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青海特产触网销售 青海省特产怎么购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青海特产触网销售 青海省特产怎么购买更新时间:2022-05-08 10:47:09

一. 青海省 海西州 乌兰县 青海骆驼

【种质曾用名】 柴达木骆驼

【种质原产地】 青海柴达木盆地的乌兰、都兰、格尔木三县(市),茫崖镇、香日德驼场及海西州属莫河畜牧场。

【主产区与分布】 青海柴达木盆地的乌兰、都兰、格尔木三县(市),茫崖镇、香日德驼场及海西州属莫河畜牧场。东部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也有少量分布。

【被毛颜色】 毛色以褐色最多占37.5%、深褐色(黑褐)占26.5%、淡黄色占32.03%、灰白色占3.9%。

【体型特征】 体质粗壮结实型居多,细致紧凑型或其他型较少。一般体躯高而短,前躯发育较后躯为优。

【头部特征】 头短小,嘴尖细,鼻梁微拱,眼眶骨隆起,呈菱形,眼球外突。额宽广而略凸,耳小直立,贴附于脑后。

【颈部特征】 颈础较低,颈背高而隆起,呈长“乙”字型

【驼峰特征】 前峰高而窄,后峰低而宽

【胸部特征】 胸宽而深,肋拱圆良好

【腹部特征】 卷腹不外凸

【尻部特征】 尻短斜,尾短细

【四肢特征】 肘、后漆,胸底处形成角质垫。前肢大多直立,个别呈“X”状,后肢呈刀状肢势。

【蹄部特征】 前蹄大厚似圆形,后蹄小薄似卵形

二. 青海省 海东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青海线辣椒

青海省有个循化县,居住着7万多撒拉族群众。黄河从该县穿境而过,在其拐弯的地方孕育出了大片的河谷平地。这片河谷平地因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数百年来成为循化线辣椒仅有的产地。循化的线辣椒皮厚、细长、鲜红,都是西北地区出了名的!所以青海的菜肴口味,多以鲜辣见长,用青海省门源县出产的青油“泼”出的循化辣椒粉,是当地餐桌的必备食品。在青海品尝小吃,老板都会问“辣子咋放?”,考虑好再回答哦!

三. 青海省 西宁 城东区 彩陶

青海彩陶历史悠久。从出土文物中发现,从青海东部河湟谷地到西部柴达木盆地有新石器时代及较晚时期的古代文化遗址500余处。其中属新石器时代的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属铜石并用时代的有齐家文化类型;较晚时期的有卡约文化、辛店文化、诺木洪文化等。在这些文化遗址的发展掘中,各类陶器,特别是彩陶是主要出土文物。 这些彩陶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古代青海地区文化发展历史概况和多民族聚居地区的历史渊源。为满足群众需要,青海省工艺美术厂从这些彩陶中精选出有代表性的6件,缩小尺寸,复制出一套精美的仿石彩陶工艺美术品,批量生产,供应市场。其中有民和县大庄出土的马家窑类型双-瓶、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马家窑类型舞蹈纹瓶、民和县核桃庄出土的马家窑类型圆圈波纹壶、乐都县柳湾出土的马厂类型四大圈纹单耳长颈壶、西宁兴海路出土的马家窑类型双钮盆等。这些工艺品,忠实原物,制作精细、古色古香,不仅有艺术观赏价值,更有考古参考价值。( 海西)

