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顺特产野果大全 贵州野果一览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顺特产野果大全 贵州野果一览表更新时间:2022-06-03 03:32:20

一. 贵州省 安顺 关岭县 上关六月李

上关六月李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关岭自治县上关六月李种植协会申报的“上关六月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日通过国家工商局商标局的审查、公告,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书,至此,安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增加到5件。

“上关六月李”是关岭自治县的特色农产品,具备特殊的土壤条件和光照条件,形态美艳,入口脆爽,味道甘甜,具有清热润肺、解毒、止消渴等独特功效,是典型的无公害绿色果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关岭县委、政府、县工商局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指导和帮助上关镇成立上关六月李种植协会,积极引导“上关六月李”等特色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和品牌铸造。2010年11月,关岭自治县工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通过精心筹划和收集整理“上关六月李”有关文字和图片资料,并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出了“上关六月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请,2011年11月通过了初审。

目前,“上关六月李”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平均每亩产量达4000斤,按每斤10元的市场销售价格计算,每亩产值可达4万元。“上关六月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获得,将有效地保护关岭自治县特色农产品资源,进一步扩大国内和国际市场,为果农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关岭果业大发展迈出关键的一步。

二. 贵州省 安顺 普定县 梭筛桃

梭筛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梭筛桃是普定县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因素有机结合而成的特色产品,具有鲜、甜、脆的特点,历史上一直享有盛名。梭筛桃营养价值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经济效益好,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

贵州省普定县现辖行政区域

《普定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梭筛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普府函〔2014〕127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梭筛桃》(草案)

三. 贵州省 安顺 镇宁县 镇宁油炸鸡蛋糕

镇宁油炸鸡蛋糕是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的特色小吃。镇宁油炸鸡蛋糕形似蛋糕,外脆内软,味美色鲜。

镇宁油炸鸡蛋糕是选用优质大米和黄豆,经浸泡后磨成浆,再舀入六角型的铁皮盒子,加入鲜肉沫、香葱花馅,放在热油中炸制而成。成品外脆里嫩、酥软适宜、肉馅鲜美,金黄可口,配上一点辣椒水和一杯豆浆,就是一道极具镇宁地方特色的早点。

四.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猴场山苍子

猴场山苍子

山苍子产于紫云县猴场镇。采用天然芳香植物山苍子加工精制而成。特点:气味芳香,回味悠长。攻效: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药理作用:有平踹、抗过敏、抗心律失常、抗血栓、抗菌、抗病毒、抗0滴虫、降解黄曲霉素的作用。

我县在猴场镇建立了种植基地6000亩,并于1996年成立鸿祥公司对山苍子进行深加工,其山苍子精炼油系列产品供不应求,在贵阳飞机场设立了专卖店。

五. 贵州省 安顺 平坝区 二官蔬菜

二官村位于贵州省平坝县天龙镇西北部,是个典型的屯堡大寨,全村有4830人。由于二官村人多地广,地理环境及土壤条件的原因,二官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2009年全村种植优质辣椒3500亩,大葱4500亩,西红柿400亩,其他蔬菜500亩,共计实现销售收入45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60元。2011该村种植蔬菜面积达到了1万多亩。

2012年,天龙镇二官村“无公害蔬菜”基地385.5公顷获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地认定。二官村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10460亩,其中:辣椒5000亩,大葱4000亩,西红柿400亩,白菜600亩,其他蔬菜460亩。产品远销两广、江浙、四川、重庆、江西、湖北等8个省、市、区,得到广大消费者一致好评和认可。

获国家农业部确认并授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天龙镇二官村,目前已走出一条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道路,且正朝着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方向健康发展,为建设黔中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六. 贵州省 安顺 关岭县 坡贡小黄姜

坡贡小黄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关岭自治县“坡贡小黄姜”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核通过,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关岭小黄姜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畅销国内外市场,并多次在国内外展销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目前,年产量达1.5万吨。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坡贡镇位于东经105°51′43″—105°62′05″、北纬25°99′22″—26°05′92″,地处关岭县城东北面,距镇城39公里,东与黄果树管委会毗邻,北与镇宁县、六枝特区接壤,地势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全镇土地总面积59.16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91个村民组,53个自然村寨。2009年末,全镇总户数为4535户,总人口20553,其中:农业人口为20215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日照1622.5小时,年积温4630~5700℃,年降雨量12050.1—1656.8mm,多集中于夏秋两季,占全年雨量的87%,最适宜小黄姜的生长发育。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是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栽培植物,既是民间最普遍使用的调味香料,又是一种传统中药。味辛,性温,入肺、胃、脾。“坡贡小黄姜”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细分品种,共有一百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化学组成可归属为挥发油、姜辣素和二-庚烷三大类。生姜具有提高消化酶活性、保护胃粘膜细胞、抑制血小板凝聚、降血脂、抗肿瘤、抗运动病、消除自由基、抗氧化、防腐抑菌等多方面生物活性。“坡贡小黄姜”质细纤小,姜油含量高,色泽鲜美,芳香浓郁,数以色泽、质细、纤少、油富、丰满、昧美、汁丰、色鲜著称。生姜按用途和收获季节不同而有嫩姜和老姜之分。嫩姜多在八月份挖掘,一股含水多,纤维少,辛辣味淡,除做调味品外,还可炒食,做姜糖等;老姜多在十一月份挖掘,水分少,辛辣味浓,主要用作调味和药材。

