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汉中十大特产零食 汉中最正宗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汉中十大特产零食 汉中最正宗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5-07 14:17:24

一.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原公杂烩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公杂烩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固历代移民颇多。明代成化年间(1465年)朝廷户部1原杰奉旨安置湖北荆州、襄樊一带灾民顺汉江上游到城固李氏村(今原公村)落户,李氏村从此人员增多,村庄扩大,李氏村的人们为纪念原杰这位恩官,便将李氏村改称原公村。

随着村民生活需求和生产贸易发展自然形成集镇,加之湑水河道近在镇边,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众多丰富的地域物产,南来北往的客商不断,促使原公的农业、商贸、手工业、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饮食文化也得到相应发展和创新;在饮食生意的攀比竞争下,原公的两位姓尚、姓赵的厨师创造发明了“原公酸汤杂烩”这道地方名菜,又称“全家福”、“大团圆”,传承至今已有500多年。它历史悠久、久传不衰、久吃不厌、颇享盛名。

原公杂烩制作是以猪肉、鸡肉等材料变换为吃肉不见肉的厨艺技巧为主,以独特的腥味汤水为辅,再以精细复杂的配料为上,又以花色品种的组合为中,最后以开席时的操作工序为风格,堪称原公最精辟的饮食文化之创举。杂烩在食用时荤而不腻,清香淡雅,古朴厚重,色艳味鲜带给人咸中有酸,酸中有腥、腥中有香、香中有辣、五味俱全的独特口感。尤其是杂烩血腥味的汤水味道任何物质调料是无法代替的。原公杂烩在民间已将其作为宴席首菜,当地举办婚嫁、满月、祝寿、等宴请宾客及年节宴会必不可少,是原公·城固乃至汉中盆地,人人爱吃,人人知晓的地方名菜,现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 陕西省 汉中 勉县 汉中熬菜

熬菜,有的地方也叫炖菜,是指将几种完全不同的菜放在一起烹饪。汉中熬菜是汉中的传统家常菜,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做。因为其蔬菜多,不油腻,味道醇厚,四季皆宜,因此深受汉中人民的喜爱。

三. 陕西省 汉中 宁强县 汉中酸饭

宁强有“一天不吃酸,心里就发烦”的谚语。或米或面,或粥或汤,多调入酸浆水。吃杂粮如玉米、洋芋之类的食品,更注重酸味。今酸饭以细粮为主,以浆水或酸泡菜、鲜醋、西红柿致酸。酸浆豆腐稀饭,老少咸宜,营养价值较高。

相传河曲酸粥的由来纯属一种偶然,李自成起义大军进京路过此地,当地老百姓皆大欢喜,家家户户泡米为大军士卒准备饭菜,谁知由于情况有变,大军临时改变路线,绕道而过,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时半会儿吃不完,放的时间长了就发了酸,老百姓也舍不得扔掉,就用发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谁知意外地发现这用发酸了的米煮的粥并没有影响其食用价值,后来人们便故意将米泡酸做粥食用,慢慢地发现这种酸粥能开胃健脾,护肤美容,妙不可言。

材料;大米,卷心菜,黄豆,胡萝卜,腊香肠,盐,鸡精

咸酸饭的做法步骤;

1.大米淘洗干净,涨上一会,放在其他锅里煮开。

2.卷心菜和胡萝卜切碎,香肠切片。

3.热油锅,炸黄豆成金黄色后捞出,再煸炒卷心菜和胡萝卜,最后将炸好的黄豆放入,加盐和鸡精,适当多放一些,炒匀。

4.把半熟的饭倒入铁锅,将菜与饭拌匀,放上香肠片,加盖用小火煮,每隔5分钟用铲子搅拌一次,防止焦糊,约3次以后,饭的香味就会飘满整个屋子了。

5.关火,盖上盖子再闷一会,吃的时候就会有厚厚一层略焦的饭糍了。

四.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华阳腊肉

华阳腊肉是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华阳镇的。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

腊肉,又叫熏肉,是陕南秦巴山区一带的地方,是陕南人请客送礼的传统佳品,相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王,兵败南下走陕南,途经汉中红庙塘时,汉中人用上等腊肉招待过他;又传,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地方官吏曾进贡腊肉御用,慈禧食后,赞不绝口。

洋县秦岭南坡华阳一带山区,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七~十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秦巴山区林茂草丰,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也要在那市场上挑那上好的白条肉,或肥或瘦,买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几块腊肉,品品腊味。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几块。

陕南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此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

华阳宰杀的年猪年羊,均供自食,每年旺为淡贮,终年享用。佐餐、下酒、宴客、馈友、逢年过节,都离不开腊肉。因此,一般农家,均以此为家常必备之乡食,遂成乡土美味。特别是深山人家,以家藏腊肉的多寡,来衡量贫富的标志。

