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藏族十大特产小吃 藏族十大必吃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藏族十大特产小吃 藏族十大必吃小吃更新时间:2022-05-12 16:10:19

一. 台湾省 宜兰县 罗东小吃

以罗东公园为核心的罗东小吃,集传统与现代各家小吃于一体,日夜皆营,知名度颇高,是多数人走访罗东必到之处。作为木材集散地的罗东发展成为工商重镇后,镇上逐渐聚集商家、小吃摊,林场肉焿、崔记早点便是著名的食摊;近年来,随着观光事业的推进,罗东公园周边的公园路、中山路一带,更进而规划为观光夜市,店面整齐划一,著实吸引不少人潮。每至傍晚,夜市内成排的商家开始点亮灯火,而人潮也陆续涌入,夜市内几乎都是小吃摊,蚵仔煎、担仔面、虱目鱼……都有着浓浓的乡土味。虽名为夜市,但其实许多店家在中午,甚至早上就开始营业,如知名的张秀雄咸米苔目即是,因此,不论何时到来,都有多种美味可供选择。( 宜兰县)

二. 云南省 保山 龙陵县 保山风味小吃

保山风味小吃

三. 陕西省 西安 阎良区 西安小吃

西安小吃

四. 台湾省 彰化 鹿港特产小吃

繁盛时代的鹿港,上层社会家家拥有专业的厨师,餐餐变化新颖的24菜式、36菜式,市井社会因通商港口吸引来不同省籍的人士,也带来众多乡土小吃,令人目眩的饮食艺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也衍生出今日鹿港小吃丰富多样的面。鹿港小吃可分为海鲜小吃与乡土小吃两大类。鹿港虽然因淤浅而没落,但泥质海滩却也成为鱼、虾、贝类的天堂,使鹿港成为海鲜产地,其中以蚵仔、蟳、文蛤、虾蛄、乌鱼子等最有名。到鹿港来吃蚵仔煎、蚵仔汤,其肥美料多的程度,可是外地比不上的;虾蛄是一种状似蝼蛄与虾子的海产,鹿港的传统吃法是以盐腌过,极适下饭,不过现在则多用油炸,香酥鲜脆,越吃越爱吃;咸文蛤也是滋味绝佳的鹿港,经过盐渍冷藏,风味甘甜;而冬季鱼汛期,乌鱼子更是鹿港的当令佳肴,许多店家门口吊挂着风干乌鱼子,供人选购。鹿港小吃多集中在第一市场与天后宫庙口两处:第一市场位在金盛巷(九曲巷)旁的民族路上,小吃种类极多,较著名的有生炒五味、蔡氏水晶饺、文燦面、杨州肉圆、王罔面线糊、阿桃酱菜等,第一市场周边小吃云集,往往从白天营业到晚上8、9点才渐收摊。天后宫庙口则聚集了许多蚵仔煎店,其中以30多年的辉鸿蚵仔煎最有名。而鹿港镇上还有许多富特色点心,如振味珍的鲜肉包子与玉津春的素包、芋头馒头,皆料实味美,出炉时刻往往香味四溢,甚受欢迎。鹿港人有句谚语“富过三代,方知饮食”,这句话正说明了鹿港传统糕点以精致闻名的原因。昔日的酒肆茶楼,虽已随历史倾颓,但清香可口的茶点,却成为鹿港独树一格的。鹿港的糕饼制作沿袭自唐山师傅,至今仍大多遵古法制作,其中以牛舌饼、猪油荖、凤眼糕等最出名。鹿港牛舌饼不同于宜兰牛舌饼的脆硬风味,而以皮酥馅软独步一方,游客可在中山路的长兴食品行及天后行找到地道风味,天后宫附近也有不少店家当街烘烤牛舌饼,香味四溢。猪油荖分为“米荖”、“麻荖”、“花生荖”三种,外层香甜内松脆,为昔日老少咸宜的茶点。凤眼糕特色则是入口即化,因状如凤眼而得名。鹿港最著名的饼铺首推民族路的百年老店玉珍斋,其他如郑兴珍、郑玉珍等,也为口碑不错的老饼店。( 彰化县)

五. 四川省 凉山 木里藏族自治县 木里沙棘

沙棘果实酸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其所含的 20多种氨基酸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丰富的维生素C、E、B1、B2、P,叶酸,叶酰胺以及微量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沙棘果中的5-羟色胺。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作用。 沙棘果具有滋补肝肾,补脾健胃,高经活血的功效,特别适合老人,妇女、儿童食用。