与其他产区生姜相比,“坡贡小黄姜’’主要具备以下优点:

l、单产高,增产幅度大。单株产量1.5 kg,亩产高达3000kg以上,产量稳定,质量较好。

2、商品性状好,市场竞争力强。“坡贡小黄姜”质细纤小,肉细而脆,辛辣味适中,姜油含量高,色泽鲜美,芳香浓郁,数以纤少、油富、丰满、味美、汁丰、色鲜著称。

3、姜苗少且壮。相同栽培条件下,地上茎分枝只有10~15个,而其他大姜一般有15~20个。

4、叶片开展,色深,抗逆性强。叶片平展、开张,叶色浓绿。上部叶片集中,有效光合面积大。抗寒性强,进入10月份后,姜上部叶片明显变黄,而该品种仍维持绿色。

5、姜根少而壮。在同等栽培条件下,地下肉质根较其他种类的姜数量少,但根粗壮,姜块大小适中,商品性状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对发展对外贸易具有重要价值。另外,“坡贡小黄姜”耐寒性强,可提早种植和延迟收获,利于产量的提高和营养成分的积累,利于品质的改善。

6、达到药用标准。纤维细小,硫含量低,姜油酮姜油萜、水茴香、樟脑萜、姜酚、桉叶油精等药物成分较高,完全达到药用标准,价值高。

7、生长环境无污染,种植、生长、采收过程中无需使用任何农药。生姜只需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即可保鲜,当地采用土窖储藏方法保存生姜及姜种,不使用任何化学保鲜剂,产品和姜种都未受到化学污染危害,加上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不使用农药,是真正的、绿色农产品、原生态有机农产品。

“坡贡小黄姜”原产于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坡贡镇,是坡贡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产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为“坡贡小黄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加之长期的传统培植,使小黄姜成了众多优良品种中的佼佼者。很早以前坡贡人民就开始种植小黄姜,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种植经验,姜农在生产管理上一直沿袭传统习惯,产量稳定,但受限于多种因素制约,尚未形成大规模商品化经营,仅以初级农产品形式作为原材料销往外地。目前“坡贡小黄姜”种植区域已扩大到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远离农业发达地区,大多数农产品仍然保持原生态,农作物种植方法基本上沿袭传统习惯。由于种植区域内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年平均气温不高,因而当地原生农作物极少发病,加上“坡贡小黄姜”本身是当地原生植物,种植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栽培种植,已经适应了当地环境,因此“坡贡小黄姜”的种植、生长、采收过程中无需使用任何农药。生姜只需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即可保鲜,当地采用土窖储藏方法保存生姜及姜种,不使用任何化学保鲜剂,产品和姜种都未受到化学污染危害,加上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不使用农药,是真正的、绿色农产品、原生态有机农产品。

“坡贡小黄姜”平均株高60 cm,分枝数11个,单株经济产量1.5kg,亩产3000 kg以上,春季种植,秋、冬季采收。“坡贡小黄姜”采用传统种植方法,采用未受到外来基因污染的当地原生姜种,施肥用的是农户饲养牲畜产生的农家肥及少量复合肥,不使用会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硬化、费力下降、影响生姜质量的尿素等化肥,更不使用农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独特的“坡贡小黄姜”品种。

“坡贡小黄姜”全株有芳香味和辛辣味,姜块个体适中,表皮淡黄,肉质细腻,纤维含量少而细,皮薄肉嫩、辣味浓香,色泽鲜润,重金属含量极低,品质独特,完全达到药用标准(质量高于食品标准)。“坡贡小黄姜”的独特品质是由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水质、土壤成分、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和种植方法而形成的。“坡贡小黄姜”种植区域没有工业污染,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不使用农药,不使用保鲜剂,是真正的原生态有机农产品。