五.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芝麻饼子

芝麻饼子,它还有个形象的别名叫草鞋底。六十年代末,几位西安的知青,一天在新集河沿街闲逛,看到一家摊位上卖饼子,就十分好奇地买了几块,尝了尝,觉得很好吃,遂买了一挎包带回村子。因为夜晚保管不善,一块饼子被老鼠拖到屋外,饼子正好和老农的一双草鞋躺在了一起,被一位知青无意中发现,他随即拿饼子跟草鞋比划了一番。很有诗意地跟大伙喊:“草鞋底。我们原来吃的是草鞋底啊!”自此,“草鞋底”取代了饼子名号,在新集大街小巷就传开了。

这种芝麻饼子的做法是,将水适量的加入麦面之中,慢慢地搅和成柔软的面团,发酵,面团呈蜂窝状后,即可切一块面团加干面粉搓揉成圆球,用手掌把圆球压扁,擀成薄薄的椭圆形,形似鞋底样,再往饼胎上摸一些用菜油泡过的芝麻,之后,放进鏊子里(现在大多用烤箱)加热烤制成熟。

六. 陕西省 汉中 留坝县 金丝腊肉

留坝地处高寒山区,山民们在冬季有宰杀年猪熏制腊肉的习俗,这种久远的习俗随着人们代代的传承,如今已形成了赋予地方特色的美食。深冬时节,人们选用生长周期一年以上的土猪,宰杀后,用精盐并佐以七八味上好的调料经过两周以上的腌制,在用柏树枝、松枝等熏制两月就成了地方特色的腊肉,食用时肉质深红,口感腊香,气味悠远。

七.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草堰酱肉

草堰酱肉是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草堰村的。草堰塘酱肉,黑里透红,香昧扑鼻,观其色,闻其味,不食也会满口生津。

中国传统酱肉之乡位于南郑县草堰街,离县城以东2公里,汉中8公里,处在大河坎与周家坪之间的交通要道上。如果你走在南郑街头闻到一股香味,侧头一看,就会看见店铺门口放着一口锅,锅里煮的就就是草堰酱肉,酱肉一般都是现煮现卖,那色泽褐红,冒着热气的各种酱肉堆在桌案上,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香味儿,常常招惹得行人和食客们垂涎三尺,留足购买。吃酱肉是南郑人的一大嗜好,这从城乡药店门前常挂有出售腊汁药料的广告牌子便可见一斑。在南郑,不论县城里,还是乡间,几乎家家都有一个腊汁罐,来了客人,随时可倒出来煮肉,甚是方便,在县城里很多上班族每天下班后走到自家楼下常常会不自觉的去打上一斤酱肉回家和家人一起品尝,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对酱肉钟爱有加。

顾名思义,酱肉即是用腊汁煮出来的肉,所谓的“酱”也就是煮的腊汁,但它不同于干腊肉,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干腊肉是用烟熏腊的;他也不同于一般的卤肉,卤肉是用卤法制作的肉,即用盐水、五香料或酱油制成卤水,将肉放进卤水里煮熟即成。而腊汁肉不加葱姜、料酒,也不用加糖来调色,只需用几味中草药及香料与肉同煮即可。这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堪称一绝,也算是南郑人的一个首创.体现了一方一域的民风民俗。

南郑腊汁肉所用的中草药及香料为:甘松、山奈、荜拔、良姜、砂仁、白蔻、细辛、白芷、肉桂、丁香,另加大茴香、小茴香、草果。这几种药料混杂在一起,制成药料包,即可用来熬制腊汁,它除了能提供特殊香味外,还能健胃消食,润肺理气,散寒祛风,镇痛化滞,通窍开胃等功效。

煮熟后的酱肉,黑里透红,香昧扑鼻,观其色,闻其味,不食也会满口生津。酱肉最普遍的吃法是:将肉切成薄片入盘,蘸着味碟吃,味碟用红油辣子.姜末,蒜泥,葱花、醋,味精调制而成。夹一片肉放在味碟里蘸一下,入口有明显的药味儿,但味中有香,耐嚼爽口,香味醇美。另一种吃法是将惜汁肉切成或片,或丝,或丁,加葱、姜、蒜、料酒等作料,可与多种蔬菜同炒,也美味无穷。

在南郑、酱肉常常成为酒客们佐酒的尤物。酒客们一边品酒一边吃酱肉,酒香和肉香,还有那药香……嘿!那个味儿,真是过口难忘,让人无法用词汇来形容出它的美妙。正因为如此,外地人一吃也丢不下。其实它的妙处在于:那酱肉融入了微苦的药香味,使肉腥味明显减少,不油不腻。嚼一口肉,的确微苦,但那种微苦的味道很快被肉香酒香压住了,越品味越浓。吃过几次,你就会知道,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下酒菜了。喝完酒还要带上半斤八两酱肉回家。这样一来,卖酱肉的竟比卖酒的生意还好。