四. 青海省 西宁 城东区 炒面片

炒面片

在面片已下锅的同时

用炒锅炒好肉丁或肉片及辣子、笋片、菜瓜等蔬菜或粉条、木耳,待面片开锅,即用漏勺捞出面片,放到炒好的菜中翻炒,略炒片刻,即可出锅食用。

五. 青海省 海北 祁连县 裸鲤


青海湖裸鲤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俗称:湟鱼、花鱼、狗鱼、无鳞鱼。体长,稍侧扁,头锥形,吻钝圆,口裂大,亚下位,呈马蹄形。上颌略微突出,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下唇细狭不发达,分为左右两叶;唇后沟中断,相隔甚远;无须。体裸露,胸鳍基部上方、侧线之下有3-4行不规则的鳞片;肛门和臀鳍两侧各有1列发达的大鳞,向前达到腹鳍基部,自腹鳍至胸鳍中线偶具退化鳞的痕迹。侧线平直,侧线鳞前端退化成皮褶状,后段更不明显。背鳍具发达而后缘带有锯齿的硬刺。体背部黄褐色或灰褐色,腹部浅黄色或灰白色,体侧有大型不规则的块状暗斑;各鳍均带浅红色。生殖期间雄性个体的吻部和臀鳍、尾鳍以及体后部均有白色颗粒状的珠星。

青海湖裸鲤为冷水性鱼类。喜欢生活在浅水中,也常见于滩边洄水区或大石堆间流水较缓的地方,入冬则潜居于深潭、岩石缝中。适应性强,对生活条件并没有严格的要求,较小的水塘和较浅的湖边都能生活,在咸淡水里也可生活。幼鱼孵出后,即成群游泳,多集群于河口浅水地区。幼鱼阶段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食;成鱼杂食性,青海湖中所有的动植物都是其食料,主要食物对象为硅藻、桡足类、枝角类、轮虫类、端足类、水生昆虫、摇蚊幼虫等,甚至其幼鱼及条鳅也为之吞食。由于青海湖地处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水温低,食料生物贫乏和生长期短,故此鱼生长缓慢,除第一年生长达3.5厘米外,一生中的体长生长无明显的阶段,4龄以下体重增长较快,体重250克者平均为8-9龄,500克者约为10龄;一般能长到50-60厘米,重约5公斤,25龄;最大个体长可达95厘米,重约6.5公斤。群体中雄鱼多于雌鱼,繁殖力较低,怀卵量平均为16242粒。有明显的生殖洄游,每年3月下旬至8月由青海湖进入河中繁殖。产卵场所一般在流速缓慢,底质为石砾、卵石或细纱,水深在0.1-1.1米清澈见底的河道中。在繁殖季节内,当水温低于6℃或超过17.5℃时,便无繁殖活动。产卵旺季为5月中至6月中;产卵活动是昼夜进行,以23时至次日3时为最旺盛;卵产于聚卵窝内,卵沉性,微粘。

分布于青海湖及其支流中,克鲁克湖、扎陵湖、鄂陵湖也有出产。它是青海省极为重要的经济鱼类。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青海湖周围几十万亩草原被开垦为农田;流入青海湖的108条河流被人为拦河筑坝,阻塞繁殖通道,许多河流干涸断流,致使湟鱼无法到淡水中产卵,造成大量湟鱼在河口地带死亡。有关资料表明,青海湖现有湟鱼资源量约为7500吨,不足开发初期的1/10,而目前,鸟岛栖息的鸟类每年要吞食近千吨的湟鱼,湟鱼资源的衰竭无形中使鸟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

六. 青海省 西宁 湟中县 湟中堆绣

湟中堆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一种运用“剪”“堆”等技法塑造形象的艺术,多用于唐卡制作,内容多以藏传佛教题材为主,是藏传佛教艺术的瑰宝,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闻名遐迩。2008年,湟中堆绣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湟中堆绣最初由刺绣艺术发展而来,明朝嘉庆年间塔尔寺建成,塔尔寺堆绣便由此产生,经寺院僧侣艺人代代沿袭传承,成为塔尔寺佛教艺术三绝之一(酥油、壁画、堆绣)。此后有湟中当地人入寺学习,从而把这种精湛的艺术传入民间。

