,要放是准确适量,石膏下多了,做出的豆腐“老”,不好食;石膏下少了,会出水,豆腐作不成。用两只桶轮番倒两三次,这叫“撞豆腐”。再过一小时,把豆腐(半成品)舀上用白粗布垫的底,包好,稍用物在上面压,冷却后放在盛有清水的盆里,约半小时后即可上筛待酿。

    俗话说“豆腐水做”。连滩豆腐之所以别具风味,很大因素与水质有关,尤以当地喜泉(今连滩中学)之井水为最好。

    酿水豆腐制法是:把水豆腐切成厚0.6厘米,宽4厘米,长5厘米的长方块,分放案板上,把适量制好备用的馅(馅肉最好用塘虱鱼其味道特别清甜),再盖上另一块豆腐,用慢火将豆腐两面煎黄,放适量盐水、豉油膏(云浮产最佳),然后大火煮20分钟,撒入寸长韭菜段,再用豉油豆粉勾芡即可上碟。吃前撒点胡椒粉更佳,其豆腐色黄红,味鲜美,软滑可口。四时皆宜制作,老少吃用平安。在生菜季节包着豆腐吃,则另有一番风味。

    豆腐是我国食品史上的重大发明之一,历代文人雅士视为上珍,中国豆腐烹调技术可谓无以复加,使中国的“豆腐文化”成为“世界一绝”。( 云浮)

六. 广东省 云浮 郁南县 郁南笋竹

郁南笋竹是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的。郁南县笋竹主要是大头竹笋,又称甜笋,其味甘而性寒,含微量竹碱,它质地洁白,入口爽脆、清甜,是较好的食用笋之一。

郁南县笋竹,其主要品种是大头竹笋,又称甜笋,其味甘而性寒,含微量竹碱,它质地洁白,入口爽脆、清甜,是较好的食用笋之一。郁南县大头竹笋主要分布在本县北部地区,其中建城、宝珠、通门等3个镇发展超过一万亩,是县十大农业商品基地之一。它适宜于低洼湿润的山间地或坑冲坡地生长,拨地而出,其状如塔。大头竹笋的收获季节是在每年的小暑至秋分之间,可分四次挖掘,常年每亩可收获生笋二千公斤左右。在笋类的经济价值中,大头笋为笋中之冠。用它加工成酸笋、笋干和罐口竹笋(又名清水竹笋),具有广阔的市场销路。郁南县罐头大头笋是由大头竹笋加工而成。

历史

据记载,民国二十二年,广州商人梁名同来郁南县建城(当时的郁南县城)南门街开办“同益笋庄”,首创罐头大头笋。罐身喷写“西江同益笋庄”和“鲜嫩清水竹笋”字样。产品销往广州、香港及东南亚和美洲各国。由于郁南县罐头竹笋以鲜色、嫩滑、肉满、爽脆,行销美国旧金山而获得好评,故有“金山笋”的美称。

收益

郁南县大头竹笋主要分布在本县北部地区,其中建城、宝珠、通门等3个镇发展超过一万亩,是县十大农业商品基地之一。它适宜于低洼湿润的山间地或坑冲坡地生长,拨地而出,其状如塔。大头竹笋的收获季节是在每年的小暑至秋分之间,可分四次挖掘,常年每亩可收获生笋二千公斤左右。在笋类的经济价值中,大头笋为笋中之冠。用它加工成酸笋、笋干和罐口竹笋(又名清水竹笋),具有广阔的市场销路。

郁南笋竹

营养

中医认为竹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竹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天然低脂、低热量食品,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养生学家认为,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且极少患高血压,这与经常吃竹笋有一定关系。

尤其是1间以虫蛀之笋供药用,名“虫笋”,为有效之利尿药,适用于浮肿、腹水、脚气足肿、急性肾炎浮肿、喘咳,糖尿病、消渴烦热等,嫩竹叶、竹茹、竹沥均作药用。

发展

五十年代初期,由于笋庄停业,出口中断,罐头竹笋生产一度停顿,多由私人晒笋干出售,或由供销部门加工酸笋销往广西梧州及肇庆、广州等地。一九七四年,原建城公社(现建城镇)在邓家湾(地名)专门办了一间从事加工罐头竹笋的综合厂,恢复和发展加工大头竹笋罐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的开发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本县把笋竹种植作为“三高”农业来发展,笋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竹笋产量逐年增加,到1999年底,本县笋竹种植面积发展到76298亩,产量945吨,总产值达1165万元。笋竹的生产发展成为我本县的主导产业,是农民致富的希望所在。

