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东莞特产送人的 东莞有什么土特产带回家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东莞特产送人的 东莞有什么土特产带回家更新时间:2022-05-07 21:36:59

一. 广东省 东莞 厚街腊肠

厚街腊肠历史悠久,自明清以来历久不衰。

厚街腊肠色、形、味独特,形状不同一般,呈椭圆形,紫酱色,比鸽蛋稍大,芳香可口。

厚街腊肠除了纯肉的常见品种,还有白油肠、鸭肝肠、猪肝肠等等,都很有特色。

厚街腊肠可分为花肠、鸭肝肠、猪肝肠等几种。厚街腊肠用料严格,制作讲究,质鲜、香醇、爽脆。现代的厚街腊肠,将传统的制作原理同现代的技术结合起来,从选料、混料、灌肠、打针眼、绑节、吊晾、烘干等整个生产过程实现无尘、无火烟及杀菌的要求,采用自动控温的远红外线烘干实现高质量的标准化生产。主产地厚街镇及市食品进出口公司、市食品公司等。

说起这厚街腊肠,还有一个传说故事。相传南宋末年,战乱不断,百姓为了避祸,纷纷逃入山中。当时厚街有个姓王的村民,把大米和碎肉拌匀,灌入肠衣中,用小绳束成一节节的,然后晒干,随身带备逃难。吃的时候或蒸或煮或烤,既可当菜又可当饭,而且非常美味。后来经过人们不断改进,就成了今天名闻海内外的厚街腊肠。在东南亚及港澳地区,东莞厚街的腊肠都是非常出名的。

而且大家在购买时还可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它一节节特别短小,几乎象一个大红枣一样,所以又叫枣肠。可能是当年那个姓王的村民为了节约又取食方便而做成这么小的吧。不过它食用起来确实非常方便,而且还有个好处,比如说你剪取几个放在饭上蒸熟时,它的香味都会包含在肠里,不会散失,等到一口咬下去时就香气满嘴,特别浓郁。

厚街腊肠除畅销港澳及东南亚一带外,还远销欧美等地,每年出口万多吨。

二. 广东省 东莞 龙舟饼

龙舟饼又名松沙酥或嫁女饼,是传统的手制饼之一,喻意为富贵团圆、幸福连年。每年的龙舟节都以龙舟饼作为犒船的主要物品,而每艘龙舟都会在游龙过程中向沿河两岸群众派发龙舟饼,人们争先恐后,为抢先夺得一块龙舟饼而欢天喜地、笑逐颜开。龙舟饼主要选取面粉、白糖、鸡蛋、花生油等材料,采取人工制作和烘焙两个程序制成,入口爽脆松化,老少咸宜。

三. 广东省 东莞 虎门水鱼

虎门水鱼种源是来自于湖南、湖北三带的正宗优质纯正中华鳖,经过我镇多年来养殖、选育而成,主要养殖于虎门山乡水库边,水质较好,污染小,环境幽静,养出的水鱼不但生长快、色泽好,而且其“裙边”宽厚、肉质细嫩,抗病能力强,更具营养价值,在国内享有声誉。

四. 广东省 东莞 道滘裹蒸粽

道滘裹蒸粽用料讲究,选用上等咸蛋黄、湘莲、绿豆、五花腩肉、糯米,加上蒜蓉、沙姜、五香粉等调味品配制,再用泡软洗净的上好青竹粽叶包好,绑上东莞咸草,经沸水浸泡、明火滚煮数小时制成,道滘裹蒸粽粽香扑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芳香四溢,香嫩鲜美。

道滘裹蒸粽在解放前已有名气,但由于个体经营,数量较少,发展不大。1982年,道滘冠华酒家由李绍裘主持制作的道滘裹蒸粽,味道越做越好,销路越来越大,东莞华侨大厦餐厅等都成批订货,作为美点,供应茶客。粤港澳同胞作为道滘带回馈送亲朋戚友,堪称美食佳品。

“山到成名毕竟高”,道滘裹蒸粽得名并深受人们的喜爱,主要是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选用晚造糯米、自制咸蛋黄、五花腩肉、精选绿豆、湖南莲子、上等冬菇,配以佐料蒜蓉、沙姜、回香、八角、五香粉、白糖等,用泡软洗净的上好青竹棕叶包好,加以东莞咸草绳捆绑密实,经沸水浸泡,明火滚煮。其技术要点是配料要均匀,火侯要掌握得好,煮到6至8个小时,出炉时蛋香、肉香、米豆香溶为一体,芳香四溢,令人垂涎,食时加幼砂白糖,使人食欲大振,欲罢不能。悠悠道滘粽,粒粒水乡情。道滘裹蒸粽是道滘劳动人民创造的驰名小吃,也反映了道滘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一面。

五. 广东省 东莞 糖环

糖环 古时称“巨女”(读音),是中原南迁过来的小食。糖环在东莞已经改面粉为糯米粉。传统的糖环,不用饼印,只搓成长条,捏作环形,吃时够硬。糖环形状,由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寓意连绵不断,生生不息。

