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老农夫特产 农村本地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老农夫特产 农村本地特产更新时间:2022-05-16 08:18:18

一.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七仙老蜂酒

七仙老蜂酒,产自台山七仙休闲农庄,是采用北峰山的“地雷蜂”,加以都斛特制纯米酒浸泡10个月以上而成。具祛风除湿,健腰补贤,驱风辟邪,治疗慢性(复发性)风湿关节炎、镇痛驱虫、消肿解毒等特效。

居家、馈赠亲朋好友之佳品。

二. 山东省 潍坊 昌邑 昌邑老面大饽饽

昌邑老面大饽饽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昌邑老面大饽饽是山东潍坊昌邑的。

昌邑,丝绸之乡、历史名城,每年春节来临之际,农村各家各户都拿出积蓄的细粮,蒸大饽饽用来上供和招待亲朋好友.

昌邑老面大饽饽

昌邑市面食协会

12929138

馒头

三. 河北省 秦皇岛 抚宁区 抚宁老髦肉

抚宁老髦肉:系以创始人王锡符的绰号“老髦”而命名。其色棕黄,肉质净,具有弹性,料味深入,质嫩不绵,清香滑口,熏味香醇,伏日不招蝇、1,耐于贮存,便于携带,且风干而不变质。本品创始距今已130余年历史

当今,在秦皇岛地区人们一提起地方名吃,就想起秦皇岛的0位、昌黎的赵家馆,但是,在清末民国初年,抚宁的老髦肉享誉京东一带。

在抚宁县城西街有家老髦肉铺,为旧县村人王增所开,每天店铺门前是前来买肉的人排着长龙,络绎不绝,好不热闹。今抚宁东街仍有一家老髦肉铺。

老髦肉系以创始人王增的绰号“老髦”而命名。其色棕黄,肉质净,具有弹性,料味深入,质嫩不绵,清香滑口,熏味香醇,伏日不招蝇、1,耐于贮存,便于携带,且风干而不变质。距今已130余年历史。

据清雍正六年《王氏家谱》记载,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王巨贤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到坟坨管理区的旧县村落户。几代相传,至王增这辈,虽然人丁兴旺,但是皆无功名。王增(1873---1958)9岁时随祖父王锡符迁到抚宁县城西街,典房居住,以煮猪头为业。起初日煮一两个,买卖也不太兴旺。心灵手巧、善于思考的他,经过反复试验,精心制作,不仅色泽鲜艳,味道鲜嫩可口,销量大增,后来每天可煮十余个。由于王增口音不太清晰,每天将煮好的熟肉背到鼓楼根下叫卖:“烧肠、烧肉喔!”当地人听不清,都听作“髦肉喔”。天长日久,人们便给他起个外号叫作“老髦”,他熏制的猪肉得名“老髦肉”。1917年后,王增不断探索,改进制作工艺,使得“老髦肉”味美适口,肥肉不腻,颇受顾客赞誉,连奉军大帅张作霖也经常派人来关内买“老髦肉”用以馈赠亲友。因此,“老髦肉”在东三省及京津一带名声大振。“老髦肉”的加工制作非常讲究,选肉严格,不鲜的不要,过肥的不要,清洗认真,不得留下残存毛根,猪肉和猪头、下水配比适量,确保老汤纯净。

城关西街“老髦肉馆”从清代至民国初期较为繁荣,“老髦肉”颇有名气。1933年春日军占领抚宁城后,日伪、土豪劣绅残酷欺压剥削,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多重课税,老髦肉铺不堪重负,从此一蹶不振。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1又占领抚宁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老髦肉铺经营不善,一直惨淡经营,最后不得不倒闭。

改革开放后,王氏后人曾经多次力图重振雄风,但是由于制作工艺、经营理念、资金制约、餐饮业竞争激烈等多方面的因素,效果仍不理想。

但是,老髦肉一直在抚宁人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并且已经成为一句歇后语了,被贵州人民出版社《风物掌故歇后语》一书收录:“抚宁熏猪肉——老髦肉”。意思是形容一些人干工作慢吞吞的,不利索。因而在抚宁方言中,“肉”有磨洋工,办事效率低的含义。