其实,在汉中,不管走到哪里或许都能品尝到浓香的酱肉,但是南郑县草堰的酱肉是最为经典夜市最为常见的。小编来到位于南郑县草堰酱肉一条街时已是下午,各个酱肉摊点的老板们将不同的肉分开摆放,有猪肘子、五花肉、牛肉、鸡腿等都在其中,馋的小编直流口水,如果您要是有机会来到这里,一定要一尝为快。

悠久传统,酱香典范。时下,南郑县的草堰酱肉可以说已遍布南郑县乃至汉中市的街头巷尾,草堰酱肉无须进入高档酒店吸引受众,只需在小区路口处,街边巷尾旁,其浓郁的香味就能让人们闻香止步,踏味而来,而值得肯定的是,草堰酱肉没有因此而失去“尊贵”的地位,反而获得了人们靓号的口碑。

八. 陕西省 汉中 佛坪县 观音凉粉

观音凉粉是选用山上的一种天然树叶,俗称“神仙叶”制作而成的,又叫神仙凉粉。传统作法是将鲜嫩的叶子用清水浸泡捞水,放到锅里加少许食用碱熬煮、过滤之后,形成粘稠的糊糊儿,然后凉冷凝固,再用清水漂一天左右,切成块或条放在碗里,浇上备好的调料汤即可食用。吃起来清凉爽口,别有一番风味。正宗的神仙凉粉是不掺其它佐料的。它的色泽呈棕褐色,剔剥透亮,略带苦味却苦得可口。吃神仙凉粉,不但能清热、消暑,还具有治便秘、降血压之食疗功效。之所以称之为“神仙凉粉”,是因为过去到了青黄不接的季节,穷苦人没粮吃,用它来保命度饥荒,意为神仙相助。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提倡绿色食品,神仙凉粉又成了餐桌上的美味。

九. 陕西省 汉中 留坝县 留坝香菇

留坝香菇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留坝香菇是陕南香菇的统称,为陕西省一大。产地主要是陕南秦巴山区各县,与云贵高原、五岭山区并列为我国三大香菇集中分布地带之一。留坝香菇以留坝、宁强、城固、镇巴、略阳、宁陕、石泉、平利、丹凤、商南、柞水等县为主产区,是当地的一项重要森林副产品。尤以汉中地区的留坝县香菇产量最多、质量最优,被国家科委列为“星火计划”开发项目,与福建省古田县并列为我国两大香菇生产基地县。留坝香菇菌伞厚实,只片较大,朵形完整,大小均匀,香气浓郁,富含香菇精、桂醇、月桂醛等特殊物质,品质最佳,主销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深圳并出口香港。目前,年产香菇30多万公斤以上。

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据科学化验分析,每百克鲜香菇中含蛋白质14.4克,其蛋白质含量分别为白菜的2倍、橙的4倍、苹果的12倍;脂肪1.8克,比猪肉脂肪低16倍;含碳水化合物54克,粗纤维8.5克,灰分5.4克,钙124毫克,磷415毫克,铁25.3毫克,维生素D260毫克以及维生素A、B1、B2、C、尼克酸、17种氨基酸等成分。维生素的含量也远胜于西红柿、马铃薯和胡萝卜其含维生素D特别丰富,比大豆高20倍,比海带高8倍。香菇中还含有一般蔬菜所缺少的麦角甾醇,经太阳晒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香菇的营养价值是牛肉的4倍,荣列蔬菜之冠,是高湿、井下、矿山、纺织、高空、宇航员的保健食品。

种植(食用菌)

地域范围

留坝香菇生产区域位于陕西省留坝县,涉及江口、玉皇庙、留侯、城关、武关驿、火烧店、马道、青桥驿等8个镇98个行政村。东到江口镇范条峪村,南到青桥驿镇蔡家坡村,西到留侯镇火烧关村,北到江口镇磨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8′05″-107°18′14″;北纬33°17′42″-33°53′29″。生产面积93333公顷,生产规模段木2.1万架、袋料570万筒,年产香菇3113吨(鲜菇2253吨,干菇86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留坝香菇柄短肉厚,菇形圆润,半球形或铜罗形,菇体坚实有弹性;菌盖呈栗色或灰褐色,菌褶舒展,白色或浅黄色;菇味鲜香浓郁,口感脆嫩细滑。 2.内在品质指标 留坝香菇营养丰富。富含粗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每100克粗多糖含量不低于5g,蛋白质不低于25g,粗纤维不低于7g,钙不低于30mg,铁不低于15mg,氨基酸不低于15g。 3.质量安全规定 留坝香菇生产基地和香菇产品需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要求,安全指标符合GB2762、GB2763规定要求。

十.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城固“金粮醇”酒

城固“金粮醇”酒:清亮透明,窖香浓郁,绵甜甘洌,具有五粮型白酒的典型风格。以纯正的口味和高雅的品位赢得消费者的赞誉,成为酒类市场的新亮点,被誉为“陕西的五粮液”,被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授予“消费者信赖的知名品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