七. 广东省 云浮 云安县 南盛沙糖桔

南盛沙糖桔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家认为,南盛镇是典型的山区镇,群山环抱,贡柑果在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下出落的形靓丽、肉脆化渣、清甜香蜜,是柑桔之中的上品,堪称“广东第一柑”,而南盛沙糖桔果实扁圆形,顶部有瘤状突起,蒂脐端凹陷,色泽橙黄,裹壁薄,易剥离。果形指数0.78,单果重62-86克,可食率71%,可含溶性固形物11%,每100毫升含全糖10.55克,果酸0.35克。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味清甜,吃后沁心润喉,耐人寻味。该产品驰名中外,60-70年代,曾批量畅销东南来和港澳地区。沙糖桔树冠中等,根系发达,圆头型,枝细密、稍直产,发梢力强,叶片椭圆形,呈深绿色。 3月下旬开花,9月下旬始甜,10月下旬-11月上旬采收。在栽培技术上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广,有一定的抗逆性,是稳产丰产的柑桔品种之 一。一般种植3年可结果,5 年以后盛产期。单株产量有100—150斤,高产者达350-400斤,果实耐贮藏。“广东名桔”。据悉,南盛柑桔除销往上海、天津、哈尔滨和新疆等国内十六个省(市)及港澳地区外,还批量出口到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资料显示,该镇“靠山吃山”的山区发展之路,确立了“建设成为全省镇级沙溏桔最大主产区”的目标,当地的柑桔种植被广东省政府确认为“一乡一品”项目,先后获“广东省首个柑桔专业镇”、“广东省健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殊荣。二00六年,南盛牌贡柑、沙糖桔被评为广东省“消费者最信赖水果行业十大质量品牌”。

  晴朗冬日、柑桔飘香。广东省柑桔专业镇———云安县南盛镇,漫山遍野一片郁郁葱葱,金黄色的柑桔挂满了枝头,公路两旁随处可见一个个柑桔收购点,金灿灿的柑桔整车整车往外运,勤劳的南盛人又迎来了一个柑桔丰收年。伴随着丰收的喜悦,南盛镇正酝酿着发展镇域经济的新浪潮。

    南盛镇位于云安县南部、云雾山北麓,辖区面积136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以其盛产柑桔而享誉全省,被广东省评为一乡一品项目区、柑桔专业镇和旅游特色镇。目前,该镇已形成了以柑桔产业为主导的“三高”农业,全镇90%以上的农户种植柑桔,总面积达10.3万亩,2007年挂果面积7万多亩,产量8.5万多吨,实现产值达3.4亿元,人均单项产值近1万元,是名副其实的“柑桔之乡”。柑桔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镇农民的富裕。现全镇的农户基本上都住上了“柑桔楼”,固定电话、有线电视等已普及,移动电话、电脑、各式现代家用电器等已进入农户家庭中,就算是小汽车全镇也有1000多辆,平均每30人就拥有1辆,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自80年代以来,该镇党委、政府致力优化做强柑桔产业,全力以赴把南盛柑桔产业规模做大、把南盛柑桔品牌打响,尤其是近两届党委、政府以“把南盛建设成为全省镇级最大的沙糖桔主产区”的战略眼光和气魄,坚持“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方针,着力从扩大规模和提高科技含量的角度促进柑桔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近年来,该镇立足于本地实际,围绕壮大镇域经济,不断提高柑桔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在积极争取各级科技、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建立了柑桔无病毒育苗基地。通过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示范区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大面积的应用“以螨治螨”、电子杀虫灯等生物防治技术,全面加快健康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从选种育苗、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无公害管理、保鲜技术推广等方面不断在做大做强柑桔产业。素有云浮市沙糖桔种植发源地之称的大枧村委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合理扶持及村级干部的密切配合,创建成为云安县南盛镇柑桔生态观光园、健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柑桔种植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促其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全镇及周边柑桔基地采用及实施健康农业种植方法及配套新技术,实现柑桔按健康标准组织生产,安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促进了果农增收,农村变富,达到了消费者放心消费的良好局面。据统计,2007年,该村共种植柑桔达5200亩,投产面积达3600多亩,年产柑桔5500吨,创产值2400万元,单项人均收入2.3万元,成为云安县人均收入最高的一个村委会。

南盛沙糖桔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东省云安县现辖行政区域内的缓坡地。

八. 广东省 云浮 郁南县 西江边鱼

西江边鱼

西江边鱼学名广东鲂(俗称花边、大眼边)是西江特有的名优鱼类,它肉质幼嫩,味道鲜美,饮誉国内外市场。

有渔谚称:“春边、秋鲤、夏三犁”,意即在春季以边鱼(广东鲂)、秋季以鲤鱼、夏季以三犁鱼(鲥鱼)为最美味可口。

九. 广东省 云浮 罗定 黄鹤塘茶

罗镜镇:黄鹤塘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