四. 山东省 聊城 阳谷县 老粗布系列制品

老粗布(又名土布、手织布),源于山东,在山东历史悠久。运河牌老粗布系列产品主要有床上用品欧版四件套、衬衣、睡衣、唐装上衣、彩棉三件套。

运河牌老粗布系列产品,秉承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手织纺织工艺,利用鲁西平原的优质棉花作原料,配有彩色条纹,采用不上浆织造,运用原始的纺车、织布机,纯手工精做而成,环保健康舒适,无静电,透气性强,是现代都市人生活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时尚佳品及最佳选择。

五. 山东省 临沂 临沭县 沭河老鸭汤

沭河老鸭汤是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的特色美食。沭河老鸭汤其汤鲜味美、皮糯肉耙、独特的风味令人常食不腻。不管是男女老少、天南地北、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能食用。

临沭县“老鸭汤”选用沭河岸边生长一年以上的老鸭子,是一种集美食养生,传统滋补,民间食疗为一体的汤锅美食。

六. 重庆市 秀山县 苗家老腊肉

苗家老腊肉

苗家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秀山的苗家老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如果再能配上荷兰豆 竹笋或者蒜苗, 淡淡的素味儿透着香香的腊味,能让你食指大动。

七. 北京市 石景山区 老北京糊塌子

糊塌子是老北京的一种特色小吃。做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味道极为鲜美。吃的时候佐以醋、蒜、酱油、盐、糖、味精、香油等,那鲜美劲就别提有多好吃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做这道糊塌子吧。



制作方法:



1、把嫩绿的西葫芦擦成细丝,放进盐,鸡蛋(放几个自己定),鸡精,胡椒面,面粉做成稀面糊(面少时不用放水,因放盐后西葫芦就杀出水了)。



2、煎锅里放少量油,放进一勺面糊。



3、用铲把面糊摊平。



4、一面煎的焦黄后翻个面再接着煎。



5、煎好之后放入盘中。拍点蒜末放在小碗中,倒些醋和酱油(醋要多),香油,鸡精,这就是沾汁。用煎好的薄西葫芦饼沾汁吃,真香! 其实做这种摊饼,什么菜都可以,比如:菠菜,土豆,胡萝卜等,只要你爱吃!

八. 山东省 济南 市中区 潘氏手工老粗布

济阳县自公元 1129 年置县 870 多年来,传统的纺织品是土布(又名:老粗布),据《济阳县志》载:清朝光绪(1875-1908)年间,济阳所产的土布,品种繁多、质地优良,其中以“曲堤大布”最为著名。“曲堤大布”又以“花布”为尤。“花布”经十几道工序制成,色彩艳丽、图案工整优美、极富装饰性,具有浓厚的地方艺术风格。潘氏手织粗布系久负盛名的“曲堤大布”的一个分支,生产历史悠久。

宋末元初,曲堤一带就生产土布,最初多系布幅较窄的条格布。至明代,曲堤土布发展到 100 多种,比较实用的主要有狭而短的扣布、花布、毛巾布等。到清代,曲堤土布花色增多。色泽艳丽,产销繁荣,此时的潘氏花布以图案工整、色彩艳丽、民族特色鲜明尤为突出。

九. 山西省 吕梁 方山 山西老火锅

冷冷的冬天,思念暖暖的火锅。在川锅的市井热闹里,居家过日子的人们,还是忘不了被时代渐渐淡漠的山西老火锅。

火锅的源头是一万年前的陶鼎,并在从鼎到锅的演变中,伴随着对冬季暖食的需求,产生并独立出来。空足之鼎曰鬲,西周有“刖刑奴隶守门鬲”和“温鼎”,放入木炭烧煮食物并保温,可以说是最早的火锅雏形了。汉代时有铜“染杯”,上为盛食杯,下为炭火盘,推断为古代单人使用的保暖食物的小火锅。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暖食的 “锥斗”、分格的“五釜熟”,演变到唐代,又有用于暖酒、暖茶、暖食的陶瓷暖锅。宋代始有锅涮兔肉,名曰“拨霞供”(《山家清供》),元代时出现涮羊肉。明清时,暖食多称为热锅,涮食称为生火锅,如《清稗类钞》记载:“案辄有一小釜,沃汤其中,炽火于下,盘置鸡鱼羊豕之肉片。俾客自投入,俟熟而食,故曰生火锅。”清帝除夕宴要上热锅一品,千叟宴则上生火锅,如嘉庆元年举办的千叟宴,有5000人入席,共用了1550个火锅(《中国历代御膳大观》),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盛大的火锅宴。