六. 四川省 甘孜州 色达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属于格萨尔文化的一种遗存,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石渠、丹巴三县境内,以色达县的格萨尔彩绘石刻最有代表性。色达县位于蜀西北,传说曾是岭国长系部落居住的地方,又是岭国名将尼崩达尔雅和阿奔•;布益盘达的故里,故格萨尔文化的积淀十分深厚,有“格萨尔艺术之乡”的美誉。两个多世纪前,格萨尔彩绘石刻就在这片草原上孕育产生。

格萨尔彩绘石刻以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核心内容为表现对象,融精湛的刻石技艺和传统绘画为一体,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再现了岭•;格萨尔王及岭国众将士为民造福、不畏1、英勇奋战的历史场面。石刻以色达县出产的天然板石为材料,制作时多保持石材的自然形状,先以线描构图,再用立刻、刮刻等手段雕刻,走线如行云流水,形象自然生动。绘刻完成后,在刻石的画面上通刷一道白色颜料为底,干后着彩。色彩多用红、黄、蓝、白、黑、绿六色,一般不用中间色。这些色彩都具有特定的意指,与《格萨尔史诗》中的各位将士相对应,当地群众一看便能明白。格萨尔彩绘石刻技艺的传承方式以师徒或家族传承为主,作者一般不在石刻上署名。现在传承人有17位,主要有尼秋、觉热、扎洛、切邛等人。

色达县的格萨尔彩绘石刻主要存放在泥朵乡、色柯镇、年龙乡、翁达镇,其中翁达镇翁达村雅格修行地的格萨尔彩绘石刻年代最为久远,而传承最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则是泥朵乡普吾村的格萨尔彩绘石刻群,其工艺不仅在色达县和甘孜州具有代表性,就是放在全国格萨尔文化流传地区中来看也非常典型。

泥朵乡位于色达县西北部的泥曲河畔,海拔4180米。这里的格萨尔彩绘石刻存放在普吾村普吾寺白塔四周刻石经墙中的一座大石台上。石台共分五层,安放着千余幅格萨尔彩绘石刻,形成一个谱系。此处石刻的近期部分由普吾村著名高僧阿亚1发起组织刻绘,它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刀法精细,取材考究,表现了岭•;格萨尔王及岭国三十员大将、八十位将士的前世,石刻中还有天竺八十大成就者和百位文武尊神的形象。无论从人物谱系的完整性还是从艺人技艺的传承性来看,这一石刻都具有代表性。泥朵乡的格萨尔彩绘石刻数量繁多,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刻绘工艺体系。

2002年以来,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石渠、丹巴格萨尔彩绘石刻相继公诸于世,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有关专家一致认为它不仅为格萨尔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承方式,而且填补了格萨尔文化在藏族石刻中的空白。

格萨尔彩绘石刻长期露天放置,因高原严寒的侵袭和强烈紫外线的照射而造成较为严重的自然损坏,20世纪60年代又遭到近乎毁灭性的人为破坏,有关刻绘技艺基本失传。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阿亚1的发起和组织下,格萨尔彩绘石刻的技艺才薪火复燃。但由于格萨尔彩绘对艺人的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目前的石刻艺人基本都是农牧民或寺庙僧人,业余从事彩绘石刻,“有艺不精”,“学而不成”,其中还有一些艺人放弃这门手艺改从他业,因此格萨尔彩绘石刻技艺面临着传人青黄不接的局面,亟需扶持、保护。

七. 云南省 大理 大理风味小吃

大理风味小吃

八. 天津市 河东区 天津小吃

天津小吃

九. 台湾省 高雄 美浓小吃

客家料理讲究咸、香、肥,卤猪脚、冬瓜封、梅干扣肉、姜丝大肠等都是客家名菜,野莲、福菜及长梗满天星则是本地野菜,炒过便成招牌美味;要吃这些客家菜,中正路16号的有能小吃部为知名老店,中山路一段78号的珍好味餐厅也很有名。至于香喷喷的美浓粄条更是名闻全台,美浓镇上满街小吃店都可尝到,但以中山路一段87号的美光粄条最为传统地道。( 高雄县)

十. 四川省 凉山州 木里藏族自治县 凉山马铃薯

凉山马铃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凉山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国家调查总队数据显示,2009年,四川马铃薯面积列全国第四位,总产居第一位。

