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宿迁哪里有土特产卖 宿迁特产哪里买最正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宿迁哪里有土特产卖 宿迁特产哪里买最正宗更新时间:2022-05-22 16:31:02

一. 江苏省 宿迁市 泗洪县 泗洪车轮饼

车轮饼为苏北地区的一种特色食品,主要原料为面粉、白糖、青红丝、生猪板油、冰糖等,经高温油炸而成的馅饼。盛产于泗洪归仁镇、陈集镇等北部乡镇。车轮饼为油炸食品,需热食,酥脆香甜,色泽金黄,口感细腻。是泗洪筵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二. 江苏省 宿迁市 泗洪县 花雕鸡

菜系:苏菜

口味:咸鲜

价格:40-80元

特色:制法独特,色如琥珀,鲜美可口,闻名遐尔。

原料:

母鸡1只1250克,蜂蜜30克,猪肥肉75克,蚝油50克,姜块35克,花雕酒100克,葱条35克,淡二汤125克,味精5克 。

制作方法:

1.将鸡宰净,放入沸水锅中氽约2分钟,取出去净绒毛污物,再加重滚,捞出,晾至皮干。

2.先涂蚝油,再涂蜂密于皮上;猪肥肉切成薄片,将剩下的蚝油、蜂蜜、味精及二汤放在碗中,调成料汁。

3.炒锅用旺火烧热,贴猪肥肉片于锅底,煎至有油脂分泌,即将鸡蛋侧放在肉面上,煎至两面腿、胁微黄,加姜、葱拌匀,续加入花雕酒,略煎,下料汁,加盖用旺火烧开,即端离火口,待温度稍降再回炉上,如此反复8次。其中把鸡身转3次,即每焖一面,需端离火口两次;如此反复焖火局,约需12分钟,最后1次端离火口,需待3分钟后,才揭盖,去掉姜、葱、油渣,将鸡取出,切块,装盘时拼砌鸡形,淋原汁于面即成。

小贴士:

花雕鸡反复焖烤,经过8次之多,约需12分钟,入味甚佳,而肉质脆嫩,方为正宗。

三. 江苏省 宿迁市 宿豫区 丁嘴金菜

丁嘴金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黄花菜,又名金针菜、萱草,当地人俗称金菜。据民间传说,古时宿迁丁嘴地势低洼,常遭水灾,名医华佗曾在此用针灸为民治病,教人栽种萱草花使用,防病强身。萱草花很像华佗用的金针,人们为了感激和纪念华佗,就把栽培的萱草花叫做金针菜。到现在宿迁人还习惯叫金针菜,简称金菜。宿迁市丁嘴镇为我国黄花菜四大主要产区之一,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该镇曾为仓基湖,属黄泛冲积土,水生物丰茂,有机质丰富,干涸后土层深厚肥沃,以沙壤二合土为主,特别适宜金菜的生长;因此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丁嘴金菜独特的品质。丁嘴一带生产的金针菜花大、肉厚,品、色、味、形俱佳,原先当作贡品沿古运河北上南下,于是丁嘴金菜全国出门。清朝黄花菜发展为出口商品,畅销国外,丁嘴金菜在东南亚各国尤负盛名,被誉为黄花菜中的珍品。近年来,丁嘴镇不断扩大黄花菜种植规模,突破传统的种植、加工、销售模式,不断延长丁嘴金菜的产业链,重振“金菜之乡”的美誉。

“丁嘴金菜”即黄花菜,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产品一直以“条长粗壮、色泽黄亮、花大肉厚、营养丰富”的特点,倍受消费者青睐,曾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丁嘴金菜”加工技艺入选我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近年来,丁嘴镇以宿迁市仓基莲唱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和丁嘴金菜专业生产合作社为龙头,建成以登山村为中心的3000亩金针菜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散户+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组合模式,使企业和广大农民在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持续增收,实现共赢。在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操作规程生产。在经营过程中,通过网上平台,将政策法规、品种技术、农产品销售及生产资料市场等综合服务信息,统一、准确、快捷地向各类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发布,帮助企业巩固和扩大对外销售市场。