湟中堆绣采用填充的方法绣制而成,具有浮雕视觉效果,有平面堆绣与立体堆绣之分。平面堆绣是把剪好的绸缎块按要绣的物体,平贴拼合在底衬布料上,中间不填充羊毛或棉花,然后稍加修饰渲染,也产生立体效果。平年堆绣使画面均匀平展、色块突出、装饰性强。立体堆绣是将刺绣与浮雕完美结合成一体,在所堆的布绸图案中间铺垫羊毛或棉花,使其成凸起状。

湟中堆绣的图案造型富有强烈的真实感,立体视觉表现突出,作品粗犷中显细腻,点滴中见绝妙,技艺精湛,巧夺天工,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

七. 青海省 玉树 玉树市 玉树马

【种质资源名称】 玉树马

【种质外文名】 Yushu horse

【科名】 马科(Equidae)

【属名】 马属(Equus)

【种质原产地】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主产区与分布】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

【种质来源】 地方

【种质经济类型】 役用型

【性能特性】 耐粗饲、耐高寒

【血液蛋白型分析】

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2001年 张才骏和王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211匹玉树马血清酯酶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被检玉树马血清酯酶的多态性受ESF,ESL 和ESs 3个等位基因控制,以Es 为优势等位基因(0.500);(2)血清醋酶基因座的基因杂台度为0.5520,群体问基因分化系数很小(0.33%) 血液蛋白型:ES型

是否进行相关性分析:是。

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YH. Ling, YH. Ma, WJ. Guan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Chinese Indigenous Horse Breeds Using 27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nimal Genetics, 2011, 42(1):56-65。

分析结果:平均等位基因数(MNA):8.41,有效等位基因数(NEA):4.57,位点丰富度(AR):7.58 ,杂合度(H):0.764,观察杂合度(Ho): 0.724,近交系数(FIS): 0.052。

八. 青海省 西宁 城西区 青海鹿茸

古诗有云:“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灵丹都慢说;唯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穴。”诗中所谓“斑龙顶上珠”指的就是鹿茸。

鹿茸是青海省传统出口商品之一,是青藏八宝之一。主要有带血马鹿据茸和带血赤鹿据茸两个品种。青海鹿茸采集于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荒冷的高山峻岭之中的马鹿、白唇鹿、梅花鹿雄鹿未骨化密生绒毛的幼角,经切片,含有丰富的鹿血清以及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节任何疮毒之功能。主要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赢瘦虚劳神疲、胃寒、腰脊冷痛、眩晕耳鸣、耳聋、崩漏带下、阴痛不敛等症。

现市售品种类规格较多,由于原动物不同,分为花鹿茸(黄毛茸)和马鹿茸(青毛茸)两种;由于采收方法不同又分为砍茸与锯茸二种;由于枝叉多少及老嫩不同,又可分为鞍子、二杠、挂角、三岔、花砍茸、莲花等多种。

鹿茸生长在春秋两季,以春季长出的品质最好。鹿茸锯下后,在加工中需以沸水反复洗烫,除去血污,再经过烘干、凉透、整修工艺过程,才能成为药用鹿茸。鹿茸的药用价值很高,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盘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痴"。

主要功能

1、 具有强大的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以其药为主,辨证用之,可使白 血球、血色素、网织红细胞升高。

2、 兴奋神经。举凡男女性欲冷淡、低下、阳痿、早泄、滑精、精少不育、肾虚腰痛、虚寒带下、羸瘦神疲、幼稚子宫、久不受孕等。本品为首先药物,用之无不效。

3、 主治小儿发育不良或大脑发育不全,或囱门不闭、筋骨萎软、行走迟。皆辨证用之,有奇效。

4、 能抗衰老、为良好的滋补强壮剂。改善睡眠与食欲、减少疲劳。凡精亏血虚,耳鸣耳聋,眩晕健忘、神疲乏力、久泄不逾、腰脊冷痛、筋骨萎软、皆可辨证用之。

5、 能促使生长发育、溃疡创口的愈合,对久不收口的寒性脓疡用之尤益。本品性味、甘、咸、温。含25种氨基酸、硫磺软骨素A、雌酮,还有多量骨胶元、蛋白质及磷、钙、镁。归肾肝经。易助阳动火,为良好强壮剂。

九. 青海省 海北 海晏县 海晏牦牛

海晏牦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海晏牦牛”具有高蛋白质、高热量、氨基酸种类齐全等特点

藏族口头流传形式的长篇巨作《格萨尔王》中,已将牦牛作为力大无比的神描述,在“世界公桑”分部本中,北方魔国魔王的寄魂红铜角野牛被岭地人们煨桑时燃起的桑烟所激怒,先后冲入聚集的霍尔和岭地人马中间,造成大量伤亡。作为魔王寄魂物的野牦牛被表现为拥有撼天动地的力量、常出现与风暴、日蚀、野火等可怖自然现象联系到了一起,可见人们对牦牛的崇拜与敬畏。范晔《后汉书》指出:“冉駹夷出旄牛,重千斤,毛可为旌,观此则牦牛之名盖取诸此。”《后汉书西南夷列传》汉代的羌人因其养牦牛而被称为牦牛羌,又因河湟羌人“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兵临谓首,灭狄、戎……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牦牛种,越嶲羌是也”《后汉书西羌传》。由此可推测从爰剑时代河湟羌人也开始驯养或放牧牦牛了,并被其后代子孙所继承和发扬,到了汉代以驯养良种牦牛而著称。公元310年,吐谷浑人进入青海现共和、海晏、刚察等,继续驯化昆仑山、祁连山的野牦牛。形成具有体躯矮长,四肢短细,蹄小而尖,头侧视呈楔形,多无角,无角者颅顶突起,额毛丛生,有角者头形清秀,胸深宽,背、腰略凹陷,尻狭而斜,尾中下端生有帚状长毛外貌特征的海晏牦牛。千百年来,牦牛与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生生不息,繁衍发展,创造着生命的奇迹。牦牛精神诠释着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即“立足高原,扎根高原,顶天立地,默默耕耘,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拼搏进取,无私奉献”。

地域范围

海晏牦牛保护地域范围为:海晏县北接祁连、门源,东邻大通、湟中,南接湟源、共和,西邻刚察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0°23′~101°20′,北纬36°44′~37°39′。海拨2726—4583 米,属高原亚干气候。全县四乡一镇:三角城镇、青海湖乡、甘子河乡、哈勒景乡、金滩乡,县域总面积4853 平方公里,草场面积448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417万亩,养殖牦牛15万头,覆盖全县。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独特感官特征:由于海晏县地区气候条件独特,且牧草相对丰富,且通过引进野牦牛冻精提高海晏牦牛的品种特征。因此海晏牦牛体现出生长发育好的外形特征,具体表现为体躯矮长,四肢短细,蹄小而尖,头呈楔形,额毛丛生,胸深、背宽、腰略凹陷,尻狭而斜。从胴体上看,肌肉光泽润滑,色泽略深,脂肪淡黄色,肌纤清晰有韧性,弹性好。肉品质好、肉质鲜美、肌纤维较粗、色泽暗红、腥膻味小,而且外表湿润,不粘手,无异味,具鲜牛肉特有气味。牦牛肉煮沸后的肉汤清澈透明,脂肪团聚于表面,具特有的香味。2、内在品质指标:海晏牦牛长期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属传统游牧放牧饲养方式进行生产管理,同时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海晏牦牛发育较好。海晏牦牛肉所含蛋白质总量≥18%、脂肪含量≥3.0%、17种氨基酸总量≥17.5%。高蛋白、高热量,氨基酸种类齐全,是生产加工优质牛肉制品的原料,也是一种口味鲜美的优良肉食品。

十.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肉肠

肉肠

肉肠,藏语称“尤”。把牛(羊)肉切成碎肉丁,加入食盐、花椒粉等调料拌匀,将洗干净的带油大肠从细端往粗端边装肉馅边翻肠,装好后封口放入锅中煮至五成熟食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