火锅宴上,用的最多的是大同产的铜火锅,“分上下层,中以红铜为火筒著炭,汤沸时,煮一些肉脯、鸡、鱼,其味无不鲜美”(《奉天通志》)。大同铜火锅自古享有盛名,《民国大同志稿》有“大同虽非铜区,而铜制品向颇著称,物美价廉,多运往外蒙古地方。其大宗售品有铜锅、铜壶等物,尤以火锅为最。自平绥路通车,中外游人旅客咸乐购置之,用作馈赠,其销路愈畅,本品愈多,故手工业中,铜工最为独步。”大同铜火锅有六件套,经过七道工序制成,不仅结构合理,而且造型美观,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1973年,1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席间,总统及随行的法国友人,对大同火锅风味之独特、器具之精美赞不绝口。细心的周总理在蓬皮杜总统别离之际,将一个雕有 “九龙奋壁”的铜火锅相赠,世界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声誉传遍了国内外。此后钓鱼台国宾馆等著名饭店,纷纷订制,火锅宴席兴盛一时,铜火锅涮羊肉亦成为地方特色名吃。

与大同火锅齐名的,有尧乡火锅,早期以翼城或平定的砂火锅为器,将肉菜等食料先入锅后注汤,煮沸上桌而食。这种吃法唐代叫暖锅、清代叫热锅,宋代时则叫“骨董羹”。苏轼的《仇池笔记》记着这个出处:“取凡饮食杂烹之,名骨董羹”。范成大有诗“毡芋凝酥敌少城,土薯割玉胜南京。合和二物归藜糁,新法侬家骨董羹”。晋南稷山金墓博物馆段氏墓穴出土有一块方砖,与段氏家传的一块方砖相合,组成一付完整的“贯通宴锅汤”方,类似今天火锅之煮与涮相结合的吃法。笔者曾三次亲往考察,亦曾品尝,食以鹿料为主,但汤方却秘而不宣,只出示了一幅描绘北宋年间三晋南北酒馆冬令吃宴锅汤的古画。贯通宴锅汤曾在太原著名的全晋会馆销售过,现在又推出有木炭铜火锅,是老太原的吃法,层层码料,先煮后上,配以特殊的山野“麻麻花”香料,相传源于北汉。

过去山西民间吃火锅,平日里是不多见的,大都在冬季节令应市。春节期间,人们走亲串戚,初二或初三女婿给丈人、丈母拜年,丈人则多以火锅款待,取意“团暖”之意。火锅料需荤素兼备,如古绛州一带多达十余种。若是将料煮沸后连锅热上,则讲究码放原料至锅子的四分之三深度为宜,过多汤易溢,过少则不丰富。火锅还被应用于山西民间筵席的主菜,如晋中太谷的一品锅、三鲜盆,所用器皿与大同铜火锅有别,是1的平底圆形带盖的铜镀锡盆。三鲜盆内要有三等份的格,互相接通,如魏晋时候的“五釜熟”,三样主菜分放在各格,汤味因相互连通而调和。铜盆配一铜架,下方可安置一酒杯,食时点燃杯中酒,置于盆下,边烧边食,为过去晋商大户人家的吃法。

今天,火锅不再是稀罕之物了,在新生一代却言必川、渝,“上继唐风晋韵,下启调鼎美味”的山西老火锅之种种,正渐渐式微。如此,山西老火锅亦需在根脉文化的复苏中,唱着《从头再来》,与时俱进。

十. 重庆市 江北 老四川灯影牛肉

由重庆老四川餐厅烹制( 重庆)

此品于一头牛的肉中只能精选出7千克左右为原料,配以川味调料,经过精工制作而成。有保鲜期长,香味浓郁的特点,食之麻辣鲜香,其味无穷。

始创于1937年。以优质鲜牛肉为主料,配以砂糖、川盐、天然香料、精炼植物油等辅料精制而成,具有独特的五 香味。有健脾益气、养胃舒肝、强筋壮骨的功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