目前,宿迁市仓基莲唱农产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丁嘴金菜”、食用菌菇、绿色大米、太空蔬菜等自主创新品牌。生产的农副产品以及各村居的特色农产品,通过京东、淘宝电商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加快了“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步伐。

地域范围

丁嘴金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东经118°30′20″~118°35′42″,北纬33°49′37″~33°54′14″之间,覆盖丁嘴镇辖区内的丁嘴、继先、登山、倪牌坊、岔河、德高、周夏、莫庄、丁长庄、丁庄、苗冲、继章、张新庄、储嘴等14个行政村(居),总面积5000亩,年产量750万公斤,年销售额4500万元左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感官特色:鲜菜呈黄绿色,条长16CM以上,色泽均匀,3条纵沟明显,有淡淡清香,蒸煮后清香浓郁。干金菜色泽金黄,顶端呈棕黄色,色苞呈自然皱褶,手感柔软,有韧性,有蜜香味,蒸煮后微甜味鲜。2、理化指标:干菜水分≤15%,蛋白质≥11%,糖≥38%。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及环境条件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关标准。

四. 江苏省 宿迁市 泗阳县 新袁柳编

一、简介

新袁柳编是流布于江苏省泗阳县新袁及其周边乡镇的一种传统手工编织技艺。柳编采用杞柳为原料,主要技法有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缠边五种。柳编制品以造型美观、花样繁多,简便实用而普遍被当地群众作为生产生活、家居装饰用品。随着编制技艺的日臻完善,新袁柳编也由最初的粗加工演变为精加工,同时,也由乡亲邻里相互馈赠之物转变为市场销售产品。它无毒、卫生、精致、美观,倍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喜爱。

二、形成背景

早在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江苏省泗阳县新袁一带,黄河故道水位暴涨,冲决堤岸,黄河故道与洪泽湖连成水天一片,宽长数十里,几无一片干土,因此,人们就称这里为新滩湖。天长日久,洪水四流,黄水所夹带之泥沙,沉积淤垫,原来的新滩便逐渐形成了滩涂。由于这里地势低洼,粮食作物难以生长,当地人便在这里栽植大量耐湿、耐碱的杞柳,用来固沙保土。每年入冬季节,人们便将干枯的杞柳收割回家当作柴禾。由于柳属落叶类灌木,自然繁衍较快,年复一年,这里便形成翠柳万行的自然景观。

三、发展沿革

在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柳编是每个农户家中必备的生产生活用具,也是广大老百姓普遍运用的传统手工编织技艺,其历史久远,传承广泛。新袁柳编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特色鲜明的物产。当地老百姓就地取材(杞柳),编织技艺代代相传。

到清道光年间(1821-1851),在新袁一代,袁氏家族中有一位叫袁靖,世代以木工为生,替附近百姓订做家具等。他天生聪颖,发现新滩湖到处长着茂密的杞柳,当作柴禾实在太可惜,便常用杞柳编制床垫及各种容器。日久,邻里相互效仿,以此编织家庭日常用品,开始从简单的床垫、草篓到复杂的簸箕、笆斗、提篮等,就这样,他们世代相传。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群众依然沿袭这种传统的编织技艺,一些技艺娴熟的手艺人,常作为当地能人而深受地方百姓推崇。邻里之间相互帮助,也经常编织一些筐、篓、簸箕等相互赠送,以表达乡邻友好之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商品经济深入人心,许多掌握精湛的柳编技艺的新袁人,忙于生计,将一些柳编产品由原来的家用品变成了商品,许多家庭以柳编为生,大大促进柳编技艺的发展,同时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柳编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新袁柳编开始从传统农户走向规模化生产。新袁办起了藤柳厂,开始时规模并不大,七八间房子,几十个工人,利用当地栽植的杞柳条,加工一些农家日常用具。后来,柳编规模日趋扩大,技术也日益精湛,由县外贸部门安排,为外商生产一些包装箱、抹布篮等用具。产品门类也渐渐多起来,有提篮、童篮、吊篮、挂篮、动物篮、筐类、家具类等远销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时欧、美国家许多上层人士家中,都少不了柳编用具,特别是盛瓜果的器皿和常接触的各种筐篮。

