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重庆合川的特产工艺品 重庆合川特产哪里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重庆合川的特产工艺品 重庆合川特产哪里最好更新时间:2022-05-18 01:46:32

一. 重庆市 合川 合川大红袍

合川大红袍是指合川所产的“大红袍”柑橘。- 合川大红袍

合川水果发展历史悠久,《新唐书·地理志》对合川“进贡”果橙就有历史记载。
合川市域有果树19科的70余种,千余万株。红桔类占果树总株数近60%,其中又以“大红袍”最著名,素有“江津广柑合川桔”之美誉,除销往北京、陕、甘等省市外,还曾大宗出口前苏联、东欧等。主要产在沙溪、官渡、钱塘、龙市、云门、福寿等地。

生长特点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约2m。小枝较细弱,无毛,通常有刺。叶长卵状披针形,长4~8cm。花黄白色,单生或簇生叶腋。果扁球形,径5~7cm,橙黄色或橙红色,果皮薄易剥离。春季开花,10~12月果熟。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柚、酸橙、甜橙稍强。-

二. 重庆市 合川 合川肉片

合川肉片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合川肉片”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据说,当地一家饭店的厨师无意中创制的。据说有一天,饭店下班后,厨师将卖剩的肉片用鸡蛋、淀粉包裹后,用少量油煎至两面金黄,再加多种辅料和调料烹炒出来,供自己下饭吃。没想到一尝此菜,觉得非常鲜美可口。从此他就如法炮制。 “合川肉片”呈橘红色,甜酸带辣,外脆里嫩,很有四川风味,渐渐地成为合川以至四川菜系中的风味菜肴,并在全国广泛流传,颇有影响。

合川肉片色呈金黄,外酥内嫩,麻辣适中,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是出差旅游,招待贵宾,馈赠亲友的名特精品,被列入中国名菜谱。

以地名为菜名的“合川肉片”系四川合川地方菜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据说,此菜是当地一家饭店的厨师无意中创制的。相传有一日,饭店打烊后,厨师将卖剩的肉片用鸡蛋、淀粉包裹后,用少量油煎至两面金黄,再加多种辅料和调料烹炒出来,供自己下饭吃。厨师没想到一尝此菜,竟然非常鲜美可口。从此他就如法炮制。

“合川肉片”呈橘红色,甜酸带辣,外脆里嫩,很有四川风味,渐渐地成为合川以至四川菜系中的风味菜肴,并在全国广泛流传,颇有影响。

产地: 四川

类别: 菜

制作方法

Title 制作方法

【原料】

猪腿肉150克,水发木耳15克,地力2只,红泡椒5克,鸡蛋1个,葱8克,蒜6克,豆瓣酱18克,醋8克,黄酒6克,生油400克,麻油4克,干淀粉15克,白糖4克,酱油12克,味精、辣油、水淀粉各少许。

【制法】

(一)猪腿肉切成4厘米长、2厘米宽、3毫米厚的片,泡椒去籽切成片,地力捣成末,木耳洗净。肉片用盐、酒、味精腌渍一下。鸡蛋打散后加地力末、水淀粉、干淀粉拌成厚糊,肉片放在糊里搅和。

(二)将锅烧热,放油至五成热,将挂糊肉片逐步下锅,炸到肉片浮起捞出。待油温升至八成热时,肉片再投入锅内炸脆,倒入漏勺沥干油。将糖、酒、味精、醋、酱油、水淀粉倒入碗内,调成卤汁。原锅留余油10克,下蒜、葱、泡椒、豆瓣酱煸炒出香味,把木耳和卤汁下锅,再将肉片下锅翻匀,淋上麻油、辣油、起锅装盆。

三.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晏桐根的金钢脚

晏桐根的金钢脚:晏桐根,城关北街人。曾在北街现酒厂处设桶炉,以炕金钢脚为主,兼发麻花,猪耳朵。晏桐根的金钢脚,看起来很结,吃起来却很泡,既香又脆,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他发的麻花、猪耳朵,个个成形,成为汉川小孩最爱吃的风味小吃之一。

四. 亚洲 日本 大阪纸糊工艺品

大阪纸糊工艺品(大阪式纸工艺品)

介绍: 大阪的纸糊工艺品(类似纸工艺品)已有长达400多年的历史。制作这类工艺品时,先在目框上糊上好几层日本纸,然后将其晾干。晾干后,将其从木架上取下后再涂上颜色。有纸糊的老虎、不倒翁、面具以及许多其他作品。其中,纸糊老虎是最受欢迎的护身符,据说能够辟邪消灾,带来好运。

在大阪城天守阁内的贩卖处有售。

五. 重庆市 合川 合川桃片

合川桃片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合川桃片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由合川桃片厂生产,已有140多年历史( 重庆)

合川桃片始创于1840年。用上等糯米、核桃仁、川白糖、蜜玫瑰等原料,精制加工而成,是重庆市地方名产之一。特点为粉质细润,绵软,片薄,色洁白,味香甜,突出浓郁的桃仁,玫瑰香味。1917年曾在巴拿马博展会上,获巴拿马金质奖。

合川桃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重庆市合川区现辖行政区域。

六.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严和尚的烧猪头

严和尚的烧猪头:严和尚,城关西街人。曾在今红旗商场附近开夜市馆。他的烧猪头最为出名。他切的猪头肉薄如纸而不腻,味道鲜美,成为汉川小吃一绝。他的卤兔子,素火腿(豆棍)、鲜豆丝也很受顾客欢迎,他的面条是现撵现卖,人们晚上消夜,总爱到他那里去“尝新”。

七.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八. 福建省 宁德 寿宁 叶腊石工艺品

寿宁县开采的叶腊石,加工精制成印章和工艺品,花纹独特,色彩奇异,有篆刻印章、刻钮印章、龙凤对章、狮子对章及神话人物、珍禽异兽、花草瓜果、山水盆景等。其中有全国稀有的牛角冻、黑花石,为旅游纪念珍品。

九.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精美的竹编工艺

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富阳)

十. 重庆市 合川 鸡肉抄手

鸡肉抄手起源于合川,已有80年的历史,深得群众厚爱。鸡肉抄手因其馅心细嫩、汤汁鲜美、面皮洁白、软而不绒、油而不腻,令食客赞不绝口。重庆市政府1999年命名为“重庆名特风味小吃”,2001年被国内贸易局授予“鸡肉抄手中国名点”称号,在第三、四、五届中国美食节中均获得“名小吃”称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