近年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委镇政府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根据本镇的实际情况,经多方考察,全镇土地、气候均适宜种植小黄姜,决定在全镇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小黄姜种植产业,积极引导群众种植小黄姜,通过为群众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寻求销售市场等服务,争取尽快让“坡贡小黄姜”形成产业化,走向国内外市场,增加附加值,为农户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坡贡小黄姜”在本地已具有一定市场,且种植小黄姜是种植玉米和水稻收入的5倍以上,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也越来越富裕,激发了群众种姜的积极性,小黄姜种植在当地己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10000多亩。

七. 贵州省 安顺 关岭县 花江剪粉

花江剪粉

“花江剪粉”是关岭自治县传统食品之一,也称“花江一绝”,可以同“花江狗肉”媲美。它的特点是薄如纸,白如雪,筋丝好,下锅经得起煮,上嘴有嚼头,醇香诱人,可口如意,食之者无不赞誉

“花江剪粉”有4种吃法:一是素吃,将粉皮剪成筷子大小的长条,放上西红柿、醋、麻油、红油、姜水、香葱、蒜水、油辣椒、油炸黄豆(或花生米)、味精、酱油即可吃;二是吃烫粉,将剪好的粉下锅烫热,放上肉末、脆哨等佐料即吃;三是吃炒粉,将剪好的粉,用猪油、肉丝为主料,再配其他佐料炒成而吃;四是“狗肉粉”,将剪好的粉在锅里头烫热,放上狗肉汤、狗肉和各种佐料而成。

八.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紫云三宝

紫云三宝

紫云三宝(天麻、杜仲、灵芝):杜仲:能入肝补肾,补中益气,坚筋骨,强志,治肾虚腰痛,久服,轻身耐老。野生杜仲更是宝中之宝。该产品已经进入贵州省农特精品展位。

九.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紫云花猪

紫云花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紫云花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紫云花猪主产于贵州省紫云县宗地乡,据对古稀老人的调查访问,早在民国初期,宗地乡及周边乡镇的群众就开始有养殖紫云花猪的习惯,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紫云花猪来源于土猪,传说它系野猪驯化而成,群众称之为“六花猪”或“宗地花猪”。因其被毛颜色为黑白花,即额心、四肢、腹部、尾根等处被毛为白色,被毛其余部分为黑色,外地人食之肉香皮糯,逐传名为“宗地花猪”、“紫云花猪”。过去因交通信息闭塞及“不借种”的封建思想影响,群众一直采用留仔配母的闭锁繁殖方式进行高度的近亲繁殖,经过几百年的时代相袭,造就了这么一个体貌别致、肉质独特的优良品种。由于紫云花猪尚保存一定的野性同时还是一个早熟品种,人们在如今的生产实际中为保持其独特的体型外貌、生产和肉质性能,依然采用本交和一定程度的近亲繁殖。

“紫云花猪”原产地域自然地理范围在该县南片区的宗地乡、松山镇、白石岩乡、火花乡、水塘镇、猴场镇、大营乡、达帮乡、四大寨乡等9个乡镇,所辖范围行政区域近2280平方米。该产品肌肉鲜红细嫩,肉香皮糯,肌纤维细嫩,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卵磷脂、谷胺酸等多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味道鲜美。

地域范围

紫云花猪地域保护范围为:紫云县宗地乡等12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5′-106°29′,北纬25°21′-26°03′,总面积2272.94平方公里。紫云花猪养殖规模为6万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外部感观特征:紫云花猪体型中等偏小,被毛以黑色为主,肩胛延伸至腹部、额心、四肢、尾尖呈白色,头中等,多为鼠头,嘴筒短、微翘,腰背平直,四肢直立,腹较大松弛下垂。肉色正常,肉香皮糯。 内在品质指标:肉味鲜美、口感细腻。蛋白质21.0-22.0(g/100g)、谷氨酸3.0-3.5(g/100g)、牛磺酸0.08-0.12(g/100g)、丝氨酸1.8-2.2(g/100g)、天冬氨酸1.8-2.1(g/100g)、胱氨酸0.08-0.12(g/100g)、亮氨酸1.4-2.0(g/100g)、蛋氨酸0.3-0.5(g/100g)、丙氨酸1.0-1.4(g/100g)、钙39.0-42.0(mg/kg)、铁12.0-16.0(mg/kg)、镁180.0-196.0(mg/kg)等。

十. 贵州省 安顺 普定县 酸菜饵块粑

制作方法:煮。酸菜切成细节,饵块粑切成0.5厘米宽、5厘米长的条,锅内烧沸水,将酸菜放入水中煮2-3分钟,加入猪油、盐、味精、姜沫,然后放入饵块粑煮熟,加入熟火腿搅匀稍煮,撒上葱花即成, 风味特色:汤酸味鲜,清香绵软。 技术要领:最好选用兴仁饵块粑。( 安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