20世纪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庄德新先生,在台湾《桃园观光》杂志发表《新袁小镇散记》中,对新袁柳编作了详细的介绍,从而使新袁柳编享誉海内外。

四、工具及产品

新袁柳编的制作工具有:刀子(传统常用镰刀)、扳钩和斧头。其余则主要靠手工旋编而成。柳编产品种类繁多,早期产品有簸箕、笆斗、晒簸、草篓等;后期根据市场需要,开发了一大批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柳编产品:提篮、童篮、吊篮、挂篮、果篮、动物篮、筐类、家具类等。

五、主要技法

新袁柳编制作技巧简单,大致可分为取材、浸泡、脱皮、晾晒、选料、编制、着色、罩漆八个阶段。

1、取材:是将生长在沟渠、河道旁的杞柳,砍伐回来,打包成捆,以便浸泡。

2、浸泡:将杞柳条放到水里浸泡约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使其表皮松软,便于脱皮;

3、脱皮:将浸泡好的杞柳条表皮刮去;

4、晾晒:将脱皮后的杞柳条放到阴凉处凉干备用;

5、选料:把脱皮后的杞柳条,根据粗细、长短进行分类,以备量材适用。

6、编制:根据需要及样品图纸进行制作;

7、着色:根据需要对柳编制品涂上颜色;

8、罩漆:将所制成品罩上清漆,这样既光滑美观,又经久耐用。

六、传承状况

传统的新袁柳编传承,多以家庭为单位或邻里相互借鉴而自觉传承,它没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传承脉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出一些擅于柳编技艺的民间能手,如:袁靖和袁林兄弟二人(1832—1856);袁氏家族中袁怀玉、袁怀成、袁玉宝、袁怀高、袁怀中(1969—1978);以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崔建华、徐其实、韩光全、张修发、肖其贵、杨恒平、张家俊、陈明亮、朱长安等师徒传承;现在尚有杨同志、李继先、贺辛之、周以平、周海燕、杨兰英、崔长之、葛广显、田兵等依然在师徒传承。

但是,伴随当年的“夭桃千顷,翠柳万行”的景象渐远,新袁柳编也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原料市场。柳编的功能也由实用性更多地转变为装饰性,它与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也日渐疏远。

七、传承人

田兵:男,1946年出生,新袁镇河堰村学校组人,其柳编技艺精湛,手法多变,擅大中型柳编。作品新颖别致,深受消费者亲睐。

崔建华:男,1948年出生,新袁镇新袁街人,擅小型装饰品柳编制品生产,作品特色鲜明,小巧玲珑,技艺巧夺天工。

五. 江苏省 宿迁市 沭阳县 腊干子蒸排骨

料:猪排骨400克,腊干子250克;

配料1:剁辣椒、生姜、大蒜、葱各适量;

配料2:淀粉、料酒、蚝油、鸡精、生抽、盐各适量;

做法:

1.排骨洗净沥干,加入适量的淀粉、料酒、蚝油、鸡精、生抽、盐拌匀后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腌制两个小时;

2.腊干子切成约0.2厘米厚的片,生姜与大蒜切成末,葱切花;

3.取一个耐热的大碗,将腊干子铺在碗底,再放上腌制好的排骨,撒上姜蒜末,浇上适量的剁辣椒;

4.高压锅内加入适量的水,放入蒸架,将装有排骨的大碗放在蒸架上,盖上锅盖,大火将高压锅烧至冒气后转小火蒸15分钟后关火,待高压锅内多余的空气排完后再揭开锅盖取出排骨,撒上葱花即可.