作为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先锋,凉山马铃薯已成为一面旗帜: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并成为我省马铃薯规模最大的产区,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经济效益四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位。

剖析马铃薯产业发展路径,我们看到了一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农民钱袋子的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之路。

马铃薯是凉山传统优势农作物,已有400多年种植历史。凉山州具有发展马铃薯的独特自然资源,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马铃薯。高二半山区、河谷流域、平坝地区具有与马铃薯原产地极其相似的生态条件和良好的无污染环境,被誉为全国最佳马铃薯种植区域之一。

1地域范围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区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界于四川盆地与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地理位置东经100°15′-103°52′,北纬26°03′-29°18′之间。南北长370公里,东西宽360公里,全州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的12.5%。

凉山马铃薯保护范围为凉山州17个县市,共计610个乡镇,3743个行政村,保护面积20万公顷,现有种植面积12万公顷,有极大的产业发展潜力。

2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凉山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区东北部,区域内地貌复杂多样,以层状地貌发育。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幅员面积的80%,山原次之,丘陵、冲积平原、宽谷和断陷盆地约占10%。凉山州土壤类型以紫色土、红壤土、黄棕壤、棕壤为主,占土壤总面积的80%,土壤结构好,土层深厚且疏松,透气性好,土壤微酸,pH值在5.8-7.5之间,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1-4%,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丰富,碱解氮60-135ppm,速效磷5-25ppm,速效钾在50-170ppm以上。

(2)水文情况:凉山州境内雨量丰富,河流纵横,山地水系发达,除安宁河谷外,多数为山地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共160多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有雅龙江等13条河流,其中安宁河是凉山州最大的河流,全长326公里,流经州境内222公里,贯穿冕宁、西昌和德昌3个县市,共有大小支流18条,最大支流有孙水何、锦川河、河曲河。

(3)气候情况:凉山州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农业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年日照时数1227-2603小时。年平均气温10.1-19℃,≥10℃的年积温4500-5760℃,无霜期202.9-346天。年降水量776毫米-1176毫米。全年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凉山州由于特殊的立体气候,在不同的区域一年四季均可种植马铃薯,主要为冬、春、秋作。凉山州海抜1800米-2600米的地区是大春马铃薯最适宜种植区。

(4)人文历史情况:凉山州境内居住着彝、汉、藏、回、苗、蒙古、傈僳等14个世居民族,全州总人口约448万人,农民388万人,其中彝族人口208万多人,占总人口的46.5%,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马铃薯在凉山种植有400年左右的历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马铃薯是当地农民精心选留与自然选择的结果,在长期的马铃薯种植实践中,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和繁育经验。马铃薯是凉山州高二半山区农民群众生产少不得、生活离不得、经济发展缺不得的重要作物。彝族同胞的日常生活、婚、丧、嫁、娶及高山蓄牧业发展是万万离不开马铃薯。凉山马铃薯种植规模大,是四川省马铃薯的重点产区,以2006年为例,种植面积占全省的14.33%,总产占全省总产的20%,平均亩产1460公斤,比全省平均亩产高出410公斤,高39.05%,比全国平均亩产高出471公斤,高47.62%。2006年7月,四川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生产现场会在凉山州的昭觉县、布拖县召开,会上充分肯定了昭觉县、布拖县的两个万亩马铃薯生产现场示范作用。2008年11月,四川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会又在凉山州召开,会上凉山州政府作了典型发言,凉山州马铃薯良繁中心、昭觉县洒拉地坡乡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昭觉县农业局马铃薯脱毒良种网室和豪吉集团昭觉马铃薯淀粉加工厂的规范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给领导们和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再一次突现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效。2008年全州大春马铃薯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7.6万公顷,占大春马铃薯面积70%以上,大春马铃薯鲜薯单产由2004年每亩1418公斤提高到2008年每亩1577公斤,每亩增产159公斤。凉山州目前正打造西南最大的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公顷)。

凉山州马铃薯种植大县较多,全州17个县市中,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有盐源、布拖、昭觉、越西、喜德、金阳、美姑、会东8个县,为马铃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创造了基础条件。经过30多年的品种选育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凉薯系列品种(凉薯14、凉薯17、凉薯97、凉薯8号、川凉薯1号等),并在当地广泛种植,深受市场欢迎,产品销往成都、广州、郑州、武汉、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2008年销售量达到了125万吨以上,部分商品销往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等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