六. 广东省 东莞 石碣龙眼

龙眼,(Dimocarpus longan),又名桂圆,属无患子科龙眼属常绿乔木,树高8-15米,春季开花,夏季结果,是原产我国的华南热带水果,著名岭南佳果之一。据东莞市第一批古树名木公布{2003.7.4},东莞市分布在南城、凤岗、塘厦、清溪、大朗、桥头、虎门、洪梅、中堂、石碣等镇区的二、三级古龙眼树共有17株,现存年代最长的是位于石碣涌口村的2株龙眼,已有300年树龄,可见龙眼在东莞栽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民国期间,东莞是广东龙眼主要产区之一。东莞龙眼品种有:石硖、广眼、乌圆、福眼、东壁、花壳等。

改革开放以前,乌圆是东莞龙眼的主栽品种。据1936年的《广东工商业水果》记载:“龙眼……..多产于番禺、增城、东莞”,“1935年番禺、增城、东莞三县共产龙眼五千担至八千担”。建国前夕,全县共有龙眼39488株。1984年全市龙眼栽种面积2461亩,总产325.8吨。

近二十年来,东莞市各镇区大力推广种植龙眼,品种以石硖龙眼为多,石硖龙眼以果型大,皮薄肉厚,甜脆爽口,营养丰富而大受欢迎。近几年由于工业园区建设调减了龙眼栽种面积,由2万多亩调至2003年的1.48万亩,总产量2000多吨。龙眼在全市是继荔枝、香蕉之后排第三的大宗水果。

龙眼可鲜食,但常用晒或火焙的方法加工成龙眼干,取其肉可入药,名为桂圆肉,具有益脾、安神、补血养颜之功效。龙眼树材质坚硬、质重、耐水湿而不腐,是造船、家具等的良材。

七. 广东省 东莞 虎门麻虾

另外呢当然要数海鲜了。我们东莞临江面海,水产特别丰富,海鲜也是我们这里饮食的一大特色了。东莞除了出名的膏蟹,还有重壳蟹、赖尿虾、石斑鱼等等。

清人《竹枝词》有云:“西风报道明虾美,还有膏黄蟹更淝”,此为“食家”之语。 麻虾,形似弯月,细长匀称,大者如食指,有透明感,呈褐色而名。这种虾只能生长于咸淡水交接的地方,一涨潮时浸在咸的海水里,退潮时就浸在淡的江水里,所以它的肉质特别有弹性,爽脆鲜甜,由于它的这种生活特性,渔民都是在江边沙基上起一个围子来养这种虾,所以叫做基围虾。虎门处江海交汇,咸淡水比重适度,浮游生物多,因此,所产比别地的壳薄、肉脆、鲜美,尤以南面为佳,这里海湾深阔,岸线长,近年来大面积引灌海潮养殖,销运港、澳,供不应求。凡来虎门者,莫不首选此菜。

麻虾食法简便、快捷、蒸、灼、焗、晒均佳。 蒸虾:往往与白蛤鱼、花鱼相掺,施以面豉蒸之,名曰"虎门三鲜",风味独特。 白灼虾:用沸水浇熟,用蒜泥、豉油、麻油掺和蘸食,原汗原味,最爱欢迎。 局虾:用熟盐之,近年创造为"盐插虾",即炒熟生盐,用竹签串之(此法应选用大虾)插入盐盅,焙熟,其鲜香非笔墨所能形容。 晒虾:称美虾,取生虾去壳,晒干,用油盐蒸熟,肉质韧,咀嚼奇香,秋风起时,乃送礼上乘佳品。

八. 广东省 东莞 虎门番荔枝

虎门番荔枝是我省优稀水果品种之一,其果质优良,果肉柔软细滑,风味特别香淳,且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份和保健成份,具有清喉润肺、滋阴补脾之功效。

虎门番荔枝主产广东东莞虎门镇,东莞及其附近栽培。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征与樟林番荔枝相似。单果平均重208克,含可溶性固形物24.8%,糖17.2%,酸0.1%,每100克果肉维生素C4毫克,可食率55%。

虎门番荔枝在番荔枝属中是品质较佳的一个果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和保健成份,具有清咳、润肺、滋阴补脾之功效,适宜鲜食。据了解,虎门种植番荔枝已有一百年历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该镇还大面积推广种植番荔枝,全镇种植番荔枝面积最高峰时达4500多亩,目前,番荔枝种植面积有2000多亩。作为地方特色水果,虎门番荔枝曾于1996和1997连续两年被东莞市选送中国农业博览会参展。1996年,虎门镇(番荔枝)还被国家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授予“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称号。

九. 广东省 东莞 麦芽糖柚皮

麦芽糖柚皮也是东莞的土之一,它是选用优质广西沙田柚,去掉果肉,只取柚皮,它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将柚皮晒干后,用清水长时间浸泡,这是为了除去鲜柚皮中的苦味。然后再去掉表面的一层柚青,把剩余的部分片成数个薄片。 然后再要用事先制作好的,用由麦芽大米混合发酵而成的液体(这就是麦芽糖了),经过秘传的方法淹制,要淹好多天后才能做成现在这风味独特的土--麦芽糖柚皮。

十. 广东省 东莞 荷叶饭

荷叶饭

荷叶饭又称荷包饭,以荷叶包裹米饭和肉馅蒸制而成。荷叶碧绿,饭团松散,饭粒软润而爽鲜,有荷叶的清香。此品原是民间传统方便食品,历史已久。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记曰:“东莞以香粳杂鱼肉诸味,包荷叶蒸之,表里香透,名曰荷包饭。”明代以来,它一直是广东珠江三角洲群众的方便美食。20世纪20年代,被名师改进而成为茶肆的夏季名点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