六. 江苏省 宿迁市 泗阳县 穿城大饼

非物质文化遗产穿城大饼为宿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北大饼,各色各样,名目繁多,有挺硬巴焦的杠子饼,有满肚蜂窝的水大饼,有加油放葱的咸大饼,有印上图案的花大饼……不管软的、硬的,还是咸的、花的,一般都只有一二寸厚。可是,泗阳县穿城大饼,却偏偏与众不同。厚有四五寸,重有七八斤,内里透熟,外皮不焦,暄透透,筋拽拽,甜津津,香喷喷,可谓别具特色。

穿城大饼的来历,可追溯到隋唐年代。一天,程咬金率领义军来到穿城一带,赶跑了下乡抢掠的官兵,夺回了百姓们的财产。地方百姓感恩戴德,一定要犒劳救命英雄。程咬金等首领一再推辞,不肯接受。徐茂功两下调停,只受各家一块烙饼,作为路上干粮。几位老人商讨,让各家备大锅,用劲和面,饼尽量厚,用火细细炕,结果就烙出了这样特殊的大饼。从此,又大又厚,又香又甜的穿城大饼,一直名传至今。

七. 江苏省 宿迁市 泗洪县 双沟大曲

双沟大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于江苏泗洪。双沟大曲是以优质高梁为主要原料,用特制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取传统的混蒸工艺,经老窖适温长期缓慢发酵,分甑蒸馏,分段截酒,分等入库,分级贮存,精心勾兑而成。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谐调,尾净余长。清朝晚期,泗洪双沟镇酿制的双沟大曲白酒曾参加南洋名酒赛,被评为第一名,并荣获金质奖章。1952年、1964年和1976年举行的第一、二、三届全国名酒评选会上,双沟大曲被评为国家名酒,并荣获国家优质食品金质奖,同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它又获金杯奖。

八. 江苏省 宿迁市 宿城区 梅兰春酒

选用优质高梁、小麦为主要原料,采取高温制曲、高温蒸馏工艺,经过长期贮存,精心勾兑而成。色泽微黄,清彻透明,香气幽雅,酒体醇厚。先后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历届江苏省食品博览会金奖;远销香港、台湾、东南亚、中亚及欧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朝鲜金日成主席访问扬州时,梅兰春酒被选作国礼。

九. 江苏省 宿迁市 宿豫区 咸蛋黄焗南瓜

菜系:苏菜

口味:咸甜

价格:10-40元

原料:南瓜,咸鸭蛋,香菜,鸡粉,食用油,盐

制作方法:

1.先把南瓜去皮。

2.将南瓜切开,去籽,然后切成大小一样均匀的条状。

3.咸鸭蛋去壳,去清,用刀把蛋黄压碎(半斤多的南瓜约要大鸭蛋3-4个)。最好能买到农村的鸭蛋(黄多、油也多)。

4.烧水焯南瓜,煮的时间不要太长。

5.锅里放入油,将压碎的鸭蛋黄放入锅中炒,注意一定要小火。炒到起气泡,加少许水。蛋黄已经有咸味了,加入少许盐和鸡粉,把事先焯好的南瓜倒入锅中均匀地翻炒,直到蛋黄全部沾满南瓜。

十. 江苏省 宿迁市 泗阳县 泗阳核雕

 泗阳核雕选用壳厚、形圆、纹浅的桃核,于指头大小面积上精雕各种佛珠、佛像、圆珠等,其题材有八仙过海、凤戏牡丹、熊猫食竹、群猴嬉船、猛虎下山、双喜花篮,花鸟宝瓶等。其中代表作品有《八仙过海》,人物姿态生动,各尽其妙,刻画入。微,飘然欲下;《十八罗汉头像》,或严或慈,或喜或怒,形态感情惟妙惟肖。

泗阳古称桃源,早在2000多年前,这里的人们就信奉“桃能辟邪”,喜爱种植桃树。桃雕是以桃子、胡桃甚至樱桃的果核为材料进行雕刻的民间工艺。雕成之后,系之以细绳或佩上底座,悬挂或放在案头,为吉祥之物用,在儿童身上挂系桃雕又有驱邪保平安的传统意义。乡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家有三棵桃,不怕野鬼嚎!”明代县志载:“水川墩下多植桃树,八景中所谓天桃千顷是也。”,康熙皇帝见到云渡桃雕后大为惊叹,并为之赋诗:“渡上人家尽锉刀,神奇化朽作桃雕。图形态势皆成趣,自古平民出绝招